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漢字文化的繼承與創造

漢字文化的繼承與創造

發布時間:2021-08-10 17:07:56

Ⅰ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起到了什麼作用

1、沒有漢字,我們的文化靠什麼來傳承呢?簡單說起碼應該起到了一個媒介的作用!
2、傳承中華文化,漢字衍生出的書法文化,使得其本身也是一種文化。
3、除此之外,漢字也能超越國界。在歷史上,越南、朝鮮和日本都曾經用漢字記錄他們的語言。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時也是流傳范圍最大的一種文字.文化的傳播需要載體,如果沒有漢字,文化的傳承依靠口口相傳,勢必支離破碎.
關於漢字的歷史,基於現存的古代文獻記載和現已得到確認的考古發現,至少有五千年了,而漢字起源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開端歷史,所以通常我們說漢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漢字對中華文化本身來說是載體、是印證,文字可以視為一種符號,所以漢字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而其本身也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Ⅱ 傳承漢字文化的作文800字

1
漢字與中國文化的傳承

08

08

08
日晚上八時,
奧運會的開幕式在中華大地之上掀開了帷幕,
開幕式很好地詮
釋了中華的文化精華,華夏文明「和」的文化用方塊字生動的展現在世人面前,那一夜讓全世
界的人們都為之震驚、
為之贊嘆。
綿延不斷的中華文化在這個新世紀重新煥發光彩、
熠熠生輝,
展現著她無比絢爛的美麗。

文化需要傳承,需要繼續,需要生生不息,是人人首肯的事。古人說「

苟日新,日日新,
又日新」
,即是希望文化傳承能夠不斷生發,自我更新,每天都以新鮮的姿態呈現,使青春得
以繼續煥發光彩。

作文一個文明古國,中國在文化積累方面,由於漢字文化的綿延不斷,文獻可證,在世界
文明的傳承上最令人矚目。在傳承文化的過程中,一文字為載體的各類文獻,一直扮演重要的
角色,是歷史、傳說、文學、思想,以及一切文明成就得以傳之後世。

語言是先於文字產生的,早在人類社會形成時語言就開始使用了,這種歷史長達幾萬年甚
至更長。那是,遠古人類沒有記錄語言的文字,所有的信息都是靠口耳相傳。當人類社會發展
到一定階段後,生產力的進步要求有一種載體來記錄現實生活實踐了,這時文字產生了。

現在,世界范圍內的語言種類有幾千種,而文字數量要少得多了。有許多民族至今只有
語言而沒有文字。在世界文字中,曾經出現過幾千種古老的文字,其中最古老的三種:古代埃
及的聖書字,古代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還有中國商代時期的甲骨文。這些文字都有幾千年的
歷史。它們都曾占據在世界文明的金字塔尖,都曾照耀過世界文明的旅途。

然而公元前
525
年,波斯人征服了埃及。埃及被編制為波斯帝國的一個省。埃及被迫使用
波斯文,聖書字被限制使用了。在亞歷山大征服埃及之後,在馬其頓和羅馬統治時期,聖書體
繼續被使用。
公元
4
世紀左右,
只有很少的埃及人還能夠讀出這些埃及象形文字。
就在公元
391
年,狄奧多西一世下令關閉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從此就再也沒有建造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
紀念碑或者神殿。隨著最後一位能夠讀懂埃及聖書字的僧侶的去世,聖書字從人們的視野里消
失了。直到
1799
年,拿破崙軍隊在遠征埃及時,在羅塞塔附近挖戰壕,偶然間發現了刻有三
種文字的「羅塞塔石碑」
,才使得解讀埃及古文字有了可能。蘇美爾人的文字最早是寫在泥板
上的。蘇美爾人用削成三角形箭頭的蘆葦稈、木棒當筆,在用潮濕的粘土製作的泥板上寫字,
在泥板上印刻,因此只適合書寫較短的、直線的筆畫。由於書寫時在按壓的地方印痕較深、較
寬,抽出是留下的印痕則較細、較窄,這樣,這種文字呼號的每一筆開始部分都較粗,而末尾
部分都較細,就像木楔一樣,
「楔形文字」由此得名。公元前
330
年,波斯為亞歷山大率領的
馬其頓大軍所滅。古波斯消失了,但古老的文明沒有因此而湮滅。楔形文字從此消失了。直到
1835
年,
英軍少校羅林森奉命前往伊朗,
出任庫爾迪斯坦省總督的軍事顧問。
這位業余考古愛
好者在貝西斯敦村附近發現了一個大型摩崖石刻。經過
12
年的專研,羅林森終於在
1845
年成
功地譯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而剩餘兩種文字所述內容估計與波斯文是一致的。從此,懸崖上
的這種讓人疑惑不解的東西不再是一個謎,人們了解到它的背後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悠悠歲月,漫漫長河。在這條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的沖刷之下,許許多多的人類文明消失
殆盡,許許多多的人類文明皮波斬浪、歷經艱險而倖存小來,久而彌新,熠熠生輝,而漢字正
是其中的一支。

