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發明的好詞好句
精益求精 廢寢忘食 持之以恆 有始有終
尋根問底 一絲不苟 勤學苦練 孜孜不倦
堅持不懈 學而不厭 不恥下問 鍥而不舍
造詣很深 功底扎實 博採眾長 善於總結
有所發現 有所發明 有所創造 追根求源
取長補短 揚長避短 接二連三 觸動靈感
輾轉反側 恍然大悟 碩果累累 再接再厲
再展宏圖 壯志凌雲 精心描繪 振興中華
好句:
1、科學是人類的共同財富,而真正科學家的任務就是豐富這個全人類都能受益的知識寶庫.
2、你們在想要攀登到科學頂峰之前,務必把科學的初步知識研究透徹.還沒有充分領會前面的東西時,就決不要動手搞往後的事情.
3、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4、科學的永恆性就在於堅持不懈地尋求之中,科學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標而言,是永遠不可企及的.
5、科學就是開拓者手中的拐杖.
6、科學是綺麗漂亮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7、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為它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學者屬於祖國.
8、科學是一切生活的基礎,如同一把鑰匙,為我們開辟前進的道路.
9、要學會做科學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聚事實.
10、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
11、一個科學家應該考慮到後世的評論,不必考慮當時的辱罵或稱贊.
12、不要因為長期埋頭科學而失去對生活、對美、對詩意的感受能力.
13、科學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
14、科學的敵人並不比朋友少.
15、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16、困難只能嚇倒懦夫懶漢,而勝利永遠屬於敢於攀登科學高峰的人.
17、科學固然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應該把所有的力量,獻給他的祖國.
18、科學是開啟智慧的鑰匙,引領你走向知識的殿堂.
19、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
20、科學就是生產力的父親.(www.lz13.cn)
21、科學就是醫治愚昧的一種良葯.
22、想喝水時,彷彿能喝下整個海洋似的--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來,一共也只能喝兩杯罷了--這是科學.
23、在科學工作中,不願意越過事實前進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實.
24、科學是講求實際的.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巨的勞動.
25、科學就是創造未來的金鑰匙.
26、科學始終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個問題,也就永遠不能解決一個問題.
27、科學要求一切人不是別有用心而心甘情願地獻出一切,以便領受冷靜的知識的沉甸甸的十字勛章這個獎賞.
28、科學是到處為家的--不過在任何不播種的地方,是決不會得到豐收的.
29、科學總是革命的、非正統的;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學在睡大覺時才不如此.
30、科學成就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唯有長時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31、科學就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武器.
32、科學賜予人類最大的禮物是什麼呢?是使人類相信真理的力量.
B. 關於發明的作文
我想發明未來的鞋子--XC-飛速【附:如有別的作文難題,記得找我,拜託了,急想升級】
時光飛逝,轉眼間已經3059年了。在這一千多年的時光里,科學家們相繼研究出了PX-迅聲火車、CX-疾風飛機、PC- 順水潛水艇。。。。等高科技產品。可是,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優越,人們覺得實在太麻煩了,想有一個3和1的交通工具。我就想發明一個鞋子,它的功能也是一樣的。
這個鞋子名叫XC--飛速,它是按照迅聲、疾風、順水三大世紀高科技產品的備種零件和縮小零件做成的。其精密度可不是胡亂打一頓就可以了。【請省略。。】
第一種功能是上天,你只要穿上這雙鞋子,對它喊:「疾風,飛!「鞋子會立刻變大,大到正好裝得下你。你在說出具體的地方,鞋子會自行封閉。如果你想看書或休息,說一聲:」休息「就行了,他會提供物品的。應為下面有個存物品的小箱子,平常是看不到的。另外,順水功能也跟這個差不多,但口令是:」順水,潛!「再就是地方不同了。
第三種功能是浮地,這個功能就更』好玩『了。只要說:」迅聲,沖!鞋子會漂浮在離地面25厘米高的地方。你在說出目的地,鞋子就彈出座椅,載著你出發了。
你完全不必擔心能量沒了,因為整個系統都是太陽能的,白天會貯存足夠能量使夜晚也能夠飛行。
這個鞋子還分』出租『和』買斷『2種。』買斷『直接一次性付光,不用在付錢就可以享受這些功能。』出租『 是每次在到達目的地後付錢。
可是,該怎麼付錢那?沒關系,不用你親自去中心付錢,因為到達目的地後鞋子會生出一個塞錢的小口,告訴你此次旅行花了多少錢,你把錢放進小口,錢會被傳送到中心,如有餘額會傳送回來。
怎麼樣,是想』買斷『還是』出租『那?
