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勾手投籃是誰發明的 是誰最早用的
NBA歷史上得分最多的球員是卡里姆.阿卜杜爾.賈巴爾,外號「天鉤」。內
《勾手》投籃是他創容造的,他的勾手投籃是NBA最著名的幾種得分方式之一。現在的NBA中鋒中,勾手投籃水平是衡量一個球員的技術水平的一個標准。
2. 誰發明了籃球
籃球肯定是全球最普及的運動之一,數萬名觀眾的球場內,以至路邊的一塊爛地,都會有籃球的蹤影。但當大家打球打得興高采烈之際,有否想過是誰將籃球這玩意帶來世上? 原來籃球是由加拿大人奈史密斯在1891年發明的。當年奈史密斯在美國麻省的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就讀,在一節心理學課上,身兼體育系主任的久利克教授向學生下戰書,要他們創出一種新的運動項目,而這運動必須"有趣、易學和冬天也可以在室內進行"。 與此同時,久利克委任奈史密斯擔任一班年輕人的體育教師。這班年輕人被迫定期上體育課,可惜上課內容異常沉悶,奈史密斯臨危受命,被指派去提高他們的士氣。 要創造一種運動極不簡單,奈史密斯參考過當時各類運動後,認為群體運動的必要配件是一個球,不過他覺得英式足球和美式足球攔截沖撞異常粗野,為避免這種野蠻行為,他規定新運動中球員不可持球走動或有太多身體碰撞。 至於得分方面,奈史密斯有感足球的龍門垂直放置,亦是球員使用蠻力的原因之一,因此他決定將"龍門"平放,要球員以拋物線投球取分,不過這"龍門"必須高高在上,因為這"龍門"放在地上,幾個人圍在前面,對方便絕對不可能得分。 奈史密斯本來打算在球場兩端各放一個箱作?quot;龍門",不過學校剛好沒有合尺寸的箱,只有兩個摘桃子用的舊木桶。也幸好沒有箱子,否則籃球要改名"箱球"了。 1891年12月21日,那班死氣沉沉的年輕人成為全球首批打籃球的人,他們一開球便欲罷不能,而籃球的威名也不脛而走,在短短一星期內,連隔鄰的一所女子中學也過來"偷師",甚至組成世上第一支女子籃球隊。至1936年,籃球正式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從此奠定了它在世界體壇的地位.
3. 籃球是誰發明的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
當時,他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由於當地盛產桃子,這里的兒童又非常喜歡玩將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這使他從中得到啟發,並博採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並且2002年姚明以狀元的身份入選NBA,開啟了中國籃球新的狂潮。
主要的國際性籃球組織是成立於1932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籃球聯合會(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當今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聯賽是美國籃球職業聯盟(NBA)比賽。代表中國的水平最高的聯賽是中國職業籃球聯賽(CBA)比賽。
籃球運動特性:
1、對抗性:籃球運動持續時間可長可短,但需要參與者快速奔跑、突然與連續起跳、敏捷反應與力量抗衡。
2、集體性:籃球運動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技戰術能力,以及在比賽中表現出的智慧、膽略、意志、活力與創造力,運動員也必須具備勇敢頑強的鬥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3、觀賞性:籃球比賽中,可以欣賞到嫻熟的運球、巧妙的傳球、准確的投籃、機智的搶斷、精彩的扣籃和出奇的封蓋,再加上攻守交錯、對抗變換,從而使比賽雙方鬥智斗勇,球場形勢變化富有戲劇性,能使參與者和觀看者得到心理的滿足和愉悅。
4、趣味性:籃球運動簡單易行,趣味性很強,可以因人、因地、因時、因需而異。通過變換各種活動方式,籃球運動更加方便與吸引人們的參與,以達到活躍身心、健身強體的目的,進而提高社會的文明氛圍,充實人們業余文化娛樂生活。
5、健身性:人們通過參與籃球運動,既可以強身健體,也可以使個性、自信心、審美情趣、意志力、進取心、自我約束等能力都有很好的發展,也有利於培養團結合作、尊重對手、公平競爭的道德品質。
4. 籃球的跳投動作是誰創造的
弗爾克斯是第一個使用跳投的人,並且是首個NBA得分王得主,但當時,福爾克斯的動作很難看(當然是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而保羅。阿里津是完善這個動作的人。所以保羅。阿里津被成為跳投之父……
5. 籃球是誰發明的
籃球是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
籃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1年12月21日,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現名為美國春田大學,Springfield College)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發明。1896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
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Dr. James Naismith,1861年11月6日-1939年11月28日),加拿大人,籃球運動的發明者和第一位倡導在美式足球運動中使用頭盔的人。他同時也是第一位籃球教練召集了5位球員組成一支球隊,是籃球運動的發明者,被譽為「籃球之父」。
【起源】
