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極柔力球的起源以及特點
太極柔力球創始於1991年,畢業於山西大學體育系的山西晉中衛校教師白榕副教授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嘗試把太極拳的一些動作與網球羽毛球的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太極式的球類運動——太極柔力球。1994年,太極柔力球運動通過了國家教委評審小組的評審和肯定。2000年被中國老年體協列為推廣的新項目,分別在北京(2000年)、山東(2001年)、北京(2002年)、上海(2003年)、天津、江西(2005年)等地舉辦了培訓班和教練員、裁判員學習班。
太極柔力球運動是一項新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它是由運動者手持一種特製的拍子,該拍子是由一個拍柄和一個拍框組成,拍框內有一個能起緩沖作用、帶風孔的橡膠軟面,通過用弧形引化的方法將球拋來拋去。它可以二人對拋、單人獨練、幾個人互傳或隔網競技,以達到健身、娛樂、表演和競技的一種運動項目。
太極柔力球運動的技術特點是:從進球到出球是由迎、引、拋三個部分組成的一個連貫、自然流暢、一氣呵成的弧形引化過程。它改變了傳統的硬性擊球方法。要求首先順著來球的方向、線路,主動伸拍迎球,使球從球拍的邊框悄無聲息地切納進球拍。球進球拍後,以兩腳為支撐雙腿發力,力通過腰的分配組合,使身體和手臂以及手臂所持的球拍和拍內的球,以身體的橫軸、縱軸和矢狀軸為中心進行旋轉運動,在旋轉中使球在球拍中產生強大的離心力,再以這個離心力的慣性將球沿弧線的切線方向甩出球拍的過程。
太極柔力球與其它球類的比賽一樣,都是非常激烈的,其球飛行速度和運動量不亞於網球、羽毛球等運動,而且這項運動落點非常准確、刁鑽,球路變化無窮。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看出,它與其它持拍球類運動的技術完全不同,它不是將球推打出去,而是用身體帶動球拍揮旋,產生慣性離心力將球拋甩出去的一種技術。
比較接近的運動方式有田徑運動中的鏈球和鐵餅。由於它的接拋球過程是劃一個圓弧,是有一定時間的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在劃弧的不同階段選擇由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出球,真假虛實、聲東擊西,使對方難以判斷,劃弧所擁有的時間可以使動作不斷隨意創造,優美的弧線也使動作圓潤流暢、瀟灑、飄逸,使智慧和技巧以及美在運動比賽中唱上了主角,那種只用蠻力、狠拼猛打、不動腦筋的運動方式全無了用武之地。使東方民族處理問題全面周詳、含蓄、婉轉、堅韌不拔、靈巧、細膩的民族特點得到充分的體現。使運動者和觀賞者都得到一個創造美、欣賞美的享受,通過運動,使大家鍛煉了身體,也陶冶了情操,愉悅了身心。
太極柔力球運動廣泛的適應性主要表現在很多方面:首先它不受場地和氣候的限制,室外鍛煉,有點場地就行;門庭小徑,樓道屋頂都可以,因地開展,空曠場地更佳,刮風下雨,室內床前也照樣可以揮練自如。
在我國十天九有風,尤其是我國北方,風更大。太極柔力球球重為53—55g,揮拍時,拍框引領劃弧不扇風,而且由於其特殊的運動形式,風對球拍和球的影響都不大,所以基本不受風力的影響,這很好地解決了在風天無法進行持拍運動的問題,所以也適合在大眾中的開展和學校體育課使用。太極柔力球器材價格低廉,不易損壞,一套器材能打好幾年,而羽毛球一天就可能損壞數只,所以本器械更適合我國國情,更貼近廣大群眾的鍛煉實際。
『貳』 柔力球是什麼球類
