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讀了鉛筆的發明,你有什麼收獲
知道了鉛筆的由來
B.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鉛筆的發明
在鉛筆上加個橡皮頭,這就是使用方便的橡皮頭鉛筆。看來十分簡單,似乎用專不著思考就屬自然出現的,其實不然。美國佛羅里達州有個畫家,叫李浦曼,他的生活相當貧困,是個窮畫家。他窮得連畫布、畫紙都買不起,手頭的筆和畫架,以及所用的畫具都是些破爛貨。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每天堅持作畫,常常畫到天亮。
C. 鉛筆發明的過程是怎樣的
1564年,在英格蘭的一個叫巴羅代爾的地方,人們發現了一種黑色的礦物——石墨版。由於石墨能像鉛一權樣在紙上留下痕跡,而且這痕跡比鉛的痕跡要黑得多,因此,人們稱石墨為「黑鉛」。那時巴羅代爾一帶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畫上記號。受此啟發,人們又將石墨塊切成小條,用於寫字繪畫。不久,英王喬治二世索性將巴羅代爾石墨礦收為皇室所有,把它定為皇家的專利品。用石墨條寫字既會弄臟手,又容易折斷。1761年,德國化學家法伯首先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用水沖洗石墨,使石墨變成石墨粉,然後同硫磺、銻、松香混合,再將這種混合物成條,混合物比純石墨條的韌性大得多,也不大容易弄臟手。這就是最早的鉛筆。
D. 鉛筆是怎麼發明的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他於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親是奧地利阿斯珀恩回的木匠。哈特答穆特在維也納(Vienna)學會了泥瓦匠的手藝,後來成為建築師,曾經創辦過一家磚瓦廠。
當時寫字用的筆質量低劣,他決心發明一種新筆。他想了一個主意:將粘土與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筆芯形狀,在火里燒制,這樣在紙上就能畫出痕跡。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粘土,使鉛筆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維也納成立了自己的鉛筆廠,直到今天,這家鉛筆廠還在生產鉛筆。
E. 概括《鉛筆的發明》
關於我們現抄在所知的鉛筆的最早的描述,見於康拉德·馮·格斯納——德國的普林尼——於1565年發表的一篇論化石的論文。格斯納實際上是個德國血統的瑞士人,在植物學、語言學、動物學和神學這些彼此關系不大的領域里都有重要著述。他描述了一種用木頭裹著鉛條的書寫工具。還有更早的資料講到鉛筆,然而直到十九世紀開始的時候,鉛筆才為人們所普遍使用,而作為傑出的書寫工具的鵝毛筆卻未受到被取代的威脅。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必然是這樣一個事實:至少是直到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當著名的法貝爾家族在紐倫堡建起大工廠的時候,鉛筆只能在某些方面使用。 1795年,鉛筆的製造有所突破:康特首先生產出了用石墨製造的鉛筆(將石墨磨碎,壓製成細棍,在窯內烘乾),他採用的工藝直到現在還是製造鉛筆的基本工藝。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引進苯胺染料後,彩色鉛筆是一個明顯的發展,且得到了廣泛使用,對鉛筆製造作出了貢獻。
F. 讀了鉛筆的發明,你有什麼收獲
創造產生財富
G. 鉛筆的發明和鉛筆的進化過程
鉛筆的歷史非常悠久,它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那時的鉛筆很簡陋,只不過是金屬套里夾著一根鉛棒、甚至是鉛塊而已。但是從字意上看,它倒是名符其實的 「鉛筆」。而我們今天使用的鉛筆是用石墨和粘土製成的,裡面並不含鉛。
現代鉛筆的鼻祖誕生於16世紀中葉的英國坎伯蘭山脈的布洛迪爾山谷。1564年,在布洛迪爾山谷有人發現了一種稱為石墨的黑色礦石可以寫字,他們隨即將這種礦石切割成細條,運往倫敦出售,供商人們在貸籃和貨箱上作標記之用,故稱為 「標記石 」。」」這里的石墨礦簡直就象是上帝專為生產鉛筆而賜予的,純度高,光滑而不易折斷。後來人們將石墨棒插入鑽好的小木棍中,就製成了與今天相近的鉛筆。
由於用布洛迪爾山谷石墨製作的鉛筆很受歐洲各國歡迎,所以採掘過量,高純度的石墨礦很快就枯竭了。於是人們開始研究用人工方法提取,加工石墨。
