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的內容有哪些
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實現維護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凝聚群眾共同奮斗回是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的核答心。
一是服務基層。在制定工作目標工作計劃時,首先要從基層的實際出發,要建立和實施聯系基層制度,及時了解掌握基層工作狀況,千方百計幫助基層解決困難,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的決定決議在基層貫徹落實。
二是服務群眾。健全群眾利益表達和利益協調機制,拓寬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途徑和方法。用心服務,使黨群干群之間更融洽和諧,贏得群眾的信賴與支持。 三是服務中心。正確處理黨務工作與業務工作的關系,找准結合點,把黨務工作融合於中心工作中,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任務上同擔。堅持在本崗位建功立業。
拓展資料
黨建,即黨的建設的簡稱。黨的建設即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同黨的建設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的應用。黨的建設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研究黨的建設的理論科學;二是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指導下所進行的黨的建設的實踐活動;三是作為理論原則與實際行動兩者中介的約法規章。
Ⅱ 如何以創新的精神做好基層黨建工作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不斷增強做好黨建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
創新來源於扎實的功底,創新需要用扎實的基礎工作來做保障,更需要在不斷學習中找准突破口。我們必須提高對學習的認識,通過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切實增強做好黨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擔負起工作職責,為創新黨建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研究,積極推進黨建工作創新
黨建工作創新,就是要體現出特色,要有精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叫得響,有影響力。
1、要在教育管理上創新。要大膽改變傳統的按單位、按片設立的方式,探索在居住臨近、方便活動、黨員較多的自然庄、兩新企業中設立黨支部;按照從業方式、年齡等劃分設立特色黨支部等;採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等方式來靈活設立黨組織,使黨員活動與管理更便利、更容易,進一步激發黨組織的活力。
要堅持有利於黨組織教育管理,有利於黨員發揮作用,有利於黨員參加活動的原則,充分考慮黨員實際,在管理教育上堅持分類指導,避免千篇一律、「一刀切」。
在活動開展的時間上、活動內容上要分層次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黨建活動的豐富性和吸引力;在教育管理上要推行分類管理:對離退休黨員實行「能動式」管理;對外出務工流動黨員要實行「強化式」管理,對在崗黨員實行「雙重式」管理,一方面要強化組織、紀律、制度規范管理,同時也要強化崗位責任制,履行好工作職責。
2、要在實現工作方法上創新。科學的方式方法是實現創新工作的保障。一要創新黨員幹部教育培訓方式,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增強培訓的實效性。要繼續深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行開放性培訓,可以以鄉鎮黨校為依託進行提高性、技能型培訓;以遠程教育為載體進行普及性培訓,通過培訓,把我們的黨員幹部培養成為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帶動全面進步發展的中堅力量;二要拓寬黨員幹部監督渠道,繼續按照「堅持用好的制度來約束管理黨員幹部」的要求,強化對黨員幹部監督措施,把黨建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對黨員幹部的紀律要求等結合兌現承諾制度的實施,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營造更有利的工作基礎;三要立足區情、村情,深刻分析當前熱點、難點問題,上情下情、主觀客觀條件,克難攻堅,重點突破。培育和樹立典型,發揮典型示範引導輻射作用,以點帶面,系統推進,統籌解決黨建工作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3、要實現工作載體上創新。要精心設計創先爭優載體,高水平落實好全年黨建工作任務,通過亮點和特色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精品。針對目前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工作,我們的工作中心就是強化黨員的思想意識,提升黨員的文明素質。圍繞這個中心,創新工作載體就要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圍繞全面提高村黨員幹部素質、能力,適應新時期下農村的發展來創新活動載體,建立村黨員幹部經常受教育機制。二是圍繞保持和發揚黨員的先進性創新活動載體。通過不斷深化黨內關愛機制,組織黨員幹部開展分片包干、結對幫扶,為民辦實事等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三是圍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精心設計活動載體。要找准工作切入點,通過深化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單位、先進黨支部品牌等創建活動,提升工作水平。
三、以改革創新精神落實黨建工作各項任務,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
