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瑞氏染色
(二)瑞氏( Wright ' s staim ;美藍-伊紅Y)染色:
1 .瑞氏染料是由鹼性染料美藍( Methvlem blue )和酸性染料黃色伊紅( Eostm Y )合稱伊紅美藍 染料即瑞氏 (美藍-伊紅Y)染料。
伊紅鈉鹽的有色部分為陰離子,無色部分為陽離子,其有色部分為酸性,故稱伊紅為酸性染料。美藍通常為氯鹽是鹼性的,美藍的中間產物結晶為三氯化鎂復鹽,其有色部分為陽離子,無色部分為陰離子,恰與伊紅鈉鹽相反。
2 .用 甲醇作瑞氏 染料溶劑,即成瑞氏染液。甲醇是瑞氏染料良好溶劑,有兩種作用:
( 1 )甲醇使瑞氏染料中美藍( M )與伊紅( E )在溶液中離解,可使細胞成分選擇性吸附其中的有色物質而著色。
甲 醇
ME (瑞氏染料)—— —— → M + + E -
在配製的瑞氏染液中美藍如放置過久即可氧化而含有天青,美藍天青與伊紅化合物能使核染成紫紅色,但不能使胞漿染為藍色,多餘 美藍就可以 使胞漿染成藍色,染色主要是化學作用,是離子彼此結合的反應。
( 2 )甲醇具有強大的脫水力,可將細胞固定在一定形態及增加細胞結構的表面積,提高細胞對染料吸收作用,同時由於甲醇吸附染色液中的水,使染色液升溫,加速染色反應。
3. 瑞氏染液配製:
(1) 瑞氏染液配製:
瑞氏染料 830gm 或 1g
甲醇( AR ) 500ml 或 600ml
先稱乾燥(事先放入溫箱乾燥過夜)瑞氏染料放置乳缽內, 用乳棒輕輕 敲碎染料成粉末,再行研磨至聽不到 研芝麻聲 即呈細粉末,加少許甘油或甲醇溶解研磨,使染料在乳缸內顯「一面鏡」光澤,而無染料粉粒沉著,再加較多量甲醇研磨呈一面鏡光亮,靜置片刻,將上層液體倒入 一 清潔儲存瓶內(最好用甲醇空瓶),再加甲醇研磨,重復數次,直至乳缽內染料及甲醇用完為止,搖勻,密封瓶口,存室溫暗處,儲存愈久,則染料溶解、分解就越好,一般儲存 3 個月以上為佳。
(2) 緩沖液:
1) 緩沖液作用:染色對氫離子濃度是十分敏感的,據觀察 pH 值的改變,可使蛋白質與染料形成的化合物重新離解。 緩沖液須保持 一定的 pH 使染色穩定, PBS 的 pH 一般在 6.4~6.8 ,偏鹼性染料可與緩沖液中 酸基起 中和作用,偏酸性染料則與緩沖液中的鹼基起中和作用,使 pH 恆定。
2) 緩沖液配製( pH6.4~6.8 ,弱酸性):
配方 1 : 配方 2 :
1% KH 2 PO 4 30ml M/15 KH 2 PO 4 73.5 ml
1% Na 2 HPO 4 20ml M/15 Na 2 HPO 4 26.5ml
H 2 O( 新鮮 ) 加至 1000ml
置室溫黑暗處,瓶口密封,防止黴菌污染,如有污染則應報廢。
⑵ 瑞氏染液的介紹
瑞氏染液由酸性染料伊紅和鹼性染料美藍組成的復合染料,溶於甲醇 ,後解離為帶正電的美藍和帶負電的伊紅離子。
⑶ 瑞氏吉姆薩染色原理
染色原理和結果與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嗜酸性顆粒為鹼性蛋白質,與酸性染料伊紅結合,染粉紅色,稱為嗜酸性物質;細胞核蛋白和淋巴細胞胞漿為酸性,與鹼性染料美藍或天青結合,染紫藍色,稱為嗜鹼性物質;中性顆粒呈等電狀態與伊紅和美藍均可結合,染淡紫色,稱為中性物質。
