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茭白發明

茭白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0 19:25:49

❶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為哥倫布提供保證的是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其著稱於世的古代四大發明,更是閃耀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的發明,是中國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傑出貢獻,更為世界科學文化成果的傳播和交流有著不可磨滅的突出成就。

圖1

偉人曾說過:「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有了指南針的發明。還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經發明了造紙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經發明了刻板印刷。在八百年前,更發明了活字印刷。火葯的應用,也在歐洲人之前。所以,中國是世界文明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已有了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造紙術——化腐朽為神奇
「茭白猶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記事,寧同魚網時。」——南朝梁元帝蕭繹
造紙術作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從古至今,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造紙術最早起源於西漢時期,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造,逐漸達到鼎盛時期。
造紙術的每一段發展歷程,都為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造紙技術自誕生後,在經歷了不斷的成長和發展,而達到了輝煌至鼎盛的時期。

圖2

西漢元年時期,中國就已經出現了造紙技術,但由於當時造紙技術的「技術含量」較高,所以社會上所流行的書寫材料呈現出竹,帛,紙並行的局面。
到了東漢元興元年,蔡倫在原有的造紙技術上加以改進。《蔡倫轉》中有言「倫典尚方作紙,用故麻名麻紙,木皮名轂紙,魚網名網紙。」經蔡倫改進而成的造紙術,就是將廢棄的麻頭、破布、樹皮、舊魚網等用水浸泡後,切碎,再加草木灰蒸煮,舂搗打漿,最後將紙張撈出,然後「苫」或「簣」來抄造,以保證紙張成型。這種造紙技術極大的提高了紙張的質量,因其原料廉價,且極易尋得,再加上蔡倫造紙術經的不斷推廣和改進,紙張慢慢進入到日常生活用品。後人也將這種紙稱為「蔡侯紙」,以紀念蔡倫造紙技術的偉大功績。
古代造紙術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們逐漸開始使用紙質檔案來記錄人類實踐活動的內容,紙張得以全面取代了簡牘、綿帛成為了社會普遍的書寫用具,甚至在國外都有著顯著的影響。

圖3

中國古代造紙術最先傳入與我國毗鄰的朝鮮和越南,東漢末年期間,又經由朝鮮傳入日本。唐朝時期,造紙術傳入阿拉伯,直到十二世紀中葉,阿拉伯人才將造紙技術傳入歐洲。公元1276年,義大利建造了第一家造紙廠;公元1348年,法國相繼建立多家造紙廠。因為法國紙張的出口,德國也隨之在14世紀建立自己的造紙廠。而英國在15世紀才傳入造紙技術。總體來說,歐洲的造紙業在17世紀才全面發展開了,比中國要落後很久。
中國古代造紙術的出現,為世界科學、文化和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途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其實用價值不可估量,更具有著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印刷術——踏「印」尋源
印刷術的發明同樣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印刷術和造紙術都是中國對世界科學文化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在公元前4世紀,也就是戰國時期,私人印章可謂是最早的印刷術了。那時稱之為「璽」,但秦時雙滅六國後,將楚國的和氏璧鑿為國璽,「璽」字自此成為封建帝王的專屬,一般人的璽只得稱為印章。最初的印章都多是凹入的陰文,用封泥之上。

圖4

由此可知戰國和秦漢時期出現的印章、拓碑等用以復制文字、圖畫的方法,為活字印刷的誕生提供了技術儲備條件。而隨著紙和墨的誕生,也逐漸為活字印刷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到了唐代,將印章和拓碑這兩種方法逐漸結合在了一起,從而形成了雕版印刷術。其操作方法非常的簡單,就是在木質比較堅硬的棗木或梨木上面刻寫用以印版,印版前先在版面上刷上一層墨汁,然後將柔軟的紙張附在上面,用鬃刷來回壓幾遍,最後揭下,就完成了一張印製。雕版印刷的出現代替原始的人工抄寫,印製出來的印品也更為准確、規范、整齊。
在敦煌千佛洞所發現的長達488厘米、寬約0.3厘米,高24.2厘米的《金剛經》,就是王玠在唐懿宗咸通九年,使用雕本印刷技術刻印而成的佛教經書,足以看出當時雕本印刷技術的成熟。

圖5

但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刻書的范圍不斷增加,所需書籍的數量急劇增多,雕版印刷術的不足逐漸顯現出來。於是,人們就開始尋求一種更為便捷,更為經濟的印刷技術,活字印刷術應運而生。

❷ 最能代表中國的食物是什麼

西紅柿炒雞蛋

西紅柿炒雞蛋是中國傳統的一道菜,西紅柿原名番茄,原產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等地,後傳至墨西哥,馴化為栽培種。大約是明朝才傳入中國,我們現在所說的「西紅柿炒雞蛋」就是以前的「木須肉」,當時的木須=苜蓿。而當時西方人並沒有將西紅柿與別的蔬菜烹調

餃子

餃子原名「嬌耳」,是中國的古老傳統麵食,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食物,中國各地餃子的種類很多,有蝦餃、鍋貼餃、蒸餃等等

大豆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中國栽培大豆己有五千年的歷史。同時也是最早研發生產豆製品的國家。研發出了多種豆製品,如豆腐,豆腐絲,腐乳,豆漿,豆豉,醬油,豆芽,豆腸,豆筋,豆魚,羊肚絲,貓耳,素雞翅,大豆耳等。

