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高明的發明

高明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9 11:24:19

㈠ 佛山高明區發展歷程事例

高明文化歷史光輝燦爛,曾有過"文風甲端郡"、"彥碩輩出"的美譽,涌現了大批歷史文化名人,如明代的"嶺南詩人"區大相,清代的版刻家、中國第一個華人牧師梁發,現代的象牙微雕刻大師馮公俠,武術家、外科專家夏漢雄,教育家、數學家何衍璇等。高明有優良的革命傳統,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高明人民在愛國主義革命先驅譚平山、譚天度、譚植棠"三譚"的影響和帶領下,進行了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因而成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水資源充裕,充分利用境內江河縱橫、水庫星羅棋布的優勢,大力發展水利事業,全區供水可充分保證生產和生活所需。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穩步推進,城鄉電網結構日益完善,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不斷提高,可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電力保障。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新建設的區文化中心大樓、新改造的高明影劇院、新擴建的區圖書館相繼投入使用;村村開通了有線電視,有區級電視台、廣播電台各一座;有 8個文學藝術協會,擁有會員500多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現有各級各類學校97所,在校學生600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9.9%,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1.1%, 2004 年高考錄取率達 86.3%。 競技體育、群眾性體育成績喜人,體育場館建設喜獲突破。醫療衛生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全區有各類醫療機構 144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000人,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17人,每萬人擁有病床位29張,醫療衛生設備先進。 積極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科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現有各類科技人員 12600人,其中高級職稱240 人,中級職稱3000人。到 2004 年底,實施科技項目 92 項,開發科技新產品 48 項,申請專利 737 項,有 64 項成果獲國家、省、市獎勵,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 47.3 %。 佛山市高明區郵政電信事業發展較快,全市七個鎮三個區先後建起了電信綜合樓,實現了城鄉電話程式控制化,全市現有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5.24萬門,行動電話信道271個,開通了高明--佛山光纖電路,程式控制電話和行動電話均可直撥全國各地。為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今年內全市的程式控制電話總容量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3萬門,實現建成「電話市」的目標。 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區政府所在地荷城以「園林化」城市為標准,城市功能和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被譽為西江之畔的明珠;在城市建設中高度重視規劃的指導作用,出台 《佛山市高明區城市發展總體規劃( 2004-2020)的原則性意見》 ,把高明總體定位為「山林水都」,確定走組團式、集約化的發展道路,形成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組團的發展模式,推動「西江組團」的建設進程。 環境質量保持良好,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有 39.8%的時間處於「優」的水平,有57.3%的時間處於「良」的水平,均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城鄉園林綠化建設成效顯著,城區綠化面積377萬平方米,占城市面積19.2%;同時,高明是珠三角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49.6%,曾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市」稱號。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高明區域形狀狹長,東西最長處達55公里,南北相距 42 公里。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東北最寬處42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沖積平原區,包括三洲區、人和鎮、西安區、富灣鎮和荷城區及明城鎮的一小部分地區,是由河流沉積物形成,屬堆積地貌。其次是低山丘陵台地區,包括合水、更樓、楊梅、新圩鎮及明城鎮大部分地區,是大量花崗岩侵入形成,屬侵蝕地貌。 據1981年土壤普查資料,高明轄區內土壤劃分為6個土類,即:水稻土、紅壤土、赤紅壤土、堆壤土、菜園土和潮沙泥土。紅壤土或赤紅壤土在高明區分布較廣。
自然資源
