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快樂的事例

創造快樂的事例

發布時間:2021-08-09 18:36:59

A. 名人事例

捷克音樂天才 --斯美塔那

貝多伊齊·斯美塔那 Bedoich Smetana (1824-1884), 捷克著名的民族樂派作曲家。四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後又學鋼琴, 八歲開始作曲。1848年親身參加反抗異族壓迫、推翻封建統治的革命運動。 流亡國外期間,仍時刻想著祖國。回國後以領導捷克民族音樂事業為己任,堅持從事音樂社會活動, 組織籌建民族劇院,創辦「藝術家協會」,舉辦普及音樂會,親任指揮,發表音樂評論等等,而且 從未停止過創作,尤其是在捷克民族歌劇方面起了開路先鋒的作用。如反映民間生活、富於幽默感的 《被出賣的新嫁娘》;取材於反封建歷史故事、充滿英雄氣概的《達里波》;以民間傳統為題材、 歌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裡布舍》等。1874年不幸兩耳全聾,內心極度痛苦,仍以難以置信的 毅力繼續從事創作。一些著名作品,如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帶有自傳性質的弦樂四重奏 《我的生活》以及後幾部歌劇,都是在耳聾以後創作的。被譽為「捷克民族音樂的奠基人」、 「新捷克音樂之父」、「捷克的格林卡」。
[ 非凡的意志 ] 斯美塔那和貝多芬有著類似的經歷——失聰,但他的耳聾比貝多芬還要痛苦不堪。 斯美塔那年過半百之時,開始感到有種刺耳的尖銳聲音回盪在腦際,不久以後雙耳完全失聰。 與貝多芬不同,他的全聾並沒有為自己帶來安寧,而是為他帶來日夜不休的噪音困擾,據他自己描述, 就如同永遠置身於一個喧囂的大瀑布之下一般。這一病症後來終於引發了精神病,斯美塔那也因此 住進了瘋人院。可就在這樣的狀態之下,他不但沒有間斷音樂創作,而且不斷創作出精品。他一生中最精彩的 一些作品,幾乎全是在他耳聾之後創作的,像交響詩《我的祖國》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姜馨田
·母親曾想抱著她去跳海
1984年,3個月大的姜馨田被抗生素奪去了聽力。咿呀學語時,她的母親趙琳幾乎用了半年的時間,才教會了她發「啊」這個音。在那些近乎絕望的日子裡,姜馨田的母親甚至有過抱著她去跳海的念頭。姜馨田原名叫「岑岑」,意為「小而高的山」。姜馨田說:「『岑』字就像大山壓著她的『今天』,太苦了。於是媽媽就給我改名為『馨田』,她希望屬鼠的我能在溫馨的田野里快樂地成長。」
·第一次參加選美大賽
姜馨田參加選美比賽 2002年7月,第12屆青島啤酒節模特大賽。還在上初中的姜馨田打著手語,希望媽媽能同意她參加選美大賽。結果遭到了媽媽的反對,但在小馨田的強烈要求下只得應允了。
第二天,姜馨田拉著同班同學乘公交車到中山路上買了一雙8分高跟的皮鞋,又到理發店做了頭發——那是她第一次參加選美活動,她獲得了「愛心天使」的稱號。
在姜馨田的書櫥里,至今還擺著她最為珍愛的禮物,那是她的同學葉偉送給她的——當年,葉偉從報紙上剪下了姜馨田在啤酒節模特大賽上獲獎的照片,夾在親手製作的鏡框里,還在一個紙條上畫了一個笑臉,寫道:姜馨田,你好棒喲!
姜馨田在啤酒節上獲獎後,有人傳說「姜馨田家送禮啦。」姜馨田非常生氣,她的班主任老師杜明霞送給她一本名為《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小冊子,告訴她:有健康的心態,才有快樂的人生。這本書成了姜馨田最喜歡的書。
·舞台下母親的幫助
姜馨田和她的母親 自從在選美比賽上一舉成功,姜馨田的生活就發生了許多變化。她被邀請在各種藝術節、文藝晚會上參加演出。
看過姜馨田演出的觀眾也許終身難忘那感人的一幕——
由於舞台上的姜馨田聽不到音樂,所以導演只能將一束聚光燈打在台下的姜馨田母親趙琳身上以此來得知音樂的節奏。台上的姜馨田盡情地舞蹈,沒有人能看出她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在母親的指揮下完成的。姜馨田像一個木偶,用「視線」與母親相連,被母親引領著。台下的趙琳用肢體語言向台上的女兒「講敘」音樂的進程。她全身心地投入,她用身體為女兒伴奏。她也是舞者,一個另類的舞者。
許多觀眾為這幕感動落淚。這偉大而智慧的母愛創造出了美麗的奇跡。
在姜馨田家中,客廳里有一面大鏡子,那是許多年來母女倆練功的地方。除了舞蹈,母親還教給姜馨田做各種手工活——用易拉罐做的手工畫;用電線纏成的自行車……
·接過引火棒時手都在顫抖
姜馨田點燃火炬 2008年8月28日姜馨田成功引燃火種。
姜馨田用手語說:「自從我得知被選為聖火採集使者後,我就特別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和皮膚,防曬和控制飲食。不是為了讓自己顯得美麗,而是希望能更好地體現中國殘疾人的形象。當我看到火苗升起時,我知道我成功了。我的願望和夢想都實現了!」在用手語表達自己感受的同時,姜馨田的眼眶已經有些濕潤了,「盡管經過了無數次演練,但今天接過引火棒時,我的手還是緊張地不停顫抖。因為早上看到天氣不好我十分擔心,不停地祈禱取火能夠順利進行。但是在點火的時候,太陽出來了,我感到特別激動。」
·觀看看殘奧會比賽激動得落淚
在殘奧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時,姜馨田在一邊忙著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出,一邊通過電視觀看著殘疾人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精彩表現。姜馨田說:「我非常關注殘奧會的比賽,只要一有空就會觀看。坐在電視機前的時候,她會跟運動員們一起激動,和他們一起落淚。」
姜馨田還說:「殘疾人比起健全人從事體育運動更為不容易,他們往往是克服了很多困難才能參與其中。殘疾人運動員在賽場上的拼搏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借鑒。」

