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內酯怎麼做豆腐
材料
黃豆:適量;
內酯: 適量;
水:適量;
內酯豆腐的做法
1
將黃豆洗凈後用清水浸泡10小時左右(天氣熱的時候要放入冰箱)
2
將浸泡好的黃豆放入攪拌機中,按比例加入適量的水,攪成生豆漿;用網目很密的紗布將豆漿過濾一次(黃豆與清水的比例約為1:10)
3
用勺子將生豆漿上面的泡泡舀出不要,然後將豆漿煮開(豆漿煮開之後還會有一些泡泡,將這些泡泡也盡量舀干凈),轉中小火,讓豆漿保持微沸的狀態約5分鍾
4
內酯(內酯與豆漿的比例為500:1.25,即500毫升豆漿放1.25克內酯)放入小碗中,加入少許溫水,攪拌至內酯完全溶化後倒入干凈的能保溫的容器中(我用的是電飯鍋)
5
將煮好的豆漿倒入有內酯溶液的容器中,迅速地攪拌均勻後蓋上鍋蓋,按下電飯鍋的保溫功能鍵,讓其靜置15分鍾左右
6
待15分鍾後打開鍋蓋,可用竹簽插入已形成的豆腐中,看,竹簽可牢牢的站立不會倒,這樣豆腐就做成啦
7
將紗布鋪在漏網中,將豆腐花倒進去,讓水分瀝干一些,最後將紗布將其包起來,上面用重物壓一壓,大約一個小時之後就可以了
⑵ 內酯豆腐製作方法
1、選豆選擇果粒飽滿整齊的新鮮大豆,清除雜質和去除已變質的黃豆。
2、浸泡用多於大豆重3~5倍的清水浸沒大豆,浸泡時間一般春季12~14小時,夏季6~8小時,冬季14~16小時,其浸泡時間不宜過長或太短,以扭開豆瓣,內側平行,中間稍留一線凹度為宜。
3、磨漿按豆與水之比為1:3~1:4的比例,均勻磨碎大豆,要求磨勻、磨細,多出漿、少出渣、細度以能通過100目篩為宜。最好採用滴水法磨漿,也可採用二次磨漿法
盒裝內酯豆腐
。
4、過濾過濾是保證豆腐成品質量的前提,如使用離心機過濾,要先粗後細,分段進行。一般每公斤豆濾漿控制在15~16公斤。
5、煮漿煮漿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使用敞開大鍋,另一種是使用密封煮漿。使用敞開鍋煮漿要快,時間要短,一般不超過15分鍾。鍋三開後,立即放出漿液備用。如使用密封煮罐煮漿,可自動控制煮漿各階段的溫度,煮漿效果好,但應注意溫度不能高於100℃,否則會發生蛋白質變性,從而嚴重影響產品質量。
6、點漿點漿是保證成品率的重要一環。待豆漿溫度至80℃左右時進行點漿。其方法是:將葡萄糖酸內酯先溶於水中,然後盡快加入冷卻好的豆漿中,葡萄糖酸內酯添加量為豆漿的0.3%~0.4%,加入後攪勻。
7、裝盒加入葡萄糖酸內脂後,即可裝入盒中,製成盒裝內酯豆腐,穩定成型後,便可食用或出售。如要製成板塊豆腐,則按常規方法壓窄濾水即可。
1.撕去豆腐盒上的塑料膜,將豆腐盒倒扣在盤子上,用刀子在豆腐盒的一角上劃開一個小口子,往裡面吹一口氣。然後用手輕輕拍拍盒子的四壁,將盒子提起來,你就會發現,豆腐已經完整地「躺」在盤子里了。
2.把豆腐在反面輕輕拍打幾下,然後四個小角,切兩個小口,撕去豆腐盒上的塑料就可以輕松取出來了。
3.准備一個長盤,刮鬍刀片一片,內脂豆腐一盒。用刀片小心的在豆腐盒四周切開,掀起盒蓋,將豆腐倒扣在長盤上,再在豆腐盒的一角橫切一刀,豆腐盒一見空氣,就會自動掉出在盤上了。
⑶ 關於內酯豆腐的製作,
1、選料。選用新鮮黃豆,並剔除有蟲眼的干癟豆和雜質。
