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傳統的文化適應現在的時代風格與特色,給一些優良的傳統文化賦予現代的解釋與含義。以一種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和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但是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是非常正確的,所以需要不斷的摸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讓文化具有繼承性和永續性。
我們的傳統文化其實更多的是儒家文化。所以我們大多數時候都秉持著一個中庸的原則,而且在做事的時候可以非常積極的解決問題。雖然在古代儒家文化主要是服務於統治階級的,但是儒家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歷史,已經深深的根植在我們心中了。如今想要讓傳統文化獲得更好的發展,就要用全新的形式,可以利用互聯網平台,推出短平快的短視頻傳播。
Ⅱ 生態美的定義
中文名稱:生態美學英文名稱:ecoaesthetics 定義:"從生態哲學的視野、生態科學的原理、生態倫理學的情懷和自然美學的方法研究人與自然、社會、藝術的審美關系,強調生克互濟、形神和諧的整體美 應用學科:物質循環、信息反饋的動態美的一門學科。"(一級學科);生態學(二級學科);總論(二級學科) 生態美學,就是生態學和美學相應而形成的一門新型學科。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包括人類)與其生存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美學是研究人與現實審美關系的一門哲學學科,然而這兩門學科在研究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相互關系的問題上卻找到了特殊的結合點。生態美學就生長在這個結合點上。
生態美學以當代生態存在論哲學為其理論基礎。
Ⅲ 生態美學有哪些特點
(1)活力性。整個自然生態系統遵循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規律,使地球上的生命之樹常青,洋溢著盎然生機,顯示出了生命的活力之美。
(2)和諧美。生態美的和諧是指生命之間、生命與環境之間相互支持、互惠共生地維系著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充滿著和諧之美。
(3)創造美。生態美是生命與環境在共同進化中創造出來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與環境在共同進化中創造出了自然生態美,而人與自然共同創造出了人文生態美,需要強調的是,當人的創造力違背自然界的規律時就變成了破壞;當人的創造力與自然的創造力形成合力時,就創造出具有自然生態美的人文生態美。
(4)參與性。與藝術美使審美者與審美對象保持距離不同,生態美是使審美者融入審美對象中,體現出了生態美的參與性特徵。如當人們泛舟湖中,在欣賞周圍美景的過程中,人也是美景的一個組成部分。
Ⅳ 如何理解美的自由創造性
自由創造性就說明人人都愛美,但是要想要美麗,就需要你的個人的發揮和自由創作,他都可以創造出美,都可以產生美的感覺,就是這這個道理
Ⅳ 作文寫生態美可以從哪些方面
我的家鄉在吉林省通化市,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山城。這里四季分明,冬冷夏熱,樹美、水美、山更美。我的家鄉是著名的醫葯城,有很多家葯廠,有些葯是很有名的。春天,風不再冷得刺骨,變得柔和多了。河裡的冰融化了,鴨子在水裡拍打著浪花,互相追逐嬉戲,告訴大家春天到了,水已經暖和了。大地上不知不覺冒出了一層綠絨絨的小草,像毛絨絨的地毯。樹發芽了,嫩綠的葉子在春風中搖擺。大雁從南方飛回來了,帶來了春天的信息。人們脫去了厚重的棉衣,穿著薄薄的衣服開始出來活動了。夏天,太陽像點著了的火把在人們的頭上燃燒,烤得人們都躲到樹下去乘涼。大地上的植物,特別是田地里的莊稼,微笑著在陽光下成長,長得好快呀!下雨了,人們打著花花綠綠的傘在街上小步急走,街上就像花的海洋。?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人們可高興了。稻子、麥子齊刷刷的迎風搖擺,由青變黃。人們拿著鐮刀收割稻子、麥子,糧倉里堆滿了糧食。山上野果都成熟了,有松籽和榛子等,沉甸甸地掛滿了枝頭。各種草葯也豐收了,人們紛紛上山去采葯,把它們送到葯廠,製成各種葯物,為人們治病。冬天,大雪像潔白的鵝毛,又像盛開的梨花在空中飛舞。大地白茫茫的一片,像蓋了一床白色的被子。「下雪了,下雪了!」隨著一聲呼喊,小朋友們都興奮地跑出來打雪仗、堆雪人。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美麗富饒的山城。我愛我的家鄉,歡迎大家都到我的家鄉來做客
