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音樂課創造性

音樂課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1-08-10 16:24:10

Ⅰ 如何培養音樂教學中學生創造

音樂教來育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源造性思維能力,以音樂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是思維與想像的有機統一。此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論述:在課堂教學中培養興趣,激發創造力;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創造思維;課堂教學中,培養創造思維;教學中利用思維,引導創造;教學中堅持激勵,勇於創造

Ⅱ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 營造和諧的課堂, 創設美的學習氛圍
《學記》中說「: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因此,和諧的課堂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需要一個良好的氣氛,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有利於學生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樂於參與,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以激發。而和諧的課堂則是靠師生間的有愛、平等交往建立的,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把自己當成指導者或者領導者,而應把自己同自己的學生視為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 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還應不時鼓勵學生,多表揚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眼神、語調、微笑等體態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和愛。適時的激勵,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激發。
2 豐富教學手段, 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性
小學階段主要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游戲中學習,興趣在歡樂中高漲,知識在歡樂中產生。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依據大綱和教材,同時也要根據當今社會不斷更新的教學觀念進行備課,要積極、努力地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盡可能使每一個教學步驟和每一個環節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選取教學素材時,應注意選擇一些內容健康、富有表現力、生動活潑、適合小學生特徵的作品為教材。在教學手段上,則應該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比如,在教唱歌曲的同時,還可以選取一些色彩鮮艷、生動活潑的圖片或者動畫,利用多媒體演示歌曲情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將音樂和圖片、動畫融合在一起,適時對學生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使課堂充滿創造性學習氛圍。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錄相、電影,訪問演藝界明星,以動畫形式學習我國音樂發展的歷史等,這些學習對陶冶學生性情,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造性思維都大有幫助。
3 利用游戲以導趣, 使學生寓學於樂
小學生思想很單純,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很容易對表現出好奇心的事物產生求知慾,對於教師來說也許很平常的事情,他們也會感到驚奇,並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發現事物,這也是一種創造。音樂教學的課堂就是小學生的社會,能較為充分地滿足學生的求奇、求新、求動的慾望。
例如:在學習歌曲《愛我中華》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大膽表演,讓愛好舞蹈的同學和著音樂舞蹈,其他同學則可以打擊樂器,教師則可以指揮,充分調動學生演唱的積極性,還可以滿足小學生好動愛跳的性格,同時從常用的音樂節奏中使課堂常規得到實施,也更好地使輕松的課堂教學充滿著音樂的樂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慾,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創造力發展的基礎。
4 幫助學生想像, 利用美的直觀事物以激趣
普希金曾說「: 做勇敢的人吧,勇於掃視廣闊的視野,創造性思考也就與之俱來」。
小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情感豐富。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允許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並且充分利用音樂教材中欣賞部分的材料,幫助學生把對欣賞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用表情表示出來,無論學生選擇的是開心或者悲傷的情感表達,都應理解並保護他們的思維,不能輕易對學生給予否定,幫助培養學生良好的感受美、欣賞美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5 豐富教學內容, 多樣學習方式以啟趣
小學生對於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會有一定的理解苦難。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授時,不能只用單調的講解,具體的事物形象可能會更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和想像力。例如在講解節奏時,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講解音符的時值應該唱幾拍,幾分音符應該怎麼寫,大部分小學生都無法理解,並會對音樂課失去興趣。相反,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樂器讓學生們聽發出的聲音的長短。如鼓和鑼的聲音,也可以讓學生閉著眼睛聽老師發出的不同的聲音,然後讓學生用拍手或跺腳的方式模仿出老師打出的節奏。讓他們親自感知節拍時值的概念,並由學生自己編創出簡單的節奏,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們的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創新思維得到更好地鍛煉。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授,不但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對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可以促進他們的試聽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Ⅲ 如何培養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創造性思維

