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信息革命時代的技術發明

信息革命時代的技術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1 02:00:59

㈠ 現代信息技術革命從什麼時候開始

自40年代中期計算機問世以來,在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第一次信息革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空前的影響,信息產業應運而生,人類邁向信息社會。到90年代初期,美國每年應用計算機完成的工作量相當於4000億人一年的工作量。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產業已佔發達國家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在世界各國紛紛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之際,全世界擁有4億台計算機和10億部電話(1994年初),但是,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傳遞仍不暢通。美國計劃在10—15年內建成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指數字化大容量光纖通信網路,用以把政府機構、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和家庭的計算機聯網。用90年代計算機網路傳輸33卷《大不列顛網路全書》需要13小時,而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將只需4.7秒。
「信息高速公路」掀起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特徵是網路化、多媒體化。「信息高速公路」能傳遞數據、圖像、聲音等信息,其服務范圍包括教育、衛生、娛樂、商業、金融和科研等,並將採取雙向交流形式。
在當今經濟競爭中,掌握信息並使之轉化為經濟優勢,就將取得勝利。著名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他的《力量轉移》一書中指出:以信息為基礎創造財富體系的崛起是當代經濟方面最重要的事情,知識已成軍事和經濟中最重要的因素。日本全國科技政策研究所預測,從2011—2020年的10年內,人類知識將比現增加3—4倍。美國《未來學家》1994年1—2月號載文指出,到2110年,信息技術應用范圍將涉及到90%的勞動力,大大促進經濟的發展,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但是,第二次信息革命也有可能擴大南北差距,發展中國家因信息技術、資金和人才不足而更加處於不利地位,因此應高度重視第二次信息革命,加緊培養人才,爭取迎頭趕上;發達國家應實行優惠政策,幫助發展中國家迎接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到來。

㈡ 五次信息技術革命的時間各是多少

五次信息技術革命的時間:

1、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發生在距今約35000年-50000年前。

2、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創造,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出現了文字。

3、第三次信息技術的革命是印刷的發明,約在公元1040年,我國開始使用活字印刷技術(歐洲人1451年開始使用印刷技術)。

4、第四次信息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和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時間在19世紀。

5、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始於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

計算機聯網後其發展趨勢表現為:

1、普及無線聯網

通信技術與網路技術相互融合,進一步發展為以無線保真技術為基礎的無線聯網。它可以通過攜帶型電腦或其他運算器件隨時隨地高速聯網,而無需電纜。無線保真技術將使個人擁有網路通信能力,這是一次深刻的社會進步。

2、功能逐步完善

傳統網路由於技術和基礎設施的局限,在網路安全、規模、性能、提供的業務能力方面都存在缺陷,未來的網路必將朝著更大、更快、更及時、更安全、更方便的方向發展。

3、能量無限擴充

網路的出現,使信息資源真正成為了繼物質、能源之後的第三大重要資源。計算機聯網,特別是1994年網際網路商業化以來,網際網路帶來的網路革命的沖擊使世人震驚。網路技術的應用,使計算機的能量實現了無限擴充,信息資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因為,一個設計優良的網路能夠把聯機的累積力量植入每個單機;一部微機所聯系的網路越大,它的用處越多,力量也越強;上網工作時,不是在使用個人的計算機,而是在使用一台能量無限擴充的龐大計算機。

㈢ 人類經歷的五次信息技術革命依次為什麼

依次為:

1、語言的創造。

從猿向人轉變時發生。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創造了語言,獲得了人類特有的交流信息的物質手段,有了加工信息的特有的工具概念。

2、文字的發明。

發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它使人類信息傳遞突破了口語的直接傳遞方式,使信息可以儲存在文字里,超越直接的時空界限,流傳久遠。

3、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

是在封建社會發生的變革。這一發明擴大了信息的交流和傳遞的容量和范圍,使人類文明得以迅速傳播。

4、電報、電話、電視等現代通訊技術的創造。

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這些發明創造,使信息的傳遞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加快了信息傳輸的速度,縮短了信息的時空范圍,信息能瞬間傳遍全球。

