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樣的人值得我們去崇拜
具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任何一種的人,都值得我們去崇拜,何況具備四種的
❷ 我是太無能了,不能創造。作者陶行知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子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漢族,徽州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是/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務主任,繼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先後創辦曉庄學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著作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鍾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
《創造宣言》
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們接過來,繼續創造。
宗教家創造出神來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財神、土地公、土地婆來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別人創造的現成之神來崇拜。
戀愛無上主義者造出愛人來崇拜。笨人借戀愛之名把愛人造成丑惡無恥的盪婦來糟踏,糟踏愛人者不是奉行戀愛無上主義,而是奉行萬惡無底主義的魔鬼,因為他把愛人造成魔鬼婆。
美術家如羅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創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們的神,是我們的石像,是我們的愛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創造出醜惡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敗,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敗。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於集體的創造,而不是個人的創造,那末這成功失敗也是屬於集體而不是僅僅屬於個人。在一個集體當中,每一個活人之塑像,是這個人來一刀,那個人來一刀,有時是萬刀齊發。倘使刀法不合於交響曲之節奏,那便處處是傷痕,而難以成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響中,投入一絲一毫的雜聲,都是中傷整個的和諧。
教育者也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點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以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
在機場與毛澤東合影
有人說:環境太平凡了,不能創造。平凡無過於一張白紙,八大山人揮毫畫它幾筆,便成為
在機場與毛澤東合影一幅名貴的傑
作。平凡也無過於一塊石頭,到了菲狄亞斯、米開朗基羅的手裡可以成為不朽的塑像。
有人說:生活太單調了,不能創造。單調無過於坐監牢,但是就在監牢中,產生了《易經》之卦辭,產生了《正氣歌》,產生了蘇聯的國歌,產生了《尼赫魯自傳》。單調又無過於沙漠了,而雷賽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貫通起來。單調又無過於開肉包鋪子,而竟在這裡面,產生了平凡而偉大的平老靜。
可見平凡單調,只是懶惰者之遁辭。既已不平凡不單調了,又何須乎創造。我們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單調上造出不單調。有人說:年紀太小,不能創造,見著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當你把莫扎特、愛迪生,及沖破父親數學層層封鎖之帕斯卡爾(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給他看,他又只好啞口無言了。
有人說:我是太無能了,不能創造。但是魯鈍的曾參,傳了孔子的道統,不識字的慧能,傳了黃梅的教義。慧能說:「下下人有上上智」,我們豈可以自暴自棄呀!可見無能也是借口。蠶吃桑葉,尚能吐絲,難道我們天天吃白米飯,除造糞之外,便一無貢獻嗎?
有人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倫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特,畢竟寫了《安魂曲》。絕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說:沒有勇氣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造出來的。這只是一半真理,當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除了大無畏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能開出一條生路。古語說:窮則變,變則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樣變得通,要有大無畏之精神及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變得過來。
所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
像屋檐水一樣,一點一滴,滴穿階沿石。點滴的創造固不如整體的創造,但不要輕視點滴的創造而不為,呆望著大創造從天而降。
東山的樵夫把東山的茅草割光了,上泰山割茅草,泰山給他的第一個印象是:茅草沒有東山多。泰山上的「經石峪」、「無字碑」、「六賢祠」、「玉皇頂」,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養的飛禽、走獸、小蟲和幾千年來農人為後代種植的大樹,於他無用,都等於沒有看見。至於那種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境界,也因急於割茅草而看不出來。他每次上山拉一堆屎,下山撒一泡尿,挑一擔茅草回家。尿與屎是他對泰山的貢獻,茅草是他從泰山上得到的收獲。茅草是平凡之草,而泰山所可給他的又只有這平凡之草,而且沒有東山多,所以他斷定泰山是一座平凡之山,而且從割草的觀點看,比東山還平凡,便說了一聲:「泰山沒有東山好。」這話被泰山一棵樹苗聽見了,它想到自己老是站在寸土之中,終年被茅草包圍著,徒然覺得平凡、單調,煩悶、動搖,幻想換換環境。一根樹苗如此想,二根樹苗如此想,三根樹苗如此想,久而久之成趨向,便接二連三的,一天一天的,聽到樹苗對樵夫說:「老人家,你願意帶我到東山去玩一玩么?」樵夫總是隨手一拔,把它們一根一根的和茅草捆在一起,挑到東山給他的老太婆燒鍋去了。我們只能在樵夫的茅草房的煙囪里偶爾看見冒出幾縷黑煙,誰能分得出哪一樓是樹苗的,哪一縷是茅草的化身? 割草的也可以一變而成為種樹的老農,如果他肯迎接創造之神住在他的心裡。我承認就是東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創造作用——為泰山剃頭理發,只是我們希望不要把我們的鼻子或眉毛剃掉。
