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慶市 酉陽縣 龍潭鎮 有人在非法開采礦石。『其中有個的村長幫忙,酉陽縣竟然沒人管
滲透的古巴國家委員會,香水,充滿了氛圍濃郁的現代文明,兩河三峽庫區的明珠,重慶市涪陵區,邑枕長,烏克蘭,首要的物資集散地的歷史遺產烏江流域,渝東南門戶網站,一個著名的中國榨菜之遠及近鎮。該地區佔地面積?2946平方公里,管轄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民營經濟示範區和44個村莊和城鎮,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13萬,主城區的居民人口? 300000。涪陵區,良好的自然條件,豐富的文化資源。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胡蘿卜是三個著名的專業;新儒學點易洞「的水下森林,古跡,著名的中國和外國涪陵森林碑林白鶴梁20個地區的主要城市,在城市和農村經濟重慶市東南走廊相連,是100公里,距重慶渝富高速公路主城80公里,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計劃在重慶的渝懷鐵路,319國道涪陵至利川鐵路,公路沿線通過港口及貨櫃碼頭居重慶的領土前沿的功能和能力的江海聯運,直接在海外低廉的價格,水,電,氣,基礎設施,貿易和積極的。涪陵的重災區之一,涪陵三峽工程的224個工礦企業,搬遷人口11萬人,搬??遷,移民湮沒補償靜態投資3.445億元人民幣,居全國第四位重慶庫區飛濺道,無法忍受。「涪陵人,敢為人先的新興產業基地涪陵質量特性的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區域經濟中心的重慶市三峽庫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優美,富裕的人,大城市的目標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共同繁榮,相互幫助,並不斷開拓進取。涪陵區涪陵區轄5個街道,18個鎮,22個鄉:Dunren街道崇義街道,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江東街道,百勝鎮,珍妮弗鎮,清溪鎮,南沱鎮干石鎮,白濤鎮行政區劃,馬武鎮,青陽鎮,龍潭鎮,堡子鎮,龍橋鎮搶鎮,新的精彩城市,鎮,石沱鎮安鎮,義和鎮李渡鎮,韓國城,叢林鎮,鄉,憑借所造成鄉土地坡鄉,羅雲鄉,卷洞鄉,大木鄉,山窩鄉,武陵山,天台山家鄉鄉酒店鄉,太和鄉,同樂鄉聚寶鄉,村,的增加福鄉,惠民鄉,交換他的家鄉村,石和鄉,石龍鎮。大橋開發區。歷史吳江市水資源豐富的古名?巴基斯坦的陵墓墓地是在這個奇怪的。春秋晚期的情況下,巴基斯坦的南部邊境。戰國時代,楚,秦末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地面。王30年(公元前277年)置枳縣。穆帝永和三年的東晉(AD347年)的(也被稱為梓城郡),府河縣。隨著茯苓縣。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富河州。松芝,馬鞍河州。元,明,清還設置了富河州隸重慶市委,市政府。中國鋰涪陵縣,東川路,17歲的四川,直屬共和國。首頁川東行署涪陵,南川,豐都,石柱,武隆,彭水,長壽,涪陵區,轄1950年1月。下轄地區的酉陽,黔江,酉陽,秀山三縣,涪陵區,在1952年9月合並。 1953年墊江縣涪陵區。 1958年類別長壽。涪陵區在1968年,而不是涪陵。 1983年涪陵涪陵縣(縣級)。在1988年的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縣,建立黔江。 1995年11月,市和??縣,,涪陵涪陵市的水平,豐都,涪陵市墊江縣,武隆縣,南川市新成立的枳城,李渡司法管轄區的建立。被安排在1996年9月,涪陵市,重慶市下的中介服務。 1997年劃歸重慶管轄。 1998年6月,涪陵市枳城的重組涪陵區重慶李渡管轄原枳城,李渡區下轄兩區。在墊江,豐都,南川,武隆劃歸重慶市直接管轄的。 1998年3月23日,涪陵枳江北區,街道辦事處駐地由黃旗口遷移點彝村(渝府[1998] 37號)。 2000年,涪陵區轄5個街道,18個鎮,22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在總人口1134080人,其中包括在鄉鎮人口(人):44 406 97 239 44 645 4928 0 Dunren街道的崇義街道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江東街道39677 26460 40464簡鎮,百勝鎮清溪25011令人興奮的新鎮31269 22925石沱鎮,長安鎮22996白濤鎮,馬武鎮18995龍潭鎮,26966,32433,22567青陽鎮,鎮,堡子鎮,32436 35450 26905白龍橋26,934可樂,南沱鎮,石浦鎮,搶鎮26,982義和鎮李渡鄉青山36,692韓國24,013鎮,53,413承諾叢林鄉1402122538義鄉,鎮的24,227土地坡鄉,羅雲鄉1727110695孔6827大木鄉3818山窩鄉6930 15659龍塘鄉,家鄉鄉天台山1229611693酒店鄉14951太和鄉5992音樂之鄉828416365聚寶鄉,村1342924348增福鄉21359惠民鄉明家鄉16428涪陵區兩匯鄉15862石龍鎮,石鄉11154 12805大橋開發區虛擬街道189704 2002年5月30日,更名為龍塘鄉,武陵山(渝府[2002] 50號)。 2002年底,涪陵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Duiren,崇義,江東,江北,荔枝),18個鎮(簡溪,百勝,清溪,南沱陶波,干石李渡,鎮正誼,韓國,馬武,龍潭,青羊,新的和美好的,和石沱搶市,堡子,龍橋),22個鄉(定義的山峰,叢林,山窩,武陵山,石龍,卷洞羅雲酒店,惠民的發明者,有趣的,兩個水槽,蘇增福,石,村,聚寶,太和,家庭,屋頂,大木坡),63個居委會,356個村委會。在2002年末,戶籍總人口11146萬,其中非農業人口為27610000人。 10月21日,2003年,涪陵區叢林鄉杉樹灣村5組劃歸管轄的簡單的城市。在農村地區調整後的叢林? 75.813平方公里,總人口13,928人;簡單城區的?52.128平方公里,總人口26,551人(渝府[2003] 233號)。關於鄉鎮街道江東街,2月5日,2006年,涪陵區人民政府「同意江東街道農場村建立的農場社區批准」:同意農場設立的農場社區農場社區,本行政區域內村? ?原農村行政區域,面積嗎? 6.14平方公里,由9個居民小組在原來的農場,農場社區居委會村委會辦公室。龍橋6月7,2006,在涪陵區人民政府同意,錦豐村,白龍橋鎮袁家社區,袁家村批准設立「:同意退出袁家社區,金鳳村,袁家村原元家庭社區,金鳳村行政區域的行政袁家村地區,村民委員會白龍橋鎮路。新成立的嗎?該9.67平方公里Yuanjiacun地區的人口,1496年,4186年,轄9個村民小組,村民小組的序列號,確定自治的原則,由白龍橋鎮方便。
