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一年愛迪生用電點亮了世界第一盞燈,從此電照亮了人們的生活
1879年。
1879年10月21日,電燈研製成功,愛迪生為此試用了接近1600種材料進行試驗,連續用了45個小時之後這盞電燈的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這種電燈有「高阻力白熾燈」、「碳化棉絲燈」多種名稱,用碳化棉絲製成。
1880年,愛迪生派遣助手和專家們在世界各地尋找適用的竹子,有六千種左右,其中日本竹子所制碳絲最為實用,可持續點亮一千多個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這種燈稱之為「碳化竹絲燈」。
(1)用發明點亮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1、初嘗試驗
在愛迪生小的時候,他經常到鄰居繆爾·溫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一天,他在溫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愛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
幾天後,愛迪生把幾種化學原料配在一起,拿給父親的幫工邁克爾·奧茨吃,愛迪生告訴邁克爾·奧茨吃了這種東西人就會飛起來,結果奧茨吃了愛迪生配製的「飛行劑」後幾乎昏厥過去。愛迪生因此受到了父親的鞭打和小朋友父母們的警惕,勸告自己的孩子不要與愛迪生玩並遠離他。
2、臨終遺言
當愛迪生彌留之際,醫生和愛迪生的許多親友都圍坐在他的床前,眼看他的呼吸已越來越微弱,心臟終於停止了跳動。可就在醫生要宣布他死亡之際,他卻突然又坐了起來,說了一句很奇怪的話:「真是想不到,那邊竟是如此的美麗。」講完這句話之後,他便與世長辭。
Ⅱ 電燈是怎樣發明出來的
電燈是經過愛迪生不斷重復實驗發明創造出來的。1809年,英國皇家研究院教授漢弗萊·戴維爵士(法拉第的老師)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1879年10月21日,美國發明家愛迪生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
燈泡發明的過程: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Ⅲ 愛因斯坦發明電燈的故事
電燈是愛迪生發明的
愛迪生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的一生中,發明了許多東西,然而,能夠立即得到人們熱烈歡迎的,卻只有電燈。因為電燈的好處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它的出現,意味著人們又有一輪太陽,人們的活動不再受到黑夜物制約了。
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因此很不實用。
「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愛迪生暗下決心。
於是,他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後,亮了片刻就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睛一亮,說:「鬍子,先生,我要用您的鬍子。」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鬍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後裝在燈泡里。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頭發試試看,沒准還行。」麥肯基說。
愛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但他明白,頭發與胡須性質一樣,於是沒有採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走身,准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麼不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在U形密閉坩堝里,用高溫處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准備將它裝在燈泡內。可由於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於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
此時,夜幕降臨了,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並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果。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這燈究竟會亮多久呢?
1小時,2小時,3小時……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後來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