我最想發明微型縮小屋了。
因為在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是孤單一人,當要出去很久時,總是放不下心。微型縮小屋就為你解決這個難題。
微型縮小屋是一個仿照屋子。它非常小,只有一個手掌的四分之一大。運用十分簡單,佔用空間十分小,你不用擔心它不見,因為如果你不小心弄丟,他會發出一種異常的波動,這種波動只有那座小屋子的主人才會聽到看到。如果有人撿去了,想把它歸自己所有,並且把它發送波動的儀器弄壞了,這也不用怕,因為微型縮小屋,只有本身的遙控器才能打開。別的遙控器是不可以打開。我希望這種屋能給大家帶來方便。 微型縮小屋有一個遙控器。遙控器上面有七個鍵,鍵的顏色都不同:紅、黃、藍、綠、青、赤、紫。七個按鍵分別有:吸收二氧化碳、開燈、關燈、保暖、保涼、聯網、防護罩。人可以在裡面上網,看電視等。
這種用途非常之廣泛。特別適合經常出門在外的探險家了。有些人也許會問:那你屋內的能源來自那裡?如果有探險家爬到了懸崖峭壁上,房子怎樣安落呢?如果某個地區很熱或很冷怎麼辦?沒有網線怎樣上網?如果在山野里野獸來了怎麼辦?
這些問題都不用怕。因為神秘的遙控器在您手裡,您只要按一下遙控器里的紅鍵,屋子就能為自己存下能量了,屋子的主要能源是二氧化碳。所以就不用那麼浪費能源了。只要你按一下黃鍵,燈就會自動開,但是除了你所在的房間的話,其它地方的燈是不會開的。只要你按一下藍鍵,燈就會關閉。只要你按一下綠鍵,房子就會自動變暖,使你冬天出門在外就不用再受嚴寒了。只要你按一下青鍵,房子就會變得非常涼爽,使你在夏天再也不用面對炎熱了。只要你按一下赤鍵,電腦就會自動跟電信連通。只要你按一下紫鍵,您的房子旁邊就會有透明的防護罩,讓你免受野獸之憂。
雖然這只是想,但總有一天我經過努力發明了微型縮小屋
C. 描寫發明的句子
1. 聰明的年輕人以為,如果承認已經被別人承認過的真理,就會使自己喪失獨創性,這是最大的錯誤。
2. 正確對待前人理論,學百家之長,自主創新。
3. 任何研究創新都會碰到沖破傳統阻力的問題。
4. 任何研究工作都應有所創新。創新的基礎,一是新概念的指導,二是新方法的突破。
5. 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的拓荒者,永遠是不朽的。
6. 現在一切美好的事物,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
7. 科學的存在全靠它的新發現,如果沒有新發現,科學便死了。
8. 創新就是在生活中發現了古人沒有發現的東西。
9. 學術研究貴在求真、求新、求深,而求新又是基本目標。
10. 獨創有兩方面:一是形式的新穎,一是個人人格的化入。
11. 敏於觀察,勤於思考,善於綜合,勇於創新。
12. 凡事力爭最好的可能性,但必須做最壞的准備。做創新的科研工作更是如此。
13. 大凡實際接觸過科學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實的人很少會有成就。
14. 如果學習只在模仿,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
15. 我們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要比在成功中學到的東西多得多。
16. 發表自己的不正確的意見,要比敘述別人的一個真理更有意義;在第一種情況下,你才是一個人,而在第二種情況下,你不過是只鸚鵡。
17. 遇到難題時,我總是力求尋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勝。
18. 要創新需要一定的靈感,這靈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長期的積累與全身心的投入。沒有積累就不會有創新。凡能獨立工作的人,一定能對自己的工作開辟一條新的路線。
19. 如果試圖改變一些東西,首先應該接受許多東西。自以為是乃是我們天生而原始的弊病。
20. 人應當使自己的面貌日新月異,要像堅硬而有韌性的金屬那樣經得起任何斗爭的鍛煉。
21. 不要迷信權威,人雲亦雲,要樹立獨立思考的科學精神。
22. 有發明之力者雖舊必新,無發明之力者雖新必舊。
23. 與眾不同,這也是一種時髦,一種社會前進的積極因素。
24. 創新需要智慧;創新需要頭腦;創新需要靈感。
