⑴ 電影說的是非洲有個男孩用爸爸的自行車改裝成風車後借風力發電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馭風男孩
(英國2019年切瓦特·埃加福特執導電影)
⑵ 為什麼荷蘭的風車主要是用來排水而不是發電
春末入夏時節的荷蘭,處處洋溢著發芽的香味和唯美的田園風情。屹立幾百年的風車開始徐徐轉動,騎著自行車,環繞世界遺產小孩堤防風車群,穿行於桑斯安斯風車村的古老建築之間。進行一次美妙的有氧之旅,從寧靜的水面上欣賞風車的倒影,體驗幾個世紀以前的荷蘭民間風情。正是曾經的幾百座風車,它們密密成排,終日旋轉,把荷蘭帶到了現在的年代。數百年前,荷蘭全國有近萬座風車,風車是人們生產生活離不開的工具,至今各地仍保留著象徵民族文化的風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荷蘭的國家風車日,全國600多座風車都會掛上國旗,一起轉動,舉國歡慶,這個月的14號,公眾可以欣賞到如今定期開放的古老風車。最佳游覽方式非騎行莫屬。
小孩堤防風車群(Kinderdijk)18世紀歐洲風物的珍貴遺存
小孩堤防風車群位於鹿特丹東南10公里處,至今保存了19座建於1740年代的風車,是荷蘭最集中的風車群。雖然荷蘭以前的風車曾經超過1萬座,但如今仍然屹立的不過1000座左右,在一處能看到這么多風車的地方,非小孩堤防風車群莫屬。小孩堤防風車群可以說是荷蘭風景的典型樣板,每年7、8兩個月,每逢星期六下午,19座風車會一起轉動,場面非常壯觀。小孩堤防最為吸引人的是探訪風車內部。風車里隨處可見木鞋、傳統掛毯和各種老舊物品,它們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這種獨特的風車景觀圖片出現在每本有關荷蘭的畫冊中。1997年,小孩堤防風車群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小孩堤防」這個奇怪的名字,究竟是由何而來呢?
傳說一:過去荷蘭水患嚴重,需要靠堤防來保護沿海居民,有個小男孩經過村落旁的堤防時,突然發現有個小洞在冒水。小男孩怕因這個小洞而引發堤防崩塌,一邊讓自己的小狗回去通知村民,一邊用自己的手指塞住小洞。水終於停止滲出,小男孩不敢把手撥出來,痴痴地一直等待!最後村民在小狗的帶領下才救出小男孩。因為這個小男孩的一股傻勁,免去了全村被水淹沒的危機。
傳說二:傳說可上溯至1421年的大聖伊麗莎白洪水,當最糟糕的風暴過去、洪水消退之時,人們前去查看哪些東西可以搶救回來。有人看見遠處有個木質搖籃漂浮著,沒人指望裡面會有什麼活著的東西,但當它漂近時,人們看見一隻貓在裡面跳來跳去,試圖保持搖籃的平衡。當搖籃最終靠近堤防時,有人釣起它並發現裡面有一個安靜熟睡未見水痕的嬰兒!這則民間故事已經被發表在一本英文書《貓與搖籃》中。感受風車主的生活在4月至9月間,遊客可進入其中一架風車內部參觀,觀察風車的獨特設計。風車將阿爾布拉瑟丹低田中多餘的水抽出來,然後排放在存水區中。如果存水區的水位達到一個高度後,人們就再一次將水從存水區中抽出,然後排放到河流中。風車主會演示如何驅動風車工作,並友好地回答遊客的問題。除這座風車的其他風車都是私人民宅,目前部分還有人居住,享受愜意的鄉村生活。每年4月中至9月底間小孩堤防都有運河巡航遊船,夕陽西下之時,余暉灑落在水面,風車拉出長長的側影,盪舟欣賞,別有情調。騎車也是一種好的瀏覽方式,在小孩堤防就有出租的自行車,伴著清新的空氣,不時停下小憩,放慢旅途的節奏,感受寧靜與自然。如此有趣的村中風車探訪,定能讓孩子樂此不疲~
⑶ 電影馭風男孩里不是有井嗎為什麼不直接提水用
因為周邊的人都非常懶,他們在觀念中就認為1.靠天,2靠別人,3.搶別人的。
我最初一直以為當地是缺乏地下水的,還奇怪他發明了電,怎麼製造水,難道他還要打一口井嗎?或做一個引水工程?