開封市金明區水稻鄉孫庄小學 一,優化環境,誘發興趣 興趣的產生和發展是和人們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優美的視覺環境和美好的藝術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首要條件,所以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布置教室,牆上掛著他們自畫的樂器和音樂家的圖片,教室的角落裡布置一個音樂快訊專欄,讓學生能夠了解音樂的最新動態消息,每逢節日,同學們也會自製一些與節日相關的音樂飾品,自此每當他們步入由自己親手布置的優雅環境,傾聽那悅耳動聽的音樂時,學生能充分感受到環境與音樂所帶給他們的快樂,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由此而 二,多種導入,引發興趣 導入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適當而貼切的導入是學好歌曲的關鍵.在小學音樂課中,很多作品都可以藉助故事形式和肢體語言形式去表現,對於幫助學生理解作品,進行審美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教《歡樂頌》時,我先講述貝多芬悲慘的一生,但又絕不向命運低頭的偉大精神,引起了學生們的極大的同情和崇拜,欣賞起《歡樂頌》這一首曲子時,個個都情緒高漲,為了解作品的內涵奠定了基礎.又如在《夢幻曲》的教學中,我先示範做了一個覺睡的動作,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後問道:"你們做過美麗的夢嗎是一些什麼樣的夢呢"學生立刻發表自己的感想,然後我再讓學生聽《夢幻曲》,學生也用各種肢體語言去表現曲子中的意境.這樣,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還使課堂氣氛異常的活躍,大大引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聽看結合,增加興趣 在音樂課堂中,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有利於教師節省時間去講授一些豐富的內容,而且可以將圖片,重要的譜例,歌詞,引入學生視野,對學生產生視覺上的刺激,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僅僅依靠講解而脫離了多媒體的輔助手段,即學生的"聽"與"看"不能有機地結合起來,那麼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提高,從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就無法得到增強. 例如:我在給學生講解《北京喜訊到邊寨》這首管弦樂曲時,我便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一邊讓學生觀看小夥子和姑娘們此伏彼起,縱情歌舞的場景,一邊讓學生傾聽樂曲,使學生體會樂曲所表現出北京喜訊傳到南方邊寨時引起各族人民歡歌跳躍的熱烈情緒.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已被樂曲深深地感染,不由自主地模仿著畫面上的人物進行舞蹈動作,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增加,對樂曲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也得到了提高,長期以往,對促進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四,貼近生活,提高興趣 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師只有調動起學生的生活積累,把生活融入課堂,讓學生帶著一份真情和一種興趣去體驗音樂,感悟人生,才會使他們享受音樂的無窮樂趣.如在×××××—這一節奏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先叫學生模仿母雞下蛋時的聲音,然後再把學生對動物叫聲的感受巧妙地遷移到歌曲節奏中去,變成××××× 咯咯咯咯蛋這一節奏形式,使學生用生活中熟悉並喜愛的各種動物的叫聲讀節奏,在快樂的小動物的叫聲中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使學生在游戲般的生活情境中成了整首歌曲的節奏教學.又如在歌曲《小放牛》的教學中,當學生唱會了歌曲後,又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給歌曲創編或改編歌詞,經過小組討論後,有的同學將歌名改為《我是一個放羊郎》《我是一個讀書郎》等等,學生唱著自己改編的歌詞,創造力頓時被激發出來了,個個同學都爭先恐後地要求上台表演自編的歌曲,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又提高了學生演唱新歌的興趣.總之,我們只有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Ⅳ 幼兒園音樂創造性名詞解釋

幼兒園音樂創造性:
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體驗和領悟音樂的真諦,從版而得到精神愉悅的權一種審美活動。傳統的音樂教學忽略了對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及創造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今音樂教育提倡適宜兒童個性,擴展創造性經驗的音樂欣賞教育