25. 創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創新是火,點燃希望之燈;創新是燈,照亮前進之路;創新是思路,引導我們前行。
26. 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提高產業競爭力,提升我國經濟國際分工地位,是目前我們面臨的緊迫任務,也是保發展的重要舉措。青年創新創效活動是中央企業群眾性創新工作的重要載體,對於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培育企業創新文化、培養青年創新人才等方面能發揮積極作用。
27. 要完成我們在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任務,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要不斷開創各項事業的新局面,必須大力弘揚開拓創新的精神,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28. 不斷推進黨的建設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和方法創新。
29. 如果說創新是一顆常青樹,那麼,澆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說創新是一朵開不敗的鮮花,那麼,照耀它的必定是從心中升起的太陽。多少笑聲都是創新喚起的,多少眼淚都是創新揩乾的。創新的港灣溫情脈脈,創新的清風灌滿征帆。創新不是感情的投資,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紅。
30. 創新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釀成的瓊漿——歷久彌香;創新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滅的嚮往編織的彩虹——絢麗輝煌;創新是用永恆的執著和頑強的韌勁築起的一道銅牆鐵壁——固若金湯。
31.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沒有了創新,整個民族就是死水一灘;沒有了創新,一個民族前進的腳步將步履維艱;沒有了創新,一個民族就會被歷史遺棄。
32. 創新是巍巍大廈的棟梁,沒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亂的磚瓦;創新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沒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濫的波浪;創新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沒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創新是遠洋巨輪的主機,沒有它,就只剩下癱瘓的巨架。
33. 創新是古老大海上的一葉方舟,嶄新的風帆揚起一片新的源泉;創新是綠茵草地里的一朵花朵,嫣紅的花蕾綻放一抹新的希望;創新是蒼蒼藍天中的一個太陽,燦爛的光輝閃耀一道新的永恆。
34. 創新是名族進步的不竭動力,是國家發展的長久推手,是世界繁榮的永世奇才。
35. 獨特實際上是對平常的突破,意味著一種求新的生命力。
36. 標新立異的目標無非是為了開拓。
37. 開創則更定網路。盡滌舊習而氣象維新:守成則安靜無為,故縱脞廢萎而百事隳壞。
38. 道在日新,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
39. 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
40. 由於有所共鳴與傳承,人類才不至於過分地迷失和繞圈子走老路,由於有所區別,人類才會有發展。
41. 大凡新命之誕生,新運之創造,必經一番苦痛為之代價。
42. 與其被淘汰,不如自我更新。
43. 我們要擁有創新的理念,創新的精神,創新的行動才可以譜寫21世紀的新篇章!
44. 創新是遨遊人生的翅膀,是國家崛起的基石,是民族傲然的資本.
