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濾波器是什麼東西
是一個或一組電子元器件,作用是過濾掉不需要的頻率信號,讓需要的頻率信號順利通過。低通濾波器就是只允許低頻信號的某個頻率通過,中、高頻信號一律阻止。
② 求寫一段光學濾波器的發展史
一、濾波器發展引言
凡是有能力進行信號處理的裝置都可以稱為濾波器。在近代電信設備和各類控制系統中,濾波器應用極為廣泛;在所有的電子部件中,使用最多,技術最為復雜的要算濾波器了。濾波器的優劣直接決定產品的優劣,所以,對濾波器的研究和生產歷來為各國所重視。
導致RC有源濾波器、數字濾波器、開關電容濾波器和電荷轉移器等各種濾波器的飛速發展,到70年代後期,上述幾種濾波器的單片集成已被研製出來並得到應用。80年代,致力於各類新型濾波器的研究,努力提高性能並逐漸擴大應用范圍。90年代至現在主要致力於把各類濾波器應用於各類產品的開發和研製。當然,對濾波器本身的研究仍在不斷進行。
我國廣泛使用濾波器是50年代後期的事,當時主要用於話路濾波和報路濾波。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我國濾波器在研製、生產和應用等方面已納入國際發展步伐,但由於缺少專門研製機構,集成工藝和材料工業跟不上來,使得我國許多新型濾波器的研製應用與國際發展有一段距離。
有源濾波器由下列一些有源元件組成:運算放大器、負電阻、負電容、負電感、頻率變阻器(FDNR)、廣義阻抗變換器(GIC)、負阻抗變換器(NIC)、正阻抗變換器(PIC)、負阻抗倒置器(NII)、正阻抗倒置器(PII)、四種受控源,另外,還有病態元件極子和零子。
1965年單片集成運算放大器問世後,為有源濾波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70年代初期,有源濾波器發展引人注目,1978年單片RC有源濾波器問世,為濾波器集成邁進了可喜的一步。由於運放的增益和相移均為頻率的函數,這就限制了RC有源濾波器的頻率范圍,一般工作頻率為20kHz左右,經過補償後,工作頻率也限制在100kHz以內。1974年產生了更高頻的RC有源濾波器,使工作頻率可達GB/4(GB為運放增益與帶寬之積)。由於R的存在,給集成工藝造成困難,於是又出現了有源C濾波器:就是濾波器由C和運放組成。這樣容易集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濾波器的精度,因為有源C濾波器的性能只取決於電容之比,與電容絕對值無關。但它有一個主要問題:由於各支路元件均為電容,所以運放沒有直流反饋通道,使穩定性成為難題。1982年由Geiger、Allen和Ngo提出用連續的開關電阻(SR)去替代有源RC濾波器中的電阻R,就構成了SRC濾波器,它仍屬於模擬濾波器。但由於採用預置電路和復雜的相位時鍾,使這種濾波器發展前途不大。
總之,由RC有源濾波器為原型的各類變種有源濾波器去掉了電感器,體積小,Q值可達1000,克服了RLC無源濾波器體積大,Q值小的缺點。但它仍有許多課題有待進一步研究:理想運放與實際特性的偏差的研究;由於有源濾波器混合集成工藝的不斷改進,單片集成有待進一步研究;應用線性變換方法探索最少有源元件的濾波器需要繼續探索;元件的絕對值容差的存在,影響濾波器精度和性能等問題仍未解決;由於R存在,集成占晶元面積大,電阻誤差大(20%~30%),線性度差等缺點,使大規模集成仍然有困難。盡管有這么多問題,RC有源濾波器的理論和應用仍在持續發展中。
③ 濾波器是什麼原理
dou在你的郵箱里.
④ 濾波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從電氣工程上,所有的元件可以歸納為三類最基本的元件,即電阻,電感和電容.電阻的阻值與交流電的頻率無關.電感的阻值(稱為感抗)Xl=2πfL,即與交流電的頻率成正比.頻率越高,感抗越大.電容元件則與電感元件相反,它的容抗Xc=1/2πfC,即與交流電頻率反比.
因此,電氣工程上,常利用LC元件對不同頻率交流電量的電抗不同,對交流電量進行分流,稱為濾波.
按不同功能,濾波器通常分三類:低通,高通,帶通.它們在電氣電路及電子電路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最簡單和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常用的直流穩壓電源中,整流電路後面接入的電容,就是為了減小交流脈動而設置的.它是一個低通濾波器.