高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農林牧副漁皆宜,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境內水資源充足,滄江河及其15條支流橫貫全區東西,匯入流經本區的西江,飲用水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標准;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種達14種,富含花崗岩、石灰石、鐵、錳、金、銀等,其中西江畔 的銀礦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的獨立銀礦床,銀儲量規模達超大型;高明是珠三角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50%,2000年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市"稱號,2001年,區人民政府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集體";有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處處藍天、碧水、綠地,在工廠林立的珠三角構築了獨特的田園風光。其中更合 原始森林,荷城唐代龍窯遺址、靈龜塔,楊和西坑水庫、萬寶山莊、皂幕凌雲是其主要景點。2007年,通過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驗收,獲廣東省首批「綠色名縣(區)」稱號。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農業 2004 年,全區農業總產值 18.69 億元,依照「一鎮一主業,一村一主品」的原則,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擴種蔬菜、花卉等高值作物 ,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有新發展,有更合粉葛等6個產品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證書認證;農業綜合開發有新突破,是全省農業綜合開發投入資金最多的縣(區)之一。 工業 工業自成體系,「一鎮一品」的產業格局逐漸形成。 2004年,全區工業總產值 278.28 億元,共有工業企業 1269 多 家 ,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 130 家。已形成以紡織、化工、塑料、建材、家用電器、金屬製品等為主的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擁有廣東溢達集團、萬和電器、偉雄集團等一大批產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明星企業。 滄江工業園 滄江工業園規劃面積 100平方公里,2003年7月正式掛牌,分東、西兩園。工業園定位為輕污染、無污染的高新技術工業園及製造業基地,規劃有生物科技園、食品加工園、出口加工園、新材料產業園及科教園等多個功能區。東園重點發展生物醫學新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特種陶瓷材料、塗料與特種化學品、光電子信息材料和高性能金屬材料6大產業;西園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家用電器、金屬製品、精細化工和機械製造等產業。滄江工業園已被列為佛山市十大重點發展的工業園之一。2003年4月,東園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成為廣東省第二個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全國第37個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2003年10月,被國家科技部火炬計劃中心授予「火炬計劃實施十五周年先進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稱號,是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工業園。 招商引資 全區各級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以誠招商,以商引商,取得了較好成績。 2001 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 9080 萬美元,比上年增長 9.2 %;全區引進外來投資項目 87 個,其中工業項目 83 個,合同投資總額 10.35 億元。招商引資有效拉動了鎮 ( 區 ) 經濟發展,有 7 個鎮 ( 區 ) 工業總產值增幅超過 20 %。引資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培育了石化、電子電器、特種印刷、傢具製造等新興產業,支撐起高明經濟發展大局,為加快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特色產業 擁有派系列服裝、威鵬牛仔服、波頓服裝、萬和消毒櫃、顧地排水管、正野電器、串屋食品等一批名牌產品,暢銷全國,並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更合粉葛、鴻基龍眼、荷城黑鵝、「高綠牌」大米等一批國家綠色產品享譽海內外。 商貿投資 商貿流通暢旺, 2004 年,全區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21.92 億元,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 30.51 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 40.61 億元。合同利用外資 13123 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 12339 萬美元。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高明區轄1個街道(荷城)、3個鎮(楊和、更合、明城)。