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自己和企業創造更好的效益。這句話是否是病句
是病句。
為自己創造的不叫效益叫財富,為企業創造的是效益,也是財富。可改為:
為自己和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2. 如何加強公司法務建設
您好,
任何一個法務人員都需要在上崗後明確細化法務的職能,法務的職能主要包括三塊:合規部分、風險控制、決策支持。
合規部分:法務人員應當審查基礎性的事項,比如印章、合同、資質證照等。對於印章管理,首先了解企業之前是如何管理的,在此基礎上規范制度,責任到人,建立印章管理制度;對於合同管理,要首先了解本企業簽訂合同的流程,需要哪些部門經過哪幾個程序,然後按照現有的程序檢查是否有需要補充或者完善的環節,對於各部門的職責和許可權的分配是否合理,對於合同的審批,一般合同按照企業現有模式結合法律專業技能進行審批,重大合同需要外部法律顧問或者律師支持的,要及時反饋到管理層,加強合規安全性,降低風險;再與行政部門加強對合同和重要文件的登記制度和管理制度。
2.風險控制。這是法務工作的重要部分,前提是首先要熟悉公司的業務,然後把法務工作中的法律咨詢、解決糾紛、預防風險和法律培訓等幾項工作分別展開。風險與糾紛一般會發生在公司的業務部門,制定一套公司適用的制度,在業務部門發現風險的時候報告給法務部門,法務部門負責提供咨詢或者解決糾紛。預防風險主要是公司層面和具體各部門層面,公司整體設立發展決策上或者程序上是否存在風險,業務風險同上,熟悉公司業務之後,慢慢就會在業務開展之前了解可能存在哪些風險,提前預防;法律培訓主要是指對公司內部的人員關於本公司業務的相關法律法規的科普,一方面能夠讓管理層和各部門了解法務工作,配合法務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全公司上下都形成法務意識,共同預防風險事件的發生。
3.決策支持。一般來說就是公司重大項目或者商業談判,需要法務部門參與或者列席,進行法律風險論證,提供風險解決方案等,幫助公司決策。這種情況下,對於不熟悉的缺乏經驗的法務人員,可以與外部律師合作,逐漸積累自己的一套經驗,在足夠熟悉業務及崗位職責之後,就能成為一個較為專業的法務人員。
以上只是法務工作概括說明,具體每一個模塊例如合同審核要注意的資質證照、爭議管轄、有效期、付款方式等等各種細節,還需要法務人員在具體工作中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法務工作是一個整體工作,貫穿公司從上到下的各個層面,千防萬防,只要出現一次失誤,都有可能會抵消之前的工作業績,所以,新手法務在工作中要謹慎、謹慎、謹慎,發揮實用主義精神,多問多跑多學習,才能盡快獨當一面。
3. 企業法務管理軟體能為企業解決什麼問題
法務部門領導者 1) 搭建一個資源共享平台,通過許可權管理,各部門負責人高效配合,共同參與到企業法律風險防範管理中; 2) 通過系統快速將各部門領導,法務部律師,助理等成員組建成團隊,跨部門、跨區域的保持有效溝通,共享資料,分配任務,發揮團隊的力量有效展開工作; 3) 及時在線審批下屬呈報的事務報告,了解內部人員與外聘律師工作情況,隨時反饋審批意見,協助工作,有效避免因操作不當帶來的潛在風險; 4) 通過系統全面掌握目前正在辦理的法律事務,跟蹤事務處理進度; 5) 及時了解各項開銷與支出,了解具體每一項法律事務相關的財務信息及工作明細,有效控製成本; 6) 按時間段、承辦人員統計分析企業法律事務類型、承辦的法律事務數量、及法律事務相關的支出信息,並可製作相關的報告,評估法律風險; 7) 方便及時召開會議,展開討論,設置日程安排,並通過系統通知相關參與人員; 8) 統一集中管理企業機密文件,避免因人員流動造成資料缺失; 9) 整個資料庫中進行全面實現利益沖突檢索或背景調查,有效規避企業法律風險。 法務部門工作人員/外聘律師 1) 系統專為法律專業人士研發,搭建一個資源共享平台,更有條理、有效率的展開工作; 2) 快速創建當事人、案件檔案,所有資料集中管理,方便查找,調用,提高工作效率; 3) 輕松設置法律文書模版,設置一次即可無限次調用,節省文書准備時間; 4) 系統集成Microsoft Office軟體,可直接在線創建與編輯Word、Excel文檔; 5) 系統支持任何文件上傳和存儲,(Word\Excel\Powerpoint\聲音\圖片\視頻文件等),實現文檔分類管理; 6) 集成常用法律法規查詢網站及系統鏈接,更方便直接通過系統打開相關法律法規資料庫; 7) 全面跟蹤每一項事務處理進度及預期完成日期,設置日程提醒,有效控管工作時間; 8) 隨時了解其它同事工作,上級下達的工作指示,及時與外聘律師溝通與協調,共同配合,解決企業法律問題。