是應時而生的一項太極化的球類運動。極柔力球創始於1991年,畢業於山西大學體育系的山西晉中衛校教師白榕副教授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嘗試把太極拳的一些動作與網球、羽毛球的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太極式的球類運動——太極柔力球。
1991年白榕攜太極柔力球發明專利在山西財經大學(前山西經濟管理學院)與該校體育學院李健康、薛曉媛、張路、成名鐸(山西大學)、李小斌(山西師范大學)、邢懷中(山西長治醫學院)等人,共同組成"太極柔力球創編組",開始向全社會推遲推出該項運動。
特色
太極柔力球運動是一項新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它是由運動者手持一種特製的拍子,該拍子是由一個拍柄和一個拍框組成,拍框內有一個能起緩沖作用、帶風孔的橡膠軟面,通過用弧形引化的方法將球拋來拋去。
它可以二人對拋、單人獨練、幾個人互傳或隔網競技,以達到健身、娛樂、表演和競技的一種運動項目。
『叄』 柔力球的發源地在哪,這項運動是怎麼進行
這個是不是在手中轉的球!好像就是左右來回甩手,完了就亮
『肆』 太極柔力球的太極柔力球技術
柔力球的接拋球方法與羽毛球和網球完全不同,它的特點是:球拍與球接觸的瞬間是切線角度,進進球拍並帶球做完整的弧形引化後順勢將球切線拋出。柔力球運動有四個基本要素:
1. 迎
迎是前提。球來時提前做好觀察和判斷,用拍子的則面對著來球的方向,與球成切線的角度伸拍前迎。
2. 納
納是基礎。納是球拍與球成切線角度,將來球緊緊地納入拍面。它是對來球慣性緩沖控制的開始,是弧形引化的開始階段。
3. 引
引是核心。以肩為軸揮拍,球拍應在圓弧曲線上運動,以拍框邊緣為先導,攜球進行弧形引化,此間有速度、力量、方向的變化,也是由防禦轉為進攻的變化。
4. 拋
拋是結果。拋是弧形引化過程的出球階段。球拍運行沿引化圓弧的切線方向,順勢而拋。「引」 與 「拋」 是緊密連接,一氣呵成的。球拋出時拍子的邊框應對著出球方向。以上四要素在接拋球過程中,既要反映各環節的不同特點,又要連為一體,如行雲流水,自然流暢。
『伍』 太極柔力球的誕生
太極柔力球創始於1991年,畢業於山西大學體育系的山西晉中衛校教師白榕副教授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嘗試把太極拳的一些動作與網球、羽毛球的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太極式的球類運動——太極柔力球。1991年白榕攜太極柔力球發明專利在山西財經大學(前山西經濟管理學院)與該校體育學院李健康、薛曉媛、張路、成名鐸(山西大學)、李小斌(山西師范大學)、邢懷中(山西長治醫學院)等人,共同組成太極柔力球創編組,開始向全社會推遲推出該項運動。 1994年,太極柔力球運動通過了國家教委評審小組的評審和肯定。2000年被中國老年體協列為推廣的新項目,分別在北京(2000年)、山東(2001年)、北京(2002年)、上海(2003年)、天津、江西(2005年)等地舉辦了培訓班和教練員、裁判員學習班。
山西財經大學體育學院是全國最早開設太極柔力球課程的學校。
『陸』 柔力球是什麼東西
太極柔力球運動是一項新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它是由運動者手持一種特製的拍子,該拍子是由一個拍柄和一個拍框組成,拍框內有一個能起緩沖作用、帶風孔的橡膠軟面,通過用弧形引化的方法將球拋來拋去。它可以二人對拋、單人獨練、幾個人互傳或隔網競技,以達到健身、娛樂、表演和競技的一種運動項目。
太極拳的一些動作與網球羽毛球的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太極式的球類運動——太極柔力球。
『柒』 太極柔力球的太極柔力球技術原理