Ⅱ 正史中有名的八位瓦崗英雄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的山東好漢
很長一段時間,瓦崗英雄都幾乎是與山東好漢劃等號的,與瓦崗英雄這樣的山東好漢相比,梁山好漢就是一群渣兒——他們在正史中剛折騰一年就被張叔夜打殘收服了。在演義小說中,除了魯智深武松等少數人做過幾件好事之外,其他的山賊水匪貪官污吏軟骨頭軍官,放在任何都該處斬好幾回。當然,任何朝代都有被判處斬刑之後,不但不死,而且還能逍遙快活囂張跋扈的——說他們的父母只是伙夫或都頭,鬼都不信,就像沒有人會相信紅孩兒是牛魔王的親兒子一樣。
閑話少敘,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說說正史中比較有名的八位瓦崗英雄——因為說的是正史,所以在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的羅成,咱們就不去提了。咱們今天只按照《舊唐書》和《新唐書》的記載,來看看這八位瓦崗英雄有幾位能算現在意義上的了山東好漢。
這二位一個是山東濟南人(秦瓊),一個是山東東平人(程咬金),兩家相距好像只有一百多公里。秦瓊當大隋正六品建節尉,跟著打瓦崗的時候,程咬金也沒閑著,他當了地方保安團司令:“聚徒數百,共保鄉里,以備他盜。”也就是從那時候起,秦瓊程咬金成了一輩子的兄弟。
瓦崗內馬軍統領、大唐玄甲軍統領,胡國公秦瓊和宿國公程咬金一路逍遙快活,就連棄鄭投唐的時候,也是從容不迫大搖大擺:“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世充不敢逼。”據說這其中的牛進達,就是演義小說中尤俊達的原型,此人後來官拜右武衛大將軍、琅琊郡公,謚號也跟秦瓊一樣,都是“壯”……
Ⅲ 秦朝的十大酷刑是什麼
1、剝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2、腰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3、車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五塊。 據說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4、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鼻,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5、凌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6、縊首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7、烹煮
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話,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
8、宮刑
宮刑又叫腐刑。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即陰囊)讓血液不流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全部割掉。割掉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
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
9、刖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信。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 不起來,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或人力車)。
10、插針或插竹簽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竹簽,由此令人想到我們經常用的牙簽,就是這樣一種很不起眼的小物件兒,也曾在刑罰和拷訊的舞台上大展身手,橫行一時。漢朝部員薛安奉命去揚州清查倉庫賬目,把管理倉庫的小吏戴就逮捕,逼他揭發郡太守成公浮。
曾將鐵針釘入戴就的指甲里,然後逼他扒地上的硬土。唐朝開元初年,酷吏王旭常常將竹簽削尖,釘入犯人指甲內,受刑者疼得死去活來。
Ⅳ ()子的問題
諸子百家簡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六、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七、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九、農家,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十、小說家,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諸子百家簡述
諸子百家中,儒家創始人孔子因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以致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核心內容,對中民民族精神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儒家學說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精華,也是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它已滲透傳統文化的每一根毛細血管之中,極大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每一個領域。凡是從中國土壤里產生的學說思想、宗教派別,甚至是外來文化、外來宗教,都不能避免帶上儒家文化的痕跡。於今而言,猶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對世界文化還產生了永久的影響(我們知道,日本和「四小龍」推崇儒學也是在它們已實現或者基本現代化後,為解決現代化所帶來的信仰危機、道德滑坡問題而採取的補偏救弊措施。所謂「東南亞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學為主體的文化構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動了東南亞的社會文明與進步。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家倫理正在進入西方國家)。
關於對諸子百家的派別歸類,司馬談列舉了六家,「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中的劉歆《七略》的諸子略分為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九流十家"。
