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原本可以改變世界的10個發明,卻遺失了,你知道嗎
1.神奇的
絕緣材料
2.納
粹飛碟
3.可以避孕的植物?
4.用水當汽油的車子?
5.古羅馬發明的「火」
6.
無線電力傳輸
7.控制天氣的裝置
8.數字編碼專家Sloot系統
9.
化油器
10.靈活的玻璃
『貳』 有哪些剛剛發明出來,就被取代的東西
1884年,法國的軍官路納德和克裡布製造一艘「法蘭西」號飛艇,長51米,這是人類第一艘能操縱的飛艇。它飛得很慢,而且造價高,不久就被飛機取代了,一戰1914-1918飛機就到處飛了。
但它有個特點悄無聲息而且待在天上時間是用天計算的,所以可用來偵察。 大家聽說過燒煤的汽車嗎?沒錯這叫蒸汽汽車居紐在法國是一個軍事工程師,瓦特改進的蒸汽機問世4年後,他製造了第一輛安裝有動力的「車」。
車的前面放著容積為50升的梨形大鍋爐,這輛車的速度很慢,大約為每小時3.6公里(比人的步行速度還慢),後來人們相繼開始了蒸汽機汽車的生產。
1801年英國人理查德·特雷威蒂克製造出裝備高壓蒸汽機的汽車,這是英國最早的蒸汽車!
在之後的20多年發展,出現了蒸汽公交車。
當然這些後來當被燒汽油汽車替代,而火車也一樣不燒煤了。還有就是摩托1885年德國人戴姆勒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車
,記得剛改革開放那會摩托遍地,現都開汽車了。 大哥大BP聽說過吧,那塊頭,
剛開始這玩意挺稀罕,腰裡別著BP機手頭拿著大哥大,而且聲音特別響,那派頭!
1983年,上海開通中國第一家尋呼台,BP機進入中國。20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出現了傳呼機。1990年開始,傳呼台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1993年、1994年時,手機就開始慢慢出現了。其實電孑通訊設備更新好快的,如vCD,電報,學習機都時間不長,有電腦手機方便了,老百姓們誰還用那些,不過也代表了一定時期的歷史。
說更新快衣服款式算不算,記得上大學時興穿喇叭褲,喇叭褲據說是西方水手的發明。水手在甲板工作,因海水易濺進靴筒,所以想了這個改變褲腳形狀的辦法,寬大褲腳罩住靴筒,以免水花濺入。1960年成為美國的時尚。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叄』 歷史上有什麼「雞肋產品」出現一下就消失了
何為雞肋,字面意思為雞的肋骨,吃起來肉不多,扔了又可惜。一指沒有什麼價值和意義,但又不忍舍棄的事物。雞肋產品我想存在即合理,有需求才會有有生產,同時也代表著實際需求和產品功能有著巨大的出入,頗有一種理想和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感覺。
攜帶型嬰兒袋
孩子需要陪伴,需要愛。所以,19世紀末的時候,為了強化兒童的免疫系統並提升他們的整體健康和活力,醫生們聯合起來建議,父母應該定期讓孩子們接觸外界、呼吸新鮮空氣。1906年,埃莉諾-羅斯福(後來的美國第一夫人,總統羅斯福的夫人)買了一個籠子,把籠子掛到窗戶外面。因為籠子的質量重,所以較以前是比較安全的。
夜光輪胎
1961年發明的夜光輪胎。這個發明者一定是個女性吧,應該還是個喜歡參加聚會的女性,這樣在晚上去聚會的時候就可以趁著這個輪胎的燈光就能整理絲襪了吧。
『肆』 人類的某項發明消失,將會發生什麼作文_
烏賊和魚雷誘餌烏賊體內的囊狀物能分泌黑色液體,遇到危險時它便釋放出這種黑色液體,誘騙攻擊者上當。潛艇設計者們仿效烏賊的這一功能讀者設計出了魚雷誘餌。魚雷誘醋似袖珍潛艇,可按潛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變,也可模擬噪音、螺旋節拍、聲信號和多普勒音調變化等。正是它這種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敵潛艇或攻擊中的魚雷真假難辯,最終使潛艇得以逃脫。蜘蛛和裝甲生物學家發現蜘蛛絲的強度相當於同等體積的鋼絲的5倍。受此啟發,英國劍橋一所技術公司試製成猶如蜘蛛絲一樣的高強度纖維。用這種纖維做成的復合材料可以用來做防彈衣、防彈車、坦克裝甲車等結構材料。長頸鹿和「抗荷服」長頸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動物,其大腦和心臟的距離約3米,完全是靠高達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壓把血液送到大腦的。