PH對細胞染色有一些影響。細胞里各種成分均不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系兩性電解質,帶電荷隨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環境里正電荷增多,易和伊紅結合,染色為偏紅;在偏鹼性環境里負電荷增多,易和美藍或天青結合,染色偏藍。
所以細胞染色對氫離子濃度十分敏感,染色用正經片一定清潔,要無酸鹼污染。配製頊特液一定用優質甲醇,稀釋染色一定用緩沖液,沖洗一定用水應近中性,不然可導致各種細胞染色反應異常,以致於識別困難,甚至造成錯誤的。
(3)瑞氏染液發明擴展閱讀
常用的細胞染色方法有:
1、簡單染色法,常用鹼性染料如美藍等進行簡單染色;
2、革蘭氏染色法,主要包括結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脫色以及番紅復染四個過程;
3、瑞氏染色法,瑞氏染料溶劑主要是由伊紅美藍組成;
4、吉姆薩染色法,吉姆薩染色原理與結果和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
5、細胞免疫熒光染色法,免疫熒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體之間的特異性結合。
染色細胞固定有物理法與化學法,物理法為乾燥和火焰固定,化學法最常用的是甲醛、乙醇、丙酮和醋酸等。
1、偶氮偶聯法:利用人工合成的酶底物,在酶作用下,產生分解產物,再與重氮鹽結合引起偶氮偶聯,使其形成不溶性的偶氮色素,以此證明酶的存在。
2、聯苯胺法:粒細胞和單核細胞中的過氧化物酶作用於過氧化氫,釋放新生態氧,使無色的聯苯胺形成藍色沉澱。
3、普魯士藍法:細胞內、外鐵與酸性亞鐵氰化鉀作用,形成藍色亞鐵氰化鐵沉澱。
⑷ 求瑞氏染色的原理~多謝
瑞氏( Wright ' s staim ;美藍-伊紅Y)染色:
1 .瑞氏染料是由鹼性染料美藍( Methvlem blue )和酸性染料黃色伊紅( Eostm Y )合稱伊紅美藍 染料即瑞氏 (美藍-伊紅Y)染料。
伊紅鈉鹽的有色部分為陰離子,無色部分為陽離子,其有色部分為酸性,故稱伊紅為酸性染料。美藍通常為氯鹽是鹼性的,美藍的中間產物結晶為三氯化鎂復鹽,其有色部分為陽離子,無色部分為陰離子,恰與伊紅鈉鹽相反。
2 .用 甲醇作瑞氏 染料溶劑,即成瑞氏染液。甲醇是瑞氏染料良好溶劑,有兩種作用:
( 1 )甲醇使瑞氏染料中美藍( M )與伊紅( E )在溶液中離解,可使細胞成分選擇性吸附其中的有色物質而著色。
甲 醇
ME (瑞氏染料)—— —— → M + + E -
在配製的瑞氏染液中美藍如放置過久即可氧化而含有天青,美藍天青與伊紅化合物能使核染成紫紅色,但不能使胞漿染為藍色,多餘 美藍就可以 使胞漿染成藍色,染色主要是化學作用,是離子彼此結合的反應。
( 2 )甲醇具有強大的脫水力,可將細胞固定在一定形態及增加細胞結構的表面積,提高細胞對染料吸收作用,同時由於甲醇吸附染色液中的水,使染色液升溫,加速染色反應。
