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大衣的發明

大衣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1 08:14:39

1. 傳統軍大衣於100年前創造,當年中國很流行,為何07年被軍方淘汰

軍裝一向威武庄嚴,而軍大衣非常保暖又有軍范。該服飾發明於一百多年以前,被傳入中國之後,迅速走紅,成為男兒們喜歡的軍裝服飾,然而這股熱潮一直流行到2007年,就被中國軍方宣布淘汰,從此軍大衣就成為了歷史,那麼大家知道我軍方為什麼要這樣做嗎?

時間來到2007年,軍方又再一次調整軍大衣的設計,從而開始淘汰老款軍大衣,因此傳統的軍大衣自誕生一百年以後,最終被新款軍大衣替代。而新一代的軍大衣下擺都做了符合士兵運動的設計,下擺比臀部稍寬,但依然十分保暖。

2. 呢子面料的起源史

要把麻、絲、毛、棉等纖維原料加工成紡織品,首先必須紡成紗線。我們的祖先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用「紡專」進行紡紗,所謂紡專,是由陶質或石質製作的圓塊,直徑五厘米左右,厚一厘米,叫「專盤」,中間有一個孔,可插一根桿,叫「專桿」。紡紗時,先把要紡的麻或其他纖維捻一段纏在專桿上,然後垂下,一手提桿,一手轉動專盤,向左或向右旋轉,並不斷添加纖維,就可促使纖維牽伸和加拈。待紡到一定長度,就把已紡的紗纏繞到專桿上。然後重復再紡,一直到紡專上繞滿紗為止。這種紡紗方法是很原始的手工勞動,既吃力又緩慢,拈度也不均勻,產量和質量當然都很低。
古代通用的紡車按結構可分為手搖紡車和腳踏紡車兩種。手搖紡車驅動紡車的力來自於手,操作時,需一手搖動紡車,一手從事紡紗工作。從出土的漢代文物中來看手搖紡車早在漢代已非常普及。腳踏紡車是在手搖紡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目前最早的圖像數據是江蘇省泗洪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腳踏紡車驅動紡車的力來自於腳,操作時,紡婦能夠用雙手進行紡紗操作,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紡車自出現以來,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紡紗機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區仍然把它作為主要的紡紗工具。
經過長期的生產勞動,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一種手搖單錠紡車出現了,很快代替了紡專,成為紡織手工生產的重要工具。
漢代紡車,根據畫像石上所畫的形狀看,和明代《天工開物》上的紡車類似。這種紡車的結構雖然比較簡單,但紡車上已經使用繩輪傳動,從而紡紗功效已經比紡專提高大約二十倍。證明我國早在兩千年前就在工具機上使用繩輪傳動了。使用這種紡車,還可以加拈、並合比較均勻一致、不同粗細的絲或弦線。此外這種紡車,除了可以紡紗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製成緯紗用的紆子。這是過去用紡專所不可以的,需要另外的工具搖紆。
在紡績麻、絲、棉等生產實踐過程中,為了提高質量和產量,我國勞動人民不斷在實踐中創造和創新。從而在手搖紡車的基礎上創造的腳踏紡車和水力紡車,又進一步把我國的紡紗技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腳踏紡車是利用偏心輪在紡車製造上完成的一次改革。腳踏紡車的最早發明時間還有待查考,現在能見到的是公元四世紀我國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約345—406)一幅畫上的腳踏三錠紡車。後來在元代皇慶二年(公元1313年),我國著名的農學家王禎在他所著的《農書》上也出現了三錠腳踏棉紡車和三錠、五錠腳踏麻紡車(如圖2),證明了腳踏紡車從東晉以後一直都在使用。
宋末元初,松江烏泥涇(今上海縣烏泥鎮)棉紡織革新家黃道婆(約1245—?),向黎族姐妹學習了棉紡織技術,並在紡織生產的實踐中,把用於紡麻的腳踏紡車改成三錠棉紡車,並且總結了一套紡紗技術。同時她還革新了軋棉和彈棉工具,紡紗產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王禎的《農書》中,除了對手搖和腳踏紡車作了全面總結外,更介紹了另外兩種新的紡車,大紡車和水轉大紡車。大紡車,它不同於舊的紡車的特點是:紡紗的錠子更多,達到三十二枚,這樣它的生產力就顯著增加。其次,大紡車的傳動已經採用和現在的龍帶式傳動相仿的集體傳動了。可見古人已經認識到動力在工作效率中的中的作用。因此可以說是需要推動了設計的發展。
在植棉和棉紡織中,我國少數民族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就紡車來看,雲南和海南島的少數民族很早就積累了一套棉花的紡織加工技術,既使用大竹輪的紡車,一般直徑在六十一厘米,也採用小直徑的竹輪紡車,直徑三十到四十厘米,以適應棉纖維比絲麻短的紡紗需要。
現代的機器紡紗,除了最新的氣流紡外,它的機構形式還是離不開錠子和它的傳動。只是由於機械的動力大,錠子數目更多,速度更快罷了。把古代紡車和現代紡紗機相比,現代傳動錠子的滾筒就是紡車竹輪的替代,而所謂最新式的龍帶傳動,和大紡車的皮弦帶動更是同一個方式。它們的紡紗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服裝,指的是衣服鞋包玩具飾品等的總稱,多指衣服。服裝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就已出現,古代人把身邊能找到的各種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護身。人類最初的衣服是用獸皮製成的,包裹身體的最早「織物」用麻類纖維和草制等成。
在國家標准中對服裝的定義為,縫制,穿於人體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產品,又稱衣服。
對現在社會來說,服裝已經是每個人裝飾自己,保護自己,能給自己和家人的必用品,不僅僅為穿,還是一個身份、一種生活態度、一個展示個人魅力的表現。

