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直升機是怎麼發明的
直升機常常被小孩子們叫作蜻蜓飛機,在他們眼裡直升機是靈巧可愛的。
在夏季大雨來臨前,蜻蜓就會成群結對在空中穿梭飛舞著。它們好像一架架直升機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飛行,它們時而抖動翅膀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急轉彎,時而在空中懸停,時而降落在尖尖的枝梢和花叢中,時而又飛得無影無蹤。
20世紀90年代,人們又研製出了目視、聲學、紅外及雷達綜合隱身設計的武裝偵察直升機。
如今,世界直升飛機事業發展迅速,機型種類眾多,這些直升機幾乎運行在軍事戰爭、空中指揮、緊急救援、快速搜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反恐反暴、處置突發事件及農業、地質、海洋、林業、防火等各個領域,為人類的經濟發展提供著便利、快捷的無可比擬的服務。
(作者:宋月航)
2. 直升飛機發明的故事
中國的竹蜻蜓和義大利人達芬奇的直升機草圖,為現代直升機的發明提供了啟示,指出了正確的思維方向,它們被公認是直升機發展史的起點。 竹蜻蜓又叫飛螺旋和「中國陀螺」,這是我們祖先的奇特發明。有人認為,中國在公元前400年就有了竹蜻蜓,另一種比較保守的估計是在明代(公元1400年左右)。這種叫竹蜻蜓的民間玩具,一直流傳到現在。 現代直升機盡管比竹蜻蜓復雜千萬倍,但其飛行原理卻與竹蜻蜓有相似之處。現代直升機的旋翼就好像竹蜻蜓的葉片,旋翼軸就像竹蜻蜓的那根細竹棍兒,帶動旋翼的發動機就好像我們用力搓竹棍兒的雙手。竹蜻蜓的葉片前面圓鈍,後面尖銳,上表面比較圓拱,下表面比較平直。當氣流經過圓拱的上表面時,其流速快而壓力小;當氣流經過平直的下表面時,其流速慢而壓力大。於是上下表面之間形成了一個壓力差,便產生了向上的升力。當升力大於它本身的重量時,竹蜻蜓就會騰空而起。直升機旋翼產生升力的道理與竹蜻蜓是相同的。 《大英網路全書》記載道:這種稱為「中國陀螺」的「直升機玩具」在15世紀中葉,也就是在達芬奇繪制帶螺絲旋翼的直升機設計圖之前,就已經傳入了歐洲。 《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第9卷寫道:「直升機是人類最早的飛行設想之一,多年來人們一直相信最早提出這一想法的是達·芬奇,但現在都知道,中國人比中世紀的歐洲人更早做出了直升機玩具。」義大利人達芬奇在1483年提出了直升機的設想並繪制了草圖。19世紀末,在義大利的米蘭圖書館發現了達芬奇在1475年畫的一張關於直升機的想像圖。這是一個用上漿亞麻布製成的巨大螺旋體,看上去好像一個巨大的螺絲釘。這種飛機器由四個人操縱,在達·芬奇時代流行的旋轉玩具可能引發了這位大發明家的設計靈感,他建議以旋轉一繞垂直軸的螺旋面來達到垂直的飛行。它以彈簧為動力旋轉,當達到一定轉速時,就會把機體帶到空中。駕駛員站在底盤上,拉動鋼絲繩,以改變飛行方向。事實上,達·芬奇稱自己的發明也只是提供一個直升動力,而不是真正能工作的飛機。西方人都說,這是最早的直升機設計藍圖。 盡管現代科學家認為達·芬奇設計的「直升機」可能永遠不會起飛,但這一設計仍舊是達·芬奇最著名的發明之一。直到今天,人們還將達·芬奇視為雙旋翼直升機概念的鼻祖。
早期
在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是實用型直升機發展的第一階段,這一時期的典型機種有:美國的S-51、S-55/H-19、貝爾47;蘇聯的米-4、卡-18;英國的布里斯托爾-171;捷克的HC-2等。這一時期的直升機可稱為第一代直升機。貝爾47是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研製的單發輕型直升機,研製工作開始於1941年,試驗機貝爾30於1943年開始飛行,1945年改名為貝爾47,1946年3月8日獲得美國民用航空署(CAA)的適航證,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取得適航證的民用直升機。該機是單旋翼帶尾槳式布局、兩葉槳葉的蹺蹺板式旋翼。旋翼下面有穩定桿,與槳葉呈直角。普通的自動傾斜器可進行總距和周期變距操縱。尾梁後部有兩個槳葉的全金屬尾槳。