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過程

創造過程

發布時間:2021-08-10 18:41:07

㈠ 簡述藝術創作要經歷哪三個過程

藝術創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通常分為生活積累、創作構思、藝術表達三個階段。

1、生活積累階段

藝術靈感表現為審美意象的瞬間生成。作家在生活中總是細於觀察、敏於感受、善於體驗、勤於思考,隨時隨地、有意無意地把生活中的收獲物放入自己的意識倉庫。這一階段,藝術家「一直在進行審美認識活動在進行著潛創作,這就使得創作的審美認識正在得到積累疊加,得到整合加工。

2、創作構思階段

藝術靈感表現為意象的組合與銜接。創作構思很復雜,畫家、詩人一眼瞥見一處優美的景緻,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時,完成了一幅畫或一首詩的構思;而作家、劇作家在提筆寫作時,新的情節、人物、細節仍會汩汩而來,即構思依然在進行;而藝術家們有意識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則更是構思。

3、藝術表達階段

藝術家這一階段創作動機的產生,往往起始於藝術家以其心靈擁抱了某一個視覺形象、一段經歷、一次遭遇、一條消息、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細節等。畫家列賓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襤褸的纖夫,而一下產生創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靈感;畢加索從民間制陶藝術中獲得創作靈感,而由這些靈感創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個藝術。

(1)創造過程擴展閱讀

在各種各樣的創作動機中,只有符合藝術創作活動的審美性質和規律的,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藝術創作與藝術欣賞、藝術批評彼此制約,有著緊密的聯系。藝術創作是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的基礎和前提,為欣賞和批評生產對象。

沒有藝術創作,就沒有藝術作品,也就沒有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對藝術創作又具有反作用,具體表現為:藝術欣賞以「消費」的形式刺激藝術「生產」,從「消費」方面賦予藝術「生產」以切實的社會價值和功能;藝術批評則從理論上指導、影響藝術創作,從而溝通創作與欣賞的關系。

藝術創作是十分復雜、艱巨的精神勞動,它要求藝術家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出眾的藝術才能和嫻熟的藝術技巧。

㈡ 自然辯證法創造過程一般需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然哲學(古代樸素唯物主義階段) 第二階段:神學自然觀 第三階段:形而上學的自然觀和方法論階段。 第四階段:從形而上學的自然觀和方法論向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方法論過渡 階段。 (二)自然辯證法的創立 1.康德著:《宇宙發展史概論》一書的出版,給形而上學自然觀打開第一個缺口 2.賴爾著:《地質學原理》一書的出版,給形而上學自然觀打開了第二個缺口 3.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發現給形而上學自然觀打開了第三個缺口 4.在化學領域,人工從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尿素,給形而上學自然觀打開第四個 缺口 5.細胞學說和生物進化論的創立,給形而上學自然觀打開了第五個缺口 馬克思和恩格斯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考察自然界,全面分析了歷史上各種 自然觀產生的必然性及局限性,正確概括和總結了當時自然科學的偉大成就,科 學地吸取了歷史上優秀文化和思想的合理成分,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2.近代科學發展對形而上學自然觀產生沖擊的自然科學事件。 1.文藝復興運動:人文主義,頌揚人的力量,人的價值,人的幸福。要求重視人 的塵世生活,要求把注意力從神轉向人,從天堂轉向塵世。提倡人道,反對神道; 提倡人權,反對神權;提倡個性自由,反對封建桎梏。 2.《天體運行論》:1543 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發表,提出 了「太陽中心說」,批判了統治天文學長達一千多年的托勒密「地心學說」。這 是科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從此,自然科學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下解放出 來,從而大踏步前進了。 3.自然科學的成就(15 世紀下半葉至 18 世紀上半葉):由牛頓和萊布尼茲在總 結前人的科學成果的基礎上,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剛體力學也得到了發展, 其規律也已弄清。在天文學中,繼哥白尼的「日心說」之後,德國天文學家開普 勒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的「行星運行三大定律」,牛頓在此基礎上確定了 萬有引力定律,肯定了地球上引力和天體間的引力的同一性。 4.自然科學的局限(15 世紀下半葉至18 世紀上半葉):直到18 世紀末,只有剛 體力學發展較為完善,其它科學則遠遠落後。物理學除光學因天文學的實際需要 而得到一定發展外,對熱、聲、電、磁等只有初步的研究。化學剛剛從煉金術中 解放出來,但還在信奉「燃素說」。古生物學還根本不存在;生物學主要是搜集 和初步整理材料;動物學和植物學僅僅作了粗淺的分類。總之,這一時期的自然 科學雖然獲得了很大發展,但還沒有超出最基本的自然科學的范圍,水平還不高, 人們所獲得的科學材料還不足以說明各種自然現象之間的聯系、變化和發展。 5.形而上學自然觀的內容:林耐 牛頓等--宇宙不變主義者 6.形而上學世界觀的認識論根源:洛克、培根 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3.自然系統的演化過程。 (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1.基本粒子形成階段2.輻射階段或核合成階段3.實 物階段 (二)恆星的起源和演化1.引力收縮階段2.主序星階段3.紅巨星階段4.高 密恆星階段 (三)地球的演化 1.地球內部圈層的形成和演化 2.地球外部圈層的形成演化 3.地殼運動和海陸變遷 (四)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㈢ 什麼和創造成果等是創造過程的重要環節

