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檳榔發源於哪個國家
檳榔果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各省居民迎賓敬客、款待親朋的佳果,因古代敬稱貴客為「賓」、為「郎」,「檳榔」的美譽由此得來。檳榔也有仁頻、賓門等多種稱謂。在亞洲的許多地區,例如台灣、印度、海南等地,保留著嚼食檳榔的習慣。它是中國四大南葯之一(其它三種為益智、砂仁、巴戟),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具有消積、化痰、療瘧、殺蟲等功效,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葯果。
檳榔傳說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並六國、平定中原後,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統一的目光放到了南邊的百越之地,就是現在的廣東和廣西。關於此次戰爭,秦軍五十萬大軍在兵力上占絕對優勢,在裝備上更是要遠遠超過百越部落軍隊,但是戰爭的過程卻令秦軍感到了戰前從未想到的艱苦和壓力:糧草難運,和南方炎熱的氣候對於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軍士兵極不適應,百越軍在首領「譯吁宋」的率領下與秦軍進行了慘烈的激戰,在秦與百越的戰爭中,最難解決的是進攻南越秦軍的糧食供應問題,於是秦始皇令史棣「鑿靈渠,築陡門」溝通湘江與灕江,以通糧道。
這期間,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而且一對峙就是三四年。大致在公元前218年左右秦始皇還曾經歷過一次感人的愛情故事!事情是這樣發生的:檳榔
檳榔
由於「靈渠」和「陡門」的建造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加上當時的炎熱的氣候,秦軍士兵多為北方人,大部分都為現在陝西、山西、河南等地人,很不適應這種氣候,導致士兵陣營中瘟疫橫行。百越軍看到如此情形,一不敢正面與秦軍沖突,怕自已的軍隊也染瘟疫;二又不能坐而不攻,要想出兩全其美的對策才行!於是「譯吁宋」找出當地有名的既種檳榔又采葯的民女小月,讓她混入敵方的軍營去探軍情,因檳榔有葯效功能,辟瘟開胃解油性,嚼後可防瘟疫,用檳榔做為潛入敵方的突破點是最好的辦法,小月就裝了一船的檳榔和草葯,分批發給秦軍在築「陡門」工程的士兵,後來瘟疫很快就解除了。
秦軍副帥「趙佗」把此事上報給了秦始皇,始皇帝聽後大喜,說要見見此奇女子,當他見到檳榔美女小月時,即刻被眼前這位女子驚呆了,他頓時覺得此女很像小時候認識的一位女孩,再看她脖子上掛著一串檳榔子,他想起來了,這不是其幼時他在趙國邯鄲淪為人質時結識的采葯女「阿房」么?那時她也是掛著這一串檳榔子,秦始皇深情的對小月說道:「我是你的阿政吶!」小月聽到後,她也失聲叫了起來:「阿政!」此時此刻,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當時她不顧父親的反對,悉心照顧常被打得遍體鱗傷的阿政,為其熬葯療傷,他們兩小無猜,互生情愫,結為初戀。後趙政返回了秦國,兩人再也沒有見過,之後「阿房」改名為小月來到此處種檳榔為業,想不到今在此重逢了。
這些天來秦始皇帶阿房女去築「陡門」的灕江口遊玩,兩人談天說地,真是無所不談,當趙政談到要實現中國統一時,提出了想立阿房女為妃,再接收嶺南的百越之地。阿房心想,與其戰事無休止地延續,還不如雙方做一次合解,阿房女機智的對秦始皇說出了她想法:她說只要皇帝平息了這場戰爭,就可以立她為妃,另外加上一個條件,就是秦軍武將「屠睢」必須處以極刑,因為「屠睢」在此役中對當地抵抗的人大開殺戒,必須以死謝罪,這樣她可以回去向「譯吁宋」交待!秦始皇聽了也覺得不錯,他也給出了一個條件:以後百越之地必須由大秦帝國派人統治。於是阿房女回去和首領「譯吁宋」商量對策,最終雙方達成此次的協議,「屠睢」被推出斬首,始皇帝派「趙佗」做為南越國第一代王,嶺南列入中國統一的版圖。
此次的「鑿靈渠,築陡門」,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完善了中華大地的基本版圖;史料記載秦軍在此次戰爭後的部隊全部留在兩廣,這些秦人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了現在的兩廣老百姓祖先的一支,世世代代守護著靈渠以及三十六座「陡門」。從此以後,當地人民便把「陡門」邊的那片檳榔樹保護起來,以後各家婚嫁時,男女雙方都會以檳榔果作為定親的信物,後來的黎族「放檳榔」婚俗也相傳是由此而來的。
『貳』 吃檳榔的起源