創造之神!你回來呀!你所栽培的動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著雪亮亮的鐮刀天天來,甚至常常來到幼苗的美夢里。你不能放棄你的責任。只要你肯回來,我們願意把一切—我們的汗,我們的血,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都獻給你。當你看見滿山的幼苗在你監護之下,得到我們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的都長成參天的大樹,你不高興嗎?創造之神!你回來啊!只有你回來,才能保證參天大樹之長成。
羅丹說:「惡是枯乾,汗幹了,血幹了,熱情幹了,僵了,死了,死人才無意於創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
手腦相長歌
人生兩個寶,
雙手與大腦。
用腦不用手,
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腦,
飯也吃不飽。
手腦都會用,
才算是開天闢地的大好佬!
❸ 教育者也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改為反問句
「教育者也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
這個句式是陳述句,改為反問句就是:
「創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難道不是教育者要首先做到的嗎?」
❹ 什麼才是值得我崇拜的人 作文,應該怎麼理解這個題目,重點在於才是哦
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
最好的作文就是想到了別人想不到的,獨辟蹊徑。
你可以給老師講個故事,講清楚為什麼你崇拜這個人。
這個故事呢,一定是充滿了傳奇色彩,卻又是真實可信的,發生在我們身邊。
讓故事跌宕起伏,吸引老師的好奇心、注意力、想像力。
老師一定誇你寫得好。祝你成功。
❺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創造教育」的定義是什麼
創造教育:英國心理學家、優生學家高爾頓開創造教育研究之先河,著有《遺傳的天才》等。20世紀40年代美國奧斯本研究集體創造思考方法,著有《思考的方法》。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種教學在美國得到發展。如布法羅大學開設了指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實驗課程。20世紀60年代以來創造教育在日本亦受重視,1960—1979年有關創造力培養著述譯作有250多種,並開展這方面的實踐活動,設「發明教室」等。德國則把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滲透在中小學各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創造教育受到廣泛重視,初步形成理論體系。創造教學已成世界性潮流。陶行知為中國創造教育開拓者,於20世紀30年代在育才學校設立「育才創造獎金」,後發表《創造宣言》。60年代後,台灣省教育界亦就此進行實驗研究。如賈馥茗1968年在國語科中進行小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實驗等。70年代末80年代初創造教育在中國再度興起。如1982年中華創造力開發研究所研究人員在上海和田路小學進行實驗,運用一些專門編排和設計的教法。此後,這方面的研究在各地普遍開展。
陶行知是我國創造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開拓者,創造教育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論體系的精髓,其創造教育實踐更是貫穿於他整個教育活動之中。創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針對中國傳統教育的種種弊端,結合中國教育實際,在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思想的基礎上而提出的一種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的新的教育理論。
陶行知實施創造教育的目的,可以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來看。就學生而言,創造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手腦雙揮」「手腦聯盟」「手腦雙全」——這就是創造教育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實現創造教育的手段。陶行知曾經說過,「手腦結合,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就教師而言,教師的創造,不像宗教家、戀愛至上主義者、美術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教師「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他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先生、學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創造教育的手段。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並認為「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發揮出來。」
創造教育的三個關鍵:在培養兒童創造力方面,陶行知提出了「充分的營養、良好的習慣和因材施教三個關鍵」。
❻ 有哪些人可以視為自己最崇拜的人
我認為對社會作出貢獻特別大的人可以視為自己最崇拜的人吧,畢竟這樣的人也值得我們崇拜。
❼ 陶行知的創造宣言給人什麼啟示