「45小時,還是太短了,必須把它的壽命延長到幾百小時,甚至幾千小時」愛迪生沒有陶醉於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天,天氣悶熱,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面,一邊扇著,一邊考慮著問題。「也許千篇竹絲炭化後效果更好。」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麼東西都想試一試。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
經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後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一於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他把生產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後,電燈開始進行尋常百姓家。
後來,人們便一直使用這種用竹絲作燈絲的燈泡。幾十年後,又對它進行了改進,即用鎢絲作燈絲,並在燈泡內充入隋性氣體氮或氬。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我們現在使用的這是這種燈泡。
Ⅳ 1879年誰用電點亮了世界上第一盞電燈
人類的第一盞電燈
電燈是美國人愛因斯坦發明的。1879年的一天他用碳絲製成燈絲,放入燈泡中,抽去燈泡里的空氣,接接通電源後,電燈亮了!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個小時,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電燈給世界帶來了光明,進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Ⅳ 在發明電燈之前,人們是用什麼東西照亮的
一、煤油燈為電燈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為燃料。多為玻璃質材,外形如細腰大肚的葫蘆,上面是個形如張嘴蛤蟆的燈頭,燈頭一側有個可把燈芯調進調出的旋鈕,以控制燈的亮度。
二、火把,古人夜間行路時常用的照明用具,有的用泡過水的干竹蔑等編成長條,有的在棍棒一端扎棉花或布條,蘸上油,也有的用長節竹筒注進油,開口端塞上棉花或布條。點亮時可照多人行走,多個火把人數可更多。
三、蠟燭,是一種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蠟製成,在古代,通常由動物油脂製造。可燃燒發出光亮。此外,蠟燭的用途也十分廣泛:在生日宴會、宗教節日、集體哀悼、紅白喜事等活動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學藝術作品中,蠟燭有犧牲、奉獻的象徵意義。
四、篝火,古指用竹籠罩的火,泛指一般在郊外地方,通過累積木材或樹枝搭好的木堆或高台,點燃的火堆。
五、青銅燈,戰國時期的燈具以青銅質的為主體,多為貴族實用器。人俑燈是戰國時期青銅燈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這些燈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為身份卑微的當地人形象。持燈方式有站立兩臂張開,舉燈過頂;有的跽坐,兩手前伸,托燈在前。一俑所持燈盤從一至三個不等。燈盤有圓環凹槽形和盤形兩種形制,前者有三個支釺,後者多為一個支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煤油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火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蠟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篝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戰國青銅人型燈
Ⅵ 點燈是怎樣發明出來的
由於小時候家裡非常窮,即使是那些蠟燭與煤油對於愛迪生家來說,也是一種奢侈品。這些在愛迪生年紀的心靈之中,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也使得他日後,將光明帶到了人間。
從小愛迪生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尋找一種方法,滿足在漆黑的夜裡產生足夠的光亮。對此,愛迪生每天都陷入到了思考之中。最終,他想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那就是將電源與能夠發光的物品連接到一起。由於當時的電非常便宜,因此,愛迪生想利用電帶給貧困的人們以光明。
剛剛過了20歲的愛迪生,就開始了對電燈的研究。做了無數次的實驗,首先用竹棉,再接下用石墨、鉭等等超過千餘處的物質,作為電燈絲的材料。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愛迪生經常會廢寢忘食,甚至與助手們一連5個晝夜都沒有休息。到了1877年,愛迪生開始了對弧光燈的試驗。當時的愛迪生提出,要將電流分流,將變弧光燈改成白光燈。在隨後進行的實驗中,這項實驗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不過,在實驗的過程,他們卻遇到了難題。當時必須找到一種燃燒到白熱的物質做燈絲,並且這種燈絲必須能夠在每1000小時2000度的燃燒。另外,這種燈絲還必須能夠承受住日常的碰撞,不僅成本要低,還要保證其的開與關不影響到其他燈的正常運行,保持燈與燈之間具有獨立性。