當古埃及文明在波斯帝國的鐵蹄下呻吟的時候,當古巴比倫文明在風沙交加的寢室下消失
的時候,
當古印度文明在異族文化的蠶食下迷路的時候,
只有華夏文明在腥風血雨中傲然挺立。
3000
多年來,無論是領土的分裂統一,還是政權的更迭交替;無論是漢民族的唐宗漢祖,還是
少數民族的康乾盛世;
無論是戰國的百家爭鳴,
還是秦皇島焚書坑儒;
無論是激盪的辛亥風雲,
還是慘烈的抗日戰爭,漢字,作為這滄海桑田的見證,公正、平靜、永恆地記下了這歷史的每
一篇樂章,而獃獃相傳,生生不息。

那作為華夏文明的看不見的紐帶,記錄華夏文明的歷史的漢字怎麼來的呢?它又經過那些
變化呢?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
100
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
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
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

「八卦」

「圖畫」

「書契」等,
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
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
8000
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
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
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
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
玉器、
石器等上面的符號。
可以說,
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
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
19
種考古學文化的
100
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
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
今已有
8000
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
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
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
(
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
10

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
)
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
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
復雜。

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
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
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
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
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
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
起來。

漢字從最初的單體個字慢慢演變成了有系統的漢字。甲骨文是我國目前見到的最早的系統
漢字,他是契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因此叫甲骨文。迄今為止,被學術界確認的已釋字一
千多個,因為大量甲骨文屬於殷商時代遺物,所以是商代文字的代表。在後來出現鑄刻在青銅
器上的文字,古代「金」指金屬,因此叫金文。金文與甲骨文一脈相承,子的提醒與甲骨文相
差不大。但是由於材料和刻寫方法的不同,所以,甲骨文和金文的字體是有區別的。金文之後
出現的是戰國文字。這個時期社會非常混亂,這一時期出現的文字主要有石鼓文、盟書文字、
簡帛文字、璽印文字和貨幣文字等。在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李斯對大專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
篆。幾乎在同時也長生了形體扁方的隸書。接下來,漢代承襲了秦代的制度,隨著漢代不斷擴
大自己的版圖,為加強對國家政權的控制能力,漢代在邊疆建立了屯兵制度。因此對信息傳播
的質量、數度、數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漢字開始經歷文字史上一次重大的變革,歷史稱這次
變革為「隸變」
。在漢代隸書的基礎上,漢字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狂草。隨
後,楷書出現了。它柔和了隸書和草書的特點,更加方便實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方塊字」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文化的版圖超越了政治的版圖,結構方正的漢字,
克服遼闊的幅員,從黃河流域輻射到整個中國,並傳播到東北的朝鮮,東方的日本,南方的越
南,超越中華文明漫長悠久的歷史,沐浴著整個東亞。漢字跨朝越代,超越疆域界限,超越歷
史時空,到今天,依然在廣闊的東亞大陸上閃耀著美麗的光芒。

漢字,隨著中國的強大,必將展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Ⅲ 漢字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有何作用

1、沒有漢字,我們的文化靠什麼來傳承呢?簡單說起碼應該起到了一個媒介的作用!
2、傳承中華文化,漢字衍生出的書法文化,使得其本身也是一種文化。
3、除此之外,漢字也能超越國界。在歷史上,越南、朝鮮和日本都曾經用漢字記錄他們的語言。