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中指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先生的這番話使我更深刻地感覺到 「創造」就在每個教師的身邊,其實,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帷幄創造的主渠道。現代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開放的系統,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存在信息交流。因此,我們要在課堂上積極地創造條件,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強烈的思維互動,產生創造的火花。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重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充分發揮。
即明確自己的職業特點;保持一顆平常心;拋棄浮躁,立即行動;策劃自己的未來;永遠不要說校長的壞話;用笑聲感染每一個人;做一個受歡迎的教師;著眼細節,造就專業;讓學生感受到你的關注;引導學生快樂地思考;讓學生學會自己「捕魚」;在課堂教學中彰顯你的個性;做一個用心傾聽者;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藝術地表揚與批評學生;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永遠保持求知者的姿態.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讓我們一起做個有心人吧,「創造」就在你我身邊!
❽ 陶行之關於創造的名言
陶行之關於創造的名言
1.誰有創造,誰就能在歷史上佔一席之地;誰沒有創造版,誰就會被歷史淘汰。權
——潘天壽
2.生命的第一個行動就是創造。
——羅曼·羅蘭
3.一切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此——在於創造的刺激。
——羅曼·羅蘭
4.我創造,所以我生存。
——羅曼·羅蘭
5.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陶行知
6.生命就是不停地創造。
——泰戈爾
7.種種文明都可以說是創造沖動的產物。
——夏丐尊
8.唯創造才是快樂。只有創造的生靈才是生靈。
——羅曼·羅蘭
9.小創造改變大世界在生活的廢墟上創造新的生活。
——朗費羅
10.什麼是路?就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
——魯迅
11.向還沒有開辟的領地進軍,才能創造新天地。
——李政道
❾ 根據《創造宣言》這篇文章,並結合自身情況,談談自己想要創造需克服哪些困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題。
創造宣言(節錄) 陶行知[注]
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來,繼續創造。
宗教家創造出神來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別人創造的現成之神來崇拜。戀愛無上主義者造出愛人來崇拜。美術家羅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創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們的神,是我們的石像,是我們的愛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創造出醜惡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敗,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敗。倘若活人塑像是由於集體的創造,而不是個人的創造,那麼這成功失敗也是屬於集體,而不是僅僅屬於個人。在一個集體當中,每一個活人之塑像,是這個人來一刀,那個人來一刀,有時是萬刀齊發,倘使刀
法不合於交響曲之節奏,那便處處是傷痕,而難以成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點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能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
有人說:環境太平凡了,不能創造。平凡無過於一張白紙,八大山人揮毫畫他幾筆,便成為一幅名貴的傑作。平凡也無過於一塊石頭,到了米開朗基羅的手裡,可以成為不朽的塑像。
有人說:生活太單調了,不能創造。單調無過於坐監牢,但是就在監牢中,產生了《易經》之卦辭, 產生了《正氣歌》。單調又無過於沙漠了,而雷賽布竟能在水沙漠中造成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貫通起來。
可見平凡單調,只是懶惰者之遁辭。即已不平凡不單調了,又何須乎創造。我們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單調上造出不單調。
有人說:年紀太小,不能創造,見著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知。但是當你把莫扎特、愛迪生及沖破父親數學層層封鎖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給他看,他又只好啞口無言了。
有人說:我是太無能了,不能創造。可是魯印的曾參,傳了孔子的道統;不識字的惠能傳了黃梅的教義。惠能說:「下下人有上上智。」我們豈可以自暴自棄呢!可見,無能也是借口。
有人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可化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特,畢竟寫出了《安魂曲》。絕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說:沒有勇氣,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通氣探出來,走出來,造出來的。這只是一半真理;當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除了大無畏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能開出一條生路。
所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
創造之神,你回來呀!只要你肯回來,我們願意把一切——我們的汗,我們的血,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都獻給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 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
[注]陶行知(1891-1946),中國現代教育家
1、文中批評了哪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什麼?