接下來就需要符合這些要求的燈絲了,愛迪生先使用炭化物質,實驗失敗之後,他又利用熔點高的金屬鉑與銥的合金做成燈絲,然而,他做了1600種不同的實驗都以失敗告終。愛迪生晝夜不停的做著實驗,當時愛迪生的助手都感到了心灰意冷。但是,只有愛迪生卻堅持不懈。
就這樣,經過了十多年的研究,到了1879年的時候,愛迪生將碳絲作為電燈絲,並且成功將其點燃了40個小時。並於當年的10月22日,愛迪生將第一盞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實用價值的電燈點亮。
這些成就並不能令愛迪生感到滿意,他還想著如何延長電燈絲的壽命。之後,為了使得電燈絲的壽命得到延長,愛迪生又重新做了大量的實驗,當時他用6000多種纖維材料作為電燈絲的實驗。
愛迪生的晚年依然在不斷地探索與追求
到了1880年上半年的時候,他所做的白熱實驗都沒有任何進展。一天,當愛迪生正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時,無意間用一把芭蕉扇邊上的一條竹絲撕成細絲,對這條竹絲炭化之後,用做燈絲,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終,愛迪生找到了日本的竹絲作為電燈絲,並且這種竹絲製作出來的燈絲可以持續使得1000多個小時,實現了電燈線長時間使用的目的。這次實驗成功之後,這種用竹絲做成的燈絲,被人們使用了很多時間。直到1908年鎢燈絲的出現,才將竹燈絲取代。
愛迪生的一生,都用到了為人類尋找光明的實驗之中。他做實驗所乃至的筆記簿達到了200多本,記錄了4萬余頁的實驗。曾經的三年時間里,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8至19年小時,每天都是到了清晨三、四點的時候,愛迪生才會在做實驗所用的桌子上躺下,甚至他還將凳子當睡床。
由於愛迪生堅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得人類將漫漫黑夜變得如白晝一樣。也正是愛迪生堅持,才能夠人類世界帶來了無限光明。
愛迪生發明的弧光電燈
愛迪生發明的白光電燈
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已經習慣了夜間生活,習慣了燈火通明。然而,如果沒有愛迪生發明的電燈,那麼,也許人類到現在到了夜裡還處於一片黑暗之中。正是愛生發明了電燈,才給人間來了光明。
也許大多數的人都電燈都沒有太深的概念,但是,如果哪天整個世界都沒有了電,那麼世界就會陷入到一片漆黑之中。如果不是愛迪生堅持不懈的努力,人類就不可能享用著電燈帶來的快樂。
無論人們做什麼事情,都應當有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對於自己認定了的事情,就應當用心、盡全力的去完成。只有這樣的話,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Ⅶ 電燈是如何發明的
摘要:從理論上講,製作電燈並不難。在一個抽成真空的燈泡里裝上一根燈絲,讓電流通過燈絲就能發光。可是要選擇合適的燈泡和燈絲卻並不容易。 從理論上講,製作電燈並不難。在一個抽成真空的燈泡里裝上一根燈絲,讓電流通過燈絲就能發光。可是要選擇合適的燈泡和燈絲卻並不容易。
第一個環節是燈泡形狀和容積的設計,這個問題愛迪生很快就解決了。他設計了不同形狀的燈泡。由於有自己的玻璃工場,他根本不用繁復的數學公式來計算容積。他在一隻空燈泡里灌滿了水,隨手把水倒進量杯,然後讀出量杯的刻度,一下子就解決了燈泡容積的問題。接下來的問題當然就是選什麼材料做燈絲了。愛迪生最初選用的是炭,但是炭絲很快就斷裂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燈泡反復察看。
「對了!燈泡裡面有空氣,而空氣中的氧有助燃作用。如果沒有氧,會不會好一點呢?」愛迪生思索著。他馬上把燈泡裡面的空氣抽掉,採用了新型的氣泵。
在1879年8月,他已經可以使燈泡的真空保持在十萬分之一個大氣壓了,這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很不容易的。在這種真空度下面,再用炭做燈絲,電燈一下子就亮了。成功了嗎?不,八分鍾後,電燈就熄了。看來炭絲不是理想的材料,必須找另外的材料。用金屬怎樣?愛迪生先後試用了鉻、銥、鈦等金屬。只有鉑的效果還可以,但最後鉑絲還是燒斷了。他試著在鉑絲上面塗上其他材料,電燈發光的時間明顯地延長了,但電燈卻會不時地自動熄掉,繼而又自動地再亮起來。看來還得想別的辦法。一個月後,愛迪生製造出新的抽真空設備,使燈泡內的真空達到了百萬分之一個大氣壓,電燈的壽命也因此延長到兩個小時了。這不能不說是朝成功又邁近了一步,但在實用性方面還是遠遠不夠的。況且鉑的價格昂貴,一般人負擔不起,還得尋找其他的方法。
愛迪生向有機材料打起了主意。他開始試用麻繩、稻草、硬橡膠、馬鬃,甚至用人的頭發、胡須,能想到的似乎都想到了。有一天他清點了一下,選用過的材料已達一千六百種之多!但成功還是遙遙無期。
一天晚上,愛迪生一邊思考問題,一邊隨手拿起一塊被壓榨過的混有樹脂的碳黑,不經意地搓弄著,無意中把碳黑搓成了一條細線。他突然心中一動,為什麼不試試纖維化的碳黑呢?