按一般分析,當長頸鹿低頭飲水時,大腦的位置低於心臟,大量的血液會湧入大腦,使血壓更加增高,那麼長頸鹿會在飲水時得腦充血或血管破烈等疾病而死。但是裹在長頸鹿身上的一層、厚皮緊緊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壓,飛機設計師和航空生物學家依照長頸鹿皮膚原理,設計出一種新穎的「抗荷服」,從而解決了超高速殲擊機駕駛員在突然加速爬升時因腦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這種「抗荷服」內有一裝置,當飛機加速時可壓縮空氣,也能對血管產生相應的壓力,這比長頸鹿的厚皮更高明了。鯨魚和潛艇的「鯨背效應」當代核潛艇能長時間潛航於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發射導彈,則必須破冰上浮,這就碰到了力學上的難題。潛舴專家從鯨魚每隔10分鍾必須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啟迪,在潛艇頂部突起的指揮台圍殼和上層建築方面,作了加強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鯨背處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時的「鯨背效應」。蝴蝶和衛星控溫系統遨遊太空的人造衛星,當受到陽光強烈輻射時,衛星溫度會高達200攝氏度;而在陰影區域,衛星溫度會下降至零下200攝氏度左右,這很容易烤壞或凍壞衛星上的精密儀器儀表,它一度曾使航天科學家傷透了腦筋。後來,人們從蝴蝶身上受到啟迪。原來,蝴蝶身體表面生長著一層細小的鱗片,這些鱗片有調節體溫的作用。每當氣溫上升、陽光直射時,鱗片自動張開,以減少陽光的輻射角度,從而減少對陽光熱能的吸收;當外界氣溫下降時,鱗片自動閉合,緊貼體表,讓陽光直射鱗片,從而把體溫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科學家經過研究,為人造地球衛星設計了一種猶如蝴蝶鱗片般的控溫系統○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電魚與伏特電池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為「電魚」。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產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產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於電板很多,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水母的順風耳「燕子低飛行將雨,蟬鳴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為與天氣的變化有一定關系。沿海漁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魚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預示著風暴即將來臨。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早在5億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這種低等動物有預測風暴的本能,每當風暴來臨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難去了。原來,在藍色的海洋上,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頻率為每秒8—13次),總是風暴來臨的前奏曲。這種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小小的水母卻很敏感。仿生學家發現,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長著一個細柄,柄上有個小球,球內有塊小小的聽石,當風暴前的次聲波沖擊水母耳中的聽石時,聽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經感受器,於是水母就聽到了正在來臨的風暴的隆隆聲。仿生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的前甲板上,當接受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轉,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風暴前進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讀數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這種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伍』 地球上的4大史前文明,是如何消失的呢