45. 一個具有天才的稟賦的人,絕不遵循常人的思維途徑。
46.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47. 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如果能夠打破常規,完全自由進行創作,其成績往往會是驚人的。
48. 非經自己努力所得的創新,就不是真正的創新。
49. 光看別人臉色行事,把自己束縛起來的人,就不能突飛猛進,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裡生存下去,就會掉隊。
50. 只有先聲奪人,出奇制勝,不斷創造新的體制、新的產品、新的市場和壓倒競爭對手的新形勢,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51. 如果你要成功,你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
52. 能正確地提出問題就是邁出了創新的第一步。
53. 企業的成敗在於能否創新,尤其是當前新舊體制轉換階段,在企業特殊困難時期,更需要有這種精神。
54. 保守是舒服的產物。
55. 在創造家的事業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後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
56. 對新的對象必須創出全新的概念。
57. 異想天開給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這是每一個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
58.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因為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59. 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60. 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
61.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之距離已經消失,要麼創新,要麼死亡。
62. 不斷變革創新,就會充滿青春活力;否則,就可能會變得僵化。
63. 人才進行工作,而天才進行創造。—-舒曼《論音樂與音樂家》致富的秘訣,在於「大膽創新、眼光獨到」八個大字。
64. 同是不滿於現狀,但打破現狀的手段卻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復古。
65. 人類的創新之舉是極其困難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視為神聖的遺產。
66. 想出新辦法的人在他的辦法沒有成功以前,人家總說他是異想天開。
67. 創新是科學房屋的生命力。
68.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69. 科學到了最後階段,便遇上了想像。
70. 有人認為,只有詩人需要幻想,這是沒有理由的,這是愚蠢的偏見!甚至在數學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沒有它就不可能發明微積分。
71. 若無某種大膽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識的進展的。
72. 科學研究工作,尤其富於創造性的意義,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當然,自力更生並不等於封鎖自己。
73. 我們要記著,作了繭的蠶,是不會看到繭殼以外的世界的。
74. 一些陳舊的、不結合實際的東西,不管那些東西是洋框框,還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們打破,大膽地創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論,來解決我們的問題。
75. 蜜蜂則採取一種中間的道路,它從花園和田野裡面的花採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種力量來改變和消化這種材料。
76. 在科學研究中,是允許創造任何假說的,而且,如果它說明了大量的、獨立的各類事實,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據的學說的等級。
77. 在自然科學中,創立方法,研究某種重要的實驗條件,往往要比發現個別事實更有價值。
78. 科學也需要創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傳統的束縛,才能發展科學。
79. 既然像螃蟹這樣的東西,人們都很愛吃,那麼蜘蛛也一定有人吃過,只不過後來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個勇士。
80. 有了精神的實驗和觀測作為研究的依據,想像力便成為自然科學理論的設計師。
81. 競爭優勢的秘密是創新,這在現在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更是如此。創造力對於創新是必要的,公司文化應該提倡創造力,然後將其轉變成創新,而這種創新將導致競爭的成功。
82. 作出重大發明創造的年輕人,大多是敢於向千年不變的戒規、定律挑戰的人,他們做出了大師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來,讓世人大吃一驚。
83. 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於科學的一大貢獻。
84. 我們的科學史,只寫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發現「此路不通」的失敗者統統不寫,這是很不公平的。
85. 獨創常常在於發現兩個或兩人以上研究對象或設想之間的聯系或相似之點。
86. 對於創新來說,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思路。—郎加明《創新的奧秘》
87. 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於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強。
88. 科學研究基於同一法則,即一切事物的產生取決於自然規律,這也適用於人們的行動。
89. 一個人想做點事業,非得走自己的路。要開創新路子,最關鍵的是你會不會自己提出問題,能正確地提出問題就是邁開了創新的第一步。
D. 寫關於發明和創造的文章200個字左右
發明創造金點子
每天早上來到班級,第一眼看到的總是那塊又大又干凈的黑板。昨天放學時,專黑板上還全是粉筆印,屬值日生卻認認真真的把黑板擦洗得一塵不染。但是我發現值日生在擦黑板的高出時,總要跳起來,許多落下的粉筆灰還會嗆著同學,害得同學直咳嗽。
我想發明一種多功能的黑板擦。這種黑板擦十分神奇,它有幾個按鈕,紅色的是用來擦黑板高處的。紅色按鈕輕輕一按,黑板擦下方會出現一個折疊式的教棒,這樣會讓個子矮一些的同學擦黑板的時候不用又蹦又跳的了。如果不用折疊教棒了,只需要再按一下紅色的按鈕,就可以收起來了。一個綠色的按鈕,是用來洗黑板的。按這個綠色的按鈕要稍稍用力一些,因為如果按得很輕,同學在擦黑板的時候會不小心按到它,黑板擦的表面會滲出水來,這樣就不能擦黑板了。但是按到它也沒有關系,只要走到桶邊,再按一下白色按鈕,就能把黑板擦布上的水快速擠壓幹了。還有一個黃色的按鈕。是用來吸取粉筆灰,就如一個吸塵器。同學在擦黑板的時候,就不會被粉筆灰嗆著了。最後是一個藍色的按鈕,可以把黑板擦裡面的吸取的粉筆灰里的收納盒拿出來,再把收納盒裡的粉筆灰倒入垃圾桶。
這就是我的「金點子」,一個神奇的黑板擦。
E. 關於發明創新的句子
1.沒有發明就沒有進步!