3. 軍大衣發明100多年,曾在國內風靡無限,為何被淘汰了

提起軍大衣,我們會有一種年代感,雖然在一些電視劇中還經常能看到,但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冬天會穿軍大衣,因為同樣的保暖效果下還有羽絨服或其他比軍大衣更輕便的衣服可以選擇,於是厚重的軍大衣也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軍大衣雖然聽起來像是軍人穿的衣服,但是在過去很多普通人也會穿軍大衣禦寒,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綠色軍大衣在那個年代非常流行,甚至成為一種時尚。

現在我國軍裝的顏色也不再是那種軍綠色,而改成了松枝綠,相比之前也變得更時尚了一些,也更靈活,而以前那種軍綠色的大衣也漸漸成為影視當中才會出現的道具,用來體現時代背景,不過也許哪天軍大衣也會像漢服或者旗袍一樣,再次流行起來也說不定。

4. 軍大衣發明了100多年,為什麼在07年就被淘汰了呢

呢子大衣在歐美軍隊中十分流行,那邊的溫度比較低,尤其是海上的冬天。在大艦巨炮稱霸海洋的時代,海軍們非常需要這種大衣,來防潮、避風、保暖。像是英國,會把大衣染成紅色,紅色不僅可以激勵士兵,還可以掩蓋住紅色,讓他們作戰的時候,心裡不會害怕,在早期排列的方陣中,場面是非常殘忍血腥的。

5. 軍大衣發明100多年,曾在我國風靡一時,為何07年被我軍淘汰

燕趙多佳人》中這樣寫道:「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羅裳隨風而動,從遮羞避體到裝飾美觀,人們的服飾也隨著時代更迭而變化,也是人們勞動智慧的結晶之一。

歷史的浪潮滾滾而去,是時代潮流更迭快速,面對琳琅滿目的服裝、面對豐富多樣的品類,我們的審美在發生著快速的變化,更加時尚、保暖的潮牌羽絨服、羊絨衫也早就取代了軍大衣的地位,也許那個人人皆著軍大衣的年代已經回不去。但是軍大衣昔日的輝煌卻永遠在中國的歷史上鐫刻,軍大衣代表的舊時代情懷早已刻入時代的豐碑,成了中國人民心中的經典。