Ⅳ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起了什麼作用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系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當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漢字和水書屬於非拼音文字。在人類的歷史上,比漢字更早的文字有兩河流域的釘頭文字和埃及的聖書文字,但是它們早已滅絕了,所以目前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世界各國使用的文字分為兩大類,即非拼音文字(漢字)和水書及拼音文字(其他文字).這現象難道不是很奇特嗎?有人說漢字是中國五大發明,這話並不過分。我還想說,漢字是一個奇跡!
現今文字中,唯有漢字是我們祖先直接創造的,梵文字母傳說是天神大梵天創造並授予人類,其他文字卻都是從其他民族借用的。梵文字母用來拼寫古代的梵文及現代的印度諸多的語言和尼泊爾語。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被稱為世界三大字母體系。英語、法語、義大利語等使用拉丁字母,可見是從拉丁字母借用的;俄語、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語等使用基里爾字母(或斯拉夫字母),是希臘字母改造而成的;拉丁字母也是希臘字母改造而形成的。阿拉伯字母的祖先——阿拉馬字母(Aramaic)及希臘字母的祖先——迦南(Canaanite)字母也不是他們祖先直接創造的,而是借用了小方閃米特人(Semites)的文字(小方閃米特字母)改造而成的。根據大陸語言學家周有光的研究,人類最早的字母就是小方閃米特字母。但是,這種字母也不是他們直接創造的,而是借用了蘇美爾人(Sume)的釘頭文字,經過改造而成的。釘頭文字最初是象形圖書形狀,後來由於書寫工具——小棍加泥板的限制而演變成釘頭的樣子。釘頭文字是蘇美爾人創造的,聖書文字是埃及人創造的,漢字是中國人創造的,中國少數民族創造的水書,它們都不是拼音文字。現在四者之中只剩下漢字和水書,其他兩者都已經消亡了。
漢語的另一個奇特之處是它的超方言特性及超語言特性。語言學家把中國各地的方言分為八大方言區。有人說,如果沒有漢字,中國早就分裂成幾十個國家了。歐洲的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羅馬尼亞語之間的差別比中國方言的差距小得多,但是他們絕不願意承認各自的語言是「羅曼語」的不同方言,因為它們都是獨立的國家。
除此之外,漢字也能超越國界。在歷史上,越南、朝鮮和日本都曾經用漢字記錄他們的語言。日本人至今還使用漢字和假名的混合文字。日本人使用漢字,還有另一項重大發明,就是寫中國字,讀日本詞。只要其他國家願意,他們也可以這樣做。如果真是這樣做了,漢字就成為國際通用的語言符號了,就像數學符號一樣,只表意,不表音。

Ⅳ 漢字文化如何傳承

好久沒有讓我覺得臉紅的事發生了,而今天,這件事我實實在在的想找個地縫轉進去,幫檔口一個姐姐寫招工信息,「熟手優先」的「熟」子,讓我著實頭痛啊,想了好久才下筆,寫出來覺得怎麼看怎麼別扭,後來那位姐姐說我寫錯了,便哈哈大笑起來,笑的上氣不接下氣,說:「還大學生呢,連這個字都不會寫,這么多年念書都學什麼了...」我的臉唰一下子就紅了,還在解釋說我好久沒寫過字了... 是啊,好久沒寫過字了,自從上了大學就很少寫字,很少記筆記,除了考試的時候。每天用得最多的就是手機和電腦,習慣了那種一輸入拼音就會顯示你想要的字的機器,離開了「搜狗」就玩不轉了。現在工作了,更是每天離不開電腦,基本上和它在一起的時間比和愛人、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多,手指輕輕一敲,各種漢字各種敲啊,寫報告,寫總結,寫申請,填報表......簽名的機會都少很多,因為我們有名片,需要的時候禮尚往來彼此的名片,個人信息上面印的清清楚楚。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會連名字都忘記了怎麼寫,那會不會是一種恥辱,一種對文化的玷污? 據我了解,很多知名的老總都會使用鋼筆,每天簽署著各種各樣的文件,他們都寫得一手好字,有句老話說得好「見字如見人」啊,字寫得好不好看就能看出你這個人的做事態度,當初聽起來覺得有些誇張,現如今,如果做一個常用漢字調查,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及格,多少人能得滿分,恐怕那些高學歷、高薪、高職位的人都很難達到吧,我想可能只有小學生不會讓我們失望,因為不管怎麼樣,他們還是在學習漢字階段。 漢字、漢語是博大精深、神奇美妙的詩性的語言文字,只有漢字,漢語,才能創造出世界文學藝術史上最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如文言文、詩、詞、曲、賦、對聯等等。而漢字的書法藝術、篆刻藝術,不似繪畫勝似繪畫,風靡天下,令世界為之傾倒。中國的詩詞,尤其律詩、絕句,平仄交替而有鏗鏘之美,字詞對仗而有形式之美,句尾押韻而有和諧之美。比如唐代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曉暢明白,詩中有畫,富含哲理,自唐至今一千二百年矣,在中國婦孺皆知。有此二十字,王之渙不朽於中國文學史矣。漢字、漢語之神奇優美,詩性之濃烈,讀讀文言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對聯,就能知道。 中國漢字,氣吞萬象,胸懷闊大,在中國歷史上,不但創造了各個時代不同的學術、文學、藝術的文化奇葩,而且吸收容納了所有進入中國的外來文化,如各少數民族文化、周邊國家文化,尤其是尼泊爾、印度的佛教文化,將西域哲人的智慧,變成中國的智慧,在中國儒道文化中又加入了佛釋文化,成為中國以儒家為主體的儒、道、佛釋互補的學術文化,這就是清朝末期以來,國人之所謂「國學」的根本。勿忘本,弘揚傳統文化