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明成化十一年(1475)建縣。解放後曾與鶴山縣合並,稱高鶴縣。1981年12月恢復建制。 1994年4月18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57號)批准撤銷高明縣,設立高明市。 2002年12月8日,國務院(國函[2002]109號)批准調整佛山市行政區劃:撤銷縣級高明市,設立佛山市高明區。以原縣級高明市的行政區域為高明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文匯路。 2003年1月8日正式掛牌。 1920年-1994年高明縣、高明市、高明區的鄉級區劃沿革: 民國9年(1920年),高明縣分設6個區:第一區明城;第二區更樓、新圩;第三區合水;第四區楊梅;第五區普安、崇步(均為現在的西安);第六區三洲、秀麗(荷城)、大沙(人和)。 民國25年(1936年),撤並為3個區,第一區為原第一、四區,即明城、楊梅;第二區為原第二、三區,即更樓、新圩、合水;第三區為原第五、六區,即普安、崇步、三洲、秀麗、大沙(現在的西安、三洲、荷城、人和)。民國時期,泰和圍(富灣除石洲村委會外地域和西安的西安河以東秀麗河西北部分)屬高要縣,1951年底劃歸高明。 建國初期(1949年至1956年)。全縣由原3個區劃分為6個區(1949年),再由6個區並為3個區(1950年);1951年,泰和圍劃歸高明後設4個區。1952年,高明、鶴山合署辦公;1953年高明境內劃為5個區,分別是版村(現更樓)、三洲圩(現三洲、人和、荷城及西岸)、西竇圩(現西安、富灣)、明城鎮(現明城、楊梅)、合水圩(現合水、原新圩)。至1954年兩縣分開建制後,高明縣再調整為4個區,分別是明城區(明城、新圩)、合水區(現更樓、合水)、三洲區(現楊梅、人和、三洲、荷城)、西竇區(現西安、富灣)。 農業合作社時期(1956年)。全縣設4個區,分別是明城區(現在的明城、楊梅、原新圩);合水區(現在的合水、原更樓);三洲區(現在的三洲、人和);西安區(現在的西安、富灣、荷城)。 1957年廣東省撤銷區建制後。高明縣劃分15個鄉;1958年上半年15個鄉並為10個,下半年人民公社初期鄉改為公社,高明10個鄉改為8個人民公社後再並為4個公社(大體為原來4個區域),同年高明、鶴山兩縣合並;至1963年,幾經調整後的高鶴縣設公社15個,其中高明片設6個公社,分別是合水、更樓、明城(現明城、原新圩)、楊梅、三洲(現三洲、人和、荷城)、西安(現西安、富灣)。 1973年。高明片由明城公社分出新圩公社、三洲公社分出大沙公社、西安公社分出富灣公社,共9個公社,分別是合水、更樓、明城、新圩、楊梅、三洲(現三洲、荷城)、大沙(現人和)、西安、富灣。 1981年高明仍設9個公社,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恢復9個區建制。 1984年,經省批准增設高明鎮;從三洲區劃分出秀麗圍(現荷城街道)歸高明鎮,調整後全縣設置9個區、1個區級鎮。 1986年,9個區改為9個鎮共10個鎮。 1994年,高明撤縣建市,三洲、西安、荷城(由高明鎮更名而成)改為街道建制,其餘保留鎮建制。 2000年,高明市轄3個街道、7個鎮。總人口301041人,各鄉鎮人口: 荷城街道 134123 三洲街道 15615 西安街道 27267 合水鎮 22604 更樓鎮 18579 新圩鎮 9968 明城鎮 29010 楊梅鎮 18652 人和鎮 13719 富灣鎮 11504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高明區轄3個街道(荷城 三洲 西安)、7個鎮(楊梅 人和 更樓 合水 明城 新圩 富灣)。 2003年9月,高明區調整鎮級行政區劃:更樓鎮、新圩鎮撤並為更樓鎮,原屬新圩鎮的「飛地」苗逕村委會劃入西安街道辦事處管轄。2003年底轄3個街道、6個鎮:荷城街道、三洲街道、西安街道、富灣鎮、人和鎮、楊梅鎮、明城鎮、合水鎮、更樓鎮。 2005年5月27日,廣東省民政廳批准(粵民區[2005]27號)調整佛山市高明區部分行政區劃:(1)撤銷富灣鎮、荷城街道辦事處、三洲街道辦事處、西安街道辦事處(除原西安街道辦事處崇步村委會、潭土朗村委會、新崗村委會、苗逕村委會以外)設立荷城街道辦事處。調整後,荷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原富灣鎮、荷城街道辦事處、三洲街道辦事處、西安街道辦事處(除原西安街道辦事處崇步村委會、潭土朗村委會、新崗村委會、功逕村委會以外)的行政區域范圍,共轄24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總面積178.5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53425人。荷城街道辦事處駐原西安街道辦事處駐地。(2)撤銷楊梅鎮、人和鎮,設立楊和鎮。調整後,楊和鎮管轄原楊梅鎮、人和鎮的行政區域范圍,共轄3個居委會和7個村委會,總面積246.2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5920人。楊和鎮政府駐原人和鎮政府駐地。(3)撤銷合水鎮、更樓鎮,將合水鎮和更樓鎮(除羅穩村委會)合並設立更合鎮。調整後,更合鎮管轄原合水鎮和原更樓鎮(除羅穩村委會)的行政區域范圍,共轄3個居委會和19個村委會,總面積348.9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9607人。更合鎮政府駐原更樓鎮政府駐地。(4)將原更樓鎮羅穩村委會和原西安街道辦事處崇步村委會、潭土朗村委會、新崗村委會、苗逕村委會劃入明城鎮。調整後,明城鎮管轄原明城鎮、原更樓鎮羅穩村委會和原西安街道辦事處崇步村委會、潭土朗村委會、新崗村委會、苗逕村委會的行政區域范圍,共轄1個居委會和11個村委會,總面積186.4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2244人。明城鎮政府駐地不變。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高明區轄1個街道(荷城)、3個鎮(楊和、更合、明城)。 荷城街道辦事處(440608004) 轄24個居委會(河江、慶洲、躍華、荷美、長安、華山、中山、玉成、健力、竹園、福源、嶺南、民樂、金華、安泰、玉泉、月明、星河、育才、永興、石岐、三洲、江灣、照明)、14個村委會(上秀麗、羅西、孔堂、仙村、尼教、鐵崗、倫沖、石洲、南洲、塘南、泰興、泰和、范洲、王臣)。 