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認知的六個維度是什麼
一維空間:直線思維
這類空間的人思維也是直線型。特點就是直奔目標,從不考慮周圍環境因素,
很多小孩子就是這樣,比較常見的行為……
就是橫穿馬路不知道左右觀看,成年人也有但不多,這類成年人我們只能用「二」來形容,猶如人們常說的 「這人有點二」。
二維空間:平面思維
這類空間的人思維是平面型。他們比一維空間的人多了一些相關思考,就像平面的定義一樣,他們最大的缺點就是人性本能的習慣: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不會換位思考,更不會替他人思考。
不知道宇宙的真相是相對的,是辯證統一的,一陰一陽之謂道。這類人比較多,也是那種經常被「割韭菜」的那類人。
三維空間:立體思維
立體思維的人相比以上兩類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擅長換位思考,不僅能知道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要有一定的高度或深度。
那麼一、二維度的人在三維度人面前就是透明的,如果第三維度的人想收割他們也是分分鍾的事。騙子大部分都集中在此空間。
四維空間:時間思維
這類人相對第三維度來說多了一個時間軸概念。就是看得比較遠,就是比較有眼光。時間是最好的過濾器,歲月是最真的分辨議。此類人通常考慮長遠效益和影響,不計較一時的得失,最明顯的行為特點就是守時,此類四維空間的人是可交人群。
五維空間:精神思維
此類空間的人考慮問題已經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看到無形的精神對世界的影響,能領導人民的精神向某個方向發展,他的言論和意圖可以無形控制你的大腦,並使之赴湯蹈火。
人的富有亦然,不是口袋,而是腦袋,內聖而外王,動人心者,動天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受制於人。成人他人的精神支柱,精神領袖,人生導師……方可創建組織,團隊,企業,網路,糸統。其實這就是所謂的「企業文化」。
六維空間:天道思維
什麼是「道」?道,就是真理、規律,真相,本質,規律,核心。道思維,就是能夠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和事物發展規律,人道思維,通曉人民大眾的駕馭之道,同時,也是規則的制定者。
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以道觀象,萬物至簡。
2. 信息認知的六個維度是哪六個
解釋、釋義、應用、洞察、移情和自知
3. 價值創造的價值創造的三個過程
物理過程。
只關注商品的物理屬性和商品生產和物理過程。
如汽車的生產過程,由鐵礦石加焦碳在高爐里煉出鐵,鐵再加工成汽車零件,零件再組裝成整車,這就是一個汽車生產的物理過程。物理過程中我們也考慮人力的參與,但這里我們對人力的理解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理解的,就是說這里的人力是和畜力機械力是一樣的,只考慮力量以及他所做的物理功多少,而不考慮人的參與生產的另外一面,如意願、佔有、契約、控制、命令服從等。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是商品生產的真實過程,怎麼理解這個「真實過程」?
人類社會是復雜的現象,人類社會的活動是復雜的,如果我們把經濟行為籠統來考察,我們發現它比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要復雜千萬倍,但它又必須以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為核心來運行。如果某種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在技術上不可能,則這種商品就不可能被生產出來,比如汽車,如果在技術上不可能或某種原材料找不到,汽車的生產就不可能實現,人類就不可能享受到汽車的便利。進一步,如果生產汽車的技術上是可能的,原材料也具有,但在制度安排上出了問題,如鐵礦石被某一部落所有,而該部落認為那座山不能開采,汽車的生產就不可能實現。經濟學把經濟制度作為一個待定的東西,顯然,制度的安排必須以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為依據!檢驗制度好壞的標准就是看它是否能滿足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的要求。自然科學,應用技術,工具的操作使用,生產的組織都是從價值創造的物理過程來看待生產的。
在價值創造的物理過程中,價值就是成品的使用價值,如汽車方便我們旅行,糧食用來充飢,衣服可以保暖;他的數量特徵是物理學概念上的數量,如鋼鐵多少噸,汽車多少輛,糧食多少公斤,衣服多少件。
工程學過程。
以商品生產的物理過程為基礎,以一個企業為考察單位,以成本和利潤為目標,這里價值就是均衡價格。商品生產過程就是獲取利潤的過程。它的目標就是不斷獲取利潤不斷發展壯大企業。價值創造的物理過程符合物理規律,但價值生產的工程學過程的運行方式是:佔有、契約、命令服從等。還是以汽車生產為例子,鐵礦石歸礦主所有,煉鐵廠的老闆要取得礦石就得向礦主購買,和礦主談判,訂契約,還得組織招工,支付工人工資,生產出鐵來又得把鐵銷給汽車零件廠,然後煉鐵廠老闆要核算利潤,如果收入減支出還有足夠的特利潤盈餘,那麼這個廠就可以不斷做大,反之,如果不能賺取足夠的利潤,鐵廠老闆就當不下去了。
社會學過程。
以對人性、對社會的充分理解為基礎,正確地評價價值及其來源,以整個社會健康發展為目的,引導社會創造出更豐富的真實的價值。其本質就是個哲學問題,是個價值觀的問題!
