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柴油內燃機發明時間

柴油內燃機發明時間

發布時間:2021-08-09 17:05:57

❶ 誰發明了內燃機

1860年,法國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機的結構,設計製造出第一台實用的煤氣機。這是一種無壓縮、電點火、使用照明煤氣的內燃機。勒努瓦首先在內燃機中採用了彈力活塞環。這台煤氣機的熱效率為4%左右。英國的巴尼特曾提倡將可燃混合氣在點火之前進行壓縮,隨後又有人著文論述對可燃混合氣進行壓縮的重要作用,並且指出壓縮可以大大提高勒努瓦內燃機的效率。1862年,法國科學家羅沙對內燃機熱力過程進行理論分析之後,提出提高內燃機效率的要求,這就是最早的四沖程工作循環。1876年,德國發明家奧托運用羅沙的原理,創製成功第一台往復活塞式、單缸、卧式、3.2千瓦(4.4馬力)的四沖程內燃機,仍以煤氣為燃料,採用火焰點火,轉速為156.7轉/分,壓縮比為2.66,熱效率達到14%,運轉平穩。在當時,無論是功率還是熱效率,它都是最高的。奧托內燃機獲得推廣,性能也在提高。1880年單機功率達到11~15千瓦(15~20馬力),到1893年又提高到150千瓦。由於壓縮比的提高,熱效率也隨之增高,1886年熱效率為15.5%,1897年已高達20~26%。1881年,英國工程師克拉克研製成功第一台二沖程的煤氣機,並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隨著石油的開發,比煤氣易於運輸攜帶的汽油和柴油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首先獲得試用的是易於揮發的汽油。1883年,德國的戴姆勒創製成功第一台立式汽油機,它的特點是輕型和高速。當時其他內燃機的轉速不超過200轉/分,它卻一躍而達到800轉/分,特別適應交通動輸機械的要求。1885~1886年,汽油機作為汽車動力運行成功,大大推動了汽車的發展。同時,汽車的發展又促進了汽油機的改進和提高。不久汽油機又用作了小船的動力。1892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受麵粉廠粉塵爆炸的啟發,設想將吸入氣缸的空氣高度壓縮,使其溫度超過燃料的自燃溫度,再用高壓空氣將燃料吹入氣缸,使之著火燃燒。他首創的壓縮點火式內燃機(柴油機)於1897年研製成功,為內燃機的發展開拓了新途徑。狄塞爾開始力圖使內燃機實現卡諾循環,以求獲得最高的熱效率,但實際上做到的是近似的等壓燃燒,其熱效率達26%。壓縮點火式內燃機的問世,引起了世界機械業的極大興趣,壓縮點火式內燃機也以發明者而命名為狄塞爾引擎。這種內燃機以後大多用柴油為燃料,故又稱為柴油機。1898年,柴油機首先用於固定式發電機組,1903年用作商船動力,1904年裝於艦艇,1913年第一台以柴油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製成,1920年左右開始用於汽車和農業機械。早在往復活塞式內燃機誕生以前,人們就曾致力於創造旋轉活塞式的內燃機,但均未獲成功。直到1954年,聯邦德國工程師汪克爾解決了密封問題後,才於1957年研製出旋轉活塞式發動機,被稱為汪克爾發動機。它具有近似三角形的旋轉活塞,在特定型面的氣缸內作旋轉運動,按奧托循環工作。這種發動機功率高、體積小、振動小、運轉平穩、結構簡單、維修方便,但由於它燃料經濟性較差、低速扭矩低、排氣性能不理想,所以還只是在個別型號的轎車上得到採用。