第1個是錢文明是根達亞文,明天按照科學家推算,這是人類歷史上第1個太陽紀文明,當時的人們具有超能力,不過所有人的身高不會超過一米,這個時期的男人都是三隻眼睛,其顏色為美麗的翡翠綠預測具有攻擊性是他們的特點,當時的女人也具有超能力。據說他們生孩子還能夠提前與時間神商量,決定後才會生孩子。後來鄭大亞文明意外消亡了,原因是大陸下沉最後沉沒,有關這個時期的文明的文獻不多,大部分都帶有玄幻色彩。
最有名的就是第4個太陽紀文明亞特蘭蒂斯,到了今天依然有好多的科學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證明這個文明的存在。持這類觀點的學者認為,大西洲以前存在的大西洲的陸地,亞特蘭蒂斯就發源於大溪州,可是後來海水淹沒的這個文明2011年,有科學家甚至表示已經找到了證明其存在的相關線索,亞特蘭蒂斯遺跡,不過這個遺跡還是缺乏實際依據,因此大多數歷史學家直巴亞特蘭蒂斯當做神話文面來看。
『陸』 有哪些隨著城市發展正在消失的東西
越來越多的地方被開發,隨之也伴隨這北極狼,大熊貓,蒙古野驢,金絲猴,藏羚羊,白鰭豚,北山羊,黑犀牛,指猴,非洲象,揚子鱷,小嘴狐猴,夏威夷蝸牛,奧瑞納克鱷魚,斯比克斯鸚鵡,微型豬,東北虎,沙漠袋貂,長吻針鼴
『柒』 隨著社會的發展,哪些傳統的東西在漸漸消失
思想上:應該保留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中國的古代建築以其獨特的結構體系、優美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藝術裝飾
『捌』 歷史上最讓人痛恨的發明是什麼
香煙這東西是煙民的最愛,每天都離不開它,天天要吞雲吐霧的燒著肺,燒著難愛的時候要咳到肺都要咳出來了,可是還是想要吸煙,想要戒又戒不掉。曾經用很多方法也戒不了,如想戒煙時就多吃東西,可是吃飽了還是想吸煙。這方法不行那就來幾瓶,喝到暈呼呼後睡一覺,可是醒來後煙癮還是又來了。實在不行了,那就來個以毒攻毒,一次吸幾根煙,吸到想吐四止,可是還是不行,那真是無奈了。只能是每天不停的咳不停的吸,等哪天吃點葯不咳後,把葯一停,哪天咳嗽又來了,如此反復後,那真就沒轍了,只能痛恨發明香煙的人了
『玖』 距今4000年前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後來為何神秘的消失呢
相傳在遙遠的古代,在河南商丘的一帶全部是原始森林,裡面居住著燧人氏,他們經常在密林中獵捕猛獸食用,當襲擊猛獸的石塊無意間撞擊到山上的巨石,碰撞出火花,燧人氏看到後深受啟發,就用以石擊石的方法生出火來。
在最早的時候,人們沒有刻意的去儲存火種,長時間的居住在山洞裡,火是一直不會滅的,但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種族要生存必須轉移到別的地方,他們用黃土製作好的爐子,用火燒硬後,把木頭燒到一半的時候放進去,留兩個眼保持空氣流通,這個辦法一直使用到4000多年前。
等到後面的時候,人們又發明了一個極其簡單的方法,在渭河流域生長了一種白蒿,這種草成長後有一米多高,把它拔下曬干後編織成繩子的形狀有兩米左右,平時不用 的時候,就放在那裡,如果去別的地方,就拿一根編好的白蒿點燃到地方一吹就著。由於燧人氏的聰明智慧,讓我們認識到可以自己手動製作火種,最初靈感來自一隻叫畢方的鳥啄燧木,所以這個氏族就以燧木為號,我們稱之為燧人氏族,燧人氏在和昆侖山上的另外一個族融合後,就成了一個族,而那個族就是羌族,燧人氏族在後期逐漸消失不見,而羌族一直繁衍至今!
『拾』 展現,消失,發明的近義詞
展現的近義詞:呈現
消失的近義詞:消亡、消散、消逝
發明的近義詞:創作
展現
拼音:zhǎnxiàn
釋義:顯現出;展示。
消失
拼音: xiāo shī
釋義:事物漸漸減少以至沒有;事物不復存在。
發明
拼音:fā mínɡ
釋義:創造新的事物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