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車用尿素是誰發明的
近期國內新一輪的霧霾來襲。全國多地呈現PM2.5嚴重污染情況。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出現霧霾污染,而造成霧霾天氣的原因中機動車尾氣排放平均佔到20%~25%,目前,每年機動車排放污染物達到5700萬噸,包括,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物、顆粒物,其中汽車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和顆粒物超過85%,碳氫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超過70%。
此外,大約占汽車保有量不到20%的重型柴油車排放了60%左右的氮氧化合物。針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的處理,除了對成品油的質量要加快升級之外,國家也對柴油車提出了國IV標准,所以,更要求積極推廣和採用排放後處理的先進技術——SCR系統。
產品的誕生
由於各國的環境保護部門提出進一步減少柴油機排放放的氮氧化物污染物。國內俗稱歐IV標准。
發動機生產商開始使用SCR技術( Selective Catalytic Rection Technology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來達到環保部門的要求。針對性的對SCR排放後處理技術所需要的還原劑進行技術攻關,從而誕生了高品質標准車用尿素溶液。
產品特點
合格的尿素溶液為NOX以32.5%的超純度尿素及純水合成,適用於所有歐IV、歐V排放的柴油發動機SCR系統。
車用尿素溶液通過與NOX產品選擇性催化還原反應,將其轉化成氮氣、氧氣、水,從而減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100L柴油需要消耗4L車用尿素溶液。
發展現狀
SCR系統包括尿素罐(裝載柴油機尾氣處理液),SCR催化反應罐。SCR系統的運行過程是:當發現排氣管中有氮氧化物時,尿素罐自動噴出柴油機尾氣處理液,柴油機尾氣處理液和氮氧化物在SCR催化反應罐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無污染的氮氣和水蒸氣排出。
如果不裝載柴油機尾氣處理液、或純度不夠、或質量偽劣,都會發生車輛發動機自動減速。同時,質量偽劣的柴油機尾氣處理液會污染SCR催化反應罐中的催化劑,造成嚴重後果。
其實在歐洲,2006年就已經開始實施這個政策。歐洲柴油機尾氣處理液稱為Adblue。主要代表有BP等。
在USA,2010年開始,隨著EPA2010標準的實施,也全面加大了本產品的應用實施力度,在USA,柴油機尾氣處理液稱為 DEF(Diesel Exhaust Fluid)。主要代表有BlueDEF等。
目前,本產品在國際上有兩大主要的認證,一是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的AdBlue認證,另一個是USA石油學會(API)的DEF認證。
可潔車用尿素隸屬於湖北豐盈節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最早一批車用尿素高新技術企業。車用尿素行業理事單位。國家車用尿素行業標准起草單位。做為車用尿素的領軍企業可潔採用德國進口多級反滲透設備。全自動灌裝線,生產在線數據監控。建立華南地區最大的標准實驗室、化驗車間。產品達到國際水平。可潔車用尿素遠銷歐美以及東南亞等國家。
2018年11月隨著國六標準的實施。車用尿素新國標已經起草。預計2019年將正式頒布實施。車用尿素行業即將由粗放式發展轉為品質化發展方向。根據中國柴油車年度市場增量以及國五以下車型逐步淘汰。預計2019年-2025年之間。車用尿素市場將以每年50%左右的市場增長。
B. 歷史上第一次用非生物體合成尿素的科學家是:
1828年德國化學家維勒,將一種無機物NH 4 CNO的水溶液加熱得到了尿素(NH 2 CONH 2 ),開創了有機化學人工合成的新紀元.
故選B.