左宗棠雞

左宗棠雞也稱為左公雞,1952年由彭長貴創制,託名左宗棠,其實與清末將領左宗棠沒有直接關系。左宗棠雞用的是雞腿肉做成的,是美國人聖誕節最受歡迎的中國菜,也是美國全年第四大最受歡迎的菜。

茭白

茭白又叫高瓜、菰筍、菰手。在中國唐代以前,茭白被當作糧食作物栽培,它的種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穀"之一。世界上把茭白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國。茭白多生長於長江湖地一帶,適合淡水裡種植。如果種植茭白等農作物遇到問題,農民朋友可以在雲種養免費咨詢專家,雲種養是全球最大的農技問答網站,裡面匯聚了數萬名農業專家在線答疑,為農民朋友幫忙

麵食

麵食就是指用麵粉做成的食物,小麥粉是中國北方的主食,用麵粉製成的食物品種繁多,有饅頭、花捲、包子、混沌、油條等等

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是中國川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如今宮保雞丁已經走向大江南北及海外,聲名遠播,外國人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最好吃的食物就是「Kung pao chicken」

醬油

醬油是中國傳統的調味品。由醬演變而來,而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偶然發現的。後來傳入日本、韓國、東南亞一帶。

松花蛋

松花蛋是中國人發明的蛋加工食品,是一種中國特有的食品,不但好吃,而且還有一定的葯用價值。不過松花蛋被外國人評為最恐怖的中國食物。

❸ 中國原產蔬菜有哪些

白菜:為中國原產蔬菜,栽培歷史悠久,西安半坡遺址發現的白菜籽說明六、七千年前即有種植。魏晉時即已成為尋常人家中之普通大眾蔬菜。
茨菇:又作慈菇,也叫燕尾草、剪刀草、水荸薺(音bíqi)、芽菇、烏芋等。原產中國。
蔥:古代稱芤(音kōu)、茖(音gé非茗míng),又名菜伯、和事草等。最早記載始見於《而雅》:「蔥生山中者名茖。」原產於中國西部山區,著名的蔥嶺(即今日之帕米爾高原一帶)即因遍生野蔥而得名。
蒓菜:為中國南方獨產的水生野蔬,《詩經》中說「思樂泮水,薄采其茆」,茆(音máo)即蒓菜。
大豆:原產於中國東北,山戎人培育,已有5000多年。
冬瓜:為中國本土原產,其栽培史至少有二千多年。因成熟時,皮上有一層薄薄白霜,與冬季的霜雪相似,故稱為冬瓜;又因其身形巨大,如枕頭般,所以古時亦稱為枕瓜。冬瓜在中國是老幼咸宜的家常瓜菜,栽種地域極為廣泛,名稱也多,如白瓜、水芝、濮瓜、蔬瓜、東瓜、白冬瓜等。
芥藍:俗稱蓋菜等,中國特產蔬菜。
黃豆芽:黃豆芽出現在中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歷史,據戰國時記載,初時只作葯用,後方開始食用。
黃花菜:原名萱草,又稱金針菜、忘憂花、宜男草、針針花、一日百合、丹棘、黃花菜、七星菜、安神菜等。黃花菜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是國人喜吃的一種傳統蔬菜。
薺菜:(音jìcài)別名野菜、地菜、野薺,又名護生草,雞心菜、凈腸草,遍布中國南北各地,培養史最少亦有二千年以上。
茭白:為中國特產蔬菜之一,古時曾稱雕胡、菰、葑、菰芛、菰瓜、菰筍、茭瓜、茭筍或水筍等,在中國至少有三千年以上之食用歷史。
韭菜:為中國特有蔬菜,栽培極早,距今最少已有三千多年,《四書》中皆有記載。《周禮》中說「豚春用韭」,說明先秦時的人們已經會做韭菜炒肉絲了。
蕨菜:商代即有食用,伯夷和叔齊在首陽山就是吃這玩意的。
栗子:栗子有多種品種,如板栗、錐栗、茅栗、油栗等,遠在六千年前,國人已經採食栗子。
菱角:(音língjiǎo)原產歐洲,惟改良種則產中國及印度,在江南、華中、華南栽培頗盛。
蘆蒿:(音lúhāo)亦原產自中國南方,《詩經》、《左傳》等皆有提及。
蘿卜:又名萊菔、雹葖、薺根、蘆菔、蘿白、紫菘、蘆葩、秦菘。原產中國,栽種史約有三千年以上,為我國主要蔬菜之一。其品種諸多,顏色不一,但與胡蘿卜並非同種。
馬蘭:別名馬蘭頭、馬萊、竹節草、馬蘭菊、紫菊、紅梗菜、魚鰍串、馬蘭青、雞兒腸、馬攔頭、馬蘭丹、路邊菊、雞兒菜等等,原產亞洲南部及東部,在中國的歷史在2000年以上。
梅子:梅樹在中國的種植至少有七千年以上的歷史,殷墟考古時即發現有梅核。最早被用作調味,腌制酸食。
茼蒿:(音tónghāo)又叫蓬蒿、蒿子桿,由於其花似野菊,又名菊花菜,原產中國。
蕹菜:(音wèngcài)俗名空心菜、藤藤菜、蕻菜、蓊菜、通心菜、竹葉菜等。有旱蕹、水蕹兩種,旱蕹植於陸地,水蕹植於水面。其來歷,有說中國自古栽培,西晉時即有書記載;但也有說為舶來品的,古人將其裝於瓮中由國外經海路帶回,「因瓮置宜」而故曰「瓮菜」。
莧菜:(音xiàncài)南方夏季的常見蔬菜,原產於中國。
香菇:香菇屬食用菌類,不是植物,但這里也列入吧。其原產中國浙江,開始栽培香菇的確鑿年代,已無可稽考,相傳是宋朝浙江龍泉縣龍岩村的農民吳三公發明的,後經菇農們不斷摸索、改進,至元朝,由農學家王禎總結成文字(公元1313年)。後傳入日、韓。
小白菜:又名青菜、長梗菜、雞毛菜、油白菜等,是中國南方各省的主要蔬菜之一,原產中國,也有幾千年的栽培史。
銀杏:也名白果,公孫樹,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中國特產。在距今6、7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遍布全球的銀杏類植物衰敗。經第四紀冰川的氣候劇變後,銀杏類植物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滅絕。然在中國,由於獨特地理位置,銀杏得以獨遺存於中國大陸,成為銀杏類植物之唯一倖存後裔,也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屬。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的西天目山、神農架以及大別山地區,尚殘存少量呈野生和半野生狀態的銀杏,其餘皆為人工栽育。
芋頭:又稱芋艿、芋奶、芋鬼、蹲鴟、香芋、毛芋、芋艿、土芋、土芝、山芋等,簡稱芋。原產於中國、印度、馬來半島等熱帶沼澤地方。初為野生,後經自然和人類栽培、馴化和系統選育,形成了現在的優良品種及變種。中國的栽培歷史非常悠久,《詩經》即有載,齊人亦呼為「莒」。
竹筍:和竹子一樣,原產中國,中國人食筍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❹ 你知道誰是滿漢全席的發明人么

