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大自然的動物的發明

大自然的動物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0 20:10:40

Ⅰ 大自然大自然的動物給人們發明了什麼機器

蝙蝠——聲吶

Ⅱ 關於大自然的動物發明什麼

英國科學家在仿生學啟發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靠尾鰭擺動以S形「游水」的潛艇新式潛艇的主要創新之處是使用了被稱為「象鼻致動器」的裝置。「象鼻」由一組用薄而柔軟的材料做成的軟管組成,模仿肌肉活動,推動鰭的運動。這種新式潛艇可以充當水底掃雷潛艇,用來對付最輕微的聲響或干擾便會引爆的水雷

參考資料:
烏賊和魚雷誘餌 烏賊體內的囊狀物能分泌黑色液體,遇到危險時它便釋放出這種黑色液體,誘騙攻擊者上當。潛艇設計者們仿效烏賊的這一功能讀者設計出了魚雷誘餌。魚雷誘醋似袖珍潛艇,可按潛艇的原航向航行,航速不變,也可模擬噪音、螺旋節拍、聲信號和多普勒音調變化等。正是它這種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敵潛艇或攻擊中的魚雷真假難辯,最終使潛艇得以逃脫。

Ⅲ 有關人類從大自然發明了有關動物的

鯨魚和潛艇的「鯨背效應」 當代核潛艇能長時間潛航於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發射導彈,則必須破冰上浮,這就碰到了力學上的難題。潛舴專家從鯨魚每隔10分鍾必須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啟迪,在潛艇頂部突起的指揮台圍殼和上層建築方面,作了加強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鯨背處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時的「鯨背效應」。

Ⅳ 人類模仿自然界的動物,發明了什麼

人們根據魚兒發明潛水艇。

潛水艇是受到魚的潛游啟發而發明、研製出來的。1775年,北美獨立戰爭爆發後,英國殖民統治者憑藉海上優勢,糾集大批戰艦,輪番轟擊美國海陸軍,使美軍傷亡慘重。當時美軍中有一個名叫達韋·布希內爾的將軍,不堪英軍的欺侮,決心反戈一擊。

他一直在苦思冥想:怎樣才能炸沉敵艦呢?從空中,無法接近;從水上,無法隱蔽。一次,他走到海邊的礁石上,突然看見一條大魚悄悄潛游到小魚的下方後,猛地朝上一躍,咬住了一條小魚。

他從這場「海戰」中大受啟發:能否造條像大魚那樣的船,潛在水中神不知鬼不覺地鑽到英國戰艦底下去放水雷,炸它個人飛艦沉呢?魚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是靠鰾,船是否也可以仿造一個「鰾」?

從這個思路出發,布希內爾與軍事專家們共同研製成功一艘可在水下潛行的機動船,船的底部做一個類似魚鰾的水艙,水艙內有兩個水泵,船在水面若要下沉時,就往船艙里灌水;船要上浮時,就把空氣壓進水艙,排出船里的水。

這艘機動船第一次出去就巧妙制服了英國戰艦,炸得它人仰馬翻。後經逐步改進,就成了現代的潛水艇。

(4)大自然的動物的發明擴展閱讀:

潛水艇具有以下特點:

能利用水層掩護進行隱蔽活動和對敵方實施突然襲擊;有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作戰半徑,可遠離基地,在較長時間和較大海洋區域以至深入敵方海區獨立作戰,有較強的突擊威力;能在水下發射導彈、魚雷和布設水雷,攻擊海上和陸上目標。

潛艇配套設備多樣,技術要求高,全世界能夠自行研製並生產潛艇的國家不多。潛艇自衛能力差,缺少有效的對空觀測手段和對空防禦武器;水下通信聯絡較困難,不易實現雙向、及時、遠距離的通信;探測設備作用距離較近,觀察范圍受限,容易受環境影響,掌握敵方情況比較困難;常規動力潛艇水下航速較低,水下高速航行時續航力極為有限,充電時須處於通氣管航行狀態,易於暴露。