楊和鎮(440608106) 轄3個居委會(人和、河東、河西)、7個村委會(對川、崗水、園崗、豸崗、清泰、沙水、石水)。 明城鎮(440608107) 轄1個居委會(明城)、11個村委會(明東、明南、明西、明北、明陽、光明、崇步、潭朗、新崗、苗逕、羅穩)。 更合鎮(440608108) 轄3個居委會(更樓、新圩、合水)、19個村委會(版村、澤河、珠塘、大幕、白石、平塘、歌樂、官山、香山、布練、小洞、白洞、吉田、水井、巨泉、界村、良村、宅布、高村)。 [農業]2001年,全區農業總產值15。9億元,比亡年增長6.6%o為提高農業質量,增加農民收入,高明區對具有開發價值和區場潛力的名、優、特、稀、新農產品實施重點扶持和優先培育,著力打造高明的農業「名牌」。2001年,全區共創出了4個農業品牌:合水粉葛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證書認證;更樓鴻基農場的龍眼繼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證書認證後,再獲得「國家環保總局中華(華南)綠色環保產品證書認證」;萬豐糧油食品公司與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生產的「高綠牌」大米獲得國家綠色產品證書認證,成為佛山區首個獲得該項認證的優質米品牌;荷城區荷馥生態農業示範園獲得「中華(華南)綠色環保食品獎」。這些名牌的創立和推出,提高了高明區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區場競爭力,同時,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工業]工業的發展,大大增強了高明區經濟綜合實力。2001年,全區工業總產值138.85億元,增長12.6%。其中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117.8億元,增長15%,經濟效益綜合指數98.1%,比上年高出2.9個百分點。全區工業產銷銜接較好,產銷率97.14%,呈現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工業已經成為高明區國民經濟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高明區對外貿易的支柱,增加了財政收入,提高了綜合實力。 [招商引資]全區各級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以誠招商,以商引商,取得了較好成績。2001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908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2%;全區引進外來投資項目87個,其中工業項目83個,合同投資總額10.35億元。招商引資有效拉動了鎮(區)經濟發展,有7個鎮(區)工業總產值增幅超過20%。引資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培育了石化、電子電器、特種印刷、傢具製造等新興產業,支撐起高明經濟發展大局,為加快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財政金融]2001年,認真執行中央一系列財政政策,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制度,加大稅收征管力度,全區財稅總收入(不含關稅)6.8億元,增長33.15%,其中區本級財政收入2.53億元,增長49.02%。金融運行平穩,信貸秩序良好。2001年,全區金融部門存款余額46.66億元,增長6.1%,貸款余額52.67億元,增長1.1%。 [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暢旺,集貿活躍,外貿出口形勢趨好。2001年,流通業抓住擴大內需這一有利時機,著力採取抓內聯外、改善經營、積極拓展區場等措施,商品銷售保持良好的勢頭。引入一定品牌的超區,如永安、昇平、嘉業商場,使高明區零售貿易業檔次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城鄉集貿興旺,供應充裕,集貿成交額6.23億元,比上年增長23.1%。2001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降低了0.1個百分點。 [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企業改革。通過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積極化解歷史債務,妥善解決轉制企業的各種遺留問題,進一步明晰了政府和企業的經濟和法律責任。至2001年底,區屬兩級公有企業已轉制365家,轉制面85.7%,其中屬產權制度改革的259家,占轉制面71%。2001年,高明區轉制企業37家,其中股份合作制4家,資產轉讓1家,轉換經營機制11家,關閉19家,關停1家,組建有限公司1家。 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完善,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至2001年底止,全區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人數5.58萬人、工傷保險人數3.39萬人、失業保險人數4.55萬人,社會保險參保單位達3582個,社會保險費收繳率達97%。提高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救濟金和城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待遇。繼續推進再就業工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努力化解各類勞資矛盾,依法清還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 殯葬改革順利進行。積極推進殯葬改革,建立健全的領導機構,由於宣傳教育工作到位,措施得力,使殯改工作順利實施,全區火葬率達100%。

