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會發明手機啊
為了聯系的方便···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電話,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個行動電話是打給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製行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後來回憶道:「我打電話給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攜帶型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 到今年4月,手機已經誕生整整31周年了。這個當年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馬丁·庫帕今年已經74歲了,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丁·庫帕當時的想法,就是想讓媒體知道無線通訊——特別是小小的移動通訊手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他還希望能激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興趣,在摩托羅拉同AT&T(AT&T也是美國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競爭中,能支持前者。 其實,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羅拉這兩個公司才開始對這種技術感興趣起來。當時,AT&T出租一種體積很大的移動無線電話,客戶可以把這種電話安在大卡車上。AT&T的設想是,將來能研製一種行動電話,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車上的無線電設備來加以溝通。庫帕認為,這種電話太大太重,根本無法移動讓人帶著走。於是,摩托羅拉就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規定移動通訊設備的功率,只應該是1瓦,最大也不能超過3瓦。事實上,今天大多數手機的無線電功率,最大隻有500毫瓦。 從1973年手機注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盒子中,重量達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樣背著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電話」。 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於1987年。與「肩背電話」相比,它顯得輕巧得多,而且容易攜帶。盡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像一塊大磚頭。 從那以後,手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1991年時,手機的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說,一部手機比一枚雞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質量和體積越來越小外,現代的手機已經越來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話功能,新型的手機還可以用來收發郵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網、玩游戲、拍照,甚至可以看電影!這是最初的手機發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訊技術方面,現代手機也有著明顯的進步。當庫帕用行動電話打通第一個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手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B. 手機發展歷史
1、1983年,世界上第一台行動電話摩托羅拉DynaTAC問世,這款機器重達2磅,開發周期超過了10年。此後,手機的"瘦身"越來越迅速,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為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
2、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麥克斯韋進一步用數學公式闡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並把電磁感應理論推廣到了空間。
3、1973年,一名男子站在紐約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開始通話。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他還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
4、第一代手機(1G)是指模擬的行動電話,也就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國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大哥大。最先研製出大哥大的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
5、第二代手機(2G)也是最常見的手機。通常這些手機使用PHS,GSM或者CDMA這些十分成熟的標准,具有穩定的通話質量和合適的待機時間。
1、與現代形狀接近的手機,則誕生於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象一塊大磚頭。
2、此後,手機的瘦身越來越迅速。1991年,手機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為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
3、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行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
4、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
5、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的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C. 手機是什麼人發明的。
1973年,馬丁·庫珀(Martin Cooper)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蜂窩電話」,被尊稱為現代「手機之父」。然
而,2008年5月13日,英國《每日郵報》在報道中稱美國人內森·斯塔布菲爾德(Nathan
Stubblefield)為手機的首位發明者,維珍移動網創始人查理德·布蘭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也說:「內森是手機之父,他的發明是改變世界通信方式的方法之一」,並創建專門網頁予以紀念。
手機之父 馬丁·庫珀
世
人把1973年第一部手機的問世歸功於當年的摩托羅拉總設計師馬丁·庫珀。上世紀60年代的通訊巨頭母貝爾公司(Ma
Bell)即AT&T公司,一直固守在自己在固定電話方面的壟斷地位,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偏重於自己傳統的硬線資產,甚至預言到1995年手機用戶