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膨脹,吸足水分,以利於提取蛋白質。膨脹後的黃豆體積是干黃豆的2-3倍,一般每千克黃豆用水2.5千克。如氣溫在5℃時泡24小時,18℃左右時泡12小時,27℃以上泡6-8小時。為了提取更多的蛋白質,在浸泡時還可加入干黃豆重量的0.3%的純鹼。
3、磨漿。加水磨碎黃豆。一般磨得越細,蛋白質提取率越高,但過濾性差;漿磨粗了,過濾容易,但蛋白質提取率低,影響產量。漿的細度以通過80目籮篩為宜。
4、過濾。過濾的目的是把蛋白質與纖維素分開。用80目蘿篩製作的吊包過濾。一般洗3次渣。內酯豆腐每千克黃豆製作成6千克左右的豆漿為好。
5、煮漿。煮漿的目的是除去黃豆中對人有害的物質,如凝血劑和豆腥味,將豆漿煮到100℃,維持3-5分鍾。加熱過程中,由於皂角的分解會產生大量的泡沫,可用消泡劑或植物油進行殺沫,以減少豆漿損失。
6、內酯點漿。先將內酯溶於水中。當豆漿溫度降到80℃左右時,一手用勺上下翻動豆漿,一手慢慢地加入內酯,5分鍾內完成。內酯的用量:每千克黃豆用內酯15克,超過18克,豆腐的口感有酸味,且增加了成本,少於12克,豆漿凝固不好。實踐證明,採用內酯和石膏的混合凝固劑做出的豆腐和內酯豆腐基本相同。方法是:按加內酯的劑量加1/3的石膏、2/3的內酯。
7、成品。加入內酯的豆漿保溫30分鍾,成型穩定後即為成品。
8、工藝特點。⑴產量高。每千克黃豆比傳統方法多出2-3千克豆腐。⑵貯存期長。內酯豆腐在12℃條件下能自然存放5天,即使在25℃高溫條件下也可自然存放2天不變味。而傳統豆腐5-6小時就會變質。⑶技術簡單。該技術省去了傳統方法中點腦、壓包等繁雜工藝。⑷質量高。內酯豆腐的色、味均比普通豆腐好,並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⑷ 製作內酯豆腐的全過程
我們都知道豆腐是用黃豆和綠豆做成的,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用豆腐做菜吃,不僅因為豆腐做菜的做法多種多樣,還以為都是裡面還有特別多的蛋白質和粗纖維,多吃一些豆腐有助於補充人體所需要的能量,豆腐分為很多種,內脂豆腐,鹵水豆腐,石膏豆腐,下面給大家介紹的是內酯豆腐的製作過程。
內酯豆腐
1.精選
清除雜質,去除已變質、不飽滿和有蟲眼的大豆。最好選用顆粒飽滿整齊的新豆。
2.浸泡
根據大豆本身質量、含水量、季節、室溫來確定浸泡時間。一般春季浸泡12小時—14小時,夏季6內酯豆腐小時—8小時,冬季14小時—16小時。加水量以沒過料面10厘米—15厘米為宜。大豆泡至搓開豆瓣中間稍有凹心,中心色澤稍暗即可。冬季可泡至十成開,即搓開豆瓣呈乳白色,中心淺黃色。浸泡好的大豆增重約1倍左右。
3.磨碎
按豆與水之比為1/3—1:4的比例,均勻磨碎大直。磨料期間滴水、下料要協調一致,不得中途斷水或斷料。磨成的豆糊光滑,粗細適當,稀稠合適,前後均勻。要盡量磨細。
4.過濾
過濾是保證豆腐成品質量的前提。豆製品廠多使用離心機。使用離心機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效率高,質量好。使用離心機過濾,要先粗後細,分段進行。尼龍濾網先用80目—100目的,後兩次用80目的。通過三遍洗渣過濾,使渣內蛋白質含量不超過2.5%。過濾後邊合並濾液,但注意加水量。一般1千克大豆加水總量(包括前幾道工序)為7千克—8千克。