㈡ 馭人之術高明的趙匡胤,發明什麼東西,被宋朝所沿用

北宋趙匡胤稱帝後,他的遠大理想,就是統一全國

㈢ 人們根據什麼發明什麼

1、人類根據螢火蟲發明了人工冷光。

拓展資料:

仿生學

仿生學是一門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領,利用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原理來研製機械或各種新技術的學科。

仿生學一詞是1960年由美國斯蒂爾根據拉丁文「bios(生命方式的意思)」和字尾「nlc(『具有……的性質』的意思)」構成的。這個詞語大約從1961年才開始使用。

某些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製造的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例如關於信息接受(感覺功能)、信息傳遞(神經功能)、自動控制系統等,這種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在機械設計方面給了很大啟發。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游泳時能使身體表面不產生紊流)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

又比如,蒼蠅是細菌的傳播者,一般歸類為害蟲,可是蒼蠅的楫翅是天然導航儀。而且,它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0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

仿生學也被認為是與控制論有密切關系的一門學科,而控制論主要是將生命現象和機械原理加以比較,進行研究和解釋的一門學科。

參考資料:仿生學-網路

㈣ 中國有哪些引以為傲的發明

漢字可以說我國最引以為傲的發明。可能大家會說,漢字也是文字,世界上的各個國家也都有文字的發明與發展。文字是最普通的一個事物了,怎麼能算是引以為傲呢?

漢字的優勢

雖然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中國的文字是最高明的。不僅可以形意具備,而且可以做到靈活多變。漢字的特點可以說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做不到的。

文字雖然各國都有發明,但中國文字是最高明的。現今的我們可以讀懂古人的文章。而其他各國,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就看不懂古人的文章了。而長此以往,歷史文化就會開始消亡了,足見中國文字的高明之處。

之後便有了東漢時期的楷書、草書、行書,一直演變到現今的漢字。我們現今常用的字體是楷書(是魏晉時期的楷書,因字形方正,筆畫規整,一直通用至今)。漢字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

結語: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是目前來說其它語言無法比擬的,就算是把外國的文字用漢字翻譯過來,也照樣可以用不同的詞語表達出同樣的意思。漢字的多樣性、趣味性也是其它國家文字無法媲美的。

漢字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文明、文化的傳承。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漢字一直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漢字不只是一種文字那麼簡單,漢字本身就擁有著民族的特殊意義。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代表。