1891年,詹姆士·奈史密斯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學校體育系主任盧瑟·古利克為貫徹冬季體育課教學大綱委託奈史密斯設計一項室內集體游戲。奈史密斯從當地兒童喜歡用球投向桃子筐的游戲中得到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籃筐別釘在健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籃筐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約10碼),用橄欖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奈史密斯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6. 籃球誰發明的
詹姆斯·奈史密斯。
籃球,起源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於1891年12月21日由詹姆斯·奈史密斯創造,是奧運會核心比賽項目,是以手為中心的身體對抗性體育運動,隨著設施 、規則等的逐步完善,籃球這項運動迅速在世界大多數國家發展起來。
(6)發明創造投籃擴展閱讀:
籃球的發展歷程:
1、發明: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詹姆斯·奈史密斯任教練時,發現當地的兒童喜歡玩將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戲,因此,他因地制宜,結合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類項目的特點,創編了籃球游戲。
2、期初的籃球:最初籃球游戲比較簡單,場地大小和參加游戲的人數沒有限制。比賽隊員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分別站在球場的兩端,在裁判員向球場中央拋球後,雙方隊員立即沖進場內搶球,並力爭將球投進對方的籃筐,投中可以計分。
3、完善:隨著場地設施的不斷改進改用鐵圈代替桃籃,用木板製成籃板代替鐵絲擋網,場地增設了中線、中圈和罰球線,比賽改由中場跳球開始。場上比賽隊員改為每隊5人,出現了後衛、守衛、中鋒、前鋒、留守。。
4、普及: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從美國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於1895年,籃球傳入了中國,得到廣大中國青年的歡迎和熱愛。
5、職業籃球聯賽:1932年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成立,男子籃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46年,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並發展為目前的NBA。
參考資料:籃球-網路
7. 籃球是誰創造的
籃球創始人 1891年,美國人詹姆士·奈什密斯博士發明 奈史密斯30歲時便發明了籃球,但籃球誕生後近半個世紀始終被人們所忽略,直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才受到應有的尊重。75歲高齡的奈史密斯隨美國籃球隊抵達柏林,但美國籃球隊教練只負責他從美國到柏林的機票費,不承擔其在柏林的旅館費和入場券費用。而美國奧委會對此置之不理,使得這位籃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首任秘書長威廉·瓊斯則很尊重和敬佩他,不僅解決了他的旅館費用,並邀請他為奧運會首場籃球比賽開球。開球前,瓊斯向全體參賽運動員介紹了這位籃球發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全部比賽結束後,瓊斯又安排奈史斯主持發獎儀式,並授予他一枚奧林匹克特別勛章,以表彰他發明籃球的功績。當一位德國小姑娘向他敬獻月桂冠時,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動得把帽子拋向天空。 奈史密斯於1939年逝世。為了永遠懷念這位籃球運動先驅,國際籃聯在1950年第1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期間舉行的第一次中央局會議上,決定把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的金杯命名為「奈史密斯杯」。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多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一項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秒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 1892年,籃球運動的發明人史密斯訂出18條簡易規則,籃球運動進入對抗比賽的階段,繼而產生了比賽的組織領導者、執法公斷者——裁判員。 外國稱籃球裁判為「球證」,每場比賽有正、副兩個「球證」。建國前,我國稱籃球裁判為「司令」,每場籃球賽只有一個「司令」。解放後改稱裁判員,每場球賽設正、副兩個裁判員。 我國現行籃球裁判分為五級:國際級、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由於籃球比賽的速度強度都愈來愈大,為了更全面、准確地執行規則,有些國家已開始試行每場比賽設前、中、後三個裁判員。
8. 籃球由誰發明
籃球肯定是全球最普及的運動之一,數萬名觀眾的球場內,以至路邊的一塊爛地,都會有籃球的蹤影。但當大家打球打得興高采烈之際,有否想過是誰將籃球這玩意帶來世上?