2.沒有創新的東西就像沒有味道的白開水,只有創新才會使一杯毫無味道的白開水變成好喝的佳得樂(或者其他的飲料)
以上兩句是我自己編的,不知道可不可以
F. 關於我的小發明的作文找一個自然段
誇誇我的小發明——(神奇的鞋墊)
每到過年走親戚的時候,媽媽總是愁得不得內了。因為來容的人太多,穿拖鞋太麻煩;不穿吧,穿著鞋直接進來吧,又太臟,搞衛生太麻煩了。一家人為此傷透了腦筋。瞧!明天又要來客人了!這可該怎麼辦!這不爸爸媽媽又為這事議論開了。
媽媽說:「唉!這么多客人,那得多少拖鞋啊!」爸爸說:「發鞋套吧!」「一大堆人站在那兒都等鞋套,這多尷尬呀!」媽媽馬上說。
聽了爸爸媽媽的話,我陷入了深思:如果有一種東西,能夠不像鞋套那麼麻煩,又能把臟的鞋底隔開,就好了。於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小發明就這樣開始了。
G. 發明製作一個物品的段落
同學們上課時需要許多筆,十分麻煩,我發明的「多功能筆」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回
這種筆形答狀各異,上面的圖案你可以自己換,而且這種筆非常小,便於攜帶,看了一定讓你愛不釋手!
別看它十分小,作用大著呢!
這種筆一共有七個不同顏色的按鈕,上面標著不同的文字,有「圓珠筆」「鉛筆」「橡皮擦」等。如果你要用圓珠筆,那麼你就按「圓珠筆」這個按鈕,這種筆就會變成圓珠筆,供你使用;如果你要用「修正帶」,那麼你只要按一下「修正帶」這個按鈕,它就會變成修正帶,幫你改正錯別字,使你的作業更加工整,美觀。
H. 了解的發明創造的小片段
節約小發明的製作方法!
1、用碎布把啤酒瓶蓋裹起來,然後再按你自己想要的形狀縫在一起,可以做成雜物盒,也可以是杯墊;把不用的吸管按照你的要求可以穿成掛簾、隔斷;用裝冰箱、電視等大件電器的包裝箱製做簡單的傢具如小書櫃、床頭櫃、CD架等。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處處留意,...
2.製作小發明誰知道
來來來,俺們教你點管用的。 最簡單的:做個筆筒!!家裡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沒?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麼的,試一下,只要夠重能放住筆的都可以。 找塊漂亮的布,或者彩紙,給杯子做件衣服。牛皮紙也挺好,包在杯子上量一下,剪出合適的一塊來,接頭處要多...
I. 關於發明的故事
一、自行車簡介
自行車是由人力腳踏驅動的、至少有兩個車輪的陸地交通車輛,俗稱自由車、腳踏車或單車。自行車無噪音、無污染、重量輕、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使用和維修方便,既能作為代步和運載貨物的工具,又能用於體育鍛煉,因而為人們所廣泛使用。
1818年,德國的德賴斯發明木製、帶車把的兩輪自行車,靠雙腳蹬地行駛;1839年,蘇格蘭的麥克米倫製成第一輛由曲柄連桿機構驅動後輪的鐵制自行車,用腳蹬踏板行駛;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發明前輪大、後輪?⒃誶奧稚獻壩星??湍蘢??奶ぐ宓淖孕諧擔?⒂?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曾一度掀起自行車熱。
1869年,英國的雷諾首先用輻條來拉緊輪輞,用鋼管製成車架,並首先在輪輞上裝上了實心的橡膠帶,使自行車的重量大大減輕;1874年,英國的勞森開始在自行車上採用鏈條傳動結構,但此時自行車仍是前輪大後輪??r
1886年英國的斯塔利在自行車上裝上車閘,使用滾子軸承,又將前輪縮小,使前後輪大小相同,並將鋼管組成菱形車架;1888年,英國的鄧洛普成功地將充氣輪胎應用在自行車上,顯著地提高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
1925年世界自行車產量已達200萬輛,其中英國佔50%,成為當時主要的輸出國。其後自行車得到廣泛的發展,結構上也有了改進和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汽車工業高速發展,自行車生產受到影響。但到70年代,由於出現能源危機,世界上再次出現自行車熱,自行車生產又得到飛速發展。至80年代,全世界自行車產量已超過八千萬輛,中國、日本、美國和西歐成為世界自行車生產中心。
1884年,中國出版的《申江勝景圖》首次記載了中國開始出現騎自行車的情景;1897年,中國開始從英國進口自行車;1937年日本人在中國上海、天津和沈陽三地先後開設自行車廠,但產量極微;1949年中國自行車年產量只有1.5萬輛;至80年代,中國共有自行車製造廠60餘家,自行車零部件廠千餘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產體系。
自行車的品種繁多,可以按不同的方法分類,如按用途可分為載重車、普通車、 輕便車,運動車和競賽車等;按使用對象可分為男車、女車和童車;按車輪直徑大小可分為28英寸車、27英寸車、26英寸車等;按車架等主體部件的用材可分為碳鋼車、合金鋼車、鋁合金車等;按車架的結構可分為桿疊車、可拆卸車和整體車等;此外還有雙人串列、健身、雜技等特種自行車。
