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
不得不說,創造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可以理解為直覺。但洞察力是專創造力的前提,屬是創造力被激發的基礎,洞察力是可以被後天鍛煉的。我個人並沒有總結過科學系統的方法,但我相信一話:「觀察和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如果一定要說方法的話,就是把自我提升需求轉換為習慣,養成針對性定期閱讀並定期總結的習慣。這里的關鍵詞是:定期、針對性。說得再直白點,就是多看多想並持續下去,任何事情的通用訣竅都是持之以恆,無他。
提到這點,想小題大做多說幾句:近幾年看到了太多設計師過度重視方法,期望通過方法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我認為這是浮躁的。對於創意&設計,我個人並不否定方法論的價值,但設計本質上還是功夫活,思維的跨越也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階段,我更想跟大家說的是:功夫+思維>方法論。
② 邏輯思維、想像力、創造力三者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創造力可以發現新的真理。
邏輯思維和想像力可以「全面」的去認識這種真理。
③ 想像力,創造力,創造性思維的區別和聯系
創造這個詞不用解釋了吧.創造力更強調主觀能動性的表現形式,也就是將創造性思維所創新的抽象事物顯性化.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個體,內容或一種展現形式,...
④ 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區別是什麼
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兩個不同的詞語,二者在概念上,產生的條件上,特點上,培養方式上有區別。
1、概念不同
想像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2、產生的條件不同
想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 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首先要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生存經驗;其次要保持和發展自己的好奇心;再次,應善於捕捉創造性想像和創造性思維的產物,進行思維加工,使之變成有價值的成果。
創造力問題屬於心理學領域,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3、特點不同
在創造性想像中,你運用你的想像力去創造你希望去實現的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接著,你繼續不斷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思想或畫面上,給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後它成為客觀的現實。
創造力有變通性,流暢性,獨特性的特點。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創造必須首先是具有豐富創造活動體驗的實踐過程,其次該實踐過程還應該有獨創性的成果。
4、培養方式不同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發展孩子的表象,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激發孩子想像的慾望,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境,激發孩子想像的慾望,給孩予輕松的氛圍,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像,豐富的知識經驗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有助於培養一個人的創造力。
(4)想像力創造力數據擴展閱讀:
想像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積累起來的。別人說「蘋果」,你的頭腦中會浮現出一個「蘋果」的具體形象,這個形象就是表象。正是依靠表象的積累,孩子的想像才逐漸發展起來。我們要幫助孩子積累的生活經驗正是幫助孩子在頭腦中建立表象的過程。
⑤ 如何提高想像力
1、多出去走走。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走走。走的多,看的多,就會了解更多的東西,可以激發大腦的靈感,刺激想像力的產生。