文/歷史紫陌閣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我是紫陌,歡迎大家的關注和支持,謝謝。

㈤ 中國古代發明的故事有哪些

魯班其人

魯班,姓公輸,名般,魯國人,由於「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因此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歷史時期。當時,城邑建築和水利工種都有了相當的規模,鐵器已經逐步推廣到各個社會生產領域,大大推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社會生產的發展為奴隸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日趨沒落,奴隸起義和暴動此起彼伏。奴隸主控制的官府手工業被沖破了,很多手工業奴隸獲得了解放,於是獨立的個體手工業者出現了。據說魯班就是這個時期得到解放的奴隸工匠,並且因此有了遊走各地、到處做工的自由。

鋸的發明

大家可能還熟記著小學課本中的那篇關於魯班發明鋸的文章吧。傳說,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很大的任務——建築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緊。魯班的徒弟們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們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裡非常著急,就親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麼這樣鋒利?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現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可以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該可以鋸斷大樹吧。於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有著內部和外部的影響的。魯班工藝的不斷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幫忙。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班母」與「班妻」

你知道嗎:彈墨線用的小鉤又被稱為「班母」,刨木料時頂住木頭的卡口又叫做「班妻」,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魯班的母親和妻子也都從事生產勞動,並對魯班有很大的幫助。據說「班母」的由來是這樣的:魯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線的時候,原來是由他母親拉住墨線頭的。後來經過多次實驗,母子倆在墨線頭上拴了一個小鉤,放線的時候,用小鉤鉤住木料的一端,就可以代替用手拉線,一個人操作就行了。從此,彈墨線不用再請母親幫忙了。後世木工便把這個小鉤取名為「班母」,以紀念這個創造。「班妻」的由來傳說是因為魯班刨木料起初是由他的妻子扶著木料,後來才改用卡口的緣故。

講述一個小插曲,根據《玉屑》上的記述:魯班成年累月在外給人蓋房,雨淋日曬,十分辛苦。他的妻子雲氏就動腦筋做了一把傘,讓魯班出門做工的時候帶上,可以遮日避雨。直到今天,傘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可見,魯班家庭還是對魯班有很大的影響的。

魯班的其他發明

魯班一生的發明創造很多。在《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都有所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發明的。象木工使用的曲尺(也叫矩),是魯班創造的,所以又名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

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磨,最初叫石豈(wei),漢代才叫做磨,是把米、麥、豆等加工成面的機械。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以來,去掉穀物殼皮、破碎豆麥就成為人們日常的煩瑣勞作。早期採用的方法是用石頭把穀物壓碎或者碾碎,後來人們又把穀物放在石臼裡面用杵來春搗。這雖然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但是仍然比較費時費力。接著,人們又發現與搗碎相比,研碎效果又好又省力。傳說魯班在勞動人民智慧的啟示下,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兩千多年以來我國各地廣泛使用的磨。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魯班究竟怎樣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距今六千到六千五百年前後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有石輾棒和石制研磨盤。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魯班不只是土木工匠的「祖師」,還是一個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他製造的鎖,外面不露痕跡,機關設在裡面,必須藉助配合好的鑰匙才能打開。在《墨子.魯問篇》還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就是說魯班製作的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天不降落。據傳說,魯班還改進過車輛的構造,製成了機動的木車馬。這種木車馬由木人駕御,裝有機關,能夠自動行走。後世有不少科技發明家,如三國時候的馬鈞、晉朝的區純、北齊的靈昭、唐朝的馬待封、清朝的黃履庄等,都受這個傳說的影響,相繼朝這個方向探索過。現在看來,說木鳥可以飛三天,木車木馬可以自動跑得不見蹤影,未免過於誇張,帶有神話色彩。但是這也說明魯班的技巧在當時確是相當傑出的。作為我們後人,在要實現前人的美好夢想時,也要考慮當時的科技水平和自身的實際能力,避免受一些虛無飄渺的傳說所誤導,耽誤自己的大好前程。

據說,魯班在兵器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去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都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後來他受了墨子的影響,不再製作這類戰爭的工具,專門從事生產和生活上的創造發明,造福於人民。

出身於世代工匠家庭的魯班在建築和雕刻方面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列子.新論.知人篇》中關於魯班雕刻鳳凰的故事,更表現了他不