自行車主要由車體部分、傳動部分、行動部分和安全裝置組成,根據需要可增加一些附件。四個主要部分又可分解為車架、前叉、前叉合件、車把、前軸、中軸、後軸、曲柄鏈輪、腳蹬、飛輪、車輪(包括輪輞、車胎、輻條)、鏈條、鞍座、車閘、車燈、車鈴、反射器等部件。裝有變速機構的運動車和競賽車還裝備變速控制器、前撥鏈器和後撥鏈器等。自行車附件有衣架、支架、氣筒、保險叉、擋泥板等。
車體部分主要由車架、前叉、車把、鞍座和前叉合件等組成。前後輪中心距上、前叉傾斜角和前叉伸距堤自行車的主要參數。
車架是用普通碳素鋼管經釺焊而成的菱形桁架結構,車架具有足夠的強度,可以承擔騎行者和運載貨物的重量,以及來自地面的沖擊力;前叉通過有上下兩組滾珠軸承的前叉合件與車架相聯接,前叉在車架上可以靈活轉動;車把通過車把中心的斜楔式螺母,用旋緊把心絲桿的辦法固定在前叉的主管內,使之與前叉聯接成一剛性的轉向機構,以提供良好的操縱性能;鞍座通過一根鞍管與車架剛性聯接,以承受人體的全部重量,鞍座的高度可根據騎行者的需要調整。
傳動部分由腳蹬、曲柄、鏈輪、中軸、鏈條和飛輪組成。騎車人的雙腳踩動腳蹬,帶動曲柄作回轉運動,由鏈輪經鏈條傳到後軸的飛輪而帶動車輪旋轉。一般自行車的傳動速比是固定的,即行程是一個定值。較高級的和特殊需要的自行車都裝有不同形式的變速傳動機構,常見的有中軸變速、傳動鏈變速和後軸變速三種。
行動部分由前後車輪,通常由前後軸部件、輻條輪輞和輪胎組成。車輪的重量和輪胎的花紋、規格、質量等都影響騎行的輕快性和舒適性;輪輞和輪胎的重量一般盡量減輕,以使騎行輕快;輕質輪輞用鋁合金製造,輪輞通過輻條與前後軸聯接。
安全裝置主要是指制動器,即車閘,其次還有照明設備和鳴號裝置等。車閘是保證騎行者人身安全的重要裝置,車閘的種類繁多,基本上分為輪緣閘和軸閘兩類。輪緣閘是通過機械杠桿、推桿、拉桿或鋼絲繩等,直接將高摩擦系數的閘皮壓向輪胎或輪輞,以使車輪制停的機構;軸閘是用各種方式來制停軸殼的機構,這種車閘不受輪緣不正的影響,制動過程柔和平穩。
照明和反射裝置是自行車夜間安全行車的重要裝置。照明裝置利用蓄電池或發電機為騎行者照亮前方道路,有一定的照明亮度要求;反射裝置是一種防護裝置。受其他機動車輛的前燈照射時,它能反射出光亮,提醒對方注意。
自行車正向著輕(重量輕、騎行輕)、新(多品種、新款色、能拆卸、可折疊)、牢(高強度)、廉的方向發展。自行車的造型和外觀要進一步趨向細膩、造型美觀、色彩鮮艷和協調。
例如:娛樂、體育鍛煉和競技用的越野性自行車,強度高、輪徑?⒙痔ザ廈媧幀⑻ッ媧?寫蟪葑Α⒉慌倫病⒉慌濾ぁ⒃揭靶閱芎茫?殉晌?憒笄嗌倌晗舶?奶逵?悶罰懷贍耆艘巴飴糜斡玫納降厥階孕諧凳褂錳跫???砉悖?虼司鴕?蟾??岜恪⒛陀茫?掛?壩斜淥僮爸茫桓咚俟?肪喝?翟螄蛄饗噝禿透?嶂亓糠較蚍⒄埂?r
二、自行車發展史
馬匹是最早一批被人類降服的動物。人一旦跨上它那寬闊的脊背,就能以最省力最舒適的方式走遍大地。但馬又是需要相當的技巧才能被駕駛的動物之一,而人很快便發現讓馬拉動的方式比爬到馬背上去駕馭要輕松省力得多,於是,便有了輪子,而後出現了四輪馬車。四輪馬車的確是個不小的發明,但人類的智慧自然遠不止這些,於是,使有了人類歷史上兩輪的誕生——— 法國人西夫拉克在一個下雨天,在街頭浸步時 被經過的四輪馬車濺了一身泥,這一濺使他突發奇想:四輪馬車這么寬,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個車輪……於是,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誕生了。
這輛小車有前後兩個木質的車輪,中間連著橫梁,上面 安了一條板凳,像一個 玩具。(如圖1) 剛剛出現的新東西肯定不是那麼完善。這輛「木馬輪「既沒有 傳動鏈條,又無轉向 裝置,自然需要改進。
到1818年,一個德國看林人叫德萊斯的,也是偶爾的一個想法,也製做了一輛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不過,他在前輪上加上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可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兩只腳蹬地,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時的德萊斯騎著他的」小馬崽」上路試驗時,遭到不少人的嘲笑。新東西的出現總會被這樣或那樣的傳統勢力所嘲笑,但人類的發明者永遠不會因這些嘲笑而停止。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在德萊斯發明的「小馬崽」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他在後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並且前後輪都用鐵制.前輪大,後輪?U庋?煥矗?說乃?耪嬲?肟?說孛媯?傷?諾慕惶娌榷?湮?腫擁墓齠??842年,麥克米倫騎上這種車,一天跑了20千米(如圖2)。