很多人對使用價值的理解有偏差。把使用價值理解為純物質屬性是錯誤的。因為人類生存的意義已經大大超出了生物性的生存。更大的意義大於精神的自由。產品的物理屬性已經淪為人類精神生活的道具。以住房為例,如果僅從生理的需求看,一個三口之家50平米就夠了,但現在人們都追求 100平米以上,且要高檔裝修,顯然人們不是追求簡單的生理滿足而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正因如此,對於使用價值的理解不能用簡單的「需求」二字就可以概括的。不是那種類似用營養學分析食物的價值的方法來理解使用價值。對於使用價值的理解已經上升為對人生的意義的理解。古希臘有個神話,彌達斯國王問酒神的護伴西勒諾斯:對人來說,什麼是最好最妙的東西?「這精靈木然呆立,一聲不吭。直到最後,在國王的強逼下,他突然發出刺耳的笑聲,說道:『可憐的浮生呵,無常與苦難之子,你為什麼逼我說出你最好不要聽到的話呢?那最好的東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為虛無。不過對於你還有次好的東西 ——立刻就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僅從生物性的生存來看,人生其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而人類需要用道德、藝術、哲學來充實自己,來尋找生命的意義,只有我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後,我們才能理解外界物質對我們的意義與價值,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那麼漂亮的房子而不是象動物那樣僅一個容身的洞穴就夠了。
4. 管理學的 價值創造 是什麼意思
一,什麼是價值創造:
我們把一個國家的經濟簡化一下,試想經濟由原材料商,產品生產商和消費者構成,他們的交易關系形成一條簡單的價值鏈。原材料商開采地球資源,形成產品生產需要的原材料,以一定價格交付給產品生產商;產品生產商將原材料進行加工,形成最終產品,並以一個更高的價格交付給消費者。那什麼是價值創造呢?只要在上面所描述的價值鏈條的各個交易環節,賣方能夠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條件下,讓買方自願支付一個比他創造產品所付出的所有貨幣總額(即成本)更高的貨幣價格來購買產品,我們就說賣方創造了價值,實現了價值增值。兩者差值越大,價值增值越多。換句話說,賣方的利潤越高,價值增值越多。
注意,上面的兩個關鍵詞『充分競爭』和『自願』非常重要,去掉是不行的。為什麼不行呢?
首先來看『充分競爭』。經濟學有個術語叫『需求價格彈性』,即指賣方能將產品價格提高到什麼程度的情況下,買方仍然願意購買。有些東西的需求價格是具有『完全』彈性的,比如醫療;有些東西的需求價格彈性高得嚇人,比如住房,同樣的房子,上海的價格能賣到成都的四倍。有好多東西的需求價格彈性也非常高,比如打行動電話,中國的移動通信費率比歐洲很多國家都高,考慮收入的差距,移動通信的需求價格彈性也能算高的離奇。當市場在充分競爭的條件下,所有同質產品的供給方都必須通過削減價格來贏得生意。而在沒有『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對於那些需求價格彈性高的東西,賣方就可以肆意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來對買方實施剝削。
因此,只有在市場充分競爭的前提下,買方自願對賣方出售產品付出溢價才是賣方創造的有效價值增值。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講,這意味著賣方在創造產品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使買方的效用得到增加。
有沒有想過什麼東西的需求價格彈性最高呢?有一種東西的需求價格彈性是無限大,那就是『只輸不贏的賭博』。因為如果價格是分子,使用價值是分母,只輸不贏的賭博在把分母做成零的情況下把價格做到很大,商數就是無限大。什麼是只輸不贏的賭博呢,是遇到『賭神』出老千嗎?我們回頭再討論這個問題。
接著來看『自願』。舉個例子,當年晚清時候歐洲人為了把鴉片賣到中國,八國聯軍把軍艦開過來,把洋槍洋炮架到你脖子上讓你掏錢買毒品。這個時候,買方(當時的清政府很老百姓)付出高昂價錢來購買賣方(當時的歐洲侵略者)的東西,顯然並不是出於自願。在今天的和平與文明的時代,經濟生活中的交易必須是『自願』的,不能硬逼。但是,會時常有人賣東西給你是先給你設個套,讓你『自願』掏錢,買完後才發現東西是假的,上當受騙了。這個時候,交易的達成仍然是『自願』的,因為沒人用槍指著你腦袋讓你買東西。即便是買方受騙了,價值的『增值』也完成了。記得前面的定義嗎?增值是指賣方讓買方自願支付一個比他創造產品所付出的所有貨幣總額更高的貨幣價格來購買產品。我掏錢買了東西,雖然後來發現完全沒有使用價值,但是我不得不『認』了,可能會譴責賣方在欺騙,埋怨自己也很傻,但是也無可奈何。畢竟我不是被暴力搶劫的,我也不可能把錢要回來。讀到這里你也許會想,如果誰『騙』你去買『只輸不贏的賭博『,這種『價值增值』的實現過程豈不是很卑鄙,如果中招的是自己那豈不是很恐怖!