諸子所以說是政治學派的總稱,是因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漢代以後,墨家和名家成為絕學,農家獨立成一門技術性學科,陰陽家演化為神秘的方術。因此對後來大一統王朝政治產生影響的只有儒、道、法。
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後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閃爍光芒。便是那「詭辯」的名家,也開創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邏輯學領域。我們可以、也應該鑒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鑒借儒家的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自己的愛國情懷;鑒借儒家的"以義制利"精神,來啟示自己正確對待物質利益,鑒借儒家的仁愛精神,來培育自己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鑒借儒家的氣節觀念,來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獨立人格;也鑒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慾」、「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思想。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後來亡於秦末戰火,只剩下五經。《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書。
儒家: http://ke..com/view/51931.htm
道家: http://ke..com/view/2762.htm
墨家: http://ke..com/view/2748.htm
法家: http://ke..com/view/22147.htm
名家: http://ke..com/view/16683.htm
陰陽家: http://ke..com/view/54508.htm
縱橫家: http://ke..com/view/152.htm
雜家: http://ke..com/view/43947.htm
農家: http://ke..com/view/54527.htm
小說家: http://ke..com/view/54531.htm
兵家: http://ke..com/view/188284.htm
醫家: http://ke..com/view/403180.htm
Ⅳ 正史中有哪八位瓦崗英雄,有幾位是真正的山東好漢
很長一段時間,瓦崗英雄都幾乎是與山東好漢劃等號的,與瓦崗英雄這樣的山東好漢相比,梁山好漢就是一群渣兒——他們在正史中剛折騰一年就被張叔夜打殘收服了。在演義小說中,除了魯智深武松等少數人做過幾件好事之外,其他的山賊水匪貪官污吏軟骨頭軍官,放在任何都該處斬好幾回。當然,任何朝代都有被判處斬刑之後,不但不死,而且還能逍遙快活囂張跋扈的——說他們的父母只是伙夫或都頭,鬼都不信,就像沒有人會相信紅孩兒是牛魔王的親兒子一樣。
閑話少敘,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說說正史中比較有名的八位瓦崗英雄——因為說的是正史,所以在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的羅成,咱們就不去提了。咱們今天只按照《舊唐書》和《新唐書》的記載,來看看這八位瓦崗英雄有幾位能算現在意義上的了山東好漢。
這二位一個是山東濟南人(秦瓊),一個是山東東平人(程咬金),兩家相距好像只有一百多公里。秦瓊當大隋正六品建節尉,跟著打瓦崗的時候,程咬金也沒閑著,他當了地方保安團司令:“聚徒數百,共保鄉里,以備他盜。”也就是從那時候起,秦瓊程咬金成了一輩子的兄弟。
瓦崗內馬軍統領、大唐玄甲軍統領,胡國公秦瓊和宿國公程咬金一路逍遙快活,就連棄鄭投唐的時候,也是從容不迫大搖大擺:“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世充不敢逼。”據說這其中的牛進達,就是演義小說中尤俊達的原型,此人後來官拜右武衛大將軍、琅琊郡公,謚號也跟秦瓊一樣,都是“壯”……
Ⅵ 華東交通大學 吳發明是哪個學院的
土木
Ⅶ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介紹
這里有關三國的資料很多,看看就知道了http://www.xfol.com/sanguo/wenyi/renwu/ 比如:
劉 備
劉備,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稱他劉先主。後來杜甫作詩說: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關 羽
關羽,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前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操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後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攻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於禁,殺龐德,讓華陀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死時五十八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後人有詩嘆道: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張 飛
張飛,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巴西大戰張飛,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後拜為本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二二一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後人有詩嘆道:
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
虎牢關上聲先震,長坂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飛定中州。
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
。。。。。。。。。。。。。還有很多,自己去看吧!