柔力球運動的技術,是人們合理運用身體能力和動作,掌握和提高柔力球的技術水平,使其最大限度地達到球拍合一、心球合一的有效方法。柔力球運動的技術原理是該運動中帶普遍性的基本規律,是廣大愛好者正確掌握柔力球技術的理論依據,也是人們長期運動實踐經驗的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廣大柔力球運動愛好者對這項新興體育項目認識的提高,柔力球運動的技術原理也將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柔力球運動是借鑒了武術、兵乓球、羽毛球、網球等技術的精髓和規則,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運動方式。這一運動符合人體解剖學、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的基本原理。可結合個人的技術特點形成各自的風格。在競技中能否運用合理的技術,也受到人的心理因素和意志的影響。
圓弧的形成與運用
根據柔力球運動本身特定技術的要求,練習者做任何動作,心中都要有 「圓」 的概念。即要以持拍臂的肩為軸,將球納進球拍後,根據不同技術動作進行弧形引化。由於身體的移動和持拍臂屈伸的不同,就形成了不等半徑的圓弧,半徑長弧形就大,半徑短弧形就小。不管弧的大小,它都是圓的一部分。我們認識了這個規律,在練習和比賽中就可根據實際的需要,有意地改變半徑的長短,使弧形引化的過程千變萬化,迷惑對手,以達到取勝的目的。
球與球拍、球速與拍速的對應關系
在柔力球運動中,球與球拍是一對主要的對應體,在運動過程中對球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對來球的速度、力量、方向,要有正確的判斷。球拍在迎納球時,在速度、力量、方向上都應與來球符合,做到泄力化解,改變方向,使球悄聲無息地切納入拍,做到拍球合一,為弧形引化打下基礎。這個環節是變被動為主動的關鍵。如果對速度、力量、方向判斷的不正確,就會出現撞擊、漏球等現象,造成失分。
球入拍的角度在「迎、納」兩個技術環節中,球入拍的角度是主要環節。以拍子的斜面對准來球,使球與球拍形成一個適度的夾角,我們叫它球入拍的進入角。這個角度的大小直接關系切納入拍的質量好壞,過小易撞拍框或球從球拍對面框滑出,過大會產生撞擊或漏球。正確的入拍角度會給正確的弧形引化打下良好的基礎。所示為正確的入拍角度,從圖中可看出球入拍的角度大約為 22 ~ 45 度。
(1) 准備接球時,取球中心點 O 作一與地平面平行線 AB。
(2) 取球 AB 線上與球相交點 O 作垂直線 CD。AOC就是 90 度角,其 FOC 角為 45 度。
(3) 若球拍 1 與地面平行,球拍的中心點與球的外邊相連,其點為 O1 與 O 點連成直線 FO,其 FOC 角為 45度。
(4) 若球拍 2 與球斜面接觸,球拍中心點 O2 連成直線 GO,其 GOC 角為 22 度。
4. 對慣性力的理解與運用在柔力球運動過程中,規則明確規定拋接球時不準用推、壓、扇、托、挑、扣等不規范的動作,而要沿圓的切線方向將球拋出。離心力與向心力是一對矛盾,二者互相依存,失去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能單獨存在。在弧形引化過程中,拍面控球時,產生離心力和向心力,在弧形引化終了拍子將球拋出時,離心力和向心力同時消失,但因在弧形引化過程中產生的速度很大,球就會靠速度慣性按弧的切線方向飛出。練習者應將這種現象和規律,運用到技術實踐中去。例如:球一入拍,立即以肩為軸加速做弧形引化,半徑越大速度越快,拋球的力量、速度也就越大越快,使對方不易接球;反之,大半徑劃弧但不加速,就會產生慢速球,可迷惑對方,使對方判斷錯誤。
『捌』 什麼是柔力球
概述