2、積累知識。
行萬里路,也要閱書無數。只有不斷積累自己的知識,才能通過感應來看到事物本質,從而加深形象思維的鍛煉。
3、不斷練習。
想像力是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的,比如可以藉助一朵花聯想到祖國,標本,蜜蜂,刺綉等等相關的東西,比喻或類比運用起來。
4、放寬心態。
想像力是隨意隨時的,不能刻意去達到某種效果,放開自己的思想,擴大自己能夠想像的范圍,相信你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5、加強訓練自己的思維。
想像力也是一種思維,可以具有隨意性也可以有嚴謹邏輯性,所以要加強訓練,比如每天完成一篇文章,訓練不同詞語的連接。
6、巧妙藉助外力。
環境的影響也會給想像力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有的人喜歡在黑暗中思考,且晚上靈感非常強,要抓住這樣的機會訓練。
⑥ 創造力和想像力
創造力可以發現新的真理。
想像力可以「全面」的去認識這種真理
⑦ 為什麼中國青少年缺乏想像力,創造力
在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佔4.7%,而希望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只佔14.9%。」 中國人歷來並不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且不說四大發明對中國社會巨大的推動作用,對西方文明發展史的巨大影響,現代的「三錢」更是科學界璀璨的星斗。錢三強因發現了核新分裂法,與夫人何澤慧一同被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錢學森是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堪稱20世紀應用科學領域最為傑出的科學家。國際上,以錢偉長名命的力學、應用數學科研成果有「錢偉長方程」、「錢偉長方法」、「錢偉長一般方程」等。就是各行各業,也有無數的發明者、創造者。為什麼當代的青少年卻缺乏想像力、創造力,而且不願去努力培養追求想像力和創造力呢? 首先,教育的功利化追求,扼殺了學生的個性。 教育是人類自身生存、成長、發展的需要;是提高生存能力、提升生活質量、打造發展平台的需要;是人類從自發到自覺的追求。但是由於社會的價值導向,學歷、學校成了改變人生、發展人生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渠道,於是教育就是為了升學,教育變成了激烈而又殘酷的競爭。上幼兒園要測試,上中小學要考試,統一的模式,少有創造性而又奇難無比的考試題,使幼兒園的兒童就開始了題海戰術,只有做無數的題目才能「見多識廣」,才能「煉」就做題技巧,才能應對難題、怪題、偏題。個性的張揚只能換來排名的落後,奇思妙想與考試的評價格格不入。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只要成績,只要升學,只要上名牌大學。教育不需要個性,也不培養個性。這種教育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還需要想像力、創造力、好奇心嗎? 其次,二元努力的格局,弱化了學生的奮斗激情。 《中國青年報》報道:「近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對2006年~2009年立案查處的高校職務犯罪案件進行統計發現,高校招生領域職務犯罪佔35%,而賄賂類犯罪全部集中在藝術及體育特長生領域的招生過程。」高校自主的權力,難以擋住強勢的權力、金錢、關系的沖擊,特別是在自主選拔、面試等環節採取人為打分的評判標准,主觀因素影響很大、監管很難到位的環節,便是各種辦法、手段得以滋生的溫床。 利用政策的盲點,憑借家長權力、金錢、關系的潛規則,使同樣的學生得到不一樣的結果。這種二元努力的格局,弱化了一部分學生,尤其是優秀學生自我規劃、自我奮斗的激情,也使另外一部分孩子陷入了茫然。作為「被學習」的學生群體,他們的任務是讀書、做題、考試,考出好成績,至於個人的發展、如何發展,基本上是家長的事情。家長在謀劃著子女發展的路徑。學生需要的是循規蹈矩,聽老師的話,跟家長走。他們還需要創造、創新嗎? 再次,機械的考試內容泯滅了學生的靈氣。 高考是基礎教育的指揮棒。考什麼,學什麼;怎麼考,怎麼學,這是無法改變的規律。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實施標准化考試以來,考試標准答案的唯一性,使學生的思維訓練進入了求同、求一的死胡同。本世紀以來,有些省對高考內容作了一些改變,但無根本的變革。高考內容、評價標准決定了學生的思維方法、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和追求目標。 