Ⅷ 求三國全部人物的資料。
全人物的資料超過一萬字 文本已發至qq郵箱 請查收
Ⅸ 三國人物表(按國分)
一、三國人物列表如下:
1、曹魏:
(1)文臣: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陳群、華歆、鍾繇、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杜畿、田疇、王修、楊修、辛毗、楊阜、田豫、王粲、蒯越、張繼、杜襲、棗祗、任峻、陳矯、郗慮、桓玠、丁儀、丁廙、司馬朗、韓暨、韋康、邴原、趙儼、婁圭、賈逵、陳琳、司馬懿。
(2)武將:張遼、徐晃、夏侯惇、夏侯淵、龐德、張郃、李典、樂進、典韋、曹洪、曹仁、曹彰、曹純、於禁、許褚、呂虔、李通、文聘、臧霸、郭淮、鍾會、鄧艾、曹休、張燕、張綉、朱靈、路昭、史渙、韓浩、王凌、孫禮、秦朗、鄭文、夏侯尚、毌丘儉、諸葛誕。
2、蜀漢:
(1)文臣:孫乾、簡雍、糜竺、糜芳、龐統、法正、許靖、馬良、徐庶、陳震、楊儀、費禕、蔣琬、孟優、黃皓、諸葛亮。
(2)武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關平、周倉、關興、張苞、陳到、李嚴、姜維、廖化、馬謖、馬岱、陳式、雷銅、吳蘭、王平、任夔、張翼、馬忠、張南、馮習、傅僉、關索。
3、孫吳:
(1)文臣:陸遜、張昭、張紘、魯肅、虞翻、顧雍、諸葛謹、諸葛恪、陸凱、駱統、周魴。
(2)武將:周瑜、呂蒙、甘寧、太史慈、程普、黃蓋、韓當、周泰、蔣欽、丁奉、徐盛、陳武、凌操、凌統、潘璋、朱然、孫桓、馬忠、孫韶、朱桓、夏恂、周平、全琮、於詮。
4、群雄:
(1)諸侯:張角、何進、董卓、袁紹、呂布、袁術、劉表、劉璋、馬騰、張魯、韓遂、公孫瓚、韓馥、劉岱、王匡、張邈、孔伷、陶謙、鮑信、橋瑁、袁遺、孔融、張超、張楊、劉度、趙范、金旋、韓玄。
(2)黃巾軍:張寶、張梁、程遠志、鄧茂、馬元義、趙弘、韓忠、孫夏、管亥、何儀、劉辟、龔都、裴元紹、高升、張闓、韓暹、李樂、楊奉。
5、東漢朝廷:
(1)文臣:董承、王子服、李儒、陳宮、田豐、沮授、審配、許攸、郭圖、逢紀、辛評、荀諶、辛毗、陳登、蒯良、王累、韓胤、沮鵠、楊弘、閻象、蒯越。
(2)武將:伍孚、李傕、郭汜、顏良、文丑、潘鳳、俞涉、武安國、穆順、華雄、牛輔、張濟、樊稠、胡軫、胡車兒、李肅、高順、張任、高覽、曹性、閔純、紀靈、馬休、馬鐵、高覽、袁譚、袁熙、袁尚、高幹、麴義、呂翔、呂曠、韓猛、淳於瓊、焦觸、張南、馬延、雷薄、張勛、陳紀、橋蕤、郝萌、侯成、宋憲、魏續、成廉、蔡瑁、張允、黃祖、蘇飛、呂公、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
(9)屯留吳發明擴展閱讀:
三國時期疆域:
1、曹魏:
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分別是: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並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2、蜀漢: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疆域范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3、東吳:
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至孫權稱帝後疆域方穩定下來。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於226年設置廣州,後並入交州。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