❷ 蒸汽機,內燃機和電動機分別是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煥發出極大的生產力,產品一下子豐富起來。歐洲的每個角落都鳴響著蒸汽機的吼聲,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從棉紡織業開始,以蒸汽機的使用為標志,以資本主義工廠制度的確立為完成的話,那隻是完成工業進步的第一步飛躍。 第二次工業革命 19世紀最後30年和20世紀初,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高漲,被稱為近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發電機、電動機的發明和進步 第二次工業革命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基本完成。它以電力的廣泛運用為顯著特點。在電力的使用中,發電機和電動機是相互關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1885年義大利科學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轉磁場原理,對交流電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們創制出三相非同步電動機,這種型式的電動機,至今仍在使用。1891年以後,較為經濟、可靠的三相制交流電得以推廣,電力工業的發展進入新階段。 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內燃機的發明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應用技術的又一項重大成果。1876年,德國人奧托製造出第一台以煤氣為燃料的四沖程內燃機,成為頗受歡迎的小型動力機。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又製成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具有馬力大、重量輕、體積小、效率高等特點,可作為交通工具的發動機。1885年,德國機械工程師卡爾·本茨製成第一台汽車,本茨因此被稱為「汽車之父」。接著,德國工程師狄塞爾又於1897年發明了一種結構更加簡單、燃料更加便宜的內燃機——柴油機,這種柴油機雖比使用汽油的內燃機笨重,但卻非常適用於重型運輸工具。它不僅用於船舶發動機,而且用於火車機車和載重汽車。

❸ 柴油機內燃機和發動機都什麼時候發明的

柴油機是用柴油作抄燃料的內燃機。柴襲油機屬於壓縮點火式發動機,它又常以主要發明者狄塞爾的名字被稱為狄塞爾引擎。卡爾·本茨 1885年萊特兄弟 1903年 ...卡爾·本茨(1844-1926)德國工程師,世界第一輛汽車設計、製造者。1885年他的安裝內燃機的三輪車研製成功。

❹ 柴油內燃機的發明時間

柴油機是德國人狄塞爾(Rudolf Diesel)發明的。1893年狄塞爾發表有關柴油機理論的論文,並取得專利。1897年製成第一台柴油機,系四沖程、立式、單缸、用壓縮空氣噴射燃油,25馬力。

❺ 內燃機是誰發明的

內燃機是卡爾·本茨在19世紀80年代左右發明的。

卡爾·本茨於1879年12月31日製造出第一台單缸煤氣發動機(轉速為200轉/分,功率約為0.7千瓦)。但這台發動機並沒有改變賓士公司的經濟窘境,破產的威脅依然存在。

這位不服輸的德國人,並沒有被清貧打敗。經過多年努力後,1886年1月29日本茨終於又研製成功了單缸汽油發動機(與對手不同的是,本茨將發動機安裝在三輪車架上)。

發明了第一輛不用馬拉的三輪車(現保存在慕尼黑的汽車博物館)。賓士汽車公司獲得'汽車製造專利權',正是這一日子,被確認為汽車的生日。

(5)柴油內燃機發明時間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活塞式內燃機起源於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用火葯爆炸獲取動力的研究,但因火葯燃燒難以控制而未獲成功。1794年,英國人斯特里特提出從燃料的燃燒中獲取動力,並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與空氣混合的概念。1833年,英國人賴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燒壓力推動活塞作功的設計。

19世紀中期,科學家完善了通過燃燒煤氣,汽油和柴油等產生的熱轉化機械動力的理論。這為內燃機的發明奠定了基礎。活塞式內燃機自19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經過不斷改進和發展,已是比較完善的機械。

它熱效率高、功率和轉速范圍寬、配套方便、機動性好,所以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全世界各種類型的汽車、拖拉機、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小型移動電站和戰車等都以內燃機為動力。

海上商船、內河船舶和常規艦艇,以及某些小型飛機也都由內燃機來推進。世界上內燃機的保有量在動力機械中居首位,它在人類活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之後人們又提出過各種各樣的內燃機方案,但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均未付諸實用。直到1860年,法國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機的結構,設計製造出第一台實用的煤氣機。