筆者始終認為,高考內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關鍵。以語文考試為例,只有突出基礎知識,突出閱讀理解,突出表達,突出創造性、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展示,才能引導學生掌握基礎,多讀書、讀經典,不斷提高閱讀和表達能力、創新和創造能力。 目前的高考內容不僅不需要想像力,不需要創造力,不需要好奇心,更是在泯滅學生的靈氣。 中國的青少年並不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而是社會的價值導向、教育理念、教育內容、評價機制使中國的青少年喪失了想像的熱情、創造的智慧和天生的好奇心。
⑧ 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區別和聯系
創造力可以發現新的真理。
想像力可以「全面」的去認識這種真理。
⑨ 如何將想像力轉化為創造力
不知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話,說某個人脖子以下的價值是一天兩美元。那麼一個人脖子以上的價值呢?這取決於這個人的眼光有多遠。這里的「遠見」自然不是指有好的視力,而是智慧的眼光,從古至今,有遠見卓識都是成就一個人所必不可少的條件。沒有遠見的人永遠只知道盯著自己腳下,也只能一輩子被當作牛馬而被別人役使。這樣的人價值甚微。但是擁有一定的遠見卓識——出色的想像力——能夠提前預知一個月甚至一年之後的情境的能力;擁有一雙智慧的眼睛——你的價值和能力就是不可估量,深不可測的! 火車、輪船、汽車、飛機——在這些事物沒出現之前就早有人想像出了它們的樣子。腰纏萬貫的人、聲名遠揚的人、功勛卓著的人,在他們默默無聞的時候就已經用睿智的眼光預見到了今後的成就。雕塑家和泥瓦匠的惟一區別就是在他們工作背後隱藏著的精神創造過程。羅賓僱用泥瓦匠將一整塊大理石砍削成他需要的形狀,這是一種技術勞動。然後羅賓把這塊大理石拿在手中,在粗陋的外形的基礎上做出了令人嘆為觀止的雕塑,這就是藝術!區別在於在握著斧子和鑿子的手的背後,有沒有優美的想像力在發揮作用。羅賓完成了他的傑作之後,普通的工匠生產出無數的復製品羅賓的工作帶來了巨額的財富,工匠們的仿製工作帶給他們每月固定的工資。設想一些觀念——創造一些東西——這是所付出的勞動,不管是雕刻家還是別人,創造性的工作帶來創造性的收益。僅僅從事體力勞動也就只能帶來相應的微薄工資。 「創造力是將人類提升到超越其他所有物種的地位,從原始蒙昧狀態中脫離出來,並給了人類對世界的控制力的偉大力量。人類所有創造力的來源和中心就是想像力。有的人認為想像就是慫使人們去相信原本不信的東西。那叫假想——不叫想像。假想可以把真實的東西偽裝起來,而想像卻使一個人透過表面看到真實。」 這世界上有一條真理,就是因果關系,這條真理讓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夢想成真。這條真理是清晰生動的——它使人類內心世界的一切想像變成外部世界的真實存在。把你想要的東西在你心中變成清晰的圖畫,畫出理想中它的樣子。你的想像要超越出這件東西實際是什麼樣,而進入到這件東西可以變成什麼樣、你希望它變成什麼樣。想像力會為你勾勒出這幅圖畫。想像所呈現的畫面會讓你有沖動將這一切變成現實。讓你的想像有足夠的清晰度,讓每一個細節都在你腦中清楚呈現,然後你的「頭腦精靈」就會為你找到實現這一切的途徑。這條真理可以適用在任何地方。通過想像,沒有什麼是不能夠變成現實的。 假設你想獲得一個職位——公司總經理。現在,想像一下,你看到自己坐在總經理辦公室的高級旋轉座椅上——就像你現在舒舒服服地坐在自己的沙發里一樣看到辦公室的門上寫著你的大名;看到你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一些作為一個總經理要處理的事務。讓這個場景深深地刻進你的意識里。看到它!相信這是真的!你的「頭腦精靈」會為你找到實現這個願望的途徑。成功的想像的基礎是: 看到那個栩栩如生的場景,然後完全設身處地。閉上雙眼,在腦中繪制清楚的圖像,讓它們看起來就跟在現實生活中一模一樣。在短暫的白日夢——有目的的白日夢中,排除一切雜念,把意識完全集中到一點,聚精會神,一直到這一個想像完成。 你想要一輛汽車?還是一輛房子?一個工廠?這些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實現。它們在本質上都決定於你的頭腦,僅需要你首先在腦中把它們一磚一瓦地建造起來,把每個細節都建好,然後你的「頭腦精靈」就會指導你如何在現實世界中將它們依樣建造出。 「我們現在所用的最重要的陸地運輸系統——鐵路,就是來源於頭腦的想像,」C·W·張伯倫在《實用心理學之特殊意識》一書中說,「這件事情讓普通人覺得遙不可及。可是實際上,這種成就,還有那些完美的精神圖像,都是由無數微小的工作堆積而成的,每件小事都恰到好處地發揮了作用,才能建立起一件偉大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