<滿漢全席>菜譜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斗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匯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錯,搜尋山珍異獸。全席計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餚饌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庄隆。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令客人留連忘返。全席食畢,可使您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蒙古親藩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為招待與皇室聯姻的蒙古親族所設的御宴。一般設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滿族一、二品大臣坐陪。歷代皇帝均重視此宴,每年循例舉行。而受宴的蒙古親族更視此宴為大福,對皇帝在宴中所例賞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類鈔*蒙人宴會之帶福還家》一文中說:「年班蒙古親王等入京,值頒賞食物,必之去,曰帶福還家。若無器皿,則以外褂兜之,平金綉蟒,往往湯汁所沾需,淋漓盡,無所惜也。」
茶台茗敘 :古樂伴奏-滿漢侍女敬獻白玉奶茶
到奉點心 :茶食刀切 杏仁佛手 香酥蘋果 合意餅
攢盒一品 :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 (隨上乾果蜜餞八品)
四喜乾果 虎皮花生 怪味大扁 奶白葡萄 雪山梅
四甜蜜餞 蜜餞蘋果 蜜餞桂圓 蜜餞鮮桃 蜜餞青梅
奉香上壽: 古樂伴宴-焚香入宴
前菜五品: 龍鳳呈祥 洪字雞絲黃瓜 福字瓜燒裡脊 萬字麻辣肚絲 年字口蘑發菜
餑餑四品: 御膳豆黃 芝麻卷 金糕 棗泥糕
醬菜四品: 宮廷小黃瓜 醬黑菜 糖蒜 腌水芥皮
敬奉環漿: 音樂伴宴-滿漢侍女敬奉貴州茅台
膳湯一品: 龍井竹蓀
御菜三品: 鳳尾魚翅 紅梅珠香 宮保野兔
餑餑二品: 豆面餑餑 奶汁角
御菜三品: 祥龍雙飛 爆炒田雞 芫爆仔鴿
御菜三品: 八寶野鴨 佛手金卷 炒墨魚絲
餑餑二品: 金絲酥雀 如意卷
御菜三品: 綉球乾貝 炒珍珠雞 奶汁魚片
御菜三品: 干連福海參 花菇鴨掌 五彩牛柳
餑餑二品: 肉未燒餅 龍須面
燒烤二品: 掛爐山雞 生烤狍肉 隨上荷葉卷 蔥段 甜面醬
御菜三品: 山珍刺龍芽 蓮蓬豆腐 草菇西蘭花
膳粥一品: 紅豆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信陽毛尖

滿漢全席(二)

————————————————————————————————————————————————————————————————————————————————

廷臣宴
廷臣宴於每年上元後一日即正月十六日舉行,是時由皇帝親點大浚徘渲杏泄ρ卟渭櫻絛搜繒呷偈狻Q縊櫨詵釗匏降睿縭毖謔已韁瘛=雜酶咭危呈疲克暄儺小C曬磐豕冉砸膊渭印;實奐聳┒骼綽B縭舫跡庇質峭⒊濟槍β壞囊恢窒襻縲問健?br /> 麗人獻茗:獅峰龍井
乾果四品:蜂蜜花生 怪味腰果 核桃粘 蘋果軟糖
蜜餞四品:蜜餞銀杏 蜜餞櫻桃 蜜餞瓜條 蜜餞金棗
餑餑四品:翠玉豆糕 栗子糕 雙色豆糕 豆沙卷
醬菜四品:甜醬蘿葡 五香熟芥 甜酸乳瓜 甜合錦
前菜七品:喜鵲登梅 蝴蝶暇卷 薑汁魚片 五香仔鴿 糖醋荷藕 泡綠菜花 辣白菜卷
膳湯一品:一品官燕
御菜五品:砂鍋煨鹿筋 雞絲銀耳 桂花魚條 八寶兔丁 玉筍蕨菜
餑餑二品:慈禧小窩頭 金絲燒麥
御菜五品:羅漢大蝦 串炸鮮貝 蔥爆牛柳 蚝油仔雞 鮮蘑菜心
餑餑二品:喇嘛糕 杏仁豆腐
御菜五品:白扒廣肚 菊花裡脊 山珍刺五加 清炸鵪鶉 紅燒赤貝
餑餑二品:絨雞待哺 豆沙蘋果
御菜三品:白扒魚唇 紅燒魚骨 蔥燒鯊魚皮
燒烤二品:片皮乳豬 維族烤羊肉 隨上薄餅 蔥段 甜醬
膳粥一品:慧仁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珠蘭大方