C. 人工合成尿素開創者是誰
弗里德里希·維勒是19世紀德國著名的化學家,是人工合成有機物的開創者。他在實驗中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打破了有機物只能由有生命力的動植物合成的觀點,開創了合成有機物的新時代。
1800年7月31日,維勒出生於法蘭克福,父親是當地一位有名的醫生。兒童時代的維勒興趣十分廣泛,尤其喜歡詩歌和收藏礦物標本。上中學時化學是其在各門的科學中最喜歡的科目,他最喜歡化學,在他居住的房間里處處擺放著實驗儀器。但作為醫生的父親希望他繼承自己的事業,為此兩人經常發生口角。不過,他得到了父親的好朋友布赫醫生的支持。在他的支持鼓勵下,維勒讀了很多有關化學方面的教科書和專著,這為日後從事化學研究打下了基礎。
按照全家人的意見,1820年秋天,維勒選擇了馬堡的醫科大學攻讀醫學。在課堂上他是一名好學生,一心一意地攻讀所有的功課。可一回到宿舍,他就將醫學書籍拋開,專心地搞起化學實驗來,幾乎天天如此。他的第一項科學論文「關於硫氰酸汞的性質」,就是在那間簡陋的大學生宿舍里完成的。
這篇發表在「吉爾伯特年鑒」的論文引起了當時著名化學家貝采利烏斯的注意。之後,維勒到海德堡大學,拜著名化學家格美林和生理學家蒂德曼為師,潛心研究化學。1823年取得外科醫學博士學位後,他被早就對其極為欣賞的貝采利烏斯招進自己的實驗室工作。這一直也是維勒的心願。
18世紀至19世紀初的科學界流行一種生命力學說:人們只能合成無機物質,不能合成有機物質,尤其是由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更不可能。這也是當時人們劃分無機物與有機物的標准。但是維勒經過長期的實驗發現了用無機化合物氰酸銨人工合成尿素的方法。1828年,他將自己的發現和實驗過程寫成題為《論尿素的人工製成》的論文,發表在《物理學和化學年鑒》上。
這篇論文的發表,可說是石破天驚,它打破了多年來占據有機化學領域的生命力學說,引起了化學界的一次震動。不少人為之歡呼,紛紛祝賀。對此項發現,恩格斯曾評價,維勒合成尿素,掃除了所謂有機物的神秘性的殘余。當然維勒的發現同時也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他的老師貝采利烏斯最初聽到這個消息時,幽默地諷刺說「能不能在實驗室造出一個孩子來」。人工合成尿素就像是導火索,引爆了有機合成的「大炸彈」,不久,乙酸、酒石酸等有機物,像雨後春筍一般相繼被合成出來,開創了有機合成的新時代。
除人工合成有機物外,維勒還在無機化學領域也有不少貢獻。他於1827年和1828年分別發現了鋁和鈹兩種元素,對硼、鈦、硅的化合物進行了廣泛研究並發現了硅的氫化物。這些在化學史上都有重要意義。
D. 尿素發源於哪一年
1773年,伊萊爾·羅埃爾發現尿素。182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首次使用無版機物質氰酸銨權(NH4CNO,一種無機化合物,可由氯化銨和氰酸銀反應製得)與硫酸銨人工合成了尿素。本來他打算合成氰酸銨,卻得到了尿素。尿素的合成揭開了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序幕。由此,證明了活力論的錯誤,實際上開辟了有機化學(活力論認為無機物與有機物有根本性差異,無機物所以無法變成有機物,有機化合物只能由生物的細胞在一種特殊的力量——生命力的作用下產生,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哺乳動物、兩棲動物和一些魚的尿中含有尿素;鳥和爬行動物排放的是尿酸,因為其氮代謝過程使用的水量比較少)。
E. 尿素怎麼由來
1773年,伊萊爾·羅埃爾(Hilaire
Rouelle)發現尿素。182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首次使用無機物質氰酸氨(NH4CNO,一種無機化合物,可由氯化銨和氯酸銀反應製得)與硫酸銨人工合成了尿素。本來他打算合成氰酸銨,卻得到了尿素。尿素的合成揭開了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序幕。
生產方法:工業上用液氨和二氧化碳為原料,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直接合成尿素,化學反應如下:
2NH3+CO2→NH2COONH4→CO(NH2)2+H2O
尿素在酸、鹼、酶作用下(酸、鹼需加熱)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F. 百歲神醫"孫思邈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導尿素的人,他利用的是
蔥管