4. 如何解釋「管理創造效益,機制推動管理」的相互關系
公司的效益來源於來兩個方面,一是自銷售利潤,而是節約管理費用。管理創造效益是指在利潤比較平穩的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加強管理,節約費用,從而達到創造效益的目的。加強管理靠什麼?就是靠有效的管理機制,所以要建立健全管理機制,讓機制去推動管理,用管理來創造效益。可以從這方面進行闡述。
5. 加強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財務管理通過對資金的籌集、調拔、使用、核算、分析和考核,統治著各專業管理和各項經營活動。財務管理抓得好,各項活動就可能圍繞企業追求利潤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這個根本宗旨開展工作。
一、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重要性
1.通過科學預測來反映企業未來可能達到的各項指標。企業的經營活動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決策基礎上,而科學的預測是進行正確決策的前提和依據。財務管理則藉助於已掌握的定性的、定量的會計信息及其它有關信息,利用一定的數據統計方法來分析研究資金運動的規律性,對企業未來資金運動的情況進行科學的預測,從而協調整個企業的經濟活動。比如,財務管理通過對資金的預測,可以對未來一定時期內企業經營活動所需的資金、資金利用效果以及擴展業務需追加的資金進行估計和測算,從而確定合理的籌集比例,降低籌集風險。同時,財務管理通過對利潤的預測,可以對未來一定時期內企業的盈利情況進行事先了解。對成本和費用的預測,科學地測定企業未來一定時期內的成本費用水平和變動趨勢。這樣通過科學的預測對企業經營的各種情況有了了解,從而分析市場行情,較准確地反映經營趨勢,比較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使企業經營能在科學的預測指導下發展。
2.利用「量本利」分析法,確定盈虧臨界點。企業能夠避免虧損並獲得利潤,關鍵是確知邊際貢獻能否抵償全部固定成本,在銷售、成本一定的情況下,邊際貢獻的大小取決於銷售水平的高低,所以,企業需要進行利潤規劃。制定目標利潤,首先需要測定達到什麼樣的銷售水平時,邊際貢獻能抵償全部固定成本才能保本。這就需要運用財務管理中的量、本、利分析法,收入、成本、銷量、利潤這幾個方面的變動所形成的差量相互聯系進行分析,將各種變數歸結為不同的數學模型,通過關系求解,得出「量佳值」。在此基礎上,將企業現時或未來可能達到的銷售水平,同保本銷售水平進行比較,就能測定企業取得了利潤或發生虧損,以便企業能有針對性地降低消耗,擴大銷售量,制定最低的成本目標,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3.通過參與決策,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現代經濟的發展使每個企業管理的重心落到決策上。由於企業對資金的形成、分配、消耗和補償,進行計劃、組織、核算和監督時,需要制訂和選擇財務活動方案,以規定企業的資金使用方向,確定各種活動目標及實現途徑,因此,需要財務決策活動。而財務管理通過參與決策,就可以對企業商品質量、物資消耗、資金佔用、成本費用、銷售水平等進行認真分析,找出薄弱環節,促進企業制訂和完善措施,使其達到正確反映過去,准確預測未來,有效地控制和作用於現在,起到廣開財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作用。
與此同時,財務管理通過事中控制與事後評價來考核分析,如實反映企業經營過程中各項經濟活動的情況,為企業的目標預測、經營決策的落實,充當參謀,為企業取得最佳的效益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加強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當前,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的過程中,財務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如何搞好財務管理,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重要作用是企業領導在管理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工作:
1.企業的管理者必須有明確的財務管理意識,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應該力求做到,凡有關經營方面的決策,都要讓財務部門人員參加;凡開展經營活動的分析,都要讓財務部門唱主角;凡有關市場變化、基礎項目開發,都要請財務部門預測經濟效益;促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在各項經營活動中發揮核心作用,保證經濟效益指標的完成。
2.財務管理應積極更新觀念,注意強化參與意識,建立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目標的財務預測、決策工作體系。在計劃經濟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是圍繞國家直接管理和監控企業進行的。而現代企業制度明確了企業法人擁有經營管理權,承擔合法經營和依法納稅的義務。因此,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作用應由原來的服務於財務核算轉變為服務於企業管理,其職能應由財務核算、監督管理和控制向經營管理轉變,為了實現財務工作重心的轉變,就應建立以優化資源配置為目的,以成本、效益的比較、分配為手段,最終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目標的財務預測、決策的工作體系。
在具體工作中,可依據企業確定的總目標,調查收集企業的內外有關信息,協助企業管理人員建立模擬市場,確定與總目標有關的各因素目標,並協助企業管理人員,針對決策及目標進行預測分析,提出若干可行方案。其次,可依據掌握備選方案的各科學計量因素的資料,利用科學的技術方法預測各備選方案的預計收入和預計成本,編制比較分析表。依據各備選方案的經濟效益來進行篩選,確定最優方案供企業決策者參考。再次,可依據所確定的方案,編制預算,將決策目標方案具體化和效益化,以便於執行和監控,並為考核和評價工作業績提供一個適當的尺度和准繩
6. 中小企業該如何做好企業法務管理
中小企業的核心目標首先是求得生存。一切行為以業務為導向,企業會緊緊抓住銷售、生產等領域的工作,圍繞市場、運營等業務來配置資源。對於純粹的職能工作,如人力資源、審計、合規等,包括法務,以及直接體現法務價值的對外長期投資等,會關注較少。這也是很多法務人員,在企業中所感受到的「不受重視」的根本原因。
中小企業規模不大,組織結構相對簡單,內部制度和流程不像大企業那樣齊備、完善。甚至,即便有相關制度,也不一定真正執行。而且,其結構、制度和流程,經常處於動態、快速的變動中。表現為中小企業的「亂」、「變」、「快」。這既是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靈活且應變,當然,有時也成為中小企業面臨的困惱。
中小企業人員少,架構扁平,員工之間一般可便捷地面對面交流。中小企業的「人和」因素非常強,創始人和骨幹員工、核心員工往往具有血緣、鄉緣、學緣等關系。一方面,中小企業內部溝通很直接,沒有科層制帶來的官僚作風。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內部的人情味較重,組織主要依靠「人」來維系。法治氛圍相當薄弱。這與法務部工作所依賴的「法治管理」環境也是背離的,無疑會增加法務工作的難度。
中小企業的管理者一般是創業者(老闆)本人。創業者的理念就是企業的理念。創業者的領導風格決定了企業的管理風格和員工的行為風格。企業的決策權高度集中。即便中小企業設立董事會,聘請職業經理人,但公司最重要的決定都是由企業出資最大的一個或幾個股東作出的。實踐中,委託代理機制並不總能發揮作用,加上缺少有效的內部授權體系和外部市場監督,中小企業的老闆都是深度參與企業的一切大小經營行為。
中小企業在與外界進行資源、產品交換時,往往處於弱勢地位,即市場競爭游戲的遵從者。體現在簽訂合同時,中小企業往往是「乙方」,願意接受來自「甲方」的合同文本。對於交易條件的制定和修改,話語權很小,甚至願意以「賒銷」、「墊資」的方式來擴大銷售。這會導致中小企業產生很多應收款,從而隱藏著法律風險。然而,與沒有任何銷售和收入相比,這些風險又是值得中小企業去冒的。這提示法務部一定要具備對於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進行平衡的意識,這可能是中小企業法務部最為核心的管理密碼吧。