創造方法,創造性思維,創造力和創造者

㈣ 企業的創造過程說明該怎麼寫

按照創造企業的實際經驗來寫 只有這樣才真實 可以借鑒

㈤ 簡述創造過程的四階段模型

觀全球,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已經成為新經濟時代企業謀求長期健康發展的普遍戰略選擇。在當前知識經濟深化、世界經濟一體化、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越來越面對不確定和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如何通過有效的創新過程管理成長發展,企業如何通過培育、提升自身的創新過程管理能力贏得競爭優勢,已經成為學術界、企業界共同關注的熱點,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本文從創新構思如何轉化為商業上成功的新產品的創新過程視角,通過文獻閱讀、獨立思考,在總結歸納大量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基於知識和有效外部聯結的企業創新過程模型,對創新構思如何轉化為商業上成功的新產品的完整過程進行了詳細分析,研究了企業創新過程中風險管理的流程和策略,研究了基於過程的企業創新能力的評價、培育和提升途徑,對我國企業以創新求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發明的創造過程 和理論

1、需要
2、得到需要遇到的難題
3、解決難題的理論方案
4、製作、建造、實驗、試驗
5、分析過程
6、完善成果

㈦ 英語單詞的創造過程

可以用create表示創造
例如潘多拉是宙斯創造出來懲罰人類的
Pandora was created by Zeus for punishing the men on the earth.
Does it make sense?

㈧ 創造思維的過程一般經歷哪些階段

創造性思維過程的四個階段
第一, 准備階段——問 題的 提出
• 從提出問題開始, 問題的深度決定科研活動是否具有創造性。• 研究者針對提出的問題, 首先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 搜集• 研究者針對提出的問題, 首先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 搜集與問題有關的研究成果, 然後用已有的理論進行分析。
• 這時候對問題的探索充滿著熱切的期望, 是一種對問題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來描述, 是有意識地積累相關背景知識的階段。
第二, 醞釀階段——問 題的 求解
• 針對問題, 根據已有的理論和搜集到的事實, 提出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也就是科學探索過程中的假說) , 並對所提方案作出評價。
• 這實際上是試錯過程, 它往往要經過多次甚至無數次的失敗, 從而促使問題中的矛盾愈來愈尖銳化。
• 在「山窮水盡」 的情況下, 研究者仍然日 思夜想, 進入「如醉如痴」 的境界,這是有意識和無意識交替作用的階段。
第三, 豁朗階段——問 題的 突破
• 解決問題的方案(假說) 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這是創造性思維過程的關鍵階段,
• 在這個階段上突破陳舊的觀念, 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思維定勢的束縛, 創造性地提出新觀念、 新思想、 新方法, 是決定性的環節。創造性地提出新觀
• 新觀念、 新假說提出時開始只是思想的閃光, 或者是模糊不清的, 或者是帶有錯誤的成分的, 必須經過進一步的整理、 修改和完善的邏輯加工過程才能形成。
第三, 豁朗階段——問 題的 突破• 應該指出, 新方案的產生時間往往很短, 甚至只是一瞬間, 而邏輯加工的過程卻需要很長的時間;
• 只有經過邏輯加工, 對問題的解決方案才能豁然開朗, 才能成為可以檢驗、 評價的方案
。• 這是第三境界, 它象徵歷盡千辛萬苦, 突然發現成功就在眼前, 問題的答案赫然出現,這就是頓悟。 這個階段也是有意識和無意識交替作用的階段。
第四 , 驗證階段—成果證明 、 檢驗
• 解決問題的方案是否能成功、 是否有價值, 只有經過檢驗、評價才能確定。
• 這個階段主要是設計、 安排實驗與觀察, 檢驗由新假說推演出來的新結論是否正確演出來的新結論是否正確。
• 在檢驗新假說時, 新的實驗與觀察的執行人可以不同, 時間的長短也有差別, 檢驗的結果可以是新方案的證實或證偽, 或一部分被證實一部分被證偽。
• 這一階段基本上是常規思維, 是有意識地進行的。