而且我老擔心,他自行車上的那個電線這么細,會不會爆掉啊。
直到他到井裡抽水;然後我就想,既然是有井,有水,那為什麼沒有人在有電之前來人力打水來澆灌呢?哪怕是只澆灌半畝地,哪怕是只澆灌口糧。好像是沒有一個人來做,難道是劇情需要?這總比逃跑強吧。
所以,必須要對影片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
可能有些人會噴我不懂農務,我小時候,我們家裡是自己用壓井取水來澆灌半畝甘蔗田的,我自己也干過此活。當然,我們那裡乾旱程度沒有非洲那樣的季節性變化。但,這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
此外,還反映了科技程度。非洲確實是有些低。
我見一個烏干達的工程師在為一個南蘇丹富人修房子,他設計了一個水井窖,需要從旁邊的尼羅河中抽水。需要柴油和柴油泵,以及每次使用時鋪設管道。我就告訴他,連通器的原理,以及虹吸的原理,並畫圖告訴他如何實現自動供水。但是他還是沒有採用我的方法。
⑷ 有那些風力發電機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了怎麼樣可以查到具體的內容。
1862年8月,愛迪生以大無畏的英雄氣魄救出了一個在火車軌道上即將遇難的男孩。孩子的父親對此感恩戴德,但由於無錢可以酬報,願意教他電報技術。從此,愛迪生便和這個神秘的電的新世界發生了關系,踏上了科學的征途。
1863年,愛迪生擔任大幹線鐵路斯特拉福特樞紐站電信報務員。從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擔任報務員,過著類似流浪的生活。足跡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韋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Indianapolis)、辛辛那提(Cincinnati)、那什維爾 (Nashville)、田納西(Tennessee)、孟斐斯(Memphis)、路易斯維爾、休倫等地。
1868年,愛迪生以報務員的身份來到了波士頓(Boston)。同年,他獲得了第一項發明專利權。這是一台自動記錄投票數的裝置。愛迪生認為這台裝置會加快國會的工作,它會受到歡迎的。然而,一位國會議員告訴他說,他們無意加快議程,有的時候慢慢地投票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從此以後,愛迪生決定,再也不搞人們不需要的任何發明。
1869年6月初,他來到紐約(NewYork)尋找工作。當他在一家經紀人辦公室等候召見時,一台電報機壞了。愛迪生是那裡唯一的一個能修好電報機的人,於是他謀得了一個比他預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與波普一起成立一個「波普-愛迪生公司」,專門經營電氣工程的科學儀器。在這里,他發明了「愛迪生普用印刷機」。他把這台印刷機獻給華爾街一家大公司的經理,本想索價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氣說出口來。於是他讓經理給個價錢,而經理給了4萬美元。
愛迪生用這筆錢在新澤西州(New Jersey)紐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廠,專門製造各種電氣機械。他通宵達旦地工作。他培養出許多能乾的助手,同時,也巧遇了勤快的瑪麗(Mary Stilwell),他未來的第一個新娘。在紐瓦克,他做出了諸如蠟紙、油印機等的發明,從1872至1875年,愛迪生先後發明了二重、四重電報機,還協助別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機。
1876年春天,愛迪生又一次遷居,這次他遷到了新澤西州(New Jersey)的「門羅公園」。他在這里建造了第一所「發明工廠」,它「標志著集體研究的開端」。1877年,愛迪生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他還發明了他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電話和電報「是擴展人類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聲機是改變人們生活的三大發明之一,「從發明的想像力來看,這是他極為重大的發明成就」。到這個時候,人們都稱他為「門羅公園的魔術師」。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對電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愛迪生點燃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重新試驗,大約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一發明是愛迪生一生中達到的登峰造極的成就。接著,他又創造一種供電系統,使遠處的燈具能從中心發電站配電,這是一項重大的工藝成就。
他在純科學上第一個發現出現於1883年。試驗電燈時,他觀察到他稱之為愛迪生效應的現象:在點亮的燈泡內有電荷從熱燈絲經過空間到達冷板。愛迪生在1884年申請了這項發現的專利,但並未進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學家利用愛迪生效應發展了電子工業,尤其是無線電和電視。
愛迪生又企圖為眼睛做出留聲機為耳朵做出的事,電影攝影機即產生於此。使用一條喬治伊斯曼新發明的賽璐珞膠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將它們迅速地、連續地放映到幕布上,產生出運動的幻覺。他第一次在實驗室里試驗電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請了專利。1903年,他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愛迪生為電影業的組建和標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愛迪生把他的實驗室遷往西奧蘭治以後,為了他的多種發明製成產品和推銷,他創辦了許多商業性公司;這些公司後來合並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後又稱為通用電氣公司。
1888年一個充滿神奇的人物,尼古拉·特斯拉發明拉世界上第一台交流電發電機嚴重打擊啦愛迪生的直流電行業,發明史上最著名的「電流大戰」開始啦,作為一個資本家,愛迪生開始詆毀特斯拉的交流電,他用交流電電死大象和電椅電死死囚的例子來證明交流電是危險的,不過隨後特斯那用實踐證明交流電在正常情況是安全的,這場無硝煙的戰爭在1893年到拉戲劇化的頂點,這一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在芝加哥舉行,交流電完勝直流電。這場戰爭也以愛迪生的失敗告終。
此後,他的興趣又轉到熒光學、礦石搗碎機、鐵的磁離法、蓄電池和鐵路信號裝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研製出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
1929年10月21日,在電燈發明50周年的時候,人們為愛迪生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法國的居里夫人(出生於波蘭)等著名科學家紛紛向他祝賀。不幸的是,就在這次慶祝大會上,當愛迪生致答辭的時候,由於過分激動,他突然昏厥過去。從此,他的身體每況愈下。1931年10月18日,這位為人類作過偉大貢獻的科學家因病逝世,終年84歲。
愛迪生的文化程度極低,對人類的貢獻卻這么巨大,這里的「秘訣」是什麼呢?他除了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試驗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當有人稱愛迪生是個「天才」時,他卻解釋說:「天才就是2%的靈感加上98%的汗水。」他在「發明工廠」,把許多不同專業的人組織起來,裡面有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工人共100多人,愛迪生的許多重大發明就是靠這個集體的力量才獲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歸功於他的勤奮和創造性才能以及集體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還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有人作過統計:愛迪生一生中的發明,在專利局正式登記的有1300種左右。1881年是他發明的最高紀錄年。這一年,他申請立案的發明就有141種,平均每三天就有一種新發明。
偉大發明家愛迪生的一生告訴我們:巨大的成就,出於艱巨的勞動。
愛迪生不會隨著時光流走而被人們遺忘,他的一生是光榮的,他的一切是為人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