到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在前輪上安裝了 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他們把這輛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並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層出,讓觀眾大開眼界。(如圖3)
再後來便有英國的雷諾採用鋼絲輻條來拉緊車圈 作為車輪(見圖4)。
從西夫拉克一直到雷諾,他們製做的自行車與現代自行車差別較大,真正具有現代化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英國人羅松在自行車上別出心裁地裝上鏈條和鏈輪,用後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不夠協調與穩定。(如圖5)1886年英國的機械工程師斯塔利,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裝上前叉和車閘,前後輪大小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和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道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他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已經基本一致了(如圖6)
人類的智慧真是無所不在。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將自家花園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並打足氣裝在自行車上,這是充氣輪胎的開端。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展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創舉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從1791年到1888年,摩托車的始祖——自行車的發明和改進,經歷了近100年中這些發明者的不懈奮斗。我們不得不為人類的發明創造所感動。
J. 關於發明的文章
The ice cream cone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oods in the world.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people in the world have been enjoying ice cream in cones.
Many people think Ernest A. Hamwi made the first ice cream cone at the 1904 St. Louis World』 Fair in America. Hamwi sold pastry next to an ice cream seller. Because the ice cream was very popular, the seller quickly ran out of wrappers for the ice cream. Hamwi rolled one of his waffles into the shape of a cone and gave it to the ice cream seller. The cone became cool quickly and the seller put some ice cream in it. This was the first ice cream cone. But some people think Italo Marciony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make the ice cream cone. Marciony said he had been making ice cream cones in New York City since 1896.
But the ice cream con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since the 1904 St. Louis World』s Fair. And now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like eating ice cream c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