1、以提高素質能力為核心,在推進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上有新加強。繼續深化「和諧、實干、民心、廉潔」型班子建設,不斷完善「五保五強六化」黨建活動,認真落實兌現倡議承諾,嚴格落實走訪及聯系點等制度,以思想政治建設為核心,以強化領導班子、幹部隊伍、開拓創新、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服務百姓的工作作風建設為重點,切實提高全區各級班子領導科學發展,駕馭復雜局面,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2、下移工作重心,借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之機,繼續抓好支部建設。通過支部書記理論、素質、業務水平的提高來帶動支部建設,強化對支部書記的教育、管理,使基層黨組織的中堅力量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3、堅持以人為本,激勵黨員主體作用發揮,在推進黨的基層民主建設上有新突破。尊重黨員黨的主人主體地位,保障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黨務、村務堅持公開,充分考慮黨員實際,注重調動黨員積極性,完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重大事項民意要表達,更要受尊重,對集體財務、資產、資源管理,要嚴格、要規范,切實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保障黨員主體地位。
Ⅲ 淺談如何創造性的開展好新時期企業黨建工作
王瑩(鄭州市公共交通總公司第一修理公司 河南 鄭州 450000)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41-1413(2012)02-0000-01 隨著社會高速發展和政治體制不斷完善,企業基層黨組織所處的工作環境、擔負的任務等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對企業黨建工作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只有順應時代變革,創造性的走出一條黨建工作新道路,才能真正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越性,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認清新時期下企業黨建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目前,很多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往往容易忽視黨建工作,部分企業甚至還存在偏見,認為黨建工作過於務虛,只是單純的講道理、講奉獻、提口號,並不能直接創造經濟效益,沒必要投入過多的時間、精力,造成認識上不重視黨建工作的重要性、思想上放鬆抓黨建工作的必要性、行動上忽視「兩手抓」的互補性;也有部分黨員幹部總以日常事務性工作繁重為借口,忽視政治理論學習或學用脫節,致使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不強,部分黨員意識淡化、帶頭作用不明顯,最終形成黨建工作不時出現人為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嚴重消弱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及戰鬥力。如何改變這些錯誤觀念,就是我們面臨的首要課題。企業黨組織必須主動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進、在改進中加強,打造新的黨建工作模式,使企業深刻體驗到抓好黨建同樣能夠創造源源不斷的生產力,從而真正重視抓好黨建工作。 二、准確把握新時期下企業黨建工作的特點及思路 在現代企業的建立發展過程中,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企業黨建提出了新要求。企業黨組織在這種形勢多變的環境下,必須重新准確定位黨委職能,順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圍繞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中心及時調整和轉換思路,由過去單純靠完成上級黨委指示和依賴企業行政支配為主線,主動向以企業生產經營等中心工作為主導的方位轉移,在正確規范、引導企業行為及職工思想的同時,從制定黨建工作細則和管理辦法入手,把黨建工作滲透到生產經營的深層次環節之中,將工作目標層層分解、細化,定期、定量進行考核獎懲,使每位領導幹部樹立起「抓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是不稱職」的觀念,推動黨建重心由「務虛」向「務實」轉變。並充分利用好中心組理論學習、黨課、理想信念教育及形式多樣的創先爭優活動,提高黨員職工隊伍思想建設,提升幹部隊伍素質能力,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取得黨建工作的主動權。 三、圍繞企業中心工作,探索新的黨建工作機制 新時期,要想企業黨建重新煥發青春活力,必須與時俱進,以開拓創新的精神和銳意進取的勇氣,不斷探索黨建工作新機制、新途徑、新方法,高質量的推進企業中心工作。 0一是貫穿一個思想,即企業黨建必須堅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一方面,以虛促實,通過深入基層調研,與職工交朋友,摸准他們的思想脈搏,從而有針對性的准確運用思想教育等「虛」的工作,使之成為可調控、可引導的目標,為企業發展奠定堅實的職工基礎。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另一方面,以實帶虛,如及時化解幹部職工的思想問題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不能總從高深和空泛的理論入手,簡單採取我講你聽的方式,而要「以人為本」,親身了解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焦點、難點和熱點問題,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雙管齊下,在解決好實際問題的同時,幹部職工的許多思想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二是融入一個中心,即企業黨建必須融入生產經營中心,將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企業利益最大化上。生產經營活動始終是企業最基礎、最核心的工作,要想黨建工作取得實效,必須緊緊圍繞這一中心任務籌劃開展,通過做好「三篇文章」強化「三種功能」、實現「四個融入」。一是做好結合的文章,把生產經營工作的重點做為黨建工作的結合點,強化黨建工作對生產經營「推」的功能;二是做好切入的文章,把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熱點做為黨建工作的切入點,強化黨建工作對生產經營「拉」的功能;三是做好著力的文章,把職工關心、關注的熱點做為黨建工作的著力點,強化黨建工作對生產經營「穩」的功能,最終實現「工作理念上融入、工作內容上融入、工作制度上融入、工作評價上融入」。 