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cpu是什麼發明出來的

cpu是什麼發明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1-08-09 23:10:00

⑴ CPU是誰發明

1971年,當時還處在發展階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微處理器
英國人Charles Babbage設計了差分機和分析機 ,其設計理論非常超前,它設計的利用卡片輸入程序和數據的概念被後人發明CPU時所採用。1834年:他設想製造一台通用分析機,在只讀存儲器(穿孔卡片)中存儲程序和數據 。1840年將操作位數提高到了40 位,並基本建立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儲程序的設想理論,而且程序可以根據條件進行跳轉,能在幾秒內做出一般的加法,幾分鍾內做出乘、除法 。不過由於當時的硬體工業水平無法製造出晶元實件,因此只能停留在理論基礎上。但他已經邁出了人類研究微晶元技術的第一步,可以說是打開了人類開啟微晶元技術的第一把鑰匙。
時間到了1936年,一名來自貝爾實驗室的名叫『巴丁』的美國物理學家開始研究一種新技術,這個技術就是後來主宰人類電子工業體系的核心部件半導體『晶體管』,巴丁為此進行了多年研究。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腦【ENIAC】在美國誕生,由於這時還沒有CPU也沒有晶體管,科學家只能用18000個真空電子管代替CPU,結果這台電腦重達30噸。

⑵ cpu 是誰發明的

1822 年:英國人Charles Babbage(1792 ~1871 年)設計了差分機和分析機 ,其設計理論非常超前,類似於百年後的電子計算機,特別是利用卡片輸入程序和數據的設計被後人所採用。
1834 年:Babbage 設想製造一台通用分析機,在只讀存儲器(穿孔卡片)中存儲程序和數據 。Babbage在以後的時間里繼續他的研究工作,並於1840 年將操作位數提高到了40 位,並基本實現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儲程序的設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據條件進行跳轉,能在幾秒內做出一般的加法,幾分鍾內做出乘、除法
這樣可以么?

⑶ 世界上第一片CPU是哪一年發明的型號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片CPU是1971年發明的,型號是Intel生產的4004微處理器。

4004微處理器片內集成了2250個晶體管,晶體管之間的距離是10微米,能夠處理4bit的數據,每秒運算6萬次,運行的頻率為108KHz,成本不到100美元。英特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戈登·摩爾將4004稱之為「人類歷史上最具革新性的產品之一」。

(3)cpu是什麼發明出來的擴展閱讀:

1978年,Intel首次推出16位處理器8086,這是80x86系列CPU的鼻祖。8086的內部和外部數據匯流排都是16位,地址匯流排為20位,可訪問1MB內存。1979年,Intel又推出8086的姊妹晶元8088,它與8086不同的是外部數據匯流排為8位。

很快Intel就在8086/8088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因為IBM准備選用它來製造著名的IBMPC。隨著1981年IBMPC的正式推出,一個全新的個人計算機時代開始了,Intel從此成為CPU行業的霸主。