顧名思義,太極柔力球這項運動就是需要以柔卸力,所以技術性要求比較高,講究柔和、以柔克剛、忌撞擊,接球的時候要善於緩沖。主要動作環節分為「迎—引— 拉—拋」。球卻像網球,由外層的皮、中間的硬殼,最裡面的細沙組成。運動場地一般長10米、寬5米,球場中央有一道網,場地與羽毛球場較相似。據說,這項運動是陝西的一個體育老師所發明,借鑒網球、羽毛球的場地、規則等要素,並融入了太極精髓,「提煉」形成了這項運動。
太極柔力球圓弧輕劃,看似軟弱無力、輕松自在,然力度拿捏、方位掌握均耗損巨大,一場球下來,輕則汗流浹背,重則腰酸腿軟。
這項運動已經在大中城市開始玩起來了,主要受眾群是社區的老人,深受老人的喜歡,現在高校裡面的很多學生也開始嘗鮮,特別是女學生已經慢慢地接觸並喜歡上這項運動了。在泉州柔力球運動處於起步階段,但是泉州社區的老人們也開始認識、喜歡並迷上這項運動。太極柔力球是一項比較新興的運動,球拍類似於羽毛球比賽用的拍子,主要不同在於柔力球球拍的擊球面不是網狀結構而是薄布狀,且印有太極圖案。
太極柔力球的誕生
太極柔力球創始於1991年,畢業於山西大學體育系的山西晉中衛校教師白榕副教授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嘗試把太極拳的一些動作與網球羽毛球的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太極式的球類運動——太極柔力球。1994年,太極柔力球運動通過了國家教委評審小組的評審和肯定。2000年被中國老年體協列為推廣的新項目,分別在北京(2000年)、山東(2001年)、北京(2002年)、上海(2003年)、天津、江西(2005年)等地舉辦了培訓班和教練員、裁判員學習班。
『玖』 揉力球的發明者是誰
正確名稱為:太極柔力球,發明者:白榕。
太極柔力球版創始於1991年,畢業於山西權大學體育系的山西晉中衛校教師白榕副教授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嘗試把太極拳的一些動作與網球、羽毛球的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太極式的球類運動——太極柔力球。1991年白榕攜太極柔力球發明專利在山西財經大學(前山西經濟管理學院)與該校體育學院李健康、薛曉媛、張路、成名鐸(山西大學)、李小斌(山西師范大學)、邢懷中(山西長治醫學院)等人,共同組成"太極柔力球創編組",開始向全社會推遲推出該項運動。1994年,太極柔力球運動通過了國家教委評審小組的評審和肯定。2000年被中國老年體協列為推廣的新項目,分別在北京(2000年)、山東(2001年)、北京(2002年)、上海(2003年)、天津、江西(2005年)等地舉辦了培訓班和教練員、裁判員學習班。
『拾』 太極柔力球是什麼東西
顧名思義,太極柔力球這項運動就是需要以柔卸力,所以技術性要求比較高,講究柔和、以柔克剛、忌撞擊,接球的時候要善於緩沖。主要動作環節分為「迎—引—拉—拋」。球卻像網球,由外層的皮、中間的硬殼,最裡面的細沙組成。運動場地一般長10米、寬5米,球場中央有一道網,場地與羽毛球場較相似。據說,這項運動是陝西的一個體育老師所發明,借鑒網球、羽毛球的場地、規則等要素,並融入了太極精髓,「提煉」形成了這項運動。
太極柔力球圓弧輕劃,看似軟弱無力、輕松自在,然力度拿捏、方位掌握均耗損巨大,一場球下來,輕則汗流浹背,重則腰酸腿軟。
這項運動已經在大中城市開始玩起來了,主要受眾群是社區的老人,深受老人的喜歡,現在高校裡面的很多學生也開始嘗鮮,特別是女學生已經慢慢地接觸並喜歡上這項運動了。在泉州柔力球運動處於起步階段,但是泉州社區的老人們也開始認識、喜歡並迷上這項運動。太極柔力球是一項比較新興的運動,球拍類似於羽毛球比賽用的拍子,主要不同在於柔力球球拍的擊球面不是網狀結構而是薄布狀,且印有太極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