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教育具有創造

教育具有創造

發布時間:2021-08-10 12:17:47

① 教育有哪些文化功能

開始不在乎早晚,堅持和努力才是重點。其實政治可以早點看,裡面的哲學觀點對復習很有幫助。

② 為什麼說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of us, however, take life for granted. W

③ 為什麼中國教育出來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少之又少

網友一:

1.事實是,就算我們的教育沒有創造出你們想像中那麼多的創造性人才,我們目前也可以過得很好。我們「借鑒」別人的就可以過得很好,為什麼不要?你說「借鑒」是不恥不思進取的,錯!「借鑒」本身就是思進去的表現。

2.教育能不能產生創造性人才?能肯定是能的,只不過這個問題放在社會大背景下來看會更好,因為前者可能過分誇大了教育對創造性培養的作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也可以反過來說明這個問題,就是我們的社會還沒有「進化」出那麼多的創造性人才-----以教育培養的形式體現,那是因為這個社會還沒有一個需要迫切孕育「創造性人才」需求的大環境。

網友二:

我認為這與教育方式和社會形態有關,應試教育讓很多優秀的學習者最終變為考試的奴隸與機器,為了學習而學習,已經背離了初衷,而現在大部分單位在招聘人才時也都是以學歷為前提,所以,我們專注於局限的科目考試,而忽略了其他才藝和創造的可能性,導致現在具有創造性的人少之又少。

從小就沒有人會推崇你除了學習考試之外的任何一件事,你踢足球,別人會認為你玩物喪志,你喜歡音樂,別人會覺得你是個壞小孩,只有本本分分學習、考試、晉升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贊揚和欣賞,所以,這種意識造就我們從小就認為創造性與我們無關,那是不正確的事,不應該去涉獵的領域。

網友三:

從小學到離開大學,一個年輕人只能死記硬背書本,他的判斷力和個人主動性從來派不上用場,受教育對他來說就是背書和服從。中小學的教育就是聽話,老師管幹部,幹部管同學,孩子們都學會了等級制、成人化的處世思維。所以從小就學會了討老師(上級)喜歡為目的。

從教育內容來看,每一項知識的傳授演變成一種不容置疑的信仰行為,即教師永遠是對的,教師的言行不容置疑,從不能懷疑知識的正確性。老師不可能犯錯,如果老師犯錯也不能提及而是要視而不見,從尊重知識轉變為尊重老師。例行的考試題只准備有一種答案,沒有變通和改變、超越的可能,只要記住答案就能及格、聽老師的話就能得三好學生。

網友四: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一知半解而又假裝博學的人是不是太多了呢?也即是說,數量確實有不少,然而質量低劣者也確實大有人在。在中國,這兩三年裡自稱大學的機構,有如西式菜和咖啡一樣一窩蜂似地冒出來了,酒吧和西餐館到處都是。然而,在這種大學里都是怎樣開展教育的呢?這種大學的畢業生,也即在這類大學里接受了教育的學生們,許多人都是一知半解而並未真正成熟。」這段話是100年前,一位偉大的中國人對當時的評價。100年過去了,中國好像沒有變化。

網友五: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我們已不在僅僅因為溫飽的問題而局限於必須要付出某種勞動力才能換來生存的前提,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更是給了現在年輕人更多的選擇和更寬廣的視野,讓我們開始像精神領域的富足而邁進,而這一切都需要一種寶貴的能力,那就是創造力。

沒有創造力,我們不會發明飛機和電話,創造力是生活進步的重要能力,它能讓我們精神世界更加富足,生活更加自由和不被束縛,所以,現在的孩子,我認為應該

網友六:

或許我們不是缺少創造性人才,只是對於身邊「驚為天人」的存在太過熟視無睹。我們喜歡爭先,總拿自己不好的領域去和發達國家發展了幾十年的領域比較,然後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這其實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誠然,在創新驅動戰略的引領下,就中國的人口基數來說,創造性人才確實不夠多,但們也要看到中國近幾年來取得的進步與成長,多一些自信,也多一些耐心。

④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創造教育」的定義是什麼

創造教育:英國心理學家、優生學家高爾頓開創造教育研究之先河,著有《遺傳的天才》等。20世紀40年代美國奧斯本研究集體創造思考方法,著有《思考的方法》。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種教學在美國得到發展。如布法羅大學開設了指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實驗課程。20世紀60年代以來創造教育在日本亦受重視,1960—1979年有關創造力培養著述譯作有250多種,並開展這方面的實踐活動,設「發明教室」等。德國則把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滲透在中小學各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創造教育受到廣泛重視,初步形成理論體系。創造教學已成世界性潮流。陶行知為中國創造教育開拓者,於20世紀30年代在育才學校設立「育才創造獎金」,後發表《創造宣言》。60年代後,台灣省教育界亦就此進行實驗研究。如賈馥茗1968年在國語科中進行小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實驗等。70年代末80年代初創造教育在中國再度興起。如1982年中華創造力開發研究所研究人員在上海和田路小學進行實驗,運用一些專門編排和設計的教法。此後,這方面的研究在各地普遍開展。
陶行知是我國創造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開拓者,創造教育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論體系的精髓,其創造教育實踐更是貫穿於他整個教育活動之中。創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針對中國傳統教育的種種弊端,結合中國教育實際,在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思想的基礎上而提出的一種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的新的教育理論。
陶行知實施創造教育的目的,可以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來看。就學生而言,創造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手腦雙揮」「手腦聯盟」「手腦雙全」——這就是創造教育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實現創造教育的手段。陶行知曾經說過,「手腦結合,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就教師而言,教師的創造,不像宗教家、戀愛至上主義者、美術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教師「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他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先生、學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創造教育的手段。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並認為「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發揮出來。」
創造教育的三個關鍵:在培養兒童創造力方面,陶行知提出了「充分的營養、良好的習慣和因材施教三個關鍵」。

⑤ 為什麼說教育有創造文化的功能

因為文化是靠人來創造的,而教育的第一大功能正是培養人,就是一個這么簡單的邏輯。

⑥ 教育對文化的作用有__,__,__和教育創造和更新文化 答案

教育對文化的作用:
①教育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教育具有傳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創造文化的作用.

⑦ 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這句話對不對

對的
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符合的通過教育傳遞、不符合的過濾。學校不開設某些課程就是選擇功能
傳遞功能——同上,開設某些課程就是傳遞某種文化
創造文化——如考試文化的產生

閱讀全文

與教育具有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