1、中國湖南檳榔的起源與印度、東南亞地區及中國台灣、海南的食用檳榔起源完全不同,因此其加工製作,吃用習慣與其它地方也完全不同,具有獨特的湖南湘潭特色。據湘潭縣志記載,湘潭食用檳榔的起源與發展,在湘潭的歷史中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據《湘潭市志》介紹:一六五0年(順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縣城人口數萬,所剩戶不上二、三十,人不滿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檳榔避疫之法收屍凈域,從此嚼檳榔習慣也就陸續延續下來。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內居民患臌脹病,縣令白景將葯用檳榔分患者嚼之,臌脹病消失,爾後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隨嚼之,久而成習。由此,湘潭檳榔逐步得到發展。但應特別注意的一點是:湘潭檳榔從開始至現在一直都是食用檳榔外殼為主的,從來不吃核,也不添加蔞葉或煙草。或許是由於湘潭檳榔的起源與其它地方的不同而形成了獨豎一幟的食用方法
2、湖南咀嚼檳榔習慣不同於世界其它地區,只是用傳統的食品工業加工方法對帶殼的檳榔乾果進行加工,並包裝成產品,不會咀嚼檳榔核,不吞食檳榔且不含煙草、蔞葉的成份。有關的毒理學實驗證明檳榔乾果無毒,檳榔加工過程所使用的食品調料(飴糖、明膠、香精、香料等)圴符合國家標准《GB-2760》所允許的范圍。國內一些學者提出「湖南檳榔咀嚼塊中含生物鹼,這些生物鹼通過亞硝基化作用變成亞硝酸胺,進而使湖南檳榔也致癌」的觀點
『叄』 檳榔在中國的歷史
海南省黎族
在中國,湖北以南的人才會有吃檳榔的習慣。北方幾乎沒有。
『肆』 是誰發明了煙,又是誰發明了檳榔,他們是兄弟嗎
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至2000年時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 1492年哥倫布的兩個船員傑雷茲和托瑞斯發現古巴土人點燃干煙並吸其冒出的煙,傑雷茲試著吸了起來,他成為歐洲第一吸煙者。 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滋特克人和瑪雅人用空蘆葦吸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一支卷煙就這樣產生了。 1612年,約翰·羅爾弗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種植了第一畝用於商業的煙草。 1843年,法國煙草經營商開始生產西班牙式煙卷,並以法文正式命名為「cigarette」,英文香煙一詞由此而來。 1881年,一種日生產120000支煙卷的卷煙機獲發明專利,在這之前煙卷都是用手工製作的。 1924年,美國《讀者文摘》第一次發表文章,提醒人們注意吸煙有害健康。 1966年,美國香煙包裝上開始印有新標志:當心!吸煙有害健康。 香煙業給美國人提供了230萬人次就業機會,這批人又給醫療、消防、洗衣、制葯等行業帶來更多的謀職機遇。 考古學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帕羅城發現,在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有寬大的煙葉和煙斗並列在一起,並有吸剩的煙灰。這些遺物,經儀器分析,含有煙鹼,推斷為煙草的葉子。 考古學家也曾在墨西哥馬德雷山中一個海拔4000英尺的山洞裡,發現一支空心草桿中塞有煙斗,經放射性測量, 證明是700年以前的產物。果真如此,不僅比哥倫布的發現要早200多年,而且真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卷煙的始祖了。不過,這一歷史奇跡還有待於考古學家的進一步考證。檳榔最早由印度傳入,從幾百年前的封建王朝即開始流行,鼎盛於太公王朝時代,當時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熱衷此道。在宮廷里,吃檳榔是一項高雅的活動,有專門的各種精緻器皿和「侍檳榔官」一職,服侍王公後妃吃檳榔。我想這有些類似於今天有錢人抽雪茄吧。 (附)--- 檳榔是棕櫚科植物,英文名為Areca, Betelnut, Pinang。在我國主要生長在海南、台灣等熱帶近海的地方。檳榔的種子,有仁頻、賓門等多種稱謂。自古以來檳榔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各省居民迎賓敬客、款待親朋的佳果,因古時敬稱貴客為「賓」、為「郎」,「檳榔」的美譽由此得來。海南待客有 「茶,煙,酒,檳」等四種等級,檳榔只有在迎貴賓,婚慶等重大節日才擺上筵席,可見其地位。目前隨著檳榔種植面積的擴大和越來越多朋友的喜愛,檳榔已經普及到人們的日常消費中了。 檳榔也是我國四大南葯之一。檳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檳榔油、生物鹼、兒茶素、膽鹼等成分。檳榔具有獨特的御瘴功能,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葯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因為瘴癘之症,一般都同飲食不規律、氣滯積結有關,而檳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葯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注。