5.煮漿
煮漿對豆腐成品質量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通常煮漿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使用敞開鍋,另一種是內酯豆腐
機使用密封煮罐。使用敞開鍋煮漿,煮漿速度要快,時間要短,不超過15分鍾。鍋開三次後,立即放出漿液備用。使用密封煮罐煮漿,可自動控制煮漿各階段的溫度,煮漿效果好。但應注意溫度不能高於100℃,否則會發生蛋白質變性,從而嚴重影響產品質量。將漿煮至90℃—100℃會產生泡沫,可加入消泡劑消泡。
6.加入凝固劑
待豆漿冷卻到70℃—80℃時,加入葡萄糖酸內酯,添加量為豆漿量的0.2%—0.4%,攪拌均勻。
⑸ 內酯豆腐的製作及原理
內酯豆腐,用葡萄糖酸-δ-內酯為凝固劑生產的豆腐。改變了傳統的用鹵水點豆腐的製作方法,可減少蛋白質流失,並使豆腐的保水率提高,比常規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且豆腐質地細嫩、有光澤,適口性好,清潔衛生。
葡萄糖-δ-內酯在常溫下緩慢水解,加熱時水解速度加快,水解產物為葡萄糖酸。葡萄糖酸可使蛋白質凝固沉澱。水解速度受溫度和PH的影響。溫度越高凝固速度越快,凝膠強度也大。70℃時雖然也可凝固,但產品過嫩,彈性和韌性小;溫度接近100℃時,豆漿處於微沸狀態,產品易產生氣泡,因此一般選擇溫度在90℃左右。PH在中性時內酯的水解速度快,PH過高或過低都會使水解速度減慢。
⑹ 做豆腐腦的內酯是什麼內酯是什麼意思
做豆腐腦的內酯是,葡萄糖酸內脂,是一種最新型的食品添加劑,內脂是一種無毒,白色結晶,易溶於水,在25℃下分解緩慢的化學物質。它是決定豆腐腦成型與否的關鍵,不可缺少。
內酯:全名是葡萄糖酸內酯,在賣食品添加劑的地方就有,它屬於新型產物、代替傳統的鹵水點豆腐。葡萄糖內脂(簡稱GDL或內脂)是由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或其鹽類,經純化脫鹽、脫色、濃縮、結晶而製得,是一種多功能食品添加劑。
採用GDL作為蛋白質凝固劑生產豆腐,豆腐質地潔白細嫩,無用鹵水或石膏所具有的苦澀味,無蛋白質流失,出豆腐率高,且使用方便。鑒於GDL單獨使用時,豆腐有微酸味,因此常把GDL和CaSO4或其他凝固劑按1∶3~2∶3配比混合使用,其用量為干豆重的2.5%,溫度控制4℃左右時效果很好。
(6)發明內酯豆擴展閱讀:
內酯在食品工業中用作酸味劑、保鮮劑和防腐劑。
內酯豆腐,它的製作工藝是二十世紀後期從日本引進的,凝固劑是β-葡萄糖酸內酯。β-葡萄糖酸內酯會使大豆蛋白凝膠的保水性能更好,成品豆腐的含水量更高,產量也更高,不過由於太過柔軟易碎,加工時候是直接在包裝盒裡凝固的,不能在大容器中做好了再分裝,料理時也要格外小心。
有些國內豆腐廠改進了生產工藝,同時使用氯化鎂、硫酸鈣和β-葡萄糖酸內酯三種凝固劑,生產出來的就是韌豆腐。
「內酯豆腐」是用一種叫「葡萄糖酸內酯」的東西作為凝固劑,也有商家採用日本名稱「絹豆腐」。葡萄糖酸內酯引發的凝固進行得比較慢,所以可以先把豆漿進行超高溫滅菌,加入葡萄糖酸內酯之後,再裝盒密封。