滿漢全席(三)

————————————————————————————————————————————————————————————————————————————————

萬壽宴
萬壽宴是清朝帝王的壽誕宴,也是內廷的大宴之一。後妃王公,文武百官,無不以進壽獻壽禮為榮。其間名食美饌不可勝數。如遇大壽,則慶典更為隆重盛大,系派專人專司。衣物首飾,裝潢陳設,樂舞宴飲一應俱全。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壽,於光緒十八年就頒布上諭,壽日前月余,筵宴即已開始。僅事前江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達二萬九千一百七十餘件。整個慶典耗費白銀近一千萬兩,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
麗人獻茗:廬山雲霧
乾果四品:奶白棗寶 雙色軟糖 糖炒大扁 可可桃仁
蜜餞四品:蜜餞菠蘿 蜜餞紅果 蜜餞葡萄 蜜餞馬蹄
餑餑四品:金糕卷 小豆糕 蓮子糕 豌豆黃
醬菜四品:桂花辣醬芥 紫香乾 什香菜 暇油黃瓜
攢盒一品: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 隨上
五香醬雞 鹽水裡脊 紅油鴨子 麻辣口條
桂花醬雞 蕃茄馬蹄 油燜草菇 椒油銀耳
前菜四品: 萬字珊瑚白菜 壽字五香大蝦 無字鹽水牛肉 疆字紅油百葉
膳湯一品: 長春鹿鞭湯
御菜四品: 玉掌獻壽 明珠豆腐 首烏雞丁 百花鴨舌
餑餑二品: 長壽龍須面 百壽桃
御菜四品: 參芪燉白鳳 龍抱鳳蛋 父子同歡 山珍大葉芹
餑餑二品: 長春卷 菊花佛手酥
御菜四品: 金腿燒圓魚 巧手燒雁鳶 桃仁山雞丁 蟹肉雙筍絲
餑餑二品: 人參果 核桃酪
御菜四品: 松樹猴頭蘑 墨魚羹 荷葉雞 牛柳炒白蘑
燒烤二品: 掛爐沙板雞 麻仁鹿肉串
膳粥一品: 稀珍黑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茉莉雀舌毫

滿漢全席(四)

————————————————————————————————————————————————————————————————————————————————

千叟宴
千叟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陽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玄燁帝席賦《千叟宴》詩一首,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於乾清宮舉行千叟宴,與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句。嘉慶元年正月再舉千叟宴於寧壽宮皇極殿,與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席賦詩三壬余首。後人稱謂千叟宴是「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麗人獻茗:君山銀針
乾果四品:怪味核桃 水晶軟糖 五香腰果 花生粘
蜜餞四品:蜜餞桔子 蜜餞海棠 蜜餞香蕉 蜜餞李子
餑餑四品:花盞龍眼 艾窩窩 果醬金糕 雙色馬蹄糕
醬菜四品:宮廷小蘿葡 蜜汁辣黃瓜 桂花大頭菜 醬桃仁
前菜七品:二龍戲珠 陳皮兔肉 怪味雞條 天香鮑魚 三絲瓜卷 蝦籽冬筍 椒油茭白
膳湯一品:罐燜魚唇
御菜五品:沙舟踏翠 琵琶大蝦 龍鳳柔情 香油膳糊 肉丁黃瓜醬
餑餑二品:千層蒸糕 什錦花籃
御菜五品:龍舟钁魚 滑溜貝球 醬燜鵪鶉 蚝油牛柳 川汁鴨掌
餑餑二品:鳳尾燒麥 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一品豆腐 三仙丸子 金菇掐菜 溜雞脯 香麻鹿肉餅
餑餑二品:玉兔白菜 四喜餃
燒烤二品:御膳烤雞 烤魚扇
野味火鍋:隨上圍碟十二品
一品 : 鹿肉片 飛龍脯 狍子脊 山雞片
野豬肉 野鴨脯 魷魚卷 鮮魚肉
刺龍牙 大葉芹 刺五加 鮮豆苗
膳粥一品:荷葉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滿漢全席(五)