三是構建一個「大黨建」模式,即黨建要與紀工團、新聞宣傳、教育培訓、企業文化建設等工作搞好配合,有效整合統籌各部分力量,打破固有工作定式,拓寬工作視野,強化大局觀念和整體意識,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全局聯動、步調一致、同抓共建的「大黨建」格局,構建起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互相促建的「大黨建」工作機制,打造出一個兼容並包的開放式黨建平台,形成合力開創企業發展新局面。 四、結合企業中心工作,創新黨建活動載體促發展 新任務面前,創造性的開展企業黨建是應對時代變革、夯實工作基礎、取得發展新突破的必然選擇。創新黨建,不是簡單形式上的花樣翻新,也不是口號上的推陳出新,而是要堅決擯棄形式主義,將落腳點定位在推動企業生產經營中心工作上,通過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將黨建工作與保障生產經營、加強職工隊伍建設、解決企業的重點難點問題等有機結合起來,帶領廣大黨員幹部干出效益,從而感染激發出更多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在探索創新黨建工作載體的過程中,服務生產經營是前提,強化動態管理是手段,建立健全機制是保障,只有牢固樹立兩種理念,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取得黨建工作的新發展。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產力」,結合日常調研時發現的職工思想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思想教育,並結合一些身邊優秀黨員事跡,使職工重新找到努力工作的動力及奮斗目標,打造出一支思想穩定、工作積極、能打硬仗的職工隊伍,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提供不竭的戰鬥力。二是「貼近生產、貼近基層、貼近職工」,時刻將促進和服務生產經營作為重點,將黨的方針政策和企業規章制度等思想政治工作做細做實到每位職工,並且全心全意為職工做好後勤保障,千方百計為職工謀取利益,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做到心裡裝著職工、凡事想著職工、一切為了職工,使職工能夠凝心聚力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Ⅳ 黨建工作如何創新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不斷增強做好黨建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
創新來源於扎實的功底,創新需要用扎實的基礎工作來做保障,更需要在不斷學習中找准突破口。我們必須提高對學習的認識,通過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切實增強做好黨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擔負起工作職責,為創新黨建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研究,積極推進黨建工作創新
黨建工作創新,就是要體現出特色,要有精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叫得響,有影響力。
三、開放黨建
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作為支撐、促進經濟發展的黨建工作也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建設開放式黨建。首先,黨建工作的主體發生了變化。當前,黨建工作已不再是組織部門或者是組工幹部的「家務事」,紀委、宣傳、工會、婦聯等一些黨群部門抓黨建的作用日益顯現,「大黨建」的意識已逐步形成。
重要性
1、在長期執政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是一個重大現實問題,直接關繫到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我們黨對這個重大現實問題的明確回答。
2、改革開放以來,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形勢和不斷發展變化的國內環境,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科學判斷和准確把握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緊密聯系治國理政的實踐,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進一步提高了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進一步提高了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
Ⅳ 如何解決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力度不夠問題
1、進一步完善黨員教育機制,為基層黨員「補腦」。
一是實現黨員教育全覆蓋。依託電視、廣播、網路、手機、報刊雜志等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加強基層黨員教育。
二是突出黨校教育主陣地。將農村基層黨建課題納入省、市、縣黨校幹部培訓的內容,特別是新錄用公務員、選調生、大學生村官的崗前培訓,要加大農村黨建的培訓課程,形成各級領導幹部重視、熟悉、了解基層黨建的教育機制。
三是開展農村黨員素質大提升活動。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以農村基層黨員為主要對象的科學素質教育大提升活動,著力培養一批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黨員。
2、進一步創新組織管理方式,為基層組織「強身」。
一是健全村級黨組織工作規則。進一步理順「兩委會」關系,明確規定村黨支部的地位、職責任務、監督約束等。
二是健全直接聯系群眾長效機制。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暢通民意渠道,將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制度化、規范化,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從制度層面解決黨員幹部不樂於、不敢於、不勤於聯系群眾。
三是推行黨建工作績效管理。完善鎮、村黨組織管理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以績效評估推進鎮、村黨組織管理創新。同時,將農村黨建工作作為評估鎮領導幹部的重要指標。四是創新組織設置方式。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暢通黨員進出渠道,支持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農村協會和合作社上。
3、進一步強化激勵保障措施,為基層幹部「提神」。
一是加大農村優秀幹部錄用公務員力度,解決基層幹部「有所盼」的問題。目前,我縣每年從村幹部中錄用公務員的數量不足1%,建議擴大優秀村幹部的公務員錄用比例,選拔特別優秀的進入鎮領導班子。