內酯豆腐的含水量更高,質地明顯要比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嫩滑、細膩。數據顯示,100克內酯豆腐含蛋白質5克,脂肪1.9克,碳水化合物2.9克。因為凝固劑中不含鈣和鎂,所以內酯豆腐的鈣鎂含量很低,100豆腐中只有17毫克鈣和24毫克鎂。
⑺ 內酯豆腐的製作方法
1、選料。選用新鮮黃豆,並剔除有蟲眼的干癟豆和雜質。
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膨脹,吸足水分,以利於提取蛋白質。膨脹後的黃豆體積是干黃豆的2-3倍,一般每千克黃豆用水2.5千克。如氣溫在5℃時泡24小時,18℃左右時泡12小時,27℃以上泡6-8小時。為了提取更多的蛋白質,在浸泡時還可加入干黃豆重量的0.3%的純鹼。
3、磨漿。加水磨碎黃豆。一般磨得越細,蛋白質提取率越高,但過濾性差;漿磨粗了,過濾容易,但蛋白質提取率低,影響產量。漿的細度以通過80目籮篩為宜。
4、過濾。過濾的目的是把蛋白質與纖維素分開。用80目蘿篩製作的吊包過濾。一般洗3次渣。內酯豆腐每千克黃豆製作成6千克左右的豆漿為好。
5、煮漿。煮漿的目的是除去黃豆中對人有害的物質,如凝血劑和豆腥味,將豆漿煮到100℃,維持3-5分鍾。加熱過程中,由於皂角的分解會產生大量的泡沫,可用消泡劑或植物油進行殺沫,以減少豆漿損失。
6、內酯點漿。先將內酯溶於水中。當豆漿溫度降到80℃左右時,一手用勺上下翻動豆漿,一手慢慢地加入內酯,5分鍾內完成。內酯的用量:每千克黃豆用內酯15克,超過18克,豆腐的口感有酸味,且增加了成本,少於12克,豆漿凝固不好。實踐證明,採用內酯和石膏的混合凝固劑做出的豆腐和內酯豆腐基本相同。方法是:按加內酯的劑量加1/3的石膏、2/3的內酯。
7、成品。加入內酯的豆漿保溫30分鍾,成型穩定後即為成品。
8、工藝特點。⑴產量高。每千克黃豆比傳統方法多出2-3千克豆腐。⑵貯存期長。內酯豆腐在12℃條件下能自然存放5天,即使在25℃高溫條件下也可自然存放2天不變味。而傳統豆腐5-6小時就會變質。⑶技術簡單。該技術省去了傳統方法中點腦、壓包等繁雜工藝。⑷質量高。內酯豆腐的色、味均比普通豆腐好,並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http://www.sdcate.com/food/scjs/zhong/oil/20080926136203-3.shtml
http://www.foodmate.net/tech/jiagong/jiagong7/11406.html
http://www.bettyskitchen.com.cn/bbs/viewtopic.php?t=37883
⑻ 內酯豆腐製作及原理
許多人在平時都喜歡吃內酯豆腐,也知道內酯豆腐營養價值很高,因為內酯豆腐和普通豆腐口感不同,內酯豆腐會更加滑嫩,入口即化,很適合老年人和兒童使用,內酯豆腐的生產過程,很多人都不是太了解,內酯豆腐並不是用我們平時常見的石膏做的,內酯豆腐中加入的石膏是可食用的凝固體。
涼拌內酯豆腐
材料
內酯豆腐一盒、海米、小蔥、香菜、海鮮醬油、生抽、麻辣油、香油、糖。
做法
1、把內酯豆腐從盒中倒出,把水控干凈,切成小方塊。
2、把小蔥和香菜切成末撒在豆腐上。