5. hofstede六個文化維度理論是什麼
6個維度:
1、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indivialism/collectivism)表示個人與群體間的關聯程度。個人主義文化注重個體目標,相反,集體主義文化則更強調集體目標。
2、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表示人們對組織或機構內權力較少的成員對權力分配不平等這一事實的接受程度。
3、不確定性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表示人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態度。對不確定性規避程度較強的文化往往有明確的社會規范和原則來指導幾乎所有情況下發生的行為。
陽剛型社會的文化成員贊揚成就、雄心、物質、權力和決斷性,而陰柔型社會的文化成員則強調生活的質量、服務、關心他人和養育後代。
5、長期方向(Long-term Orientation Index。長期導向表示對待長期生活的態度。長期導向高的社會,人們傾向於節儉、積累、容忍和傳統,追求長期穩定和高水平的生活。
6、自身放縱與約束(Inlgence versus Restraint)維度指的是某一社會對人基本需求與享受生活享樂慾望的允許程度。Inlgence(自身放縱)的數值越大,說明該社會整體對自身約束力不大,社會對任自放縱的允許度越大,人們越不約束自身。
(5)價值創造的六個維度擴展閱讀:
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荷蘭心理學家吉爾特·霍夫斯泰德提出的用來衡量不同國家文化差異的一個框架。他認為文化是在一個環境下人們共同擁有的心理程序,能將一群人與其他人區分開來。通過研究,他將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歸納為六個基本的文化價值觀維度。
6. 價值創造的理解
稻盛和夫運用阿米巴經營模式,創造了經營上的神話;美國全食超市的發展也給出例證;海爾「人人是創客」的組織變革實踐,把6萬多名員工轉變為自動自發的2000多個自主經營體,並使每一個經營體就像一家自主經營的公司,讓每個人變成自己的CEO。
這些領先企業的實踐表明,今天企業的發展需要遵循「共生」的邏輯,而其帶來的核心變化,就是獨立個體的價值創造。
然而,任何價值創造的過程都必然伴隨著失敗。管理者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也必須學會接納創新失敗。
2016年12月29日,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交流對話的內容引發了廣泛的關注,交流從姚老師談他一個朋友新進入一家跨國企業——華為談起。
姚老師的這位朋友是一位技術專家,他覺得最開心的是,華為對他沒有進行硬性的考核,而是讓他安心研究。姚老師關注地問道:這樣的管理方式,是否會得不到研發結果?
01 做出來的是天才,做不出來的是人才
任正非說,在華為,研發創新做出來的是天才,做不出來的是人才。
華為的容錯率是很高的,它放手讓大家去做,在研究上允許大家犯錯誤,給予研究人員時間和空間安心去做。假設一個新研究項目能夠做出來,那華為就獲得了天才;假設一個新研究項目做不出來,華為就得到了人才。
因為能夠成功的項目非常少,所以做出來的就是天才。而項目失敗的研究人員,經歷過失敗,知道失敗的滋味,同時努力過、奮斗過,所以一定可以更好地總結過去,不重復犯錯誤,繼續前進,這正是公司所要得到的人才。
科研本來就是試錯的過程,沒有試錯,哪會有創新?創新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每次創新都會成功,那也就不是創新了。所以,能夠創新成功的項目本身就少之又少,研究人員一旦成功也就可以稱為天才了。
我們鼓勵創新,就要接納創新失敗,如果一旦失敗或者犯錯,就淘汰並給其貼上標簽,那麼就不會有人敢去創新。華為會包容創新上的失敗,不會因為失敗而否定大家。
02 華為「金錢變知識,知識變金錢」的啟發
如果寬容失敗,是否在創新上的嘗試太過發散呢?