二是逐步提高村幹部待遇標准,形成初步增長機制。既要提高在職村幹部報酬標准,又要提高離任村幹部的生活補貼標准,按工作職位、工作年限擴大補助范圍。
三是建立村幹部養老保險體系,解決基層幹部「有所養」的問題。建立縣、享受對象共同承擔的村幹部養老保險體系,確定統一標准,解決基層幹部的後顧之憂。四是健全黨內關懷機制,解決村幹部「有所靠」的問題。把經濟困難的農村基層黨員和幹部的扶貧幫困工作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范疇,建立黨內關懷機制,通過財政預算、黨費支持等渠道,建立黨員愛心基金,重點加大對基層經濟貧困黨員、老黨員、老幹部的幫扶力度。
4、進一步改進基層幹部領導方式,為基層班子「輸血」。
一是增強班子服務意識,基層黨組織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要把精力放在服務群眾上,善於與群眾談心交心,徵求群眾意見,夯實班子在群眾心中的基礎。
二是勇於擔當作表率,面對困難,敢於擔當,在工作中要雷厲風行,遇到困難,全體幹部相互協作,攻堅克難。
三是整合基層黨建資源。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投入力度,積極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整合各職能部門資源,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工程,把「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打造成農村基層黨建品牌和示範點。
(5)黨建工作創造性精神擴展閱讀
黨建介紹:
黨建是指黨的建設。黨的建設包括: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純潔性建設等,具有鮮明的黨性和實踐性,指導黨在不同時代、不同情況下的工作與活動。
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三大范疇是我們黨在長期黨的建設實踐中形成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十六大進一步強調將制度建設貫穿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之中。到十七大,又鮮明提出反腐倡廉建設這個范疇,
十八大時增寫了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從而將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完善為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純潔性建設的「六位一體」,使黨的建設的內容和范疇更加符合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特點。
Ⅵ 怎樣可以創造性的干好基層黨建工作
創新機制,把落實黨建工作責任製作為基層黨建的根本保障。要確保基層黨建工作深入扎實開展,必須層層建立和落實工作責任制,做到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壓力,項項工作有著落。要把加強基層黨建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著力強化機制建設,強化黨建基礎,健全和完善黨組織統一領導、黨組織書記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基層黨組織抓落實的黨建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並堅決落實黨建工作例會制度、黨建工作聯系點制度、黨建工作報告會等制度,堅持實行縣級領導包鄉聯村、鄉鎮幹部包村駐點責任制,各級領導幹部切實擔負起黨建的責任。責任到人還要權力到人,要按各人所承擔的責任賦予相應的權力,權責一致,確保責任制落實。
創新思路,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基層黨建的首要任務。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工作中,要自覺把黨建工作放在構建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去思考,放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中去謀劃,放在黨的建設的綜合體系中去開展,始終把服務發展、保障發展、促進發展作為黨建工作的根本任務,堅持貼近全局、貼近中心、貼近群眾、貼近工作實際,做到目標同向、措施同步、考核同進、責任同擔,在加強基層黨建中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效檢驗基層黨建的成效。無論是當前正在開展的「千名幹部下基層進萬家」活動,還是長期堅持的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結對幫扶、黨員服務承諾工作,無論是加強班子建設、陣地建設,還是實施「機制創新」「素質提升」和「人才強基」工程,都必須圍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穩定這個中心來展開,實現黨建工作的「單軌運行」轉變為黨建水平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並軌運行」。
創新載體,把強化服務功能作為基層黨建的核心內容。發揮各級黨組織和黨員聯系與服務群眾的作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組織和黨員要聯系與服務群眾,在搭建平台、拓寬渠道、確保實效上下功夫。積極探索實行「公推直選、黨委考察」建立村黨支部書記後備幹部庫,為基層組織建設儲備人才,確保在即將開展的村「兩委」換屆中選出真心為群眾辦事,群眾滿意的基層組織帶頭人;在村民小組建立黨小組,每個黨小組設立「黨員活動之家」,使黨組織的工作重心前推下移,更加貼近群眾;推行錯時工作制、全程代辦制等機制,將「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進一步細化到為群眾服務的各項工作中,努力實現農村服務社區化、支部服務社會化、黨員服務具體化。
創新理念,把典型培育作為基層黨建的關鍵環節。緊扣以全新的理念來推動黨建工作這一原則,針對基層黨建面臨的新情況新變化,注重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發現、培養、總結和推廣一系列基層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促使基層典型群體產生規模化效應,逐步實現基層黨建典型的「閃光點」向「閃光面」的轉變和跨越。通過抓基點強化基層基礎工作,抓重點突出核心任務落實,抓特點著力體現地域特色,抓亮點積極打造典型示範,抓新點圍繞創新做好文章,抓難點破解焦點熱點問題,使老典型有新活力、新典型有新舉措,不斷保持和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