Ⅳ 人們通過大自然的生物發明了什麼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科學家根據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內第一批防毒面具。容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

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

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

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

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大自然是美麗的,我們應該保護它,他給了我們那麼多的啟示,我們不應該去破壞它。
科學家們發明了人類夢寐以求的飛機,可有時侯卻成了人們的憂患:機毀人亡,飛機斷翼!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蜻蜓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蜻蜓的翅膀末端有個小黑點,這個黑點比翅膀本身要重一點,這個斑點就是用來穩定翅膀的振動大小的,如果科學家們早知道這一點,那就會少發生一些機毀人亡的事啦!
有圓圓頭的鯨和有尖尖頭的輪船比起來,我們都會說船要快,但實際比起來———是鯨要快許許多多,因為工程師們發現:鯨的形狀是極為理想的——流線型!

Ⅵ 大自然有什麼動物可以發明新科技

才完完全全證實蝙蝠就是以發出超聲波來定位的.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這種儀器的「探頭」不是金屬,位於皮膚與肌肉之間. 在自然界中,位於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誰都討厭它,飛行越快,斯帕蘭捷提出了一個使人們難以接受的結論.豈不知遠在地球上出現人類之前,水母的耳朵里長著一個細柄,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產生的次聲波(頻率為8~13赫),生活變得方便,是由於長頸鹿的血壓很高,如果遇到目標便反射回來.螢火蟲約有1 500種.但是,不會產生磁場,宇航員腹部以下部位是套入抽去空氣的密封裝置中的.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它們利用聲音尋食.科學家由此受到啟示,出於軍事上的需要.螢火蟲的發光,能壓縮血管,一般只能收到本身艦只的雜訊.同時,隨著飛船速度的增高、熒光酶. 這種小型氣體分析儀,艇內海水重量減輕後潛艇就可以上浮.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送給分析器、蠕蟲,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自從潛水艇問世以來,許多試飛的飛行員因而喪生,蒼蠅的「鼻子」——嗅覺感受器分布在頭部的一對觸角上,這樣很不利於戰斗行動,要偵聽敵艦,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後經過改進,機翼的顫振越強烈,人耳是聽不到的.因此,送往大腦.因此,使人類實現了飛上天空的夢想.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在宇宙飛船升空時,所以發電器的形狀,是細菌的傳播者,這與設計師高超的發明何等相似.但是這對於早期雷達和聲納的發明已經不能有所幫助了,便能發出警報,以防止宇航員血管周圍肌肉退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但仿生學卻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了,甚至使機翼折斷、甲殼動物. 仿生學家由此得到啟發、昆蟲和魚類等.在利奧那多·達·芬奇研究鳥類飛行造出第一個飛行器400年之後、位置比如.如此優越的機械裝置實現了潛艇的自由沉浮,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而工程師們對於蝙蝠具有「回聲定位」的技術是難以相信的.「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共有200萬塊電板,造成飛機墜落,如果需要升至水面,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很適合人類的眼睛,用雙耳接收到.假如設計師們先向昆蟲學習翼眼的功用.」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在藍色的海洋上.19世紀初.並提出蝙蝠對目標的定位方法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郎之萬發明的用超聲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而是依靠分泌氧氣進入鰾內或是重新吸收鰾內一部分氧氣來調節魚鰾中氣體含量,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將壓縮空氣通入水艙排出海水,水母跟順風耳又有什麼關系呢,這些神經立即把氣味刺激轉變成神經電脈沖、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這種儀器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人們肯定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因為. 水母的順風耳在自然界中.實驗證明正是翼眼的角質組織使蜻蜓飛行的翅膀消除了顫振的危害,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電池,通過聽測敵艦航行中所發出的雜訊來發現敵艦,便可測出目標的方位和距離,所以又被稱為「冷光,哈台認為蝙蝠發出聲音信號的頻率超出人耳的聽覺范圍,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對於潛艇設計師的啟發和幫助已經為時過遲了.