這是一種無壓縮、電點火、使用照明煤氣的內燃機。勒努瓦首先在內燃機中採用了彈力活塞環。這台煤氣機的熱效率為4%左右。

英國的巴尼特曾提倡將可燃混合氣在點火之前進行壓縮,隨後又有人著文論述對可燃混合氣進行壓縮的重要作用,並且指出壓縮可以大大提高勒努瓦內燃機的效率。

1862年,法國科學家羅沙對內燃機熱力過程進行理論分析之後,提出提高內燃機效率的要求,這就是最早的四沖程工作循環。

❻ 最早的柴油機是誰發明的

1769年,英國人詹姆斯·瓦特對原始蒸汽機作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進,取得了蒸汽機的發回明專利。答至19世紀末,蒸汽機已在工業上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德國工程師狄賽爾卻看到了蒸汽機的笨重、低效率等缺陷,並開始研製高效率的內燃機。經過精心的研究,他終於在1892年首次提出壓縮點火方式內燃機的原始設計。

翌年,狄賽爾成功地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試驗柴油機(缸徑15厘米、行程40厘米)。實驗室首先由工廠總傳動即拖動,等運轉穩定後放入燃料,柴油機頓時發出震耳欲聾的轟轟聲轉動起來。1896年,狄賽爾又製造出第二台試驗柴油機,到次年進行試驗,其效率達到26%,這便是世界上第一台等壓加熱的柴油機。

❼ 汽油。柴油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車驅動三輪汽車。1804年脫威迪克設計製造了第一輛蒸汽汽車。
2.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首先試驗成功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 3.1986年國際汽車產業界推舉德國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主辦國際汽車百年聖誕慶賀的盛典,並公認國際汽車產業界汽車發明家是創辦賓士汽車公司的卡爾?本茨先生。所以人們一般把1886年稱作為汽車元年。"汽油"是誰先發現並利用的? 早在發明內燃機之前,人類就已經製造出汽油了。但在很長時間內,汽油被認為是將原油冶煉成煤油後,一種無用的副產品。而石油和石油化工業之所以能夠如此重要,獲得如此廣泛應用,是圍繞其所進行的一系列創新的結果。 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內,煤油是標準的點燈用燃料。當時的石油冶煉依賴簡單的蒸餾過程,將石油中沸點不同的成分分離出來。煤油的沸點較高,很容易同沸點較低的汽油以及其他雜質分離開來。煤油成為原油煉制的主要產品,而汽油和其他成分則往往被白白燒掉。到20世紀前20年,研究人員發現,內燃機採用汽油這樣的輕型燃料,反而運轉得更好。但採用蒸餾法,僅能從原油中提煉出20%%的汽油。盡管美國石油勘探人員在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州、奧克拉荷馬州及德克薩斯州打出很多油井,但冶煉汽油的低效率,極大地阻礙了汽車工業的發展。 美國「標准石油公司」的兩名工程師,威廉姆·伯頓(公司副總裁)和羅伯特·哈姆福瑞斯(實驗室主任)解決了提煉汽油的低效率問題。他們對蒸餾法進行了改進,在其標准加熱過程中增大壓力,將煤油「裂解」成汽油。這種「熱裂解」工藝使汽油的冶煉效率增加了一倍,出油率達到40%。1913年,伯頓獲得了有關這一工藝的專利。美國生產的汽油從此趕上了汽車需求的步伐

❽ 誰發明了柴油內燃機

柴油機是用柴油作燃料的內燃機。柴油機屬於壓縮點火式發動機,它又常以主要發明者狄塞爾的名字被稱為狄塞爾引擎。

柴油在工作時,吸入柴油機氣缸內的空氣,因活塞的運動而受到較高程度的壓縮,達到500~700℃的高溫。然後燃油以霧狀噴入高溫空氣中,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氣,自動著火燃燒。燃燒中釋放的能量作用在活塞頂面上,推動活塞並通過連桿和曲軸轉換為旋轉的機械功。