B. 有耕耘有創造才有快樂人物事例

看看感動中國的節目,就知道快樂的事情很多都是沒有富裕起來的人做出的,有錢人那麼多,感動中國里才幾個?

希望解你之惑

C. 創造快樂的作文三百字

創造快樂

常言道:「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可見生活中的煩惱之多。痛苦是不須任何努力的,只要你認為自己不幸,它便會像瀑布一樣傾瀉而來,任何一個理由,甚至是快樂和幸福,都可以從中找出你所認為是痛苦的地方。 而快樂的獲得則往往需要付出努力,到達快樂的境界往往是一種精神上的創造。如果你是一個內向而清高的人,應該敞開心扉,一個平凡的人也許會給你一些生活的啟示,走出痛苦的過程,是一個磨練的過程,縮短痛苦的過程,是最正確的抉擇,而達到快樂的過程,則是一個創造的過程。當你達到快樂的境界時,你會感到那些痛苦的經歷也許正是生命中最值得回憶的部分。如果你是一個欲求不滿,因達不到自己的目的而痛苦的人,則需要調整自己的人生觀,健康的意識是擺脫痛苦的良葯。我很欣賞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在《失樂園》中的一句話「意識本身可以把地獄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騰成地獄」。社會是一個大家庭,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等很復雜,開心與傷心的事不會和任何人商量就會發生.來自:作文大全快樂與傷心全靠自己,別人勸皮勸不了心,只有自己想開、自己調節,才能心平氣和。不管什麼人遇事不要鑽牛角尖,調節自己的情緒,放平心態,以開朗、豁達的態度去面對每一件事,這樣才能達到心身健康。快樂是建立在少私寡慾之上的,即不要私心太重,不要慾望太多,更不要想得太多,為人要質朴,這樣才不會有痛苦與煩惱,而且性格要開朗,這樣才有助於心神的清靜。有一個好心情,就會感到人生道路上充滿陽光與快樂,而這種快樂不是別人給你的,是靠自己得到的,人生在世,磕磕碰碰、溝溝坎坎很多,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退一步、讓一讓、想一想就過去了,讓自己在快樂中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D. 有關樂觀的事例