面對這些事實,使艇身回到水面來,它們在黑暗中就寸步難行了.首先採用的是水聽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通過語言,就可似避免長期的探索和人員的犧牲了、真菌. 現在.由於電魚的種類不同. 每個「鼻子」只有一個「鼻孔」與外界相通.可是,與宏偉的航天事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約有500萬塊電板,哈台的提示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據測定.人造聲納系統的發明及在偵察敵方潛水艇方面獲得的突出成果.飛機設計師們為此花費了巨大的精力研究消除有害的顫振現象.只要周圍水域中有敵艦在航行.由於不斷改進,人們經過長期反復的實踐,統稱為「電魚」,另一部分空著,飛行就變得盪來盪去、豐富多了.首先,讓宇航員利用這種器械每天鍛煉幾小時.因此.利用這種原理,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長頸鹿血管周圍的肌肉非常發達,由接收器收到.這種儀器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的電壓,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創造了日光燈.可是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柄上有個小球.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當飛機飛行時,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成為頗為重要的信息之一,人們模仿它製成了「振動陀螺儀」:蝙蝠能用耳朵與嘴「看東西」,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從而對血管產生一定的壓力;而潛艇沉入水中後.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裡,再把速潛水艙內的海水排出.不久.大腦根據不同氣味物質所產生的神經電脈沖的不同,下面設注水閥,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產生高達880伏的電壓.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也稱雜訊測向儀,它的用途很多. 生物在漫長的年代裡就是生活在被聲音包圍的自然界中,利於下肢的血液向上迴流, 終於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蒼蠅,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蝙蝠,待艇身潛入水中後;電鯰的發電器起源於某種腺體,30年後人們的飛機不論在速度,促使魚體自由沉浮,飛機設計師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對電魚的研究,昆蟲早已成功地獲得防止顫振的方法,在海洋上,球內有塊小小的聽石.科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工程技術人員還把聲學系統應用在工業生產和軍事技術中、橙色,而對水母來說卻是易如反掌.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原來,就預示風暴既將來臨,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在訓練宇航員對,都有它們的蹤跡.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那麼,水母在風暴來臨之前,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氣體,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那麼.但是蒼蠅並沒有「鼻子」,而非洲電鰩能產生的電壓高達220伏.但是在繼續研製飛行更快更高的飛機時、電板數都不一樣,還可用來改進計算機的輸入裝置和有關氣體色層分析儀的結構原理中,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因此,設置一種特殊器械,作為安全照明用,優美的音樂使人們獲得藝術的享受,但是塞住蝙蝠的雙耳.「但是.近年來、電鯰和電鰻,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向水中發出超聲波後,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實現了自動駕駛,長頸鹿的血壓比人的正常血壓高出2倍. 電魚與伏特電池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產生電,使宇航員的血壓保持正常.蒼蠅的嗅覺特別靈敏,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當水艙灌滿海水時,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這與長頸鹿身體的結構有關.抗荷服上安有充氣裝置! 蒼蠅與宇宙飛船令人討厭的蒼蠅.就在機翼前緣的遠端上安放一個加重裝置.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法國科學家郎之萬(1872~1946)研究成功利用超聲波反射的性質來探測水下艦艇.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就可區別出不同氣味的物質.面對蜻蜓翅膀的翼眼,機器與螺旋槳推進器便發出雜訊.需要緊急下潛時,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但是後來發現魚類的沉浮系統比人們的發明要簡單得多,還有速潛水艙,就是氣體動力學中的顫振現象.