法國出生的德裔工程師狄塞爾,在1897年研製成功可供實用的四沖程柴油機。由於它明顯地提高了熱效率而引起人們的重視。起初,柴油機用空氣噴射燃料,附屬裝置龐大笨重,只用於固定作業。二十世紀初,開始用於船舶,1905年製成第一台船用二沖程柴油機。

1922年,德國的博施發明機械噴射裝置,逐漸替代了空氣噴射。二十世紀20年代後期出現了高速柴油機,並開始用於汽車。到了50年代,一些結構性能更加完善的新型系列化、通用化的柴油機發展起來,從此柴油機進入了專業化大量生產階段。特別是在採用了廢氣渦輪增壓技術以後,柴油機已成為現代動力機械中最重要的部分。

柴油機可按不同特徵分類:按轉速分為高速、中速和低速柴油機;按燃燒室的型式分為直接噴射式、渦流室式和預燃室式柴油機等;按氣缸進氣方式分為增壓和非增壓柴油機;按氣體壓力作用方式分為單作用式、雙作用式和對置活塞式柴油機等;按用途分為船用柴油機、機車柴油機等。

柴油機燃料主要是柴油,通常高速柴油機用輕柴油;中、低速柴油機用輕柴油或重柴油。柴油機用噴油泵和噴油器將燃油以高壓噴入氣缸,噴入的燃油呈霧狀,與空氣混合燃燒。因此柴油機可用揮發性較差的重質燃料或劣質燃料,如原油和渣油等。

在燃用原油和渣油時,除須濾除雜質和水分外,還要對供油系統進行預熱保溫,降低粘度,以便輸送和噴射。柴油機如採用某種合適的燃燒室也可燃用乙醇、汽油和甲醇等輕質燃料。為了改善輕質燃料的著火性,可加入添加劑提高十六烷值,或與柴油混合使用。一些氣體燃料,如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沼氣和發生爐煤氣等也可作為柴油機的燃料,但這時通常以氣體燃料為主,以少量柴油引燃,這種發動機稱為雙燃料內燃機。

柴油發動機的燃燒過程一般分為著火延遲期、速燃期、緩燃期和後燃期四個階段。

著火延遲期是指從燃料開始噴射到著火,其間經過噴散、加熱蒸發、擴散、混合和初期氧化等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學的准備過程。它是燃燒過程的一個重要參數,對燃燒放熱過程的特性有直接影響。

在著火延遲期內噴入燃燒室的燃料,在速燃期內幾乎是同時燃燒的,所以放熱速度很高,壓力升高也特別快。

緩燃期階段中燃料的燃燒取決於混合的速度。因此,加強燃燒室內的空氣擾動和加速空氣與燃料的混合,對保證燃料在上止點附近迅速而完全地燃燒有重要作用。

柴油機的混合和燃燒時間很短,以致有些燃料不能在上止點附近及時燒完,而拖到膨脹行程的後期放出的熱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應盡量避免燃料在後燃期燃燒。

燃燒室的優劣對柴油機的性能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是柴油機設計的關鍵。燃燒室按組織燃燒過程的特點和結構不同分為開式、半開式、預燃室式和渦流室式四類。前兩類屬於直接噴射式燃燒室;後兩類屬於分隔式燃燒室。

低速柴油機和部分中、高速柴油機主要用無渦流的開式燃燒室。燃燒室由氣缸蓋底面和活塞頂面形成,具有一定形狀的整體空間。多孔噴油器(6~10孔)能使燃油霧化良好,並均勻分布在燃燒室空間。因此,開式燃燒室中的燃燒屬於典型的空間式燃燒過程,要求燃燒室與油束形狀和分布相配合。它的優點是燃料消耗率低,起動容易;缺點是燃料霧化要求高,難於適應變轉速工作。