5、電子計算的發明和應用。

20世紀中葉出現的電腦,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類大腦及感覺器官加工處理信息的局限性,極大地增強了人類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3)信息革命時代的技術發明擴展閱讀

發展趨勢:

1、地變天。

由於信息技術本身的跨國界,傳統意義上的地緣經濟、地緣文化、地緣軍事、地緣政治正在讓位於現代意義上的網路經濟、網路文化、網路軍事、網路政治等。

2、西融東。

由於信息技術革命將使世界的財富在三維空間再一次進行劃分,作為技術革命發源地的西半球經濟圈對乍暖還寒的東半球經濟圈滲透愈演愈烈。

與此同時東半球國家藉助信息革命升級換代自身產業結構,以擺脫下個世紀被淪為新一輪全球網路圈地戰的「殖民地」,對西方先進技術也在無奈中積極引進著。

3、聰變傻。

由於信息技術革命已從單一信息技術產業擴張為跨產業的革命,越來越多的聰明人,不斷推出「傻瓜版」的信息技術產品,以面向成百上千倍於技術用戶的普通百姓。

4、窄拓寬。

以信息技術革命引發的電子商務革命,為全球信息基礎設施走向終端用戶的傳輸通路提出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無論是在電信基礎層,還是接入服務層,還是商務應用層,帶寬越拓越寬,已成為競爭與制勝的重要因素。

5、分讓直。

由於信息技術革命可以將廠商與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連接起來。傳統意義上的分銷代理制正在受到直銷交互制的沖擊。

6、收即開。

當全球信息技術革命潮流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傳播時,既要妥善處理好技術領先國與技術接受國之間平等與不平等關系,又要處理好東西政治體制的不同,南北貧富差距加大的現實關系,穩健的信息技術政策對發展中國家十分重要,先制定規則,再進行開放可能是明智之舉。

7、技變貿。

以信息技術革命為誘因,以全球電子貿易為形式,以爭奪全球財富的制高點為實質的新世紀「制網權」戰爭已經開始。

㈣ 三次技術革命中有哪些偉大的發明

第一次技術革命:蒸汽機(瓦特)
第二次技術革命:電力的使用
第三次技術革命:信息技術

㈤ 信息革命的兩大標志是什麼信息時代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1、人類信息革命的兩大標志:
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與人造衛星的上天

2、其主要特徵是:
(1)社會經濟結構以服務性行業為主
(2)專業和技術階層逐漸成為職業主體
(3)知識創新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
(4)人們更加關注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
(5)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㈥ 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五次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
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使用。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出現了文字。
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印刷術的應用。11世紀畢升發發明活字印刷術。
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普及應用。
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始與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和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結合。