不會超過90萬。然而馬丁·庫珀則認為行動電話符合萬物的自然規律,他決心證明手機是可行的。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的發明將會對人類的溝通方式產生翻天覆
地的改變。
馬丁·庫珀帶領他的團隊用了6周的時間就完成了世界通訊史上的巨大突破,研製出「攜帶型」行動電話。一個採用數以千計的零件製造
而成,僅僅為了實現無線通話功能的機器。隨後,他和他團隊還製造出了天線,建造了手機基站。這些基站相當於一台微型電腦,可以測量電話信號的強度,同時把
較弱的信號傳遞至下一個蜂窩。
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貝爾實驗室和摩托羅拉是手機研發技術上的競爭對手。為了向對手宣告勝利,馬丁·庫珀
用了最直接的方法,用研發的手機在街上給貝爾實驗室打了一個電話。雖然貝爾實驗室的人員對這個來電並不重視,但這對後人的意義非同凡響。因為這是人類通訊
史上的第一次手機通話,而1973年4月3日這一天也被後人認定為手機的生日。
「如果馬可尼先於貝爾出世,我們今天使用的可能都是無線電話了,因為人是四處移動的。強迫人們呆在一個地方是不合乎事物本性的。」馬丁·庫珀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觀點,他敢於挑戰傳統的行為,不但為他贏得了榮譽,更改變了世界的未來。
手機的誕生只是普及道路上了一小步,從研發成功到推出市場,摩托羅拉公司等了整整10年的時間,注意是「等」,不是用。10年裡面,摩托羅拉除了建立第一批的手機基站外,就是無奈地等待美國當局用漫長的時間去審批辦理這個他們從未見過的怪東西。
1983
年6月13日,摩托羅拉終於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攜帶型手機,這台名為Dyna TAC
8000X的手機重794克,長33厘米,標價3995美元,最長通話時間是一個小時,可以儲存30個電話號碼。笨重厚實的深刻印象使美國人稱之為「鞋
機」,而國人習慣稱作「大哥大」,因為它真的很大。
其實,馬丁·庫珀博士挑戰傳統的作風從他加入摩托羅拉就已經表露無為了。1928年馬
丁·庫珀在美國出生,26歲加入摩托羅拉公司。庫珀最初執意研製汽車無線電話,他反傳統的設計讓他的頭頭並不喜歡,總是嘮嘮叨叨地說:「這傢伙是白色的,
看上去一點都不像電話機。」數年後,摩托羅拉出售了這名為「超級腦袋」的電話,受到了顧客的熱烈歡迎。
1989年推出的新一代合蓋手機
Micro TAC
950也是庫珀的設計。當他介紹手機的合蓋結構時,人們責問他:「你不是說過耳朵和嘴巴之間的距離是非常重要的嗎?」手機變小,忽略口與耳之間的距離,也
因此變成更為輕便,每個人都可以把它裝進口袋裡。正是這個設計概念,手機真正地走向普及。
在行動電話普及之後,庫珀看到了移動通信中存在的問題:頻譜資源有限,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頻譜將變得很重要。於是一向喜歡接受挑戰的庫珀,在1992年辭去了摩托羅拉聯合副總裁的職務,與他人合辦了愛瑞通信公司,並擔任CEO一職。
到今天,馬丁·庫珀博士所發明的產品為世界市場創造的總效益已經達到500億美元。而馬丁·庫伯先生發明的行動電話所帶給人類社會和生活方式的深遠影響,更是無法計算
D. 科學家為什麼要發明手機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通行動電話是打給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製行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後來回憶道:「我打電話給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攜帶型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 到今年4月,手機已經誕生整整30周年了。這個當年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馬丁·庫帕今年已經74歲了,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丁·庫帕當時的想法,就是想讓媒體知道無線通訊——特別是小小的移動通訊手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他還希望能激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興趣,在摩托羅拉同AT&T(AT&T也是美國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競爭中,能支持前者。 其實,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羅拉這兩個公司才開始對這種技術感興趣起來。當時,AT&T出租一種體積很大的移動無線電話,客戶可以把這種電話安在大卡車上。AT&T的設想是,將來能研製一種行動電話,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車上的無線電設備來加以溝通。庫帕認為,這種電話太大太重,根本無法移動讓人帶著走。於是,摩托羅拉就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規定移動通訊設備的功率,只應該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過三瓦。事實上,今天大多數手機的無線電功率,最大隻有500毫瓦。 從1973年手機注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盒子中,重量達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樣背著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電話」。 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於1987年。與「肩背電話」相比,它顯得輕巧得多,而且容易攜帶。盡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像一塊大磚頭。 從那以後,手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1991年時,手機的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說,一部手機比一枚雞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質量和體積越來越小外,現代的手機已經越來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話功能,新型的手機還可以用來收發郵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網、玩游戲、拍照,甚至可以看電影!這是最初的手機發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訊技術方面,現代手機也有著明顯的進步。當庫帕打世界第一通行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的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E. 手機應用QQ的發明有什麼重要意義
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方便了人們的交流,有時候方便了人們的出行,購物等生活方面,意義:縮短了交流距離,豐富且方便了生活,使信息傳遞得到了提升,使數字化時代深入人心。
F. 手機發明的意義現在我們用手機的意義何在是做手機的主人還是奴隸
讓人們隨時隨地的聯絡。我們用手機主要是用於聯系業務,聯絡感情。做手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