任先生回答說不會。華為是一家有戰略耐心的公司,所有的創新和嘗試,都是在主航道上做出的選擇,由戰略做出界定。所有創新項目的選擇,已經通過戰略做出篩選。任先生將張開的雙手慢慢收攏,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把所有的信息廣泛納入到戰略框架下,然後篩選出與戰略相適應的項目。這些篩選出來的項目才會進入公司創新項目集群中,組合各種資源付諸實施
7. 如何評估一個項目的戰略價值可以從哪幾個維度入手謝謝!
戰略評估是指以戰略的實施過程及其結果為對象,通過對影響並反映戰略管理質量的各要素的總結和分析,判斷戰略是否實現預期目標的管理活動。在實際操作中,戰略評估一般分為事前評估、事中評估和事後評估三個層次。事前評估,即戰略分析評估,它是一種對企業所處現狀環境的評估,其目的是為了發現最佳機遇;事中評估,即戰略選擇評估,它是在戰略的執行過程中進行,是對戰略執行情況與戰略目標差異的及時獲取和及時處理,是一種動態評估,屬於事中控制;事後評估,即戰略績效評估,它是在期末對戰略目標完成情況的分析、評價和預測,是一種綜合評估。屬於事後控制。具體而言:
1.戰略分析評估。
戰略分析評估指運用SWOT分析法。評估企業內外環境狀況,以發現最佳機遇。此種評估也可稱作現狀分析評估,它一方面要檢查企業現行戰略是否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如果不能增效就要重新考慮這種戰略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通過考察外部環境,判定在現行環境下企業是否有新的機遇。最後結合兩方面的結果,企業或繼續執行原戰略或採取適應環境要求的新戰略。戰略分析評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企業的現行戰略和績效的分析;不同戰略方案的評估;對企業相關利益備選方案的評估;競爭力的評估,即產品、市場、技術、人才、制度競爭力的評估。
2.戰略選擇評估。
戰略選擇評估指戰略執行前對戰略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分析。此處涉及到很多的評估模型。如SAM模型、定量戰略規劃模型(QSPM)、Eletre方法(E方法)、戰略規劃評估模型(SPE)。它們都是首先對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然後制訂判斷標准並打分最後計算出結果。SAM方法中所包含的數學方法主要有層次分析法、熵權系數法、主觀概率和效用理論等。此種方法是針對不同戰略方案可行性的研究.是用數學的方法對不同的戰略方案所面臨的機會與威脅設定標准,通過數學的方法計算機會與威脅的權重,並以所得風險與收益的結果選擇最優的戰略方案。
3.戰略績效評估。
戰略績效評估是在戰略執行的過程中對戰略實施的結果從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進行全面的衡量。它本質上是一種戰略控制手段,即通過戰略實施成果與戰略目標的對比分析,找出偏差並採取措施糾正。
平衡計分測評法使經理們能從四個重要方面來觀察企業:顧客如何看我們?(顧客角度);我們必須擅長什麼?(內部角度);我們能否繼續提高並創造價值?(學習與創新角度);我們怎樣滿足股東?(財務角度)。平衡計分法解決了傳統管理體系的一個嚴重缺陷。它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測評績效的指標。彌補了傳統財務指標的不足之處——這三個角度是顧客、內部業務流程及學習和發展。它們能使企業在了解財務結果的同時,對自己未來發展能力的增強和無形資產收購方面取得的進展進行監督。平衡計分法並不是取代財務指標,而是對其加以補充。
8. 創業過程中價值創造的兩個關鍵要素是什麼
創業不是看一些教科書式的概念就能賺大錢的,需要引路者,更需要自己的實踐。很多項目講起來很簡單,真正做到時候就會遇到很多困難了。
9. 什麼是招聘的六個維度如何考核
六個維度:
1、Knowledge:專業知識,包括學歷、專業.技術資格。
2、Skill:專業技能,特別是指具體的,實際操作的能力。
3、Ability/Achievement:綜合素質與能力,特別是指抽象的能力,以及工作經驗
4、Personality:個性特質,包括自我定位和性格特點。
5、Motivation:求職動機,包括離職應聘願意和職業目標。
6、Value:價值現,也包括個人價值觀及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度。
考核:面試或筆試。
10. 如何從六個維度提升自己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從六個緯度啊,提升自己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其實讓我覺得完全可以呀,因為從不同的角度,那麼選擇方向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