㈦ 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五次信息革命)的時間

(一)第一次信息革命:語言的產生
遠古時候,隨著人類的進化,語言逐漸產生。語言的產生是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志,是信息交換的第一載體。語言結束了人們僅以動作做為表達交流意圖的手段,使人們的思想、經驗得以傳播,並促進人腦發達。
(二)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發明
公元前1600年的殷、商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甲骨文。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統一了漢字,二者皆為現代漢字和簡化漢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文字的發明
是最重要的信息革命之一,在文字成為信息的載體之後,信息的存儲和傳遞第一次脫離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大促進了信息的流動。文字是記錄壓縮存貯信息的符
號和代碼,是人類信息交流的第二載體。文字使口語傳遞的信息固定下來,儲存在文字里,長期保存,逐步積累,並加以系統化形成知識。其偉大意義在於,它完成
了人類文明從以天然物質為載體到以人工符號為載體的飛躍,使人類進入有史文明時代,突破了人類經驗總結、保存、傳播的時域、地域局限,使人類創造的文明資
源能代代相傳、永續利用、優化組合、異地共享,也使人類抽象思維能力實現了由第一信號系統到第二信號系統的跨越,從而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變革。
(三)第三次信息革命:造紙術及印刷術的發明
公元105年,我國漢朝的蔡倫發明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造紙方法,使造紙技術有了飛躍的進步,並流傳至世界各地。東漢末年,我國勞動人民在總結石刻和印章
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拓印法,後在隋朝發展成為雕版印刷。公元1041年至1048年間,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為現代印刷術和印刷機的發展奠定了基本原
理,成為印刷術上的一次革命,它使人類文化傳播更加深刻久遠。紙是紀錄文字的載體,因而也就成為信息的存儲和傳輸介質,在交流思想、傳播文化、撒播文明等
方面是一種有力的工具和材料。印刷術的發明結束了單純靠手抄、雕刻文獻的時期,使得知識可以大量儲存和流通,進一步擴大了信息交流的規模和范圍,為人類信
息大面積的傳播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技術和手段,推動著人類文明在更大的范圍內加速交流和傳播。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入歐洲,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成為新教復興的
工具和科學復興的手段,它們與火葯和指南針一起被馬克思稱為是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這場信息技術革命把人類社會帶進了工業時代。
(四)第四次信息革命:電報、電話和電視的發明
1837年,美國人摩爾斯和兩個英國工程師庫克、懷斯頓幾乎同時發明了電報,使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克服距離的障礙而達到通信的目的。1877
年,貝爾發明了第一部實用電話,其所採用的電聲和聲電變換技術成為後來各種各樣的電子錄音設備的基礎。1923年,俄國出生的美國人日瓦金發明了光電攝像
管和電視攝像機,大大地推動了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電話(點對點傳送聲音信息)、電報(點對點傳送文字信息)、傳真(點對點傳送圖文信息)、廣播(點對面
傳送聲音信息)、電視(點對面傳送圖象信息)逐步取代信件傳遞成為主要通信方式,由此開始,信息載體是每秒30萬公里的電磁波。這是一次信息傳遞手段的革
命性變革,成千上萬倍加快了信息傳遞速度,使信息瞬間傳遍全球。
(五)第五次信息革命: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發明
人類社會的第五次信息革命目前正在進行之中,第五次信息革命是以計算機的數據處理技術與新一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為開端的。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發明開創
了數字計算和數字化這個新時代,而當代的信息革命實質上就是信息數字化的革命。20世紀40年代中葉,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革命意義,它使勞動工
具從體力的延伸發展到腦力的延伸。電子計算機成為20世紀信息技術革命的核心技術。由於微電子學、電子計算機與電子通信技術的發展,電信和電腦網路技術在
70年代取得了重大的發展,這些特定技術領域的突破都提高了信息產生、處理和傳輸的能力。之後計算機網路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引起了從生產工具到
勞動對象,到生產的組織和管理的一系列變革,且通過一個新的工業群——信息產業的產生,促進了生產的大發展。至此,信息革命才快速發展。

㈧ 信息技術的五次發展歷程分別發生在什麼年代

1、第一次是語言的使用。時間為:後巴別塔時代。

2、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現和使用。時間為:鐵器時代,約公元前14世紀。

3、第三次是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時間:第六世紀中國隨代開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紀才進入臻於完善的近代印刷術。

4、第四次是電話、廣播、電視的使用。時間:19世紀

5、第五次是計算機與互連網的使用。時間為:現代,以1946年電子計算機的問世為標志


拓展資料: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

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體。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感測技術、計算機與智能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

信息技術的研究

包括科學,技術,工程以及管理等學科,這些學科在信息的管理,傳遞和處理中的應用,相關的軟體和設備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技術的應用

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網路和通訊技術、應用軟體開發工具等。計算機和互聯網普及以來,人們日益普遍的使用計算機來生產、處理、交換和傳播各種形式的信息(如書籍、商業文件、報刊、唱片、電影、電視節目、語音、圖形、圖像等)。

㈨ 什麼是信息革命時期的技術發明

至今,人類歷史上的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包括:
第一次是語言的使用。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信息技術革命,影響深遠。
第二次是文字的創造。用文字來儲存信息,使信息更長時間地保存下來。
第三次是印刷術的發明。它使人類文化傳播更加深刻久遠,我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與印刷術做出了歷史的貢獻。
第四次是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應用。它使得人類文化傳播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第五次是計算機的普及和應用以及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緊密結合,使得信息技術的傳遞更加快捷,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

閱讀全文

與信息革命時代的技術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