卡-18是蘇聯卡莫夫設計局設計的單發雙旋翼共軸式輕型多用途直升機,於1957年年中首次飛行,此後不久投入批生產。採用兩副旋轉方向相反的3槳葉共軸式旋翼,槳葉為木質結構。裝1台275馬力的九缸星形活塞式發動機。機身為鋼管焊接結構,具有輕金屬蒙皮和硬殼式尾梁。座艙內可容納1名駕駛員和3名旅客。採用四輪式起落架,前起落架機輪可以自由轉向。這個階段的直升機具有以下特點:動力源採用活塞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功率小,比功率低(約為1.3千瓦/千克),比容積低(約247.5千克/米3)。採用木質或鋼木混合結構的旋翼槳葉,壽命短,約為600飛行小時。槳葉翼型為對稱翼型,槳尖為矩形,氣動效率低,旋翼升阻比為6.8左右,旋翼效率通常為0.6。機體結構採用全金屬構架式,空重與總重之比較大,約為0.65。沒有必要的導航設備,只有功能單一的目視飛行儀表,通信設備為電子管設備。動力學性能不佳,最大飛行速度低(約為200千米/小時),振動水平在0.25g左右,雜訊水平約為110分貝,乘坐舒適性較差。
3. 直升飛機發明時間
百大發明系列--直升飛機
人們總是夢能像鳥一樣在天空中翱翔。很早以前發明家們就認識到,得到升力的途徑之一是使用一種叫做「水平旋翼」的旋轉器械。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兼發明家萊奧納爾多·達·芬奇的筆記本里,就有一張這種飛行器的草圖。
在19世紀的歐洲,人們對「旋翼飛行器」或稱「直升飛機」(它們出名後的叫法)頗感興趣。路易斯·布雷格特與雅克·布雷格特兄弟倆建造了一架精心設計的直升飛機。它有著4個聚集在飛行員周圍的水平旋翼,飛行員坐在飛機的中部。
尾翼是直升飛機的重要部件。沒有它的話,一架單水平旋翼的直升飛機部是在空中旋轉。尾翼還用於為航空器掌舵。
兄弟倆於1907年9月在法國杜埃試驗了自己的航空器。他們沒有去冒自由飛翔的危險,而是用繩子把飛機拴在地面上後再啟動發動機。直升飛機上升了1·5米,然後又重新降落到地面。與此同時,法國人保羅·科尼也在製造一架直升飛機。1907年11月他在科西厄克斯進行了第一次飛行。這一回,直升飛機作了一次短暫的、無繩子拴著的低行。直升飛機終於離開了地面。
上圖:直升飛機現在軍事上廣泛使用。它們在有限的空間里盤旋和降落的能力極為重要,無論是作戰時,還是在其他難以接近的地方營救困境的人們時,都是如此。
盡管布雷格特兄弟倆和科尼進行了試驗,第一架實用的直升飛機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製造出來。伊戈爾·西科爾斯基在1939年建造了第一架真正成功的直升飛機vs—300。
4. 直升機是根據什麼發明的
竹蜻蜓為現代來直升機的發明源提供了啟示,指出了正確的思維方向,它們被公認是直升機發展史的起點。
現代直升機盡管比竹蜻蜓復雜千萬倍,但其飛行原理卻與竹蜻蜓有相似之處。現代直升機的旋翼就好像竹蜻蜓的葉片,旋翼軸就像竹蜻蜓的那根細竹棍兒,帶動旋翼的發動機就好像我們用力搓竹棍兒的雙手。竹蜻蜓的葉片前面圓鈍,後面尖銳,上表面比較圓拱,下表面比較平直。當氣流經過圓拱的上表面時,其流速快而壓力小;當氣流經過平直的下表面時,其流速慢而壓力大。於是上下表面之間形成了一個壓力差,便產生了向上的升力。當升力大於它本身的重量時,竹蜻蜓就會騰空而起。直升機旋翼產生升力的道理與竹蜻蜓是相同的。
5. 誰能告訴我直升飛機是怎樣發明的
蜂鳥因為它也是垂直起飛,降落,前進後退
6. 直升飛機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人們的印象中,常常以為有飛機的部隊都是空軍,好像只有空軍才在空中打仗。其實,陸海空三軍都有飛機,都有航空兵。不過陸軍的航空兵出現得最晚,是在軍用直升機發展起來以後的事情。
尋根究底,直升機的發展竟然起源於中國的竹蜻蜓。英國的一本《世界航空史話》的書里說,喬治的第一架直升機模型是以1785年法國人的設計方案為基礎製造的。「那是一種簡單的垂直上升裝置,而且是以早期中國的一種設計思想為基礎研製的。」
中國很早就有一種叫竹蜻蜓的玩具:兩片削成厚薄不勻的竹片裝在一根木棍上,雙手一搓,竹片利用慣性和氣壓作動力便可飛上天空去。我們是把竹蜻蜓當玩具,並沒有再往前跨一步。歐洲卻在「竹蜻蜓原理」上摸索,造出了直升機。這就像中國人發明了火葯,只是用於做鞭炮、禮花,逢年過節喜慶日子裡放一放,湊湊熱鬧一樣。而歐洲人拿去造槍造炮,使武器從冷兵器發展到熱兵器,連打仗的樣式也一起跟著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德國人在1936年造出了用發動機驅動的直升機,可以持續航行1小時20分鍾,高度可達三四百米,還能作懸停、360度轉彎、前飛、後飛、側飛等復雜動作。