原來籃球是由加拿大人奈史密斯在1891年發明的。當年奈史密斯在美國麻省的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就讀,在一節心理學課上,身兼體育系主任的久利克教授向學生下戰書,要他們創出一種新的運動項目,而這運動必須"有趣、易學和冬天也可以在室內進行"。
與此同時,久利克委任奈史密斯擔任一班年輕人的體育教師。這班年輕人被迫定期上體育課,可惜上課內容異常沉悶,奈史密斯臨危受命,被指派去提高他們的士氣。
要創造一種運動極不簡單,奈史密斯參考過當時各類運動後,認為群體運動的必要配件是一個球,不過他覺得英式足球和美式足球攔截沖撞異常粗野,為避免這種野蠻行為,他規定新運動中球員不可持球走動或有太多身體碰撞。
至於得分方面,奈史密斯有感足球的龍門垂直放置,亦是球員使用蠻力的原因之一,因此他決定將"龍門"平放,要球員以拋物線投球取分,不過這"龍門"必須高高在上,因為這"龍門"放在地上,幾個人圍在前面,對方便絕對不可能得分。
奈史密斯本來打算在球場兩端各放一個箱作?quot;龍門",不過學校剛好沒有合尺寸的箱,只有兩個摘桃子用的舊木桶。也幸好沒有箱子,否則籃球要改名"箱球"了。
1891年12月21日,那班死氣沉沉的年輕人成為全球首批打籃球的人,他們一開球便欲罷不能,而籃球的威名也不脛而走,在短短一星期內,連隔鄰的一所女子中學也過來"偷師",甚至組成世上第一支女子籃球隊。至1936年,籃球正式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從此奠定了它在世界體壇的地位.
9. 籃球和球籃是怎麼發明的
1891年詹姆斯·奈史密斯在馬薩諸塞州春田的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擔任該校的體育教師,同時也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美式橄欖球教練,奈史密斯當時被受任尋找一種有趣易學且可以打發學生無聊的冬季室內體育課的游戲。
奈史密斯從一些加拿大兒童用球投入桃子筐在加拿大被稱之為「Duck-on-a-Rock」的游戲中受到啟發,奈史密斯的籃球游戲在11月15日初步構思完成,最早的規則沒有運球這一規定,只允許球在球場內傳遞,之後他又編寫了13條籃球規則,其中有12條仍然延用至今。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分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經過百年的改進形成了現今的籃球規則。
球籃,又叫籃球筐,1891年12月初由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同時他也是籃球的發明者,經過多次改進後,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球筐。
10. 第一個發明籃球的人是誰,並附詳細資料
美國人詹姆士·奈什密斯博士在麻省的春田學院,為了給學生們找一個冬季體育鍛煉的方式,在1891年用2隻破筐和一隻代用的足球創造了籃球運動,這才有了今天如火如荼的NBA。而NBA在1946年6月6日誕生時,有一個我們陌生的名字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