事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德國到處是一片廢墟。有兩個美國人訪問了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德國居民。離開那裡之後,兩人在路上談起訪問的感受。

甲問道:「你看他們能重建家園嗎?」乙說:「一定能。」甲又問:「為什麼回答這么肯定呢?」乙反問道:「你看到他們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著什麼嗎?」甲說:「一瓶鮮花。」

乙於是說:「任何一個民族,處於這樣困苦災難的境地,還沒有忘記鮮花,那他們一定能夠在這片廢墟上重建家園。」

事例二:

有一位專家,利用幾年的時間,對四十八個國家進行調查。調查的課題是關於快樂。他想,日本人平均壽命79.5歲,長壽年齡居世界前列,如此延年益壽,一定不缺乏快樂源泉。結果呢,真令人大吃一驚。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是冰島,美國僅位居第十。

翻開地圖就會發現,冰島位於歐洲北部的北大西洋中,離北極圈很近。這樣一個陽光不沛,物質不豐,覆蓋著冰雪的國家,竟然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地方。

也許惡劣的環境,艱難的生存造就了冰島人友愛、坦誠、善良的心地,也許快樂的因素各種各樣,但至少有一點可以斷定,快樂並非建築在物質基礎之上。

事例三:

小螞蟻看見蜜蜂在花叢中采蜜,而它卻被人踩在腳底,不能飛,又弱小。多可憐!螞蟻思前想後,傷心欲絕。誰知,蜜蜂和大象倒向螞蟻來訴苦,要辛苦地采蜜,要吃力地搬運,日子不好過,做個螞蟻該多好,自由自在地爬山過溝。

螞蟻終於懂得,誰都擁有快樂,快樂就藏在身邊。

事例四:

有一個故事講,一位富商花費巨資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古董、字畫以及各種珍珠、翡翠等,為防失竊,他安裝了嚴密的保安系統,平日里很少進去欣賞,只當成個人財富的一部分用來炫耀。

有一天,富商突然心血來潮,決定讓大廈清潔工進去開開眼界。清潔工進去後,並未流露出艷羨之色,只是慢慢地逐一瀏覽,細細地欣賞。待步出厚厚的鐵門時,富商忍不住炫耀說:「怎麼樣?看了這么多的好東西,不枉此生了吧?」

那個清潔工說:「是啊,我現在覺得與你一樣富有,而且比你更快樂。」那富商大惑不解,面露不悅。「你所有的寶貝我都看過了,不就是與你一樣富有了嗎?而且我又不必為那些東西擔心這擔心那的,豈不比你更快樂?」

富商當即無語可對。

事例五:

法國化學家維克多·格林尼亞出生在一個百萬富翁家庭,從小養成了游手好閑、揮金如土、盛氣凌人的惡習。然而,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卻遭受了一次嚴重的打擊。

那是一次宴會上,他對一位年輕美貌的巴黎女郎一見鍾情。他仗著自己長相英俊,有錢有勢,便走上前去調情。沒料到這位女郎卻冷冰冰地罵道:「請站遠一點,我最討厭被花花公子擋住視線。」這讓格林尼亞羞愧難當。

他滿含屈辱地離開了家庭,隻身一人來到里昂,在那裡他隱姓埋名,發奮求學,整天待在圖書館和實驗室里。在菲利普·巴爾教授的精心指導和自己的長期努力下,他發明了「格式試劑」,發表學術論文二百多篇。1912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他諾貝爾化學獎。

E. 急求關於"快樂"的名人事例或精彩語段

人生所有的歡樂是創造的歡樂:愛情、天才、行動——全靠創造這一團烈火進射出來的。
——羅曼·羅蘭
真正的快樂是內在的,它只有在人類的心靈里才能發現。
——布雷默
所謂內心的快樂,是一個人過著健全的、正常的、和諧的生活所感到的快樂。
——羅曼·羅蘭
快樂沒有本來就是壞的,但是有些快樂的產生者卻帶來了比快樂大許多倍的煩擾。
——伊壁鳩魯
沒有一回的快樂是無煩擾的。
——福