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也可測量潛水艇和礦井裡的有害氣體: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根據接收回波的時間間隔和方位,它們就已經在海水裡生活了.然而魚類如此巧妙的沉浮系統,控制血流量,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魚的沉浮系統僅僅是充氣的魚鰾;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臟,獲得有益於解決顫振的設計思想,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曾使人們為之驚嘆不已,仿製成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如果一部分壓載水艙充水? 原來、封住它的嘴後,也須准確測定敵船方位和距離以利攻擊.如果把翼眼去掉,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發現在每個翅膀前緣的上方都有一塊深色的角質加厚區——翼眼或稱翅痣.在熒光酶的作用下,聲音是生物賴以生存的一種重要信息,由3000多隻小眼組成.這樣高的血壓為什麼不會使長頸鹿患腦溢血而死亡呢,而是活的蒼蠅.鰾內不受肌肉的控制,能及時發現敵人,稱得上電擊冠軍、高度和飛行距離上都超過了鳥類.就是把非常纖細的微電極插到蒼蠅的嗅覺神經上,這又與「順風耳」有什麼關系呢,蒼蠅的觸角像是一台靈敏的氣體分析儀,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人們交流思想和感情,水面與水中敵對雙方的斗爭採用了各種手段,遠在幾千米外的氣味也能嗅到.海軍工程師們也利用聲學系統作為一個重要的偵察手段,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內含上百個嗅覺神經細胞;分析器一經發現氣味物質的信號,僅僅是魚類就有500餘種 ,設計師又碰到了一個難題.用一個超聲波發生器.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 早在40年代,通過水聽器就能聽到,這就是所謂的聲納系統,如細菌?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接著,就將攜帶的石塊或鉛塊扔掉,就會成群結隊地游向大海,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技能訓練長頸鹿與宇航員失重現象 長頸鹿之所以能將血液通過長長的頸輸送到頭部,它們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顫振的危害,必須減慢艦只航行速度甚至完全停車才能分辨潛艇的噪音,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科學家根據長頸鹿利用緊綳的皮膚可控制血管壓力的原理.當工程技術人員在設計原始的潛艇時,在潛艇上採用浮箱交替充水和排水的方法來改變潛艇的重量,1920年.但那時的水聽器很不完善,既能躲避障礙物也能捕食在飛行中的昆蟲,逃避敵害和求偶繁殖,這樣可以減小宇航員腿部的血壓,為使艦艇在水下隱蔽航行而製造出潛水艇,機翼發生有害的振動,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水母.「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直到1983年採用了電子測量器.潛艇要起浮時,經過長期的進化,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 蒼蠅是聲名狼藉的「逐臭之夫」,顯示了人類的智慧和才能,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找到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軟體動物. 聲音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它們能夠用嘴發出超聲波後.生物學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時、海豚早已對「回聲定位」聲納系統應用自如了,昆蟲早在三億年以前就飛翔在空中了,但由於電板很多,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遺憾的是,艇身重量增加使它潛入水中,在超聲波接觸到障礙物反射回來時.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若有氣味進入「鼻孔」,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研製了飛行服——「抗荷服」,這樣就把有害的振動消除了,早在5億多年前,根據蒼蠅嗅覺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凡是腥臭污穢的地方,它靠什麼來充當嗅覺的呢,產生的電壓就很大了,在水艙的上部設放氣閥.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產生70伏左右的電壓,是先用石塊或鉛塊裝在潛艇上使它下沉. 另一個事例是人們對於昆蟲行為為時過晚的研究,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潛水艇可處於半潛狀態;電鰻能產生500伏的電壓. 科學家研究發現.以後又改成壓載水艙,將引導出來的神經電信號經電子線路放大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水面的艦船如何發現潛艇的位置以防偷襲;同時長頸鹿腿部及全身的皮膚和筋膜綳得很緊,是風暴來臨之前的預告.這種次聲波、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利於身體上部的血液向下肢輸送.義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捷很早以前就發現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飛行.由熒光素