⑤ 急求:濾波器的發展背景是什麼
濾波器是一種能使有用信號順利通過而同時對無用頻率信號進行抑制(或衰減)的電子裝置。
在近代電信設備和各類控制系統中,濾波器應用極為廣泛,在所有的電子部件中,使用最多,技術最為復雜的要算濾波器了。濾波器的優劣直接決定產品的優劣及整個系統的性能。所以,對濾波器的研究和生產歷來為各國所重視。
工程上常用濾波器來做信號處理、數據傳送和抑制干擾等。以往主要採用無源元件R、L和C組成模擬濾波器,六十年代以來, R、C組成的有源濾波器,具有不用電感、體積小、重量輕等優點,隨著微電子學的發展,基於放大器和R、C構成的有源濾波器應用日益廣泛。人們已經可以把一些電阻和電容與運放集成在一塊晶元上構成通用有源濾波器。這種晶元集成度高,片內集成了設計濾波器所需的電阻和電容,在應用中只需極少數外部器件就可以很方便地構成一個有源濾波器。到70年代後期,上述幾種濾波器的單片集成已被研製出來並得到應用。80年代,致力於各類新型濾波器的研究,努力提高性能並逐漸擴大應用范圍。90年代至現在主要致力於把各類濾波器應用於各類產品的開發和研製。因此濾波器的發展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產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濾波器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⑥ 摩音濾波器是什麼國家生產
摩托車的鋁嗯音律波動器是由其他一些地方生產的,因為這些是有一些稀有材料,是不可以大量購買。
⑦ 濾波器發展史
濾波器的發展歷程
---凡是有能力進行信號處理的裝置都可以稱為濾波器。在近代電信設備和各類控制系統中,濾波器應用極為廣泛;在所有的電子部件中,使用最多,技術最為復雜的要算濾波器了。濾波器的優劣直接決定產品的優劣,所以,對濾波器的研究和生產歷來為各國所重視。
---1917年美國和德國科學家分別發明了LC濾波器,次年導致了美國第一個多路復用系統的出現。20世紀50年代無源濾波器日趨成熟。自60年代起由於計算機技術、集成工藝和材料工業的發展,濾波器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並且朝著低功耗、高精度、小體積、多功能、穩定可靠和價廉方向努力,其中小體積、多功能、高精度、穩定可靠成為70年代以後的主攻方向。導致RC有源濾波器、數字濾波器、開關電容濾波器和電荷轉移器等各種濾波器的飛速發展,到70年代後期,上述幾種濾波器的單片集成已被研製出來並得到應用。80年代,致力於各類新型濾波器的研究,努力提高性能並逐漸擴大應用范圍。90年代至現在主要致力於把各類濾波器應用於各類產品的開發和研製。當然,對濾波器本身的研究仍在不斷進行。
---我國廣泛使用濾波器是50年代後期的事,當時主要用於話路濾波和報路濾波。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我國濾波器在研製、生產和應用等方面已納入國際發展步伐,但由於缺少專門研製機構,集成工藝和材料工業跟不上來,使得我國許多新型濾波器的研製應用與國際發展有一段距離。
濾波器的分類
---濾波器有各種不同的分類,一般有如下幾種。(1)按處理信號類型分類---按處理信號類型分類,可分為模擬濾波器和離散濾波器兩大類。其中模擬濾波器又可分為有源、無源、異類三個分類;離散濾波器又可分為數字、取樣模擬、混合三個分類。當然,每個分類又可繼續分下去,總之,它們的分類可以形成一個樹形結構,如圖所示。
---實際上有些濾波器很難歸於哪一類,例如開關電容濾波器既可屬於取樣模擬濾波器,又可屬於混合濾波器,還可屬於有源濾波器。因此,我們不必苛求這種「精確」分類,只是讓人們了解濾波器的大體類型,有個總體概念就行了。(2)按選擇物理量分類
---按選擇物理量分類,濾波器可分為頻率選擇、幅度選擇、時間選擇(例如PCM制中的話路信號)和信息選擇(例如匹配濾波器)等四類濾波器。(3)按頻率通帶范圍分類
---按頻率通帶范圍分類,濾波器可分為低通、高通、帶通、帶阻、全通五個類別,而梳形濾波器屬於帶通和帶阻濾波器,因為它有周期性的通帶和阻帶。
---濾波器種類繁多,有些是眾所周知的,有些可能不為大家所熟悉,下面著重介紹近年來發展很快的幾種濾波器。
有源濾波器
---有源濾波器由下列一些有源元件組成:運算放大器、負電阻、負電容、負電感、頻率變阻器(FDNR)、廣義阻抗變換器(GIC)、負阻抗變換器(NIC)、正阻抗變換器(PIC)、負阻抗倒置器(NII)、正阻抗倒置器(PII)、四種受控源,另外,還有病態元件極子和零子。