1761年,德國化學家范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鉛筆廠。他將石墨、硫磺、銻和松香混合,成為糊狀,然後再將其擠壓成條烘乾,提高了石墨的韌性,成為今天鉛筆的雛形。
18世紀時,能生產鉛筆的只有英、德兩國。後來,由於戰爭的影響,法國的鉛筆來源中斷。當時的法國皇帝拿破崙命令本國的化學家尼古拉斯·孔蒂就地取材,生產本國鉛筆。孔蒂用法國出產的劣質石墨與粘土混合,並通過控制粘土與石墨的比例來調整其硬度和顏色深淺,成型後置於窯內焙燒製成筆芯,再用松木製成筆桿裹住筆芯,獲得成功。這樣生產出的鉛筆成了當時最好用的鉛筆。問世後,很快就傳到了世界各地。
1822年,英國的霍金斯與莫達合作,發明了第一支 「伸縮式鉛筆」。1838年,美國人基拉恩發明了 「活動鉛筆」。此後又經過許多的改進,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 「自動鉛筆」。
H. 鉛筆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18世紀中葉,德國巴伐利亞的一位化學家法貝爾開始了這方面的努力。他在卡斯塔爾煤礦附近採集了一些石墨礦石,將它們研成粉末,用水沖洗去雜質,獲得了較純凈的石墨粉。他設想將石墨粉和某種東西黏合在一起,這樣可以改良石墨,使它純一些、硬一些、結實一些。
法貝爾經過了種種試驗之後,終於發現在石墨粉中加入硫磺、銻和松香,加熱凝固後硬度合適,書寫流暢,也不容易弄臟手。法貝爾在1760年建立起了鉛筆工廠,將石墨與硫磺、銻、松香混合熔化後,再壓製成條,就成了一根根的「鉛筆」。在這種鉛筆外面裹上紙卷後,就可拿到商店裡去出售了。法貝爾的鉛筆很快就出了名,並開始源源不斷地向法國、英國出口。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了。英國、德國等鄰國對法國進行了封鎖,鉛筆也運不進法國了。鉛筆沒有了來源,影響可不小,特別對畫家來說影響更大。當時一位名叫康蒂的法國畫家,下決心自己解決這個難題。
康蒂手頭只有數量不多的一些石墨,他琢磨來琢磨去,想怎樣才能利用這點石墨製造出盡可能多的鉛筆來。想來想去,他終於有了一個主意:在石墨粉中摻和一些黏土試試看。一試,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他發現在石墨中加進不同數量的黏土或在燒制時採用不同的溫度,就能得到不同性能的鉛筆。
康蒂的鉛筆比法貝爾的好用多了。據說,拿破崙特別喜歡用康蒂的鉛筆。法貝爾聽到人們對康蒂鉛筆的贊揚後,決心製作更好的鉛筆,經過長時間的反復的苦心鑽研,終於發明了性能更好的鉛筆。
不過,無論是康蒂還是法貝爾的鉛筆,都只有一根細條,太容易折斷。1812年,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位木匠威廉·門羅,想到為鉛筆錦上添花,讓鉛筆穿上木頭外衣。
門羅造出一台機器,能在一塊木板上平行開出8條凹槽,在往凹槽里裝入鉛筆芯後,再覆蓋上另一塊同樣開有凹槽的木板,用膠水粘緊。然後,再將這塊嵌有8根鉛筆芯的木板切割成8根木條,每根中都有一根鉛筆芯。這就是真正的鉛筆了。
門羅的鉛筆誕生100年後,又有人不滿足了,認為它浪費木材,削鉛筆也要花費時間,使人感到麻煩。這種不滿足導致日本的早川德次在1915年發明了一種能夠把鉛筆芯反復推出的鉛筆。這是一種只要旋轉筆桿上的旋鈕就可使中間的筆芯伸出和收回的新型書寫用具。它就是現在廣泛使用的活動鉛筆的原型。
在經過許多人的發明後,今天的鉛筆品種已十分豐富,供人們各種需求。僅活動鉛筆一類的就有旋轉式、墜芯式、動脈式、手推式、自動出芯式、組合子彈頭式等,令人眼花繚亂。
早川德次為他的「活芯鉛筆」申請了專利,並創建了一家公司進行批量生產。現在,這家公司已發展為頗具知名度的夏普公司。它繼承了創業者早川德次永不滿足的精神,注重發明,不斷地開發新技術。
I. 鉛筆是如何發明而來的
1564年,在英格蘭的一個叫巴羅代爾的地方,人們發現了一種黑色的礦物———石墨。專由於石墨能像鉛一樣在紙上屬留下痕跡,而且這痕跡比鉛的痕跡要黑得多,因此,人們稱石墨為「黑鉛」。那時巴羅代爾一帶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畫上記號。受此啟發,人們又將石墨塊切成小條,用於寫字繪畫。不久,英王喬治二世索性將巴羅代爾石墨礦收為皇室所有,把它定為皇家的專利品。用石墨條寫字既會弄臟手,又容易折斷。1761年,德國化學家法伯首先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用水沖洗石墨,使石墨變成石墨粉,然後同硫磺、銻、松香混合,再將這種混合物成條,混合物比純石墨條的韌性大得多,也不大容易弄臟手。這就是最早的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