————————————————————————————————————————————————————————————————————————————————

九白宴
九白宴始於康熙年間。康熙初定蒙古外薩克等四部落時,這些部落為表示投誠忠心,每年以九白為貢,即:白駱駝一匹、白馬八匹。以此為信。蒙古部落獻貢後,皇帝高御宴招待使臣,謂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後來道光皇帝曾為此作詩雲:「四偶銀花一玉駝,西羌歲獻帝京羅。」
麗人獻茗: 熬乳茶
乾果四品: 芝麻南糖 冰糖核桃 五香杏仁 菠蘿軟糖
蜜餞四品: 蜜餞龍眼 蜜餞萊陽梨 蜜餞菱角 蜜餞檳子
餑餑四品: 糯米涼糕 芸豆卷 鴿子玻璃糕 奶油菠蘿凍
醬菜四品: 北京辣菜 香辣黃瓜條 甜辣乾 雪裡蕻
前菜七品: 松鶴延年 芥茉鴨掌 麻辣鵪鶉 芝麻魚 腰果芹心 油燜鮮蘑 蜜汁蕃茄
膳湯一品: 蛤什蟆湯
御菜一品: 紅燒麒麟面
熱炒四品: 鼓板龍蟹 麻辣蹄筋 烏龍吐珠 三鮮龍鳳球
餑餑二品: 木犀糕 玉面葫蘆
御菜一品: 金蟾玉鮑
熱炒四品: 山珍蕨菜 鹽煎肉 香烹狍脊 湖米茭白
餑餑二品: 黃金角 水晶梅花包
御菜一品: 五彩炒駝峰
熱炒四品: 野鴨桃仁丁 爆炒魷魚 箱子豆腐 酥炸金糕
餑餑二品: 大救駕 蓮花捲
燒烤二品: 持爐珍珠雞 烤鹿脯
膳粥一品: 蓮子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洞庭碧螺春

滿漢全席(六)

————————————————————————————————————————————————————————————————————————————————

節令宴
節令宴系指清宮內廷按固定的年節時令而設的筵宴。如:元日宴、元會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陽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節次定規,循例而行。滿族雖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後,在滿漢文化的交融中和統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漢族的食俗。又由於宮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規詳盡。其食風又與民俗和地區有著很大的聯系,故,臘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黃酒、重陽糕、乞巧餅、月餅等儀器在清宮中一應俱全。
麗人獻茗:福建烏龍
乾果四品:奶白杏仁 柿霜軟糖 酥炸腰果 糖炒花生
蜜餞四品:蜜餞鴨梨 蜜餞小棗 蜜餞荔枝 蜜餞哈蜜杏
餑餑四品:鞭蓉糕 豆沙糕 椰子盞 鴛鴦卷
醬菜四品:麻辣乳瓜片 醬小椒 甜醬姜牙 醬甘螺
前菜七品:鳳凰展翅 熊貓蟹肉 蝦籽冬筍 五絲洋粉 五香鱖魚 酸辣黃瓜 陳皮牛肉
膳湯一品:罐煨山雞絲燕窩
御菜五品:原殼鮮鮑魚 燒鷓鴣 蕪爆散丹 雞絲豆苗 珍珠魚丸
餑餑二品:重陽花糕 松子海羅干
御菜五品:猴頭蘑扒魚翅 滑熘鴨脯 素炒鱔絲 腰果鹿丁 扒魚肚卷
餑餑二品:芙蓉香蕉卷 月餅
御菜五品:清蒸時鮮 炒時蔬 釀冬菇盒 荷葉雞 山東海參
餑餑二品:時令點心 高湯水餃
燒烤二品:持爐烤鴨 烤山雞 隨上
薄餅 甜面醬 蔥段 瓜條
蘿葡條 白糖 蒜泥
膳粥一品:臘八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❺ 豆腐是誰發明的

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發明的。

劉安發明豆腐,其實也是無意的。公元前164年,劉安被封為淮南王,都邑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城關)。劉安好道,一直琢磨怎麼就能長生不老,他不惜重金招納數千方術之士,在如今的八公山上談仙論道,著書煉丹。

他們用山中的清泉水磨製豆汁,又用豆汁培育丹苗,不料仙丹沒有煉成,倒是豆汁和石膏、鹽起了化學反應,形成鮮嫩綿滑的東東,而這也正是豆腐的雛形。

有人大著膽子嘗了一些,美味可口。劉安聽說後,與方士們又進一步反復試驗,終於使豆乳凝固到一塊,他們給這種東西取了個好聽的名字——菽乳,後來改稱「豆腐」。從此,豆腐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劉安也就無意中成為豆腐的老祖宗了。

(5)茭白發明擴展閱讀

吃豆腐的注意事項:

1、豆腐不能和菠菜同食,菠菜含有草酸鈣,豆腐和菠菜同食,不利於人體對鈣的吸收。

2、豆腐不能和蜂蜜同食,蜂蜜的促進消化,潤腸功能很好,和豆腐同食容易導致腹瀉。

3、豆腐不能和茭白同食,容易形成膽結石。豆腐可以和生菜搭配,有利於減肥健美;豆腐可以和金針菇搭配,有利於增強抵抗力;豆腐可以和海帶搭配,有助於預防碘缺乏等等。

4、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❻ 中國有什麼蔬菜是自己發明的

白菜:為中國原產蔬菜,栽培歷史悠久,西安半坡遺址發現的白菜籽說明六、七千年前即有種植。魏晉時即已成為尋常人家中之普通大眾蔬菜。
茨菇:又作慈菇,也叫燕尾草、剪刀草、水荸薺(音bíqi)、芽菇、烏芋等。原產中國。
蔥:古代稱芤(音kōu)、茖(音gé非茗míng),又名菜伯、和事草等。最早記載始見於《而雅》:「蔥生山中者名茖。」原產於中國西部山區,著名的蔥嶺(即今日之帕米爾高原一帶)即因遍生野蔥而得名。
蒓菜:為中國南方獨產的水生野蔬,《詩經》中說「思樂泮水,薄采其茆」,茆(音máo)即蒓菜。
大豆:原產於中國東北,山戎人培育,已有5000多年。
冬瓜:為中國本土原產,其栽培史至少有二千多年。因成熟時,皮上有一層薄薄白霜,與冬季的霜雪相似,故稱為冬瓜;又因其身形巨大,如枕頭般,所以古時亦稱為枕瓜。冬瓜在中國是老幼咸宜的家常瓜菜,栽種地域極為廣泛,名稱也多,如白瓜、水芝、濮瓜、蔬瓜、東瓜、白冬瓜等。
芥藍:俗稱蓋菜等,中國特產蔬菜。
黃豆芽:黃豆芽出現在中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歷史,據戰國時記載,初時只作葯用,後方開始食用。
黃花菜:原名萱草,又稱金針菜、忘憂花、宜男草、針針花、一日百合、丹棘、黃花菜、七星菜、安神菜等。黃花菜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是國人喜吃的一種傳統蔬菜。
薺菜:(音jìcài)別名野菜、地菜、野薺,又名護生草,雞心菜、凈腸草,遍布中國南北各地,培養史最少亦有二千年以上。
茭白:為中國特產蔬菜之一,古時曾稱雕胡、菰、葑、菰芛、菰瓜、菰筍、茭瓜、茭筍或水筍等,在中國至少有三千年以上之食用歷史。
韭菜:為中國特有蔬菜,栽培極早,距今最少已有三千多年,《四書》中皆有記載。《周禮》中說「豚春用韭」,說明先秦時的人們已經會做韭菜炒肉絲了。
蕨菜:商代即有食用,伯夷和叔齊在首陽山就是吃這玩意的。
栗子:栗子有多種品種,如板栗、錐栗、茅栗、油栗等,遠在六千年前,國人已經採食栗子。
菱角:(音língjiǎo)原產歐洲,惟改良種則產中國及印度,在江南、華中、華南栽培頗盛。
蘆蒿:(音lúhāo)亦原產自中國南方,《詩經》、《左傳》等皆有提及。
蘿卜:又名萊菔、雹葖、薺根、蘆菔、蘿白、紫菘、蘆葩、秦菘。原產中國,栽種史約有三千年以上,為我國主要蔬菜之一。其品種諸多,顏色不一,但與胡蘿卜並非同種。
馬蘭:別名馬蘭頭、馬萊、竹節草、馬蘭菊、紫菊、紅梗菜、魚鰍串、馬蘭青、雞兒腸、馬攔頭、馬蘭丹、路邊菊、雞兒菜等等,原產亞洲南部及東部,在中國的歷史在2000年以上。
梅子:梅樹在中國的種植至少有七千年以上的歷史,殷墟考古時即發現有梅核。最早被用作調味,腌制酸食。
茼蒿:(音tónghāo)又叫蓬蒿、蒿子桿,由於其花似野菊,又名菊花菜,原產中國。
蕹菜:(音wèngcài)俗名空心菜、藤藤菜、蕻菜、蓊菜、通心菜、竹葉菜等。有旱蕹、水蕹兩種,旱蕹植於陸地,水蕹植於水面。其來歷,有說中國自古栽培,西晉時即有書記載;但也有說為舶來品的,古人將其裝於瓮中由國外經海路帶回,「因瓮置宜」而故曰「瓮菜」。
莧菜:(音xiàncài)南方夏季的常見蔬菜,原產於中國。
香菇:香菇屬食用菌類,不是植物,但這里也列入吧。其原產中國浙江,開始栽培香菇的確鑿年代,已無可稽考,相傳是宋朝浙江龍泉縣龍岩村的農民吳三公發明的,後經菇農們不斷摸索、改進,至元朝,由農學家王禎總結成文字(公元1313年)。後傳入日、韓。
小白菜:又名青菜、長梗菜、雞毛菜、油白菜等,是中國南方各省的主要蔬菜之一,原產中國,也有幾千年的栽培史。
銀杏:也名白果,公孫樹,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中 國特產。在距今6、7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遍布全球的銀杏類植物衰敗。經第四紀冰川的氣候劇變後,銀杏類植物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滅絕。然在中國,由於獨特地理位置,銀杏得以獨遺存於中國大陸,成為銀杏類植物之唯一倖存後裔,也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屬。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的西天目山、神農架以及大別山地區,尚殘存少量呈野生和半野生狀態的銀杏,其餘皆為人工栽育。
芋頭:又稱芋艿、芋奶、芋鬼、蹲鴟、香芋、毛芋、芋艿、土芋、土芝、山芋等,簡稱芋。原產於中國、印度、馬來半島等熱帶沼澤地方。初為野生,後經自然和人類栽培、馴化和系統選育,形成了現在的優良品種及變種。中國的栽培歷史非常悠久,《詩經》即有載,齊人亦呼為「莒」。
竹筍:和竹子一樣,原產中國,中國人食筍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❼ 求古代食物名字

一, 「餅」或「湯餅」。

即現在的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主要原料:小麥粉。

二,春卷

又名春餅,主要原料:麵皮,豬肉,牛肉,羊肉,捲心菜,白菜,粉絲,薺菜,芹菜,香乾等。相傳福建百姓為了感謝鄭成功,每家出一道菜來招待他。鄭成功為不負百姓的厚愛,在一張烙熟了的麵皮上夾入每家的菜,捲起來吃。這便有了後來的春卷。

三,魚膾

中國早於周朝就已有吃生魚片(魚膾)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所載,吳軍攻破楚郢都後,吳王闔閭設魚膾席慰勞伍子胥,吳地才有了魚膾,當時是西元前505年。

四,古董羹

即是現在的火鍋,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周代的鼎器應是火鍋最早的雛形,據考證,戰國時期即有火鍋,時人以陶罐為鍋,到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