解答:五種錯誤的觀點:①環境平凡,②生活單調,③年紀太小,④太無能了,⑤陷入絕境。
作者得出的結論:處處天天人人都能創造。
22、第四自然段中說「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能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這里所用的幾個比喻分別比喻什麼?
解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萬像」比喻眾多教育對象.「萬龍點睛」比喻使眾多教育對象成才
23、這篇《創造宣言》認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麼?為獲得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問題?
解答:教育的最大成功:師生合作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者要注意的問題:①要敢於創造,②要有獻身創造的精神,③要明確教育的創造目標,④要探索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⑤要鼓勵學生創造,⑥要注意師生合作創造,⑦要注意集體創造的特點。
2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 「合於交響曲之節奏」,是說集體創造活人之塑像應遵循相互合作與協調原理。
B 作者引用歌德的話「沒有勇氣,一切都完」,著重證明惟有大無畏精神才是創造取得成功的關鍵.
C 「走兩步退一步」隱含著創造之路雖有曲折坎坷,但還是要不斷前進的意思。
D 「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意指創造之神往往鍾情於勤奮而勇於奉獻的人。
E 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為主要論述教育者需要探索馬里創造理論的和創造技術。
F 作者善於用排比的手法來增強文章的氣勢、說理效果和感染力。
❿ 哪個人值得我們崇拜,說說他身上的精神和事跡!
他是我最崇拜的一個人有的人敬佩在足球場上叱吒風雲的羅納爾多;有的人敬佩能彈奏無數美妙樂曲的音樂家貝多芬;有的人敬佩知識淵博的魯迅;有的人敬佩………而我卻敬佩一位普普通通的英國小女孩。你猜,為什麼嗎? 話還得從去年那場世界級大災難——印度洋海嘯說起。在泰國旅遊勝地——普及島,一位英國小女孩和她的母親隨旅遊團去遊玩。有一天,天氣晴朗,這位小女孩和母親一起去碧波盪漾的海邊游泳,正當她們玩的十分高興時,小女孩發現有許多死魚向岸邊漂來,同時,水面上還不時冒起了泡泡,並且潮退得老遠老遠的。小女孩又想起了前不久在學校上的一節關於海嘯的公開課,老師講海嘯來臨前的種種跡象都與現在這種種現象完全吻合,小女孩著急地告訴母親:「母親,海嘯好像馬上要來了,叫大家快逃吧!」她的母親剛開始有點將信將疑,但聽了女兒的分析,便大喊道:「海嘯馬上要來了,大家快逃!大家快逃啊!」大家聽了她母親的勸告,都陸續上岸,逃到離海邊很遠的地方去了,但還有一些人還在海邊揀那五顏六色的貝殼,不知道死神已悄悄地靠近他們。那個小女孩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便上去勸說,經過她的不懈努力,那些人終於聽從了她的勸說,上岸了。小女孩說的沒錯,果然,過了不久,海嘯來臨了。大浪一個高過一個,頃刻間,海邊的房屋就被海嘯吞沒了。人如果在海邊,也會在劫難逃! 我敬佩她救了那麼多的人!我敬佩她能把課堂的知識用到日常生活中來!我敬佩她在那麼危險的情況下那麼沉著、冷靜!我敬佩她……
寫普通人更好,普通人的生命更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