即使墨客騷人對檳榔也情有獨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就曾寫過「紅潮登頰醉檳榔」的佳句。鮮食檳榔有一種「飢能使人飽,飽可使人飢」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時則氣盛如飽,飯後食之則易於消化,可謂人間仙果。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檳榔有「下水腫、通關節、健脾調中、治心痛積聚」等諸多病症。不僅如此,檳榔還有治青光眼、 血壓增高、驅蟲等症的效果。 嚼檳榔的歷史亦應是相當悠久了,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有「紅潮登頰醉檳榔」之句。明代李時珍對檳榔則有詳盡的描述:「檳榔子既非常,木亦特異,大者三圍,高者九丈……但性不耐霜寒,故不得北植。」性不耐霜寒,不得北植,所以,海南及嶺南是檳榔的發源地。古書《山海經》中還曾有「黑齒國」的記載,即因檳榔的汁液呈紫紅色,嚼檳榔日久會使人牙齒變黑。檳榔西施。他們不是兄弟!
『伍』 檳榔是誰發明的啊
常用的驅蟲葯。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乾燥成熟種子。主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中國的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檳榔味苦、辛,性溫 。歸胃、大腸經。功效殺蟲,消積,下氣,行水。主治蟲積,如蛔蟲、絛蟲、蟯蟲、薑片蟲等,食積氣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瘧疾等病證。現代葯理實驗證明,檳榔有驅蟲、抗病毒、治痛風和抗真菌等作用。
有人吃了老打咯.屬正常現象.
還有剛吃會產生胸悶,臉紅,屬於正常反應
來源 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種子。
採集
冬、春果實成熟時採收。摘下果實,將果皮剝下,取其種子,曬干。
葯材
乾燥種子呈圓錐形或扁圓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徑2~3厘米,表面淡黃棕色或黃棕色,粗糙,有顏色較淺的網形凹紋,並偶有銀色斑片狀的內果皮附著。
食用
檳榔果可以食用,沾鹵水咀嚼,初次咀嚼者會面紅、胸悶,屬於正常現象
毒性
過量檳榔鹼引起流涎、嘔吐、利尿、昏睡及驚厥,甚至胸悶,出汗,頭昏致休克,不可吞食,.如系內服引起者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洗胃,並注射阿托品。
害處
亂吐檳榔汁與殘渣,不僅會影響市容,且有礙觀瞻,有些不肖的檳榔業者,常用盡各種花招來招攬客人,尤其是『檳榔西施』到處可見,對於兒童們的身心健康與社會的善良風俗,都有不良的影響。
再者,由於販賣檳榔的利潤很高,有些人就在並不適合種植檳榔的山坡地大肆種植,而造成水土流失,當台風來時,很容易產生土石流,造成人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
常見之危害:
嚼食檳榔,除了使牙齒變黑、磨損、動搖、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還會導致口腔癌。據調查,百分之八十八的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嚼食檳榔的人口急劇的在成長,在台灣估計已超過260萬人;嚼食檳榔者之平均年齡層亦有逐漸下降之趨勢;而嚼食檳榔之普遍性也從低社會經濟地位和勞動階級人口,擴展到白領階級高知識分子。檳榔為「紅唇族」的最愛,農民眼中的「綠色黃金」,但它卻是台灣人民健康和水資源的最大殺手。根據統計台灣5萬多公頃的檳榔園(相當2個台北市大),除每年造成水資源損失約40億公噸及嚴重破壞林地外,國人一年花費在吃檳榔的金額更高達900多億,相當於半條高速公路之造價,相當驚人。更可怕的是它的致癌和促癌作用,更使得國人之口腔癌,躍升為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之列。因此如何推動檳榔防治工作,減少國人嚼食檳榔之嗜好,亦成為衛生單位的工作重點之一。
·生理的危害:除可能罹患口腔疾病、口腔癌外,食用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輕則興奮、眼神呆滯、全身發抖、走路不穩、行為怪異或粗暴;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包括聽幻、自我膨脹、被迫狂想、譫妄亂神等。
·經濟的危害:隨地吐檳榔汁,會被取締罰鍰;食用檳榔價錢昂貴,增加支出負擔;醫療費用。
·社交的危害:吃久了,牙齒變黑、嘴巴變紅,外觀相當不雅。
·環境的污染:隨地吐檳榔汁不但污染環境有礙觀瞻,吐出檳榔汁中的細菌會隨風飄散,吸入大眾的肺里。
·水土保持: 由於檳榔樹屬淺根性,大量面積種植,會嚴重破壞水土保持。
『陸』 吃檳榔習俗起源自哪
吃檳榔的習俗起源於南北朝。在南北朝時期的《南史劉穆之傳》中記載,劉穆之每於飯後必咀嚼檳榔,漸成習慣。
『柒』 吃檳榔的起源是什麼
1.