元代,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用料是山雞等野味。

五,饅頭

別稱「饃」「饃饃」「蒸饃」,中國傳統麵食之一,傳說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所發明,是一種用發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饅頭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是中國人日常主食之一。

❽ 藕粉的歷史來源

藕粉其性溫,藕粉用水沖泡後,微紅呈現晶瑩透明狀。藕粉是久負盛譽的傳統滋養食品,早在明朝洪武年間,江蘇揚州寶應縣寶應人就將鮮藕加工成藕粉。這里生產藕粉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鵝毛雪片」藕粉曾是清宮歷朝的貢品,進入皇室,聞名全國。這不僅是仰仗本地優良藕種,而且選料優質,做工細致。清道光四十九年寶應知縣吳春瀅的藕粉詩曾有生動描述。史書載寶應:「本邑藕,粉尤精潔,名鵝毛雪片」
清代錢塘詩人姚思勤的《藕粉》詩:「誰碾玉玲瓏,繞磨滴芳液。擢泥本不染,漬粉詎太白。鋪奩暴秋陽,片片銀刀畫。一撮點湯調,犀匙溜滑澤。 』』
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了。因與「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願婚姻美滿,又因其出污泥而不染,與荷花同作為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徵。
藕粉《本草綱目》還記載,純藕粉服食,輕身益年。 藕粉的營養價值也較高,含碳水化合物88%,蛋白質0.8%,脂肪0.5%,並含多種維生素及鈣、鉀、鐵、鋅及碳水化合物。
杭州 西湖藕粉最出名是杭州的名產,歷史曾作「貢粉」進入皇室。
雲南 雲南黃泥塘藕粉採用海拔5000尺以上生態蓮藕為原料。
揚州 揚州藕粉產於轄區內惟一的自然保護區寶應,藕粉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湖北 湖北的巴河、洪湖、蔡甸都是產藕的地區,蓮藕以巴河的九孔蓮藕為代表。