---1965年單片集成運算放大器問世後,為有源濾波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70年代初期,有源濾波器發展引人注目,1978年單片RC有源濾波器問世,為濾波器集成邁進了可喜的一步。由於運放的增益和相移均為頻率的函數,這就限制了RC有源濾波器的頻率范圍,一般工作頻率為20kHz左右,經過補償後,工作頻率也限制在100kHz以內。1974年產生了更高頻的RC有源濾波器,使工作頻率可達GB/4(GB為運放增益與帶寬之積)。由於R的存在,給集成工藝造成困難,於是又出現了有源C濾波器:就是濾波器由C和運放組成。這樣容易集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濾波器的精度,因為有源C濾波器的性能只取決於電容之比,與電容絕對值無關。但它有一個主要問題:由於各支路元件均為電容,所以運放沒有直流反饋通道,使穩定性成為難題。1982年由Geiger、Allen和Ngo提出用連續的開關電阻(SR)去替代有源RC濾波器中的電阻R,就構成了SRC濾波器,它仍屬於模擬濾波器。但由於採用預置電路和復雜的相位時鍾,使這種濾波器發展前途不大。
---總之,由RC有源濾波器為原型的各類變種有源濾波器去掉了電感器,體積小,Q值可達1000,克服了RLC無源濾波器體積大,Q值小的缺點。但它仍有許多課題有待進一步研究:理想運放與實際特性的偏差的研究;由於有源濾波器混合集成工藝的不斷改進,單片集成有待進一步研究;應用線性變換方法探索最少有源元件的濾波器需要繼續探索;元件的絕對值容差的存在,影響濾波器精度和性能等問題仍未解決;由於R存在,集成占晶元面積大,電阻誤差大(20%~30%),線性度差等缺點,使大規模集成仍然有困難。盡管有這么多問題,RC有源濾波器的理論和應用仍在持續發展中。
開關電容濾波器(SCF)
---20世紀80年代技術改造一個重大課題是實現各種電子系統全面大規模集成(LSI)。使用最多的濾波器成為「攔路虎」,RC有源濾波器不能實現LSI,無源濾波器和機械濾波器更不用說了,於是,人們只能另闢新徑。50年代曾有人提出SCF的概念,由於當時集成工藝不過關,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1972年,美國一個叫Fried的科學家發表了用開關和電容模擬電阻R,說SCF的性能只取決於電容之比,與電容絕對值無關,這樣才引起人們的重視。1979年一些發達國家單片SCF已成為商品(屬於高度保密技術)。現在SC技術已趨成熟。SCF採用MOS工藝加以實現,被公認為80年代網路理論與集成工藝的一個重大突破。當前MOS電容值一般為幾皮法至100pF之內,它具有(10~100)×10-6/V的電壓系數與(10~100)×10-6/℃的溫度系數,這兩個系數幾乎接近理想的境界。SCF具有下列一些優點:SCF可以大規模集成;SCF精度高,因為其性能取決於電容之比,而MOS電容之比的誤差小於千分之一;功能多,幾乎所有電子部件和功能均可以由SC技術來實現;比數字濾波器簡單,因為不需要A/D、D/A轉換;功能小,可以做到小於10mW。
---SCF的應用以聲頻范圍應用為主體,工作頻率在100kHz之內。在信號處理方面的應用有:程式控制SCF、模擬信號處理、振動分析、自適應性濾波器、音樂綜合、共振譜、語言綜合器、音調選擇、語聲編碼、聲頻分析、均衡器、解調器、鎖相電路、離散傅氏變換…… 總之,SCF在儀表測量、醫療儀器、數據或信息處理等許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我國,1978年有的導師和在校研究生開始進行這項研究工作,真正引起人們重視是1980年以後。1983年清華大學已製成單片SCF,成都工程學院與工廠聯合,也研製成單片SCF。現在關鍵是用MOS工藝實現SCF及推廣應用問題,由於用戶還不了解它,在我國SCF的應用還沒有普及。
---SCF還有許多課題有待研究:
①由於運放和控制MOS開關的采樣頻率所限制,使得SCF只能在音頻范圍內應用。近年雖然出現無運放的SC電路,但由於采樣頻率的限制,工作頻率最高只有在1MHz之內。②非的MOS開關的溝道電阻以及非理想的運放特性,均可使SCF造成誤差。
③開關電容本身的寄生電容使SCF的頻響發生畸變。
④MOS開關與MOS運放的熱雜訊使SCF的動態范圍受到限制。
⑤最終要以MOS工藝來實現的SCF,由於它是時變網路,要想用分立元件精確模擬是不可能的,這樣,設計完善的CAD技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手段。此外,在靈敏度分析、雜訊分析等方面均有許多課題有待研究。
⑧ 無源濾波器的發展歷程
3.1、1917年美國和德國科學家分別發明了LC濾波器,次年導致了美國第一個多路復用系統的出現。
3.2、20世紀50年代無源濾波器日趨成熟。
3.3、自60年代起由於計算機技術、集成工藝和材料工業的發展,濾波器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並且朝著低功耗、高精度、小體積、多功能、穩定可靠和價廉方向努力,其中小體積、多功能、高精度、穩定可靠成為70年代以後的主攻方向。導致RC有源濾波器、數字濾波器、開關電容濾波器和電荷轉移器等各種濾波器的飛速發展;
3.4、到70年代後期,上述幾種濾波器的單片集成已被研製出來並得到應用。
3.5、80年代,致力於各類新型濾波器的研究,努力提高性能並逐漸擴大應用范圍。
3.6、90年代至現在主要致力於把各類濾波器應用於各類產品的開發和研製。
當然,對濾波器本身的研究仍在不斷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