㈨ 《義勇軍進行曲》的創造過程

田漢詞聶耳曲誕生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的《義勇軍進行曲》,現在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鬥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把它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後又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很多人對這首歌想追根尋源,報刊上也多次刊登過介紹文章,但說法不一。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是說這首歌的歌詞,是田漢同志於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後,在國民黨監獄里,用一張包香煙的紙寫的。不久,他託人帶出了監獄,轉給了孫師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說法是田漢被捕前寫的,在他的「鳳凰的再生」文學劇本之後,他為了證實這幾種說法哪一種更確切,更真實,有人問過田漢同志,田漢同志說他也記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為此專門給《北京晚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這件事才算有了可靠的依據,夏衍同志在信里這樣說:「這支曲子是聶耳於1935年在日本譜寫後寄回上海的」。

1934年,「電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請田漢同志寫一個電影劇本,到這一年冬天,「電通」公司向田漢同志徵稿。田漢同志就先交了個簡單的,名叫《鳳凰的再生》的文學劇本,給「電通」公司的孫師毅同志。1935年2月,田漢同志就被國民黨逮捕入獄了。

「電通」公司為了盡快開拍,決定請孫師毅把田漢同志的文學劇本改寫成電影文學劇本,孫師毅徵得田漢同志同意,影片改名為《風雲兒女》。在處理主題歌歌詞時,他僅僅修改了幾個字,這就是原詞第六句:「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改成了「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當時,聶耳同志正准備去日本,得知影片《風雲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主動向孫師毅、許辛之要求,把譜曲的任務交給他,並表示到日本以後,歌稿盡快寄回,決不會耽誤影片的攝制。果然,沒過多久他就從日本寄回《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譜。所以,其它關於這首歌劇作情況的種種謬傳,都是沒有根據的。

《義勇軍進行曲》曲譜寄回上海之後,由賀綠汀請當時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擔任樂除指揮的蘇聯作曲家阿龍·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風雲兒女》中使用。

《義通軍進行曲》後來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也經歷了一段有趣的過程:

1949年春天,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中國代表團應邀出席,得知大會規定:開幕式那天各國代表團進入會場時,都要奏、唱本國國歌,代表團有些為難,因為當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沒有代表新中國的國歌,於是,大家在一起研究,決定唱《義勇軍進行曲》來代替。但是,對歌曲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有爭議。有人說「現在北平(當時北京叫北平)已經解放,新中國即將成立,怎麼能這樣唱呢?」最後,郭沫若決定把這句詞改成「中國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時候」。代表團回國之後,匯報了這一情況,引起有關方面對制定國歌問題的重視。

1949年6月,第一屆,政協籌備會正籌備新中國成立的一些事項,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國國歌已迫在眉睫,他們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由馬敘倫任組長,葉劍英、沈雁冰任副組長的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並設立「國歌初選委員會」,委員會由田漢、沈雁冰、錢三強、歐陽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鴻等人組成,另聘馬思聰、呂驥、賀綠汀、姚錦新四名音樂家擔任顧問,7月15日-26日,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在《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報紙上,連續刊登了「國旗、國徽、國歌徵集啟事」反響十分強烈,截至8月20日,僅國歌一項應徵稿就收到632件,歌詞歌譜6926首,但都不夠理想。

最早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是畫家徐悲鴻。第六小組經過反復討論,沒有最後確定。

9月2日,政協籌備組第六小組就制定國歌問題再次舉行會議,毛澤東、周恩來同志出席會議,聆聽代表們的意見,張奚若、郭沫若、劉良模、梁思成等都同意徐悲鴻的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劉良模說:「國歌代表一個國家,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因此,它應當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產生,在斗爭中得到人民大眾的承認,遠非大詩人、大音樂家的人工急就章所能代替,依我看,《義勇軍進行曲》經受了斗爭的考驗,足以與法國國歌《馬賽曲》媲美,完全可以選作新中國國歌「;李立三和郭沫若則對歌詞中:」中國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詞有看法,認為需要改詞,」田漢說:「該曲好是好,我寫的詞在過去有它的歷史意義,但現在應該讓位給新的歌詞;」張奚若、梁思成則認為該曲是歷史性的產物,原詞含義深刻,為保持它的完整性,不必改。周恩來同志最後發言,他說:「我們前面還有著帝國主義敵人,我們建設越進展,帝國主義將越加嫉恨我們,破壞我們、進攻我們,你能說:我們就不危險了嗎?還不如留下這句話,經常保持警惕的好!」毛澤東同志表示贊同。

為了慎重起見,毛澤東和周恩來於9月25日晚在中南海豐澤園會議室又召開了一次關於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問題的協商座談會,邀請各民主黨派和文化界人士參加會議,意見得到了統一。於是,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決定把《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提案,正式提交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審查通過。1949年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一次通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示正式判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又通過,《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㈩ 創造過程是創造的程序和軌道

創造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創造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