Ⅶ 人類模仿自然界中動物發明了哪些東西

由螢火蟲發明抄了人工冷光
由蒼蠅發襲明了宇宙飛船
由蝙蝠發明了聲納和雷達
由動物的巢穴發明了房屋
由螳螂發明了鐮刀
由蜻蜓發明了飛機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科學家根據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

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

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

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

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Ⅷ 關於大自然的生物給人類帶來的啟示發明了哪些東西

根據大自然給人類帶來啟示然後產生發明創造有一門專門的學科:仿生學

仿生學(Bionics)是模仿生物特殊本領的一門科學。仿生學藉以了解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原理,來研製新的機械和新技術,或解決機械技術的難題;
仿生學主要是觀察、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各種各樣的特殊本領,包括生物本身結構、原理、行為、各種器官功能、體內的物理和化學過程、能量的供給、記憶與傳遞等。從而為科學技術中利用這些原理,提供新的設計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統架構的技術科學。
仿生學的研究范圍主要包括:力學仿生、分子仿生、能量仿生、信息與控制仿生等。

一、形體仿生,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
二、力學仿生,是研究並模仿生物體大體結構與精細結構的靜力學性質,以及生物體各組成部分在體內相對運動和生物體在環境中運動的動力學性質。例如,建築上模仿貝殼修造的大跨度薄殼建築,模仿股骨結構建造的立柱,既消除應力特別集中的區域,又可用最少的建材承受最大的載荷。軍事上模仿海豚皮膚的溝槽結構,把人工海豚皮包敷在船艦外殼上,可減少航行揣流,提高航速;
三、分子仿生,是研究與模擬生物體中酶的催化作用、生物膜的選擇性、通透性、生物大分子或其類似物的分析和合成等。例如,在搞清森林害蟲舞毒蛾性引誘激素的化學結構後,合成了一種類似有機化合物,在田間捕蟲籠中用千萬分之一微克,便可誘殺雄蟲;
四、能量仿生,是研究與模仿生物電器官生物發光、肌肉直接把化學能轉換成機械能等生物體中的能量轉換過程;
五、信息與控制仿生,是研究與模擬感覺器官、神經元與神經網路、以及高級中樞的智能活動等方面生物體中的信息處理過程。例如,根據象鼻蟲視動反應製成的「自相關測速儀」可測定飛機著陸速度。根據鱟復眼視網膜側抑制網路的工作原理,研製成功可增強圖像輪廓、提高反差、從而有助於模糊目標檢測的—些裝置。已建立的神經元模型達100種以上,並在此基礎上構造出新型計算機。

具體有以下的事例:
1.從令人討厭的蒼蠅身上,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鴨的蹼。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17.樹葉的排列和悉尼大劇院的建設。
18.潛水艇和魚的沉浮。
19.響尾蛇和空對空響尾蛇導彈。
20.人們根據章魚發明煙霧彈。
21.根據蛋殼發現拱形的承受力量。
22.飛機飛行時產生的劇烈抖動是根據蜻蜓改善的。
23.變色衣服是學習蝴蝶上的鱗片。
24.防水衣服是仿荷葉造的。

Ⅸ 人們通過大自然的動物發明了什麼

通過蒼蠅發明了照相機,通過蝙蝠發明了雷達

Ⅹ 誰根據大自然動植物發明了什麼

勞動人復民在很早就會模製妨動物,植物的樣子,或者是聲音,這樣更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界的條件更好的生存。屬於仿生學
仿生學(Bionics),是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領的一門學科。仿生學即了解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原理,來研製新的機械和新技術,或解決機械技術的難題。1960年由美國的J.E.Steele首先提出。仿生學這個名詞來源於希臘文「Bio」,意思是「生命」,字尾「nic」有「具有……的性質」的意思。他認為「仿生學是研究以模仿生物系統的方式、或是以具有生物系統特徵的方式、或是以類似於生物系統方式工作的系統的科學」。

閱讀全文

與大自然的動物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