⑷ cpu 最早是哪個公司發明的,不是intel

1822年:英國人查爾斯巴比其(Charles Babbage)設計了差分機和分析機 ,其設計理論非常超前,它設計的利用卡片輸入程序和數據的概念被後人發明CPU時所採用。1834年:他設想製造一台通用分析機,在只讀存儲器(穿孔卡片)中存儲程序和數據 。1840年將操作位數提高到了40 位,並基本建立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儲程序的設想理論,而且程序可以根據條件進行跳轉,能在幾秒內做出一般的加法,幾分鍾內做出乘、除法 。不過由於當時的硬體工業水平無法製造出晶元實件,因此只能停留在理論基礎上。但他已經邁出了人類研究微晶元技術的第一步,可以說是打開了人類開啟微晶元技術的第一把鑰匙。
時間到了1936年,一個名叫『巴丁』的美國物理學家開始研究一種新技術,這個技術就是後來主宰人類電子工業體系的核心部件半導體『晶體管』,巴丁為此進行了多年研究。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腦【ENIAC】在美國誕生,由於這時還沒有CPU也沒有晶體管,科學家只能用18000個真空電子管代替CPU,結果這台電腦重達30噸。
終於在1947年巴丁成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晶體管』。這立刻引起了世界電子界的一場轟動,晶體管的誕生掀起了人類電子工業史上的一場革命,它從此主宰了人類現代微電子技術。不管是微晶元還是手機.電腦等CPU部件,里邊都是由數個晶體管組合成的,今天的納米CPU也是一樣,只是把晶體管做得更小更多了。晶體管的問世也終於為微晶元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就在第二年的1948年美國物理工程師『傑克.基爾比』萌生了一個想法,他想如果將
很多個晶體管集成在一個部件里就能做很多事。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1958年傑克終於研製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塊集成晶體管『微晶元』。有人說是微晶元推起了人類第三次工業革命,這話不過分,它的誕生為電視.電腦.手機CPU及所有電子產品的出現打下了最核心的基礎。這又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微晶元和它的發明人『傑克.基爾比』在這一刻將被永載史冊,傑克也不可置疑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後來在1971年英特爾工程師『泰德.霍夫』在微晶元的基礎上研製出世界第一塊電腦CPU『克雷4004』。這個剛發明的CPU是單核技術,內部集成了2300個晶體管。再後來IBM公司開發出了雙核CPU,現在英特爾開發出了四核的。但雙核.四核都不能申請專利
,因為雙核.四核都是在單核的技術基礎上改進過來的,只有單核才是原創發明。
我們今天能坐在這里上電腦就應該感謝巴丁和傑克.基爾比,使他們為我們今天電腦的核心部件CPU打下了基礎,作為電腦愛好者應該知道他們的名字

⑸ cpu最早是哪個公司發明的

  1. CPU這個名稱,早期是對一系列可以執行復雜的計算機程序或電腦程式的邏輯機器版的描述。這個權空泛的定義很容易在「CPU」這個名稱被普遍使用之前將計算機本身也包括在內。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集成電路的大規模使用,把本來需要由數個獨立單元構成的CPU集成為一塊微小但功能空前強大的微處理器時。這個名稱及其縮寫才真正在電子計算機產業中得到廣泛應用。盡管與早期相比,CPU在物理形態、設計製造和具體任務的執行上都有了戲劇性的發展,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沒有改變。

  2. 1971年,當時還處在發展階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微處理器--4004。這不但是第一個用於計算器的4位微處理器,也是第一款個人有能力買得起的電腦處理器

⑹ CPU是哪個大佬發明的

cpu的發明,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有個過程的……
據說,率先提出這個理念的,是英國人Charles Babbage……後來,一個叫巴丁的美國人在晶體管領域做出了貢獻……很多科學家的不斷努力,最終才有了今天的cpu……

⑺ CpU是哪裡發明的

CPU又叫中央處理器,最早是intel公司在1971年發明的。

⑻ 電腦CPU是怎麼製造的

CPU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

(1) 硅提純
生產CPU等晶元的材料是半導體,現階段主要的材料是硅Si,這是一種非金屬元素,從化學的角度來看,由於它處於元素周期表中金屬元素區與非金屬元素區的交界處,所以具有半導體的性質,適合於製造各種微小的晶體管,是目前最適宜於製造現代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材料之一。
在硅提純的過程中,原材料硅將被熔化,並放進一個巨大的石英熔爐。這時向熔爐里放入一顆晶種,以便硅晶體圍著這顆晶種生長,直到形成一個幾近完美的單晶硅。以往的硅錠的直徑大都是200毫米,而CPU廠商正在增加300毫米晶圓的生產。

(2)切割晶圓
硅錠造出來了,並被整型成一個完美的圓柱體,接下來將被切割成片狀,稱為晶圓。晶圓才被真正用於CPU的製造。所謂的「切割晶圓」也就是用機器從單晶硅棒上切割下一片事先確定規格的硅晶片,並將其劃分成多個細小的區域,每個區域都將成為一個CPU的內核(Die)。一般來說,晶圓切得越薄,相同量的硅材料能夠製造的CPU成品就越多。