從環境衛生的觀點看因嗜食者亂吐檳榔汁,有礙觀瞻及環境衛生。
2.
從醫學的觀點看:嚼食檳榔對人體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
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
:
1.由於石灰質和檳榔汁充滿口腔中形成牙結石,
又由於長期用力嚼食而咬
耗牙質,甚至使牙齒裂開或折斷。
2.對顳顎關節的影響:
由於牙質咬耗以及顳顎關節面磨損形成咬合改變及顳顎關節疼痛和病
變,使得開口閉口時會出現聲音且關節疼痛,不僅痛苦不堪,
且治療也相當困難。
『捌』 湖南人吃檳榔的起源
據說,在很久以前,湖南人是不吃檳榔的,只因有一年,湖南遭受特大洪水的洗劫,一片汪洋,洪水之後瘟疫肆行,一時間悲慘景象,慘不忍睹,然後有一戶從海南遷徙過來的人家,卻一點事沒有,後來才得知是因為他們有咀嚼檳榔的習慣,自此人們開始了解檳榔的功效,當地人開始效仿之後便流傳了下來。
『玖』 湖南人吃檳榔是發源於什麼時候什麼原因
好象不會導致不育
嗜食檳榔有什麼害處
1. 從環境衛生的觀點看因嗜食者亂吐檳榔汁,有礙觀瞻及環境衛生。
2. 從醫學的觀點看:嚼食檳榔對人體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
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 :
1.由於石灰質和檳榔汁充滿口腔中形成牙結石,
又由於長期用力嚼食而咬 耗牙質,甚至使牙齒裂開或折斷。
2.對顳顎關節的影響:
由於牙質咬耗以及顳顎關節面磨損形成咬合改變及顳顎關節疼痛和病 變,使得開口閉口時會出現聲音且關節疼痛,不僅痛苦不堪,
且治療也相當困難。
3.對牙周組織的影響:
由於檳榔纖維頗為粗硬,會刺傷牙齦或堵塞牙縫,
造成牙間乳頭的壓迫 而發炎,也由於用力嚼食,對牙周膜造成傷害, 使得牙根周圍發炎、浮 腫、疼痛。
另方面由於石灰質和檳榔殘渣的堆積,才結石越結越厚實,
使得牙齦受損、紅腫、化膿、牙根外露等而產生牙周病變,
終至牙齒一 顆顆脫落或不得不拔除。
4.對口腔黏膜的影響:
由於嚼食檳榔而造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和白斑病,
也就是口腔癌的前期病變,其臨床症狀為張口困難、疼痛、麻木感、 口腔黏膜變白及潰瘍。
5.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檳榔汁垢污染黑唇緣齒頰,影響觀瞻,且損害味覺神經與唾液分泌, 妨礙消化機能,檳榔渣刺激胃壁,導致胃黏膜發炎甚至穿孔,
影響營養吸收,造成營養不良。
『拾』 誰發明的吃檳榔啊快噎死哥了
食用檳榔誕生於1779年(乾隆44年)最早食用檳榔是為了治病救人!我估計您嚼的是黑果(煙果),初食著建議青果!少吃怡情,多吃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