Ⅵ 什麼叫生態美
生態就是美
Ⅶ 設計怎樣體現出生態美
說到生態設計,余平很有感觸。他說,在國內設計行業,還普遍存在追求「豪華」、「新穎」、「時髦」、「氣派」的傾向,所使用的材制涉及到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紡織、木材、陶瓷、塑料、玻璃等多種行業,同時也引發出種種環境和社會問題。其實,在我看來,一切材料皆有可能為設計師使用,或木、或石、或磚、或是生活中棄之無用的東西,這些東西有純朴的自然美,總是有著持久的生命力。
而歐洲那些設計強國,他們已經發展到強調人類在遵循生態規律和美的法則前提下,運用科技手段加工改造然,創造生態美的層次上了。因為生態美帶給人們的不是一時的視覺震驚,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悅,它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美。
「近幾年國內拆遷安置、土地新政的出台,房地產等基礎一些建設,最後都涉及到建築和裝飾。但是,不論是公裝還是家裝,如果我們受利益驅動,還在追求所謂的豪華、氣派,比如用不銹鋼包裝柱子,用大理石板貼牆壁,不考慮節約和循環利用,那就是以有限的資源與能源的高消耗為代價。」
余平不無憂慮的說:「裝飾是有周期的,如果設計師沒有生態、環保的設計意識,二次裝修時,前幾年看著時的傑作,就會不能再生,不能再循環利用而被丟棄成為建築垃圾,成為環境的污染源。我們的確應該向人家好好學習。」
Ⅷ 如何理解自然美和生態美的內涵
自然美:自然現象和事物所具有的審美價值。
自然美主要存在形式的類型:能量和力;大氣和雲層;水和液體;固體和陸地;植物;動物生命體的形成;分解、衰變和死亡。
自然美的審美效應:①激發人的鄉土情懷 ②放鬆、解放甚至凈化心靈 ③培養人的審美感受力和創造力
生態美:它是把人類歷史上自發形成的生態審美觀念,提高到一種理性自覺的程度,從而逐漸形成「生態美」這一特定的審美范疇。 「詩意地棲居」:海德格爾在《追憶》一文中提出,「詩意地棲居」與「技術地棲居」相對,指「拯救大地」,擺脫對大地的征服和控制,使之回歸本性,從而使人類美好的生存在大地之上
生態美的理論意義
① 生態美的研究,把主客體有機結合的觀念帶入到美學理論中,對於現代美學理論的變革提供了啟示。
②生態美的研究,有助於推動人們生態文化觀念的發展和確立健康的生存價值觀。
③生態美的研究為克服技術的生態異化指出了解決途徑。
④生態美學理論有助於推動全球范圍內變革不合理的社會體制、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態美的實踐意義(
①生態美為生態環境的建設提供了直觀的尺度和導向。
②對於生態美的觀照,直接促進了生態產業的發展。
③生態美的開發對於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推進生活方式向文明健康和科學的方向發展提供了途徑。
④生態美對於傳播生態文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生動的手段和感人的形像
自然美只是自然事物自身價值所具有的審美價值,而生態美則是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自然作為人的生態過程的參與者所表現的審美價值,它具有鮮明的生態意義
Ⅸ 為什麼說美感具有創造性
美感是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不同的人對美感的定義是不同的。 比如有些人喜歡骨感美,有些人喜歡豐腴美。所以不同的人定義著不同的美感, 想法獨特的被利用下來,跟設計創造的靈感一樣 極具創造性。
Ⅹ 生態美和環境美為什麼會成為當今社會比較關注的話題
這說明人們對於居住環境,
有了更高的要求。
更關注生態美和環境美,成為大家當前議論的常態話題,體現出大家對於社會的關注。
是很好的一種社會現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