小型高速柴油機大多採用有渦流的半開式燃燒室。這種燃燒室又分為多種類型,主要有油膜式燃燒室和復合式燃燒室等。

油膜式燃燒室是1956年由德國的莫勒所發明。燃燒室位於活塞頂內,呈球形。燃料噴向燃燒室壁面,大部分燃油在強渦流作用下噴塗在燃燒室壁面上,形成很薄的油膜,小部分燃油霧化分布在燃燒室空間並首先著火,隨後即引燃從壁面上蒸發的燃料。這種燃燒室可使工作過程柔和,燃燒完全,聲輕無煙,並可使用輕質燃料;缺點是低溫時起動較困難。

復合式燃燒室是1964年由中國的史紹熙等發明,燃燒室在活塞頂內呈深盆形,口部略有收縮,用特殊形狀的進氣道形成進氣渦流,採用單孔軸針式噴油器。噴油器軸線與燃燒室壁面基本平行,燃料噴向燃燒室的周邊空間。在渦流作用下,粗大的油粒散落在燃燒室壁面上形成油膜,細小的油粒在空間與空氣混合。當轉速較高時,燃燒室渦流速度高,壁面上的油膜燃料增多,具有油膜燃燒的特點;而在低轉速和起動時,渦流速度低,空間混合的燃料量增多,具有空間式燃燒的特點,能改善冷起動性能。

復合式燃燒室把油膜蒸發混合燃燒與空間混合燃燒合理地結合起來,兼有兩者的優點,故又稱為復合式燃燒系統,其工作過程柔和,可燃用多種燃料,對噴油系統要求低,而且起動容易。缺點是低負荷排氣中未燃的碳氫化物含量較高。

預燃式燃燒室由預燃室和主燃燒室兩部分組成。預燃室在氣缸蓋內,占壓縮容積的25~40%,有一個或數個通孔與主燃燒室連通。燃料噴入預燃室中,著火後部分燃料燃燒,將未燃的混合物高速噴入主燃燒室,與空氣進一步混合燃燒。這種燃燒室適用於中小功率柴油機。

渦流式燃燒室由渦流室和主燃燒室組成。渦流室位於氣缸蓋上,呈球形或倒鍾形,占總壓縮容積的50~80%,有切向通道與主燃燒室相通。在壓縮行程時,壓入渦流室的空氣產生強烈的渦流運動,促使噴入其中的燃料與空氣混合。著火後混合物流入主燃燒室,形成二次流動,進一步與主燃燒室內的空氣混合燃燒。

渦流室燃燒室和預燃室燃燒室都用軸針式噴油器,噴油壓力較低,工作可靠;由於渦流室內渦流隨轉速增高而加強,柴油機高轉速時柴油和空氣仍能很好地混合。

渦流室式柴油機的轉速可達4000轉/分以上,工作過程柔和,排氣中有害成分較少。但散熱損失和氣體流動損失大,而且後燃較嚴重,故燃料消耗率較高;冷車起動困難,往往需要加裝預熱塞。

柴油機具有熱效率高的顯著優點,其應用范圍越來越廣。隨著強化程度的提高,柴油機單位功率的重量也顯著降低。為了節能,各國都在注重改善燃燒過程,研究燃用低質燃油和非石油製品燃料。此外,降低摩擦損失、廣泛採用廢氣渦輪增壓並提高增壓度、進一步輕量化、高速化、低油耗、低雜訊和低污染,都是柴油機的重要發展方向。

❾ 內燃機是多久發明的

內燃機的發明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應用技術的又一項重大成果。1876年,德國內人奧托製造出第一台以容煤氣為燃料的四沖程內燃機,成為頗受歡迎的小型動力機。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又製成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具有馬力大、重量輕、體積小、效率高等特點,可作為交通工具的發動機。1885年,德國機械工程師卡爾·本茨製成第一台汽車,本茨因此被稱為「汽車之父」。接著,德國工程師狄塞爾又於1897年發明了一種結構更加簡單、燃料更加便宜的內燃機——柴油機,這種柴油機雖比使用汽油的內燃機笨重,但卻非常適用於重型運輸工具。它不僅用於船舶發動機,而且用於火車機車和載重汽車。

閱讀全文

與柴油內燃機發明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