❾ 有沒有什麼象海子顧城這樣的 歷史上這些又叼 又厲害 死的又特別不

懷 念(代序二)
西 川
屍體是泥土的再次開始
屍體不是憤怒也不是疾病
其中包含著疲倦、憂傷和天才
——海子《土地·王》

詩人海子的死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神話之一。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將越來越清楚地看到,1989年3月26日黃昏,我們失去了一位多麼珍貴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著失去一個偉大的靈感,失去一個夢,失去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個回聲。對於我們,海子是一個天才,而對於他自己,則他永遠是一個孤獨的「王」,一個「物質的短暫情人」,一個「鄉村知識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學創作大概只持續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後兩年裡,他像一顆年輕的星宿,爭分奪秒地燃燒,然後突然爆炸。
在海子自殺的次日晚,我得到了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怎麼可能這樣暴力?他應該活著!因為就在兩個星期前,海子、駱一禾、老木和我,曾在我的家中談到歌德不應讓浮士德把「泰初有道」譯為「泰初有為」,而應該譯為「泰初有生」;還曾談到大地豐收後的荒涼和亞歷山大英雄雙行體。海子卧軌自殺的地點在山海關至龍家營之間的一段火車慢行道上。自殺時他身邊帶有4本書:《新舊約全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他在遺書中寫到:「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一禾告訴我,兩個星期前他們到我家來看我是出於海子的提議。
關於海子的死因,已經有各種各樣的傳言,但其中大部分將被證明是荒唐的。海子身後留有近200萬字的文學作品,其中包括他一生僅記的3篇日記。早在1986年11月18日他就在日記中寫道:「我差一點自殺了,……但那是另一個我——另一具屍體……我曾以多種方式結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了下來……我又生活在聖潔之中」。這個曾以荷爾德林的熱情書寫歌德的詩篇的青年詩人,他聖潔得愚蠢,愚蠢得輝煌!誠如凡·高所說:「一切我所向著自然創作的,是栗子,從火中取出來的。啊,那些不信任太陽的人是背棄了神的人。」
海子死後,一禾稱他為"赤子"——一禾說得對,因為在海子那些帶有自傳性質的詩篇中,我們的確能夠發現這樣一個海子:單純,敏銳,富有創造性;同時急躁,易於受到傷害,迷戀於荒涼的泥土,他所關心和堅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將在永恆的高度放射金輝的事物。這種關心和堅信,促成了海子一生的事業,盡管這事業他未及最終完成。他選擇我們去接替他。
當我最後一次走進他在昌平的住所為他整理遺物時,我聽到自己的心跳。我所熟悉的主人不在了,但那兩間房子里到處保留著主人的性格。門廳里迎面貼著一幅凡·高油畫《阿爾療養院庭院》的印製品。左邊房間里一張地鋪擺在窗下,靠南牆的桌子上放著他從西藏背回來的兩快喇嘛教石頭浮雕和一本16、17世紀之交的西班牙畫家格列柯的畫冊。右邊房間里沿西牆一排三個大書架——另一個書架靠在東牆——書架上放滿了書。屋內有兩張桌子,門邊的那張桌子上擺著主人生前珍愛的七冊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很顯然,在主人離去前這兩間屋子被打掃過:乾乾凈凈,像一座墳墓。
這就是海子從1983年秋季到1989年春天的住所,在距北京城60多里地的小城昌平(海子起初住在西環里,後遷至城東頭政法大學新校址)。昌平小城西傍太行山余脈,北倚燕山山脈的軍都山。這些山嶺不會知道,一個詩人每天面對著它們,寫下了《土地》、《大扎撒》、《太陽》、《弒》、《天堂彌賽亞》等一系列作品。在這里,海子夢想著麥地、草原、少女、天堂以及所有遙遠的事物,海子生活在遙遠的事物之中,現在尤其如此。
你可以嘲笑一個皇帝的富有,但你卻不能嘲笑一個詩人的貧窮。與夢想著天國,而卻在大地上找到一席之地的西班牙詩人希梅內斯不同,海子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這或許是由於他的偏頗。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之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在離開北京大學以後的這些年裡,他只看過一次電影——那是1986年夏天,我去昌平看他,我拉他去看了根據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說改編的蘇聯電影《白痴》,除了兩次西藏之行和給學生們上課,海子的日常生活基本是這樣的:每天晚上寫作直至第二天早上7點,整個上午睡覺,整個下午讀書,間或吃點東西,晚上7點以後繼續開始工作。然而海子卻不是一個生性內向的人,他會興高采烈地講他小時候如何在雨天里光著屁股偷吃地里的茭白,他會發明一些稀奇古怪的口號,比如「從好到好」,他會告訴你老子是個瞎子,雷峰是個大好人。
這個渴望飛翔的人註定要死於大地,但是誰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種飛翔,從而擺脫漫長的黑夜、根深蒂固的靈魂之苦,呼應黎明中彌賽亞洪亮的召喚?海子曾自稱為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腦海里擠滿了幻象。不過又和十九世紀歐洲的浪漫主義不同。我們可以以《聖經》的兩卷書作比喻:海子的創作道路是從《新約》到《舊約》。《新約》是思想而《舊約》是行動,《新約》是腦袋而《舊約》是無頭英雄,《新約》是愛、是水,屬母性,而《舊約》是暴力、是火,屬父性;「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不同於「一個人打你的右臉,你要把左臉也給他」,於是海子早期詩作中的人間少女後來變成了天堂中歌唱的持國和荷馬。我不清楚是什麼使他在1987年寫作長詩《土地》時產生了這種轉變,但他的這種轉變一下子帶給了我們嶄新的天空和大地。海子期望著從抒情出發,經過敘事,到達史詩,他殷切渴望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詩歌帝國:東起尼羅河,西達太平洋,北至蒙古高原,南抵印度次大陸。
至少對於我個人來講,要深入談論海子其人其詩,以及他作為一個象徵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詩歌與社會所產生的意義與影響,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海子一定看到和聽到了許多我不曾看到和聽到的東西;而正是這些我不曾看到和聽到的東西使他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先驅之一。在一首有關蘭波的詩中海子稱這位法蘭西通靈者為「詩歌的烈士」,現在,孤獨、痛苦、革命和流血的他也加入了這詩歌烈士的行列。出自他生命的預言成了他對自我的召喚,我們將受益於他生命和藝術的明朗和堅決,面對新世紀的曙光。
我和海子相識於1983年的春天,還記得那是在北大校團委的一間兼作宿舍的辦公室里。海子來了,小個子,圓臉,大眼睛,完全是個孩子(留鬍子是後來的事了)。當時他只有19歲,即將畢業。那次談話的內容我已記不清了,但還記得他提到過黑格爾,使我產生了一種盲目的敬佩之情,海子大概是在大學三年級時開始詩歌創作的。
說起海子的天賦,不能不令人由衷地贊嘆。海子15歲從安徽安慶農村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工作,初在校刊,後轉至哲學教研室,先後給學生們開過控制論、系統論和美學的課程。海子的美學課很受歡迎,在談及「想像」這個問題時,他舉例說明想像的隨意性:「你們可以想像海鷗就是上帝的游泳褲!」學生們知道他是一位詩人,要求他每次下課前用10分鍾的時間朗誦自己的詩作。哦,那些聆聽過他朗誦的人有福了!
海子一生愛過4個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場災難,特別是他初戀的女孩子,更與他的全部生命有關。然而海子卻為她們寫下了許許多多動人的詩篇:「荒涼的山岡上站著四姐妹/所有的風只向她們吹/所有的日子都為她們破碎。」(《四姐妹》)這與莎士比亞《麥克白斯》中三女巫的開場白異曲同工:「雷電轟轟雨蒙蒙,何日姐妹再相逢?」海子曾懷著巨大的悲傷愛戀著她們,而「這糊塗的四姐妹啊/比命運女神還多出一個。」哦,這四位女性有福了!
海子在鄉村一共生活了15年,於是他曾自認為,關於鄉村,他至少可以寫作15年,但是他未及寫滿15年便過早地離去了。每一個接近他的人,每一個誦讀過他的詩篇的人,都能從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輪轉、風吹的方向和麥子的成長。泥土的光明與黑暗,溫情與嚴酷化作他生命的本質,化作他出類拔萃、簡約、流暢又鏗鏘的詩歌語言,彷彿沉默的大地為了說話而一把抓住了他,把他變成了大地的嗓子。哦,中國廣大貧瘠的鄉村有福了!
海子最後極富命運感的詩篇是他全部成就中重要的一部分,他獨特地體驗到了「黑夜從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豐收後荒涼的大地/黑夜從你的內部上升。」現在,當我接觸到這些詩句時,我深為這些抵達元素的詩句所震撼,深知這就是真正的詩歌。如果說海子生前還不算廣為人知或者廣為眾人所理解,那麼現在,他已經不必再講他的詩歌「不變鉛字變羊皮了」的話,因為他的詩歌將流動在我們的血液里。哦,中國簇新的詩歌有福了!

1990.2.17

其他資料http://ke..com/view/7216.htm

閱讀全文

與茭白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