Ⅳ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音樂教師肩負著傳承人類文論。並發人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使命。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點,保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音樂教學中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學內容要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為他們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觀念學生應是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也是教師服務的對象。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將重點放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指導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上。不應是教師唱「獨角戲」,而學生很少參與,成為被動的聽眾,並機械地模仿,喪失自主學習心理,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像力都存在差異。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可見民主方式是促進學生進行創新的先決條件。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生活環境及閱歷,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個性,擺正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採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增強學生信心、勇氣,激發學習熱情,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有效達到教學目標。二、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創設和諧愉悅的心理環境,使學生敢於創新。因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敢於發表意見。教師在音樂課中應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巧妙應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激發每位學生的創新慾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當學生的創造性想法明顯不對或不夠完善時,教師也應首先肯定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維持創新的熱情。 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因此在課堂中,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三、重視和運用創造性的音樂教學活動1.創造性的歌唱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創作,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背景、題材的內容、作者等有關內容進行分析、想像來處理歌曲。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可直接根據畫面來處理歌曲的演唱。絕不能把「唱會歌就行」這單一的項目當作課堂重點。2.創造性的音樂欣賞欣賞教學是讓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藝術的一項實踐活動,欣賞教學除了培養學生感受和鑒賞的能力外,還要學生將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動作進一步表現出來。其實好動和愛美是學生的兩大性格特徵。他們好動,喜歡將思想感情藉助一定的動作表達出來。欣賞時讓他們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嘗試著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將視覺、聽覺、動作與創作結合來理解和感受音樂。有助於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敏捷度和對樂曲旋律、節奏的感知,培養了創造美的能力。3.創造性的藝術實踐 在聯想、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思維方式,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例如:可以根據學生活潑的特點,選擇短小的歌曲,讓他們發揮想像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內容,根據音樂的發展想像音樂的形象,編講故事,隨歌曲來設計動作。在求異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變通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用同一節奏或同一歌詞創編不同的曲調,讓學生在求異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游戲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多層次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一些音樂游戲活動,當學會一首歌曲時,可以讓學生自編動作上台表演,扮演與情景相適應的各種角色,使音樂更為形象、富有真實感,讓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發現新的思路,在「玩」中認識、體驗創造音樂,培養他們的各種表現力。四、創設合作交往的群體環境,培養學生合作創新能力每個學生都要在一定的群體中學習,即使是個別學生的獨立創新活動,往往也離不開其他人的幫助和影響。因此,群體對創新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視,它有利於群體創新能力的開發並能產生一系列效應,主要是合力效應和互補效應。合力效應是指學生的創新能力聚集起來的合力,產生更大的效果。互補效應可以包括知識互補、能力互補、性格互補、優勢互補等很多方面。在一個合作交往的理想集體中

Ⅵ 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摘要:"抄創造"是人類賴以生存、社會賴以發展的原動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需要培養更多的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的創造力的建設者,來推動人類文明的更快發展。由於音樂教育本身,就是創造性較強的藝術之一。如果音樂教師能夠在音樂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扶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那麼學生就會在獲得大量音樂知識的同時,"創造力"和"創新意識"也能夠得到提高。

Ⅶ 淺談幼兒音樂創造性教學要具備什麼條件

幼兒的創造力具有具體性、形象性,缺乏嚴密性和邏輯性。任何創造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木之本,而是建立在相應的智力和心理水平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幼兒的創造力也不例外,它不可能脫離幼兒特有的智力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背景而單獨存在

Ⅷ 淺談如何在音樂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音樂教師肩負著傳承人類文論。並發人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使命。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點,保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音樂教學中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學內容要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為他們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觀念學生應是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也是教師服務的對象。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將重點放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指導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上。不應是教師唱「獨角戲」,而學生很少參與,成為被動的聽眾,並機械地模仿,喪失自主學習心理,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像力都存在差異。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可見民主方式是促進學生進行創新的先決條件。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生活環境及閱歷,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個性,擺正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採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增強學生信心、勇氣,激發學習熱情,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有效達到教學目標。二、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創設和諧愉悅的心理環境,使學生敢於創新。因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敢於發表意見。教師在音樂課中應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巧妙應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激發每位學生的創新慾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當學生的創造性想法明顯不對或不夠完善時,教師也應首先肯定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維持創新的熱情。 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因此在課堂中,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三、重視和運用創造性的音樂教學活動1.創造性的歌唱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創作,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背景、題材的內容、作者等有關內容進行分析、想像來處理歌曲。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可直接根據畫面來處理歌曲的演唱。絕不能把「唱會歌就行」這單一的項目當作課堂重點。2.創造性的音樂欣賞欣賞教學是讓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藝術的一項實踐活動,欣賞教學除了培養學生感受和鑒賞的能力外,還要學生將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動作進一步表現出來。其實好動和愛美是學生的兩大性格特徵。他們好動,喜歡將思想感情藉助一定的動作表達出來。欣賞時讓他們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嘗試著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將視覺、聽覺、動作與創作結合來理解和感受音樂。有助於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敏捷度和對樂曲旋律、節奏的感知,培養了創造美的能力。3.創造性的藝術實踐 在聯想、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思維方式,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例如:可以根據學生活潑的特點,選擇短小的歌曲,讓他們發揮想像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內容,根據音樂的發展想像音樂的形象,編講故事,隨歌曲來設計動作。在求異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變通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用同一節奏或同一歌詞創編不同的曲調,讓學生在求異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游戲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多層次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一些音樂游戲活動,當學會一首歌曲時,可以讓學生自編動作上台表演,扮演與情景相適應的各種角色,使音樂更為形象、富有真實感,讓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發現新的思路,在「玩」中認識、體驗創造音樂,培養他們的各種表現力。四、創設合作交往的群體環境,培養學生合作創新能力每個學生都要在一定的群體中學習,即使是個別學生的獨立創新活動,往往也離不開其他人的幫助和影響。因此,群體對創新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視,它有利於群體創新能力的開發並能產生一系列效應,主要是合力效應和互補效應。合力效應是指學生的創新能力聚集起來的合力,產生更大的效果。互補效應可以包括知識互補、能力互補、性格互補、優勢互補等很多方面。在一個合作交往的理想集體中間,個別學生和群體的創新能力都有可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有足夠的自學時間,享有廣闊的聯想空間,一起配合,不受老師「先入為主」的觀念限制,讓他們一起不時地迸發出新的火花。其實我們的音樂課堂教育可把過去居高臨下的做法改為與學生進行談心甚至打成一片,了解他們的思維特徵、興趣、個人愛好等特點,在教學中運用鼓勵語言,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保護他們的各種創造慾望來激發創造沖動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總之,面對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自己的作用,在開拓、培養創新人才的同時,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育中實施。