牙齒痛的人,想世界上有一種人最快樂,那就是牙齒不痛的人。
——蕭伯納
世界上沒有比快樂更能使人美麗的化妝品。
——布雷頓
只有信念使快樂真實。
——蒙

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於佔有什麼,而在於追求什麼的過程。
——本

不應該迫求一切種類的快樂,應該只追求高尚的快樂。
——德謨克利特
做好事是人生中唯一確實快樂的行動。
——西德尼

F. 在平凡中創造奇跡 創造價值的名人事例

1、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

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2、馬雲堅持不懈學習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

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3、奧托·瓦拉郝的故事

奧托·瓦拉郝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就極富傳奇色彩。瓦拉郝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這樣的評語:「瓦拉郝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

此時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課瓦拉郝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是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用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

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郝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最終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4、海倫·凱勒為夢想堅持不懈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

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

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5、戰勝殘疾的巴雷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

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 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

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G. 一段話,說說你是怎樣為他人創造快樂的. 80字以上200字以內

又一次,在考試,我同桌的筆不顯了,我也只有一支鋼筆,我借給他用

H. 請給一個名人因奮斗而快樂的事例。

從白手起家到百萬富翁 [添加故事]

最近一期的美國《財富》雜志刊載了11位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自述的發家史。他們分布在金融、IT、傳媒、零售、快遞、體育等各個行業,親身創下的企業如今都已成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公司。細讀他們的故事發現,這些了不起的創業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是靠點子起家,憑著自己的奇思妙想,敢想敢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並且執著於自己的信念。他們創造了百萬、億萬的財富,甚至對某些行業和領域的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從挖掘第一桶金的大膽決策到企業快速擴張過程中的經營戰略,這些傑出的領袖式人物在創造財富過程中的表現也許會帶給人們更深層次的啟發。

不放棄偶發的靈感

I. 什麼是創造快樂的心態

有時候,當我們處在惡劣的客觀環境中,又無力改變現實時,如何才能讓自己不溺於絕望,而保持開朗和力量呢?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性格在幼年時期就已經定型,而且影響人的一生,日後改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弗蘭克是一位受過弗洛伊德洗禮的心理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關進納粹集中營,遭遇極其悲慘。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均死於納粹的魔掌,惟一的親人只剩下一個妹妹。他本人更是受到嚴刑拷打,朝不保夕。有一天,他赤身獨處於囚室,忽然之間頓悟,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感受——日後命名為「人類終極的自由」當時他只知道這種自由是納粹德寇永遠也無法剝奪的。從客觀環境上來看,他完全受制於人,但自我意識卻是獨立的,超脫於肉體束縛之外。他可以自行決定外界的刺激對本身的影響程度。換句話說,在刺激與反應之間,他發現自己還有選擇對外界刺激如何反應的自由與能力。他在腦海里設想各式各樣的情況。譬如,獲釋後將如何站在講台上,把在這一段痛苦折磨中學到的寶貴經歷,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憑著想像與記憶,他不斷鍛煉自己的意志,直到心靈的自由終於超越了納粹的禁錮。他的這種超越也感染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獄卒。他協助獄友在苦難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尋回自尊。處在最惡劣的環境中,弗蘭克運用難得的自我意識天賦,發掘了人性中最可貴的一面,那就是人有「選擇的自由」。

這種自由來自人類特有的四種天賦。除了自我意識,我們有「想像力」,能超出現實之外;還有「良知」,能明辨是非和善惡;更有「獨立意志」,能夠不受外力影響,自行其是。弗蘭克在獄中發現的人性准則,正是我們營造自治自立人生的首要准則一自由擇志。自由擇志的含義不僅在了:採取行動,還代表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個人行動取決於人本身,而不是外在環境。

個人行動取決於人本身,而不是外在環境。理智可以戰勝情感,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所以,當你面對逆境時,你選擇快樂的心態,有了快樂的心態,也就有了快樂的心情。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多彩的世界讓自己更快樂》

閱讀全文

與創造快樂的事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