他馬上精選了一段棉線,把它彎成馬蹄形,放進一隻金屬盒去進行碳化處理。幾個小時以後,世界上第一根正式的電燈燈絲做成了。「助手巴切勒極為小心地拿著這根寶貝向吹制車間走去,而我則像護送著無價之寶的護衛。」愛迪生事後回憶道。他們小心翼翼地把燈絲裝入燈泡,然後抽真空、封口、通電,剎那間,金色的光芒灑遍了車間,燈泡點亮了好幾個小時!接著再換上一個新燈泡,居然連續亮了四十個小時!成功了!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
然而,點燃四十個小時的燈泡和愛迪生的設想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他又開始考慮新的材料。他受扇子的啟發,選用了碳化的竹絲;在全世界六千個竹子品種中一一篩選,最後選用了一種日本竹子做燈絲。又過了許多年,竹絲才為鎢絲所取代,漸漸演變成今天我們使用的電燈泡。後來,愛迪生又發明了中央配電系統,才使電燈走進千家萬戶,走遍了全世界。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九十九分血汗加一分靈感。」電燈的發明不正是這樣的嗎。
Ⅷ 在發明電燈之前,人們是用什麼東西照亮的
原始社會鑽木取火,難聞、多煙、可食用的動物脂蠟,兩頭燒的燈芯草蠟燭,昂貴卻芬芳的蜂蠟蠟燭,油燈,瓦斯燈
Ⅸ 點燈的發明都經歷了哪些歷程
日光燈的啟動是利用了線圈的自感現象。當打開開關接通電源後,日光燈兩頭的燈絲先發熱發光,使點亮管發生閃爍,接著再由放電管進行兩到三次的閃爍工作,燈管才被點亮。而白熾燈泡並沒有這些過程,直接打開開關就可以亮,所以顯得快些。
1879年,美國著名的「發明大王」愛迪生發明了白熾燈,結束了人類「黑暗」的歷史。人們在歡呼、慶祝這一偉大發明的時候,富有遠見的科學家已經看到了白熾燈明顯的不足之處:它只利用電能的10%~20%,其餘的80%~90%的電能以熱損耗的形式被浪費掉。
「白熾燈靠電流加熱,使熱能轉換為光能,這種電能的利用形式太浪費了,能不能開辟一條電能利用的新途徑呢?」有的科學家提出了新的想法。美國的黑維特就是持這種想法的科學家之一。他一頭扎進實驗里,將耐熱玻璃製成燈管,抽出燈管內的空氣。然後往燈管內充入各種金屬和氣體,反復進行比較。
1902年,黑維特發明了水銀燈。這種水銀燈是在真空的燈管中充入水銀和少量氬氣。通電後,水銀蒸發,受電子激發而發光。水銀燈比白熾燈亮多了,光線近似太陽光,能量利用率也較高。但是,水銀燈會輻射出大量紫外線,而紫外線是對人體有害的:且水銀燈光線太亮、太刺眼,太不實用了。
該如何改進水銀燈,使它更為實用呢?1938年,美國通用電子公司的研究人員伊曼,從霓虹燈的亮光中得到啟發,在突破了燈管啟動裝置的設計與製作大關後,終於製作了與水銀燈性能截然不同的熒光燈。
這種熒光燈是在一根玻璃管內,充進一定量的水銀,管的內壁塗有熒光粉,管的兩端各有一個燈絲做電極。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電後,水銀蒸氣放電,同時產生紫外線,紫外線激發管內壁的熒光物質而發出可見光。顯然,熒光燈沒有水銀燈的弊端,它比白熾燈更亮,且電能利用率高,省電。因此,它一誕生,便很快進入了一般家庭。由於熒光的成分與日光相似,因此人們也叫它「日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