孫思邈是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傳說有一次,一位得了尿閉症的病人專找到他,神情十分痛苦屬。
孫思邈仔細打量這個病人,只見他的腹部像鼓一樣高高隆起。病人雙手捂著肚子,呻吟不止。孫思邈見狀,心裡非常難過,他想:尿流不出來,大概是排尿的口子不靈。尿脬盛不下那麼多尿,吃葯恐怕來不及了。如果想辦法從尿道插進一根管子,尿也許就能排出來。可是,尿道很窄,到哪兒去找這種又細又軟、能插進尿道的管子呢?正為難時,他忽瞥見鄰居家的孩子拿著一根蔥管吹著玩。孫思邈眼睛一亮,也找來一根細蔥管,切下尖頭,小心翼翼地插入病人的尿道,並像那小孩一樣,鼓足兩腮,用勁一吹,果然,病人的尿液從蔥里緩緩流了出來。待尿液放得差不多後,他將蔥管拔了出來,病人這時也好受多了,直起身來,連連向孫思邈道謝。所以說在醫學史上,孫思邈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導尿術的人
G. 合成尿素是哪國哪位科學家的發明
1773年,伊萊爾·羅埃爾(Hilaire Rouelle)發現尿素。182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首次專使用無機物質氰酸銨(NH4CNO,一種屬無機化合物,可由氯化銨和氰酸銀反應製得)與硫酸銨人工合成了尿素。本來他打算合成氰酸銨,卻得到了尿素。尿素的合成揭開了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序幕。
H. 尿素是如何產生的
尿素是哺乳動物和某些魚類體內蛋白質代謝分解的主要含氮終產物,因為其氮代謝過程使用的水量比較少)。工業上用氨氣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合成尿素。
制備方法
1、方法一
用二氧化碳和氨在高溫、高壓下合成氨基甲酸銨,經分解、吸收轉化後,結晶,分離、乾燥而成。
2、方法二
其制備方法是將經過凈化的氨與二氧化碳按摩爾比2.8~4.5混合進入合成塔,塔內壓力為13.8~24.6 MPa,溫度為180~200℃,反應物料停留時間為25~40min。
得到含過剩氨和氨基甲酸銨的尿素溶液,經減壓降溫,將分離出氨和氨基甲酸銨後的脲液蒸發到99.5%以上,然後在造粒塔造粒得到尿素成品。
3、方法三
尿素中哺乳動物體內蛋白質代謝的最終產物。1922年,在德國實現了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的工業化生產。氨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氨基甲酸胺,再脫水生成尿素。
(8)尿素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1773年,伊萊爾·羅埃爾(Hilaire Rouelle)發現尿素。
182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首次使用無機物質氰酸銨(NH4CNO,一種無機化合物,可由氯化銨和氰酸銀反應製得)與硫酸銨人工合成了尿素。本來他打算合成氰酸銨,卻得到了尿素。
尿素的合成揭開了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序幕。由此,證明了活力論的錯誤,實際上開辟了有機化學。
(活力論認為無機物與有機物有根本性差異,所以無機物無法變成有機物,有機化合物只能由生物的細胞在一種特殊的力量——生命力的作用下產生,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哺乳動物、兩棲動物和一些魚的尿中含有尿素;鳥和爬行動物排放的是尿酸,因為其氮代謝過程使用的水量比較少)
I. 尿素是哪來的
人類一般用什麼方法獲得尿素?一步一步來。
第一步,通過開采,獲得烷烴或者煤炭等化石能源。
第二步,烷烴或者煤炭與水(不要問我水是哪來的)高溫下生成碳的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碳跟二氧化碳,這里二氧化碳後面還要用到,所以多餘的一氧化碳要繼續氧化,從而進一步獲得二氧化碳)跟氫氣(氫氣與二氧化碳要進一步進行分離,一般使用吸收液如本菲爾溶液,洗滌混合氣體,吸收二氧化碳)。
第三步,氫氣與氮氣合成氨(氮氣漫天都是)。
第四步,之前得到的的二氧化碳跟氨合成尿素。
通過這四步,煤炭或者天然氣就變成尿素了,你看化學多神奇。
當然,具體工藝很復雜,學清楚怎麼也需要一年半載。
當然,也可以直接從尿液裡面提取,之所以不這么做不是因為尿不很乾凈,而是因為尿不夠用。
J. 尿素是德國人發明的嗎
人工合成肥料的發明者是德國化學家尤斯托斯·李比希. 別讓韓國人看到了你的問題,否則經過一番考證,結果會變成韓國人發明的,或者那個斯托斯·李比希就是韓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