中小法務部的工作,猶如中小企業其他職能性工作,是圍繞中小企業的業務需求而定的。中小企業以能夠以合適的價格賣出越多越好的產品為生命線。法務部不直接參與產品(包括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銷售,但對於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有責任使其合法、合規且盡可能地放大。
促進企業壯大,大體上有兩條途徑:
一是通過創新,加強「差異化」的競爭力;
二是通過並購,擴大規模、控製成本,加強「壟斷式」的競爭力。
要麼「新」,要麼「大」,要麼兩者皆有。「大」是指細分領域內的「大」,不一定要進行橫向比較。兩者皆有,難度最大。往往也只是某一種占據主要地位,不可能兩者同時皆強。這三條路是所有企業必須做出的選擇。中小企業,更是如此。要麼不斷創新,要麼在本領域內做到前面幾名。
中小企業法務部工作,可由此展開:
首先,中小企業法務通過對采購、銷售、生產等業務行為提供合同起草與審核工作,對勞動用工、知識產權管理等職能行為提供法律意見咨詢與協助處理工作。這些事務,屬於常規的法務工作。這些法務工作,又屬於通用的法務工作。不同的行業,從工作內容和難易程度,似乎區別不大。如前所述,「差別」更多地取決於中小企業老闆個人。
其次,中小企業法務對於企業因采購、銷售、僱傭、競爭等行為引起的合同糾紛、勞動糾紛、侵權糾紛提供訴訟代理工作。這些事務,占據了一部分中小企業法務的主要工作和重點工作。畢竟,中小企業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想到要打官司的。一旦捲入訴訟,往往是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事或觸及企業商業模式的事。但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會經常涉及訴訟。這跟企業所處行業、商業模式及企業的行為風格等有關。
再次,中小企業人數不多、層級少,管理多用口頭、臨時指示、慣例等進行傳達。正式的書面制度和流程,在企業的實際運用不多。股東之間的關系也往往較為明確,公司內部治理工作不會太復雜。至於大型企業經常會遇到的內部腐敗、員工欺詐、市場份額壟斷、監管核查等合規事項,中小企業法務也較少涉及。中小企業的合規法務工作不是不存在,只是比較少。例如一些強監管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企業雖小,但相關的合規監督工作卻不能馬虎,否則會引發法律風險。
最後,對於投資並購、IPO上市、資本運作、基礎設施建設等,中小企業一般不涉及,因此其法務工作也就不會涉及。中小企業的法務人員,平時較少會接觸這些領域。在這塊的知識要求與技能要求也就沒那麼高。需要中小企業法務出力的地方,還是那些常規的合同、案件、項目咨詢等。但往往基於人力資源成本的因素,中小企業聘請的法務,對法務工作的整體認識,以及在這些常規的合同、案件、項目操作方面,都可能經驗不足,需要進行一定的培訓和輔導。這也是中小企業法務部管理的一個現狀前提。
7. 如何提升法務管理工作
公司法務管理的最佳模式應是以公司內部法律顧問的作用和外部律師事務所的作用相結合,為企業提供最全面、最直接的法律服務。公司日常的法律咨詢、流程管理、風險控制、合同審核、策略制定等等,需要熟悉公司業務的公司內部法律顧問來支持。但外部律師事務所在專題項目上能提供專業性法律服務,對新的法律問題和法律領域也有較深入的研究,所以對於一些訴訟、仲裁、盡職調查、並購等項目,因個案所花時間較多,且需要特別的經驗和技能的,應該交給外部律師來做,而且在公司法律顧問某段時間人手緊張時,外部律師事務所還能幫助公司通過外包項目或外派律師等方式對企業提供支持。
在堅守和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道路上,不論是律師、法務還是企業均應恪守並尊重法律。可以說,法務是企業運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強勢」的法務部是有效阻止重大風險發生的關鍵,但目前來說,大部分中國企業的法務並未擺脫弱勢地位,這是公司法務在防範企業法律風險中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的主要原因。實踐證明,科學、專業、縝密和務實的法務管理,將會為企業降低經營成本、保護經營成果和獲取經營利潤做出重要貢獻,這也恰是公司法務管理的核心價值所在。公司法務在公司運營、管理中的地位將隨著法治化進程不斷的加強,同時也需要外部律師對企業決策層、管理層貫徹法治理念,更需要外部律師及公司法務准確定位自己的價值觀,獨立、准確的為企業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