1936年,美籍俄羅斯人研製成功了第一架軍用直升機。3年後,成批在美國陸軍中服役。
還是德國人首先在直升機上安裝機槍,在1944年用於戰斗。這就有了武裝直升機。
現在軍用直升機已經自成一個家族。它們有反坦克直升機、火力支援直升機、殲擊直升機、反艦直升機、反潛直升機、海陸兩用直升機等等,這是專用類型的。還有多用類型的,除去攻擊,還可以作運輸、空降、救護等用途。
7. 直升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什麼時候第一次用於軍事的
1918年8月,英國人在索姆河反攻和1918年9月的美國聖米耶爾進攻戰中,轟炸機、殲擊機和強擊機直接為地面部隊的戰斗行動提供火力支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均使用了大量各類飛機,協同地面部隊或艦隊作戰,對敵方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目標進行轟炸。軍用運輸機也開始大量運用於大規模空運和空降作戰。1942年7月和10月,正當第二次世界大戰雙方酣戰的時候,德國和美國先後研製出了噴氣式殲擊機。噴氣式飛機,突破了活塞式飛機性能的極限,使軍用飛機的飛行速度、高度等大幅度提升。戰後,軍用飛機的發展日益向多用途化方向邁進,殲擊機、轟炸機和強擊機三者的差別日益縮小,每種飛機均能遂行多種戰斗任務,以致只能按這幾種飛機研製或改裝的首要目的來確定其類別。未來的第四代戰斗機將是一種具有隱身、超音速巡航、非常規機動、火力網外發射、超視距攻擊、晝夜不良氣象下作戰的全維全天候武器系統。
在軍用飛機家族中還有軍用直升機。直升機,是一種依靠發動機帶動旋翼產生升力和推動力,使其能夠垂直起落、原地轉彎、空中懸停和向任何方向飛行的航空器。1907年9月19日,法國人布雷蓋研製成四旋翼直升機,首次載人離地升空。同年11月13日,法國科爾尼首次駕駛自己研製的雙旋翼直升機,保持了約30秒鍾的自由飛行。直到1923年,西班牙人西爾瓦發明了帶有鉸接槳葉的旋翼機,才為直升機的發展開辟了光明的前景。1939年,美籍俄人西科斯基,成功地研製出單翼顛簸直升機VS-300;1940年在此基礎上又研製出改進型VS-316,被美國陸軍一眼相中,從此進入了直升機輝煌發展的黃金時期。直升機直接導致了合同戰術的深刻變化,使合同戰斗的立體性和機動性大為增強,贏得了「空中坦克」、「空中大炮」的美譽,並且為下世紀陸軍飛行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軍用飛機技術領域另一值得密切關注的技術是無人機。1917年英國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架無人機,從此無人機先後經歷了無人靶機、預編程序無人偵察機、指令遙控無人偵察機和多用途無人偵察機的發展過程。在冷戰後爆發的幾場典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無人機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無人機將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它將與有人機混合,廣泛遂行偵察監視、目標指示、戰場毀傷評估、通信中繼、電子對抗及反雷達等作戰任務。2000年後它將取代直升機攻擊作戰和巡航導彈的部分功能,成為未來高技術戰場遂行精確打擊作戰任務的一種重要支柱。
8. 直升機是如何發明的
竹青蜓的說法從來就是我們的YY,直升機的發明和我們的任何發明都沒有任何關系。事實上直升機的發明還是緣於飛機的發明,從水平布置的螺旋槳有人就想到了把螺旋槳豎直安裝提供垂直方向的升力從而實現垂直起飛,早就上個世紀20,30年代就已經有了早期的直升機,但是因為控制困難,和現在的直升機差別還是很大的,直到二戰後美國大量裝備的R4直升機才真正意義上具備了現代直升機的特徵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