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仰天對月酒當歌,飄逸星痕人幾何。寬袂綺娑懷古曲,禪心妙語水中荷。是什麼意思
古曲星痕襯明月,高歌飲酒水中荷。此時有無皆入道,管她禪心妙不妙?
㈡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話是哪一句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從本源上說,色、空從本源上說,是一體的。色是空性「因緣和合」而產生或幻化而出;一切色都是通過一定的「因緣和合」而從空性中產生或幻化出來;也就是說,色是空性在一定因緣條件下的表徵或表象或表相。
色來自空;一切色都有空性。而空性則是色的本源或本質。一切色都可以回歸其本性,也就是回歸到空性。當色(或有情眾生)回歸到空性或本源,也就是成佛了。
㈢ 我是一個學佛的人該用什麼網名呢
師兄沒有必要執著,名字好壞不影響學佛如果皈依師父會給法號的
㈣ 我想知道中國四大名著的資料,要具體一點哦
1、《三國演義》
⑴作者:(明)羅貫中
⑵主要內容:全書描寫東漢魏(曹操)、蜀(劉備)、吳(孫權)三國從時局動亂、軍閥紛爭中崛起,一直到最後被西晉所滅的歷史故事。
⑶精彩場面:桃園三結義、草船借箭、赤壁之戰、曹操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
⑷妙語佳句:A、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B、三軍易得,一將難求。C、強賓不壓主。
主要人物: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黃蓋、呂蒙等。
2、《水滸傳》
⑴作者:(明)施耐庵
⑵主要內容: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
⑶精彩場面:武松景陽岡打虎、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魯智深大鬧五台山、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
⑷妙語佳句:A、恩仇不辯非豪傑,黑白分明是丈夫。B、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C、有力使力,無力鬥智。
⑸主要人物:宋江、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等
3、《西遊記》
⑴作者:(明)吳承恩
⑵主要內容:全書記敘了三藏法師一行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掃盡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經的故事。
⑶精彩場面:孫悟空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怒打假國丈
⑷妙語佳句:A、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B、會家不忙,忙家不會。C、見鞍思駿馬,滴水思親人。
⑸主要人物: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觀音菩薩、如來佛祖
4紅樓夢
前八十回 清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
後四十回 清 高鄂
主要人物賈寶玉 林黛玉
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主要人物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
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主要人物是;林黛玉,賈寶玉
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主要人物是:宋江,武松
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主要人物是:曹操,孫權,劉備
㈤ 仰天對月酒當歌,飄逸星痕人幾何。寬袂綺娑懷古曲,禪心妙語水中荷。神馬意思
佛陀說:「人的生命,只在一個呼吸間。」生命短促,我們應該善待自己,思索活著的意義。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愉快地過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煩惱,就需要有一分禪心來解救。紅塵凡夫,人人都需要一分禪心。
㈥ 簡述西遊記中的四聖試禪心的情節
情節概括:試探師徒的禪心是否堅定,四位菩薩(黎山老母、觀音、普賢、文殊)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們為夫婿。唐僧不為所動,悟空識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隨師傅,八戒卻動了凡心。四聖用「撞天婚」戲弄八戒,最後八戒被四聖設計用珍珠篏汗衫捆住,吊在樹上。
作品簡介:《西遊記》為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師為原型的。
文學特色:《西遊記》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㈦ 求「慈雲法雨滿乾坤」的上聯
上聯:佛道禪心凈世界;
下聯:慈雲法雨滿乾坤。
㈧ 禪心聽佛語,佛度有緣人什麼意思
禪就是靜,就是安靜,心靜如水,禪心,即是靜心聆聽佛陀的教導,佛度有緣人,即是人接受佛,就是和它有緣,如果人不選擇他就是和他沒緣!
㈨ 仰天對月酒當歌,飄逸星痕人幾何。寬袂綺娑懷古曲,禪心妙語水中荷。是什麼意思
作者表達了厭煩塵世、以佛家禪心看待萬事萬物的感情。
首句寫景----描述作者夜晚喝酒
次句寫情----表述作者苦悶的心情:感覺人生苦短,人就像天上的流星,稍縱即逝。
第三句寫作者的志向---人生最快意的事情就是穿著寬松華美的衣服、聆聽古人留下的名曲,凈化自己的心靈。
第四句寫作者的情感歸宿---人生苦短,做個佛門弟子,擁有一分禪心,看待一切,哪怕不遁入空門,至少也要有份禪心。
㈩ 西遊記的藝術感悟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點。大英雄的不凡氣度,對師父師弟有情有義,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是為人性,毛臉雷公嘴,山大王則是猴性,而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則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大鬧天宮的桀驁不馴,與西天取經相比似乎改變許多,其實悟空的個性仍然沒有變,比如在騙取妖怪的二件寶物,讓玉帝派人裝天,威脅道:「若不從,即上靈霄寶殿動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觀世音菩薩所派,咒她「活該一世無夫」,對如來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稱呼」,孫悟空,這么一個不「聽話」,不為強勢屈服的硬漢子,躍然紙上。
表面上看孫悟空是徒弟,但在一路上都在點化唐僧,有一段非常精彩,這個沙僧問孫悟空,師哥咱們什麼時候才能走到雷音寺哪,孫悟空說你們倆走的話,十天就可以走到,是我要走的話,一天打50個來回,還能見到日頭,那麼以師傅走的話,從小走到老,再從老走到小,再走幾個輪回也走不到,唐僧傻眼了,那我怎麼辦呢?孫悟空告訴他,只要你心誠志堅回首處即是靈山,所以點化唐僧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我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所以道不遠人,真正解脫的方法不是外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其實彼岸就在此岸上,取經最後的地點叫靈山,心靈的靈,地點叫雷音寺,東方才為震雷,所以真經本在東方,何必西求呢?那麼真正的靈山是什麼,不就是心靈之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