(3)影印(Photolithography)
在經過熱處理得到的硅氧化物層上面塗敷一種光阻(Photoresist)物質,紫外線通過印製著CPU復雜電路結構圖樣的模板照射硅基片,被紫外線照射的地方光阻物質溶解。而為了避免讓不需要被曝光的區域也受到光的干擾,必須製作遮罩來遮蔽這些區域。這是個相當復雜的過程,每一個遮罩的復雜程度得用10GB數據來描述。

(4)蝕刻(Etching)
這是CPU生產過程中重要操作,也是CPU工業中的重頭技術。蝕刻技術把對光的應用推向了極限。蝕刻使用的是波長很短的紫外光並配合很大的鏡頭。短波長的光將透過這些石英遮罩的孔照在光敏抗蝕膜上,使之曝光。接下來停止光照並移除遮罩,使用特定的化學溶液清洗掉被曝光的光敏抗蝕膜,以及在下面緊貼著抗蝕膜的一層硅。
然後,曝光的硅將被原子轟擊,使得暴露的硅基片局部摻雜,從而改變這些區域的導電狀態,以製造出N井或P井,結合上面製造的基片,CPU的門電路就完成了。

(5)重復、分層
為加工新的一層電路,再次生長硅氧化物,然後沉積一層多晶硅,塗敷光阻物質,重復影印、蝕刻過程,得到含多晶硅和硅氧化物的溝槽結構。重復多遍,形成一個3D的結構,這才是最終的CPU的核心。每幾層中間都要填上金屬作為導體。Intel的Pentium 4處理器有7層,而AMD的Athlon 64則達到了9層。層數決定於設計時CPU的布局,以及通過的電流大小。

(6)封裝
這時的CPU是一塊塊晶圓,它還不能直接被用戶使用,必須將它封入一個陶瓷的或塑料的封殼中,這樣它就可以很容易地裝在一塊電路板上了。封裝結構各有不同,但越高級的CPU封裝也越復雜,新的封裝往往能帶來晶元電氣性能和穩定性的提升,並能間接地為主頻的提升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

(7)多次測試
測試是一個CPU製造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塊CPU出廠前必要的考驗。這一步將測試晶圓的電氣性能,以檢查是否出了什麼差錯,以及這些差錯出現在哪個步驟(如果可能的話)。接下來,晶圓上的每個CPU核心都將被分開測試。
由於SRAM(靜態隨機存儲器,CPU中緩存的基本組成)結構復雜、密度高,所以緩存是CPU中容易出問題的部分,對緩存的測試也是CPU測試中的重要部分。
每塊CPU將被進行完全測試,以檢驗其全部功能。某些CPU能夠在較高的頻率下運行,所以被標上了較高的頻率;而有些CPU因為種種原因運行頻率較低,所以被標上了較低的頻率。最後,個別CPU可能存在某些功能上的缺陷,如果問題出在緩存上,製造商仍然可以屏蔽掉它的部分緩存,這意味著這塊CPU依然能夠出售,只是它可能是Celeron等低端產品。
當CPU被放進包裝盒之前,一般還要進行最後一次測試,以確保之前的工作準確無誤。根據前面確定的最高運行頻率和緩存的不同,它們被放進不同的包裝,銷往世界各地。

⑼ CPU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CPU這個名稱,早期是對一系列可以執行復雜的計算機程序或電腦程式的邏輯機器的描述。這個空泛的定義很容易在「CPU」這個名稱被普遍使用之前將計算機本身也包括在內。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集成電路的大規模使用,把本來需要由數個獨立單元構成的CPU集成為一塊微小但功能空前強大的微處理器時。這個名稱及其縮寫才真正在電子計算機產業中得到廣泛應用。盡管與早期相比,CPU在物理形態、設計製造和具體任務的執行上都有了戲劇性的發展,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沒有改變。 1971年,當時還處在發展階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微處理器--4004。這不但是第一個用於計算器的4位微處理器,也是第一款個人有能力買得起的電腦處理器

閱讀全文

與cpu是什麼發明出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