Ⅸ 如何提高音樂課堂的趣味性

最好教的是死知識,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難教的則是最活的教學教法,即教會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學會最多的知識的方法。因 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時、因條件而異的,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對教師水平的一種全面、綜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們教師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掌握。 那麼,如何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快樂地參加課堂教學,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音樂課上既享受到音樂盛宴,又學到音樂知識,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一、從學生游戲中來 我們的傳統小學音樂教育,強調的是基本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基礎音樂技能的培養,這個雙基落實在大多數小學的音樂課上,特別是低年級音樂課上要求齊、准、象,教師比較滿足於唱歌教學標准化、模式化,教師教、學生學,要求整齊劃一,音調准,節奏穩,動作齊,老師一遍遍教,學生一次次練,教師死扣教材,學生機械模仿,忽視了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形象思維的個性化特點,阻礙了學生思維空間的擴大。 正因為許多傳統的音樂教育過於偏重藝術音樂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師們往往看不到孩子進行創造性音樂活動的潛在本能。那麼,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能不能把孩子們從座位上*放出來呢?作為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游戲,發現他們在游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 等游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小學生游戲中喜聞樂見的一 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於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 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 二、擴展學生的審美趣味 開闊音樂視野 教學內容的延伸也需要教師平時對音樂素材的大量積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鞏固了知識。流行音樂是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我們還在課堂上大膽引進流行音樂,拉近了學生和音樂課之間的距離。除了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延伸,課外的網路學習、民間采風等也能讓學生真正地去感受理解音樂文化多元的特點,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拓展他們的音樂視野。藝術來源於生活,音樂與人類生活同在,讓生活的內容注入學生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創設各種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這是上好課的第步。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探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 引導者和協助者。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玩,雖然他們的知識面和聯想力還不夠豐富,但對音樂情緒的直接感受能力並不差,特別是自我表現慾望非常強。當聆聽一段歡快的音樂時,高年級學生面呈喜悅,低年級學生則是手舞足蹈地動起來。動是低年級學生的突出特點,是他們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把更多的想像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愉悅性。 四、因材施教、化難為易 過去的音樂教育注重技能訓練和解決識譜能力,先去花大量精力解決識譜問題後才接觸到音樂作品。這種教法讓學生感到音樂課枯燥無味,最終造成學生不喜歡音樂課。在唱歌教學中,我打破那種節奏練習讀譜唱詞的教學順序,用先學唱歌曲,後學歌譜的方式進行教學。有了歌曲的旋律記憶,再學歌譜就比較順利,歌譜中的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這些難點節奏都不攻自破。教育小學生的一種基本方法是從他們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後知中來。我在 教小學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為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畫一個紅太陽,再畫一朵白 雲彩,然後畫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的頭像,最後畫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的頭像代表我。一年級的小學生 看著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著,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 五、從另一事物中遷移過來 遷移法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種方法。也能解 決許多難題。例如,我教學生視唱、合唱時,學生往往唱不準,高。怎麼辦?我就先教學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豎笛有它固定的指法。這指法,看得見,摸得著,吹出音來豎聽得清。吹准,比唱准易。於是我就讓學生 先吹,後唱。這種方法在合唱教學中尤其見效。先合奏,後合唱,兩個乃至三個、四個聲部往往只需兩、三遍 就合上去了,這真是以琴代聲,方法巧妙。 六、借用器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器樂教學可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 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布置一些常見的練習曲,如《閃爍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國》《小白菜》等,這些小麴生活氣息濃厚,同學們吹起來有聲有色,大大提高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此外,可介紹其他樂器進行教學,使他們在實際示範中懂得更多的器樂知識。如在講中國戲曲時,我向大家介紹了京胡、板胡、二胡、嗩吶等樂器後欣賞樂曲,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枯燥的音樂知識。