Ⅵ 漢字文化傳承與交流方面的四個作用是

一,漢字使中國歷次分裂最終一統。
二,漢字北朝鮮,日本,越南使用,促進國際交流,傳播中國文化。
三,漢字文獻數目龐大,文學發達,離開漢字,龐大的文化遺產就會逐漸磨滅。
四,想不出了。

Ⅶ 漢字在文化傳承與交流方面的四個作用是.................

1.有神奇般的組詞能力。2.表意能力強。3.具備了雙重功能。4.容易美化。這很簡單。

Ⅷ 漢字文化與傳承的作文,,怎麼寫 ,,,給個大綱

試看這思路...
借力信息化傳承漢字...漢字起源於象形,筆的產生使這些表意的符號變成了筆畫漢字,而信息化的來臨又讓漢字書寫歷史迎來「換筆」時代。如何讓信息化與文字傳承更好地「互融共生」呢...
既要滿腔熱情地保護、傳承漢字,也要科學地思考問題;不能走向信息化的反面,也不能阻礙漢字信息化的發展......

Ⅸ 漢字文化與傳承的作文,怎麼寫 給個大綱

漢字,是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從秦皇漢武到明清時代,再從明清時代到如今,漢語都不僅僅是一種文字元號,更多的是一門藝術。

漢字它是有生命的,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一撇一捺都有他們的來歷。漢字的演化不是憑空想像的。例如:人字的「人」,是由人躬身垂手勞作,逐漸逐漸的被古人用繁體字來形容了,一代一代的把「人」字簡化,後來就形成了簡體的「人」;又例如:休息的「休」,它的演練是這樣的,有一個人累了,靠著一棵樹來休息,而樹也可以是木,後來古人不斷地發現和不斷地演練,形成了現在許許多多的漢字,然而用這些漢字,就逐漸組成了漢語。漢語的演變證明了這是一種藝術的結晶。

自古以來,許許多多的古人都喜歡去鑽研我國的漢字藝術——書法。有些人甚至以此作為一生的愛好,比如說:王羲之、歐陽旭、顏真卿……他們都是一些書法家,都是去鑽研我國漢字的名人。至今,去鑽研中國文字的人越來越少,現在有大部分的人幾乎都是用電腦、手機來打字。有的語文老師都是用電腦來上課,而這些有生命力的漢字就被這樣所替代了,沒有它原來的藝術,原來的魅力。但是,有許多的外國人都來鑽研漢字,因為那些外國人佩服中國古人把那方方的字,用毛筆賦予了漢字的生命,寫出漢字的魅力,寫出漢字的獨特,寫出漢字的風采。在現今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用筆寫漢字的人越來越少,而外國人來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很多時候,看電視就能看見很多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寫漢字,他們想學到寫漢字的輕快捷潔,想學到中國漢字的表現風格。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這些漢字都體現著中國的文化、素質。我是一個中國人,我是祖國的花朵,我有權把中國的文化傳承下去。很多時候,我都會把毛筆拿出來練習毛筆字。毛筆可以讓一個浮躁的人平靜下來,而他的一筆一劃都牽連大自然,你與漢字、漢語融為一體,就等於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是一個休養生息的好方法。

現在,我想對同齡的我們說「不要把漢語的文化漸漸淡忘,不要一次一次的消磨它,不要讓它與古人隨風飄逝。」我們現在更要去鑽研傳統的藝術,不要讓外國人搶去了,不要讓電腦打字代替了它,讓它永遠伴隨著我們,讓它的魅力能展現出來,讓漢字的文化氣息能不斷地涌現出來。

閱讀全文

與漢字文化的繼承與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