6. 大衣的介紹

約1730年,歐洲上層社會出現男式大衣。其款式一般在腰部橫向剪接,腰圍合體,當時稱禮服大衣或長大衣。19世紀20年代,大衣成為日常生活服裝,衣長至膝蓋略下,大翻領,收腰式,襟式有單排紐、雙排紐。約1860年,大衣長度又變為齊膝,腰部無接縫,翻領縮小,衣領綴以絲絨或毛皮,以貼袋為主,多用粗呢面料製作。女式大衣約於19世紀末出現,是在女式羊毛長外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衣身較長,大翻領,收腰式,大多以天鵝絨作面料。西式大衣約在19世紀中期與西裝同時傳入中國。大衣,漢族服飾。古代婦女的禮服,起於唐代。沿用至明代。宋高承《事物紀原·衣裘帶服·大衣》:「商周之代,內外命婦服諸翟。唐則裙襦大袖為禮衣。開元中,婦見舅姑,戴步搖,插翠釵,今大衣之制,蓋起於此。」

7. 軍大衣發明100多年,曾在我國風靡一時,為何在07年被我國淘汰

軍大衣發明出來已經一百多年了,這可是曾經風靡全球的東西,基本上爺爺那一輩的人家中都會備有一件軍大衣。其實軍大衣並不是我們中國發明的,而是在20世紀初英國人發明出來的,我國看到這個軍大衣很是實用,所以就引進了過來。

結語

現在已經有技術做出更保暖而且更加輕便的軍裝了,不需要披這么厚一層就能夠抵禦嚴寒。現在的軍裝和軍大衣也大不相同了,顏色不再是以前的軍綠色,而是採用了松枝綠,這種顏色更方便士兵們進行躲藏。現在的軍裝已經沒有雙排扣了,因為這種設計穿起來會比較麻煩,不方便軍人們執行任務。

雖然現在在軍隊裡面基本上看不到軍大衣的影子了,但是軍大衣還是很流行的,有一些明星在拍攝影片的時候會穿軍大衣進行保暖,冬天的時候會看到很多路邊攤的老爺爺們也會穿著軍大衣,之前很多人覺得軍大衣太笨重了,而且顏色也很土氣,穿在街上還容易被人笑話。軍大衣的款式沒有那些羽絨服特別,設計也沒有那麼精巧,穿在身上並沒有多好看,但是慢慢的,軍大衣卻成為了一種潮流和時尚,很多年輕的小夥子也會喜歡軍大衣,它方便又保暖,深得人們喜愛。

8. 軍大衣發明100多年,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為啥07年被我軍淘汰

在上世紀軍大衣是我國北方軍隊必備的一個物件。而且在剛進入21世紀的時候年輕人也流行穿軍大衣,成為一種美觀和時尚。

不過現在社會上已經很少能看到軍大衣了,除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偶爾會穿這些衣服之外,年輕人基本上沒有人穿,好像被這個社會遺忘了一樣。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的農業還有工業也慢慢的得到了發展,所以軍隊開始慢慢的普及。

對於當時的中國軍人來說,軍大衣是一個既好用又好看的衣服,所以在軍隊中也非常的受歡迎。而且由於當時整體的社會比較匱乏,若是普通的人想要穿軍大衣還真沒有這個機會。

軍大衣為何又被淘汰了呢?

軍大衣在軍隊普及之後確實受到廣泛歡迎,但是它所存在的一個特點就是特別的笨重。如果平時穿著還好,如果是真是訓練打仗的話它會影響整體的作戰效率。

軍大衣最早是適用俄羅斯,英國這些特別偏北方的地區,他們那邊的溫度要比中國低很多,所以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軍大衣是非必需品。

所以軍大衣的存在也就比較雞肋,後來經過改進,現在已經換上了一些既方便又保暖的軍用冬裝了。比如現在軍隊中所流行的那種尼采軍大襖,有了更好的東西來禦寒去,軍大衣自然也就淘汰了。


9. 雙面羊絨大衣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

14年秋天開始流行的

10. 未來會發明出能飄在空中的大衣嗎

通常我們會把不穿的外套放到櫃子里或是掛在門後;不過,對於未來這種會漂浮的大衣,人們只要把它隨手脫下來就可以不管了。因為這種大衣可以自己懸掛在空中,絕不會掉下來,就好像漂在天上的氫氣球一樣。其實,這種新發明並不需要在物理原理方面花費工夫,道理還是和那件充氣上衣差不多,同樣是注入氣體,不過在這件大衣里注入的是氫氣。

閱讀全文

與大衣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