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學習就會積極主動, 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 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進而能創造性地學, 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Ⅹ 如何在音樂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1 營造和諧的課堂, 創設美的學習氛圍 《學記》中說「: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因此,和諧的課堂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需要一個良好的氣氛,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有利於學生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樂於參與,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以激發。而和諧的課堂則是靠師生間的有愛、平等交往建立的,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把自己當成指導者或者領導者,而應把自己同自己的學生視為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 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還應不時鼓勵學生,多表揚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眼神、語調、微笑等體態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和愛。適時的激勵,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激發。 2 豐富教學手段, 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性 小學階段主要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游戲中學習,興趣在歡樂中高漲,知識在歡樂中產生。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依據大綱和教材,同時也要根據當今社會不斷更新的教學觀念進行備課,要積極、努力地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盡可能使每一個教學步驟和每一個環節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選取教學素材時,應注意選擇一些內容健康、富有表現力、生動活潑、適合小學生特徵的作品為教材。在教學手段上,則應該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比如,在教唱歌曲的同時,還可以選取一些色彩鮮艷、生動活潑的圖片或者動畫,利用多媒體演示歌曲情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將音樂和圖片、動畫融合在一起,適時對學生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使課堂充滿創造性學習氛圍。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錄相、電影,訪問演藝界明星,以動畫形式學習我國音樂發展的歷史等,這些學習對陶冶學生性情,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造性思維都大有幫助。 3 利用游戲以導趣, 使學生寓學於樂 小學生思想很單純,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很容易對表現出好奇心的事物產生求知慾,對於教師來說也許很平常的事情,他們也會感到驚奇,並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發現事物,這也是一種創造。音樂教學的課堂就是小學生的社會,能較為充分地滿足學生的求奇、求新、求動的慾望。 例如:在學習歌曲《愛我中華》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大膽表演,讓愛好舞蹈的同學和著音樂舞蹈,其他同學則可以打擊樂器,教師則可以指揮,充分調動學生演唱的積極性,還可以滿足小學生好動愛跳的性格,同時從常用的音樂節奏中使課堂常規得到實施,也更好地使輕松的課堂教學充滿著音樂的樂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慾,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創造力發展的基礎。 4 幫助學生想像, 利用美的直觀事物以激趣 普希金曾說「: 做勇敢的人吧,勇於掃視廣闊的視野,創造性思考也就與之俱來」。 小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情感豐富。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允許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並且充分利用音樂教材中欣賞部分的材料,幫助學生把對欣賞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用表情表示出來,無論學生選擇的是開心或者悲傷的情感表達,都應理解並保護他們的思維,不能輕易對學生給予否定,幫助培養學生良好的感受美、欣賞美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5 豐富教學內容, 多樣學習方式以啟趣 小學生對於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會有一定的理解苦難。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授時,不能只用單調的講解,具體的事物形象可能會更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和想像力。例如在講解節奏時,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講解音符的時值應該唱幾拍,幾分音符應該怎麼寫,大部分小學生都無法理解,並會對音樂課失去興趣。相反,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樂器讓學生們聽發出的聲音的長短。如鼓和鑼的聲音,也可以讓學生閉著眼睛聽老師發出的不同的聲音,然後讓學生用拍手或跺腳的方式模仿出老師打出的節奏。讓他們親自感知節拍時值的概念,並由學生自己編創出簡單的節奏,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們的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創新思維得到更好地鍛煉。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授,不但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對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可以促進他們的試聽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閱讀全文

與音樂課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