3、鍋內放少許油,把海米略炸一下,撈出,撒在豆腐上。
4、調汁:海鮮醬油多一點、生抽少許、麻辣油(根據口味添加),一點糖、一滴香油,把汁攪勻。
5、把汁均勻的倒在豆腐上面即可。
肉末內脂豆腐
材料
內脂豆腐1盒,尖椒,胡羅卜,裡脊肉,黃酒,鹽,澱粉
做法
1.1內脂豆腐去盒切片,上開水鍋蒸三分鍾。
2.2裡脊肉切碎末,胡蘿卜木耳辣椒切小細丁。肉里加入黃酒鹽,醬油腌制一會。
3.3炒鍋內少許油,燒熱後把肉炒散變色,加入胡蘿卜和木耳丁,加入蚝油炒均。出鍋前加入辣椒丁勾欠汁出鍋,淋在豆腐上即可。
⑼ 內脂豆腐都含什麼成份
內脂豆腐以β一葡萄糖酸內脂為凝固劑,其工藝簡單,質地細膩潔白,保質期長。
其原理是把豆漿中的葡萄糖凝固,比起鹵水豆腐跟石膏豆腐更能保持原豆的營養。
做法:
1.泡豆選用豆臍(或稱豆眉)色淺、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飽滿、表皮無皺而有光澤的大豆。將大豆洗凈,在春秋季水溫10oC— 20oC時,浸泡12小時—18小時;夏季水溫30oC左右;浸泡6小時—8小時(每24小時換水);冬季水溫 5oC,浸泡約24小時。水質以純水、軟水為佳。用水量一般以豆水重量比1:3為好,浸泡好的大豆約為原料干豆重量的2.2倍。泡好的豆要求豆瓣飽滿,裂開一小線。但浸泡時間如果過長,會影響出漿率。
2.磨漿一般選用能進行漿渣自動分離的磨漿機,粗磨、細磨共2次--3次,盡可能提高大豆蛋白的抽提率。由於不再像用鹵水、石膏作凝固劑生產豆腐那樣還需壓榨成型,所以磨漿過程中加水量的多少就決定了成品內脂豆腐的老嫩。一般做老豆腐時水與干豆的比例是3—4:1,做嫩豆腐時水與干豆的比例是6—10:1。第一次粗磨時加水量為總加水量的30%,第二次調節磨漿機螺旋進行細磨,加水量為30%,第三次的加水量為40%,盡可能地把豆渣裡面的漿沖洗出來。磨好的渣應手感細膩無顆粒。
3.煮漿,把磨好的漿放在不銹鋼制的煮漿桶里,用蒸氣將漿煮至60oC-70oC時放人約 0.3%的食用消泡劑,把加熱過程中產生的泡完全消掉為止。然後繼續加熱把漿煮開,漿沸騰後 保持3分鍾—5分鍾把漿煮透。
4.冷卻 把煮好的漿進行冷卻,降溫至 35oC以下。
5.點脂(加凝固劑) 先將β一葡萄糖酸內脂用少量冷開水溶解。用量:做老豆腐時1千克漿加30克內脂,嫩豆腐 1千克漿加24克—30克內脂。將溶解好的內脂加入已冷卻的豆漿中緩慢調拌均勻即可。
6.成型 將點脂後的漿倒進成型模中,放入凝固槽。在 80oC—85oC之間保溫 20分鍾即為成品。剛成型的豆腐暫不能搖動,應靜置一段時間讓其目然冷卻。如生產盒裝內脂豆腐,需配備灌裝封口機。
希望可以幫助你啦 呵呵
⑽ 如何自製內酯豆腐
導讀:自製內脂豆腐:家庭配方簡單易學,細膩嫩滑,再也不用出去買了!
豆腐歷史悠久相傳已經有將近2000年了,是在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一開始的豆腐很難吃,經過了不斷的改良才到了今天成為了不可缺少的高蛋白食品之一,目前主要分為最著名的鹵水豆腐,石膏豆腐和內酯豆腐。做豆腐的主要食材就是黃豆、綠豆、白豆、豌豆和黑豆。在豆腐成型之前就是最受歡迎的就是豆腐腦,配上兩根油條堪稱完美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