3. 瑞氏染液配製:
(1) 瑞氏染液配製:
瑞氏染料 830gm 或 1g
甲醇( AR ) 500ml 或 600ml
先稱乾燥(事先放入溫箱乾燥過夜)瑞氏染料放置乳缽內, 用乳棒輕輕 敲碎染料成粉末,再行研磨至聽不到 研芝麻聲 即呈細粉末,加少許甘油或甲醇溶解研磨,使染料在乳缸內顯「一面鏡」光澤,而無染料粉粒沉著,再加較多量甲醇研磨呈一面鏡光亮,靜置片刻,將上層液體倒入 一 清潔儲存瓶內(最好用甲醇空瓶),再加甲醇研磨,重復數次,直至乳缽內染料及甲醇用完為止,搖勻,密封瓶口,存室溫暗處,儲存愈久,則染料溶解、分解就越好,一般儲存 3 個月以上為佳。
(2) 緩沖液:
1) 緩沖液作用:染色對氫離子濃度是十分敏感的,據觀察 pH 值的改變,可使蛋白質與染料形成的化合物重新離解。 緩沖液須保持 一定的 pH 使染色穩定, PBS 的 pH 一般在 6.4~6.8 ,偏鹼性染料可與緩沖液中 酸基起 中和作用,偏酸性染料則與緩沖液中的鹼基起中和作用,使 pH 恆定。
2) 緩沖液配製( pH6.4~6.8 ,弱酸性):
配方 1 : 配方 2 :
1% KH 2 PO 4 30ml M/15 KH 2 PO 4 73.5 ml
1% Na 2 HPO 4 20ml M/15 Na 2 HPO 4 26.5ml
H 2 O( 新鮮 ) 加至 1000ml
置室溫黑暗處,瓶口密封,防止黴菌污染,如有污染則應報廢。
⑸ 瑞氏染色液和吉木薩染色液的區別
吉姆薩染液為天青色素、伊紅、次甲藍的混合物,本染色液最適於血液塗抹標本、血球、瘧原蟲、立克次體以及骨髓細胞、脊髓細胞等的染色。染前用蛋白酶等進行處理,然後再用姬姆薩染液染色,在染色體上,可以出現不同濃淡的橫紋樣著色。姬姆薩染液可將細胞核染成紫紅色或藍紫色,胞漿染成粉紅色,在光鏡下呈現出清晰的細胞及染色體圖像。
瑞氏染液由酸性染料伊紅和鹼性染料美藍組成的復合染料,溶於甲醇 ,後解離為帶正電的美藍和帶負電的伊紅離子。
⑹ 瑞氏染色的步驟是什麼
操作步驟:
1.滴加瑞氏吉姆薩A液(約0.5ml-0.8ml)塗片上,並讓染液覆蓋整個標本染色1min;
2. 再將瑞氏吉姆薩B液加於A液上面(滴加量為A液的2-3倍),以嘴或洗耳球吹出微風使液面產生漣漪狀,使兩液充分混合,染色3-10min。(染血片時間可略短,染骨髓片時間應視細胞量多少而異)
3.水洗(沖洗時不能先倒掉染液,應以流水沖去,以防有沉渣沉澱在標本上),乾燥、鏡檢。
注意事項:
1. 染色時間須視何種標本,塗片厚度,有核細胞多少,何種細胞及室溫等而定;通常染血液塗片時滴加B液後染2-4分鍾,染骨髓片則應不少於8分鍾;氣溫較低時,可適當延長染色時間。染色結果如出現嗜酸性粒細胞變鹼,則考慮是否染色時間太長所致。
2.做骨髓塗片時,因為骨髓纖維蛋白含量較高,凝固較快,所以塗片過程要快。骨髓不可用草酸鹽抗凝,否則會使血細胞核變形,核染色質緻密,胞漿空泡形成,出現草酸鹽結晶。
3.染液量需充足,勿使染液蒸發乾燥,以防染料沉著於塗片上。
4.做細胞染色時,當天氣寒冷或濕度較大時,應於37℃溫箱中保溫促干,以免細胞變形縮小或在染色時脫片。
5.染料放置時間越長,染色效果越好。
6. 本試劑應由專業人員使用。
拓展資料
Wrfeht和Giemsa都於1902年報告了各自的新的血液學染色劑,其主要特點是在制備多色性亞甲藍(主要指天青B)方面做了改進,使血細胞和瘧原蟲著色較好,操作簡便。
上述染色法均是含伊紅和亞甲基藍衍生物的復合染料。在臨床檢驗工作中,瑞氏染色法常用於血液、其他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塗片中各種細胞的染色,有利於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及對細胞進行分類檢查。
【染色原理】
瑞氏染色分兩相進行,第一相是酸性染料伊紅與細胞中的鹼性物質如血紅蛋白、嗜酸性顆粒等結合;鹼性染料天青B與細胞中的酸性物質如核染色質(chro-matin)、特異中性顆粒、血小板及富含核蛋白的胞質結合。第二相是天青B和伊紅在適宜條件下形成紫色的天青B一伊紅復合物(azure B-eosin complex),這種復合物是形成Romanowsky-Giemsa效應的基礎。
Romanowsky-Giemsa效應包括:①白細胞核染色質染成紫色,瘧原蟲的染色質染成紅色;②中性粒細胞的顆粒及血小板顆粒區染成紫色;③產生本效應必須有兩種染料參與,一種是天青B,另一種是伊紅。
Wittekind(1985)指出,天青B與DNA分子中的磷酸基結合,而伊紅既與DNA分子中的陽離子部位結合,又與天青B結合,與天青B的結合力來源於電子供一受體的電子轉移力,天青B的甲氨基(-NHCHs)與伊紅分子中的叛基(-COOH)間形成氫鍵。因此,天青B是噻嗪類染料中能與伊紅形成復合物的最佳選擇,因為擁有四個甲基側鏈的亞甲藍不能以氫鍵與伊紅結合。
甲醇除作為染料的溶劑,能將瑞氏染料解離成帶正電荷的天青B和帶負電荷伊紅外,因其具有脫水力,還可將細胞固定為一定形態,並使蛋白沉澱為顆粒狀、網狀結構,增加細胞與染料的接觸表面,增強染色效果。
細胞中的各種有機物質(特別是蛋白質)、染料等對環境的州值非常敏感。如環境偏酸,氫離子增多,降低對鹼性染料的親和力;增強伊紅著色,出現異常紅染;相反,則可出現異常藍染。最佳環境應維持在PH值6 4~6、8.因此,必須使用緩沖溶液。
網路_瑞氏染色
瑞氏染色原理及方法_醫學教育網
⑺ 血細胞染色常用的瑞氏染色法的原理主要講一下瑞氏染液。
瑞氏染色法:用瑞氏染色液對細菌進行染色以便進行顯微鏡檢查的染色法
原理
甲醇具強大脫水力,可將細胞固定在一定形態及增加細胞結構表面積,提高細胞對染料吸收作用
同時吸附染色液中的水,使染色液升溫,加速反應
⑻ 求簡述瑞氏染色法的原理,
瑞氏染色是目前最常用而又最簡單的染色方法。瑞氏染料是由鹼性染料美藍和酸性染料伊紅組成的復合染料,用 甲醇作溶劑。
甲醇使瑞氏染料中美藍( M )與伊紅( E )在溶液中離解,可使細胞成分選擇性吸附其中的有色物質而著色。 在配製的瑞氏染液中美藍如放置過久即可氧化而含有天青,美藍天青與伊紅化合物能使核染成紫紅色,但不能使胞漿染為藍色,多餘 美藍就可以 使胞漿染成藍色,染色主要是化學作用,是離子彼此結合的反應。
伊紅負離子和美藍正離子作用後,變成中性的伊紅化美藍,久置後經氧化而含有天青。此三種染料分別和細胞核及漿中的NH3+和COO-等結合,使細胞核及胞漿著色。
細菌染成藍色,組織細胞胞漿紅色,細胞核藍色。
⑼ 瑞氏染液是什麼東東哦
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紅和鹼性染料美藍組成的復合染料,溶於甲醇
後解離為帶正電的美藍和帶負電的伊紅離子。
⑽ 瑞氏染色法的詳細介紹
1 .瑞氏染料是由鹼性染料美藍( Methvlem blue )和酸性染料黃色伊紅( Eostm Y )合稱伊紅美藍 染料即瑞氏 (美藍-伊紅Y)染料。
伊紅鈉鹽的有色部分為陰離子,無色部分為陽離子,其有色部分為酸性,故稱伊紅為酸性染料。美藍通常為氯鹽是鹼性的,美藍的中間產物結晶為三氯化鎂復鹽,其有色部分為陽離子,無色部分為陰離子,恰與伊紅鈉鹽相反。
2 .用 甲醇作瑞氏 染料溶劑,即成瑞氏染液。甲醇是瑞氏染料良好溶劑,有兩種作用:
( 1 )甲醇使瑞氏染料中美藍( M )與伊紅( E )在溶液中離解,可使細胞成分選擇性吸附其中的有色物質而著色。
甲 醇
ME (瑞氏染料)—— —— → M + + E -
在配製的瑞氏染液中美藍如放置過久即可氧化而含有天青,美藍天青與伊紅化合物能使核染成紫紅色,但不能使胞漿染為藍色,多餘 美藍就可以 使胞漿染成藍色,染色主要是化學作用,是離子彼此結合的反應。
( 2 )甲醇具有強大的脫水力,可將細胞固定在一定形態及增加細胞結構的表面積,提高細胞對染料吸收作用,同時由於甲醇吸附染色液中的水,使染色液升溫,加速染色反應。
3. 瑞氏染液配製:
(1) 瑞氏染液配製:
瑞氏染料 830gm 或 1g
甲醇( AR ) 500ml 或 600ml
先稱乾燥(事先放入溫箱乾燥過夜)瑞氏染料放置乳缽內, 用乳棒輕輕 敲碎染料成粉末,再行研磨至聽不到 研芝麻聲 即呈細粉末,加少許甘油或甲醇溶解研磨,使染料在乳缸內顯「一面鏡」光澤,而無染料粉粒沉著,再加較多量甲醇研磨呈一面鏡光亮,靜置片刻,將上層液體倒入 一 清潔儲存瓶內(最好用甲醇空瓶),再加甲醇研磨,重復數次,直至乳缽內染料及甲醇用完為止,搖勻,密封瓶口,存室溫暗處,儲存愈久,則染料溶解、分解就越好,一般儲存 3 個月以上為佳。
(2) 緩沖液:
1) 緩沖液作用:染色對氫離子濃度是十分敏感的,據觀察 pH 值的改變,可使蛋白質與染料形成的化合物重新離解。 緩沖液須保持 一定的 pH 使染色穩定, PBS 的 pH 一般在 6.4~6.8 ,偏鹼性染料可與緩沖液中 酸基起 中和作用,偏酸性染料則與緩沖液中的鹼基起中和作用,使 pH 恆定。
2) 緩沖液配製( pH6.4~6.8 ,弱酸性):
配方 1 : 配方 2 :
1% KH2PO4 30ml M/15 KH2PO4 73.5 ml
1% Na2HPO4 20ml M/15 Na2HPO4 26.5ml
H 2 O( 新鮮 ) 加至 1000ml
置室溫黑暗處,瓶口密封,防止黴菌污染,如有污染則應報廢。
簡易步驟介紹:
1、 取病料塗片、自然乾燥
2、 滴加瑞氏染液染3分鍾,使標本被其中甲醛所固定;
3、 加等量PH6.4的磷酸鹽緩沖液(或等量超純水)輕輕晃動玻片,均勻靜置5分鍾;
4、 水洗、吸干、鏡檢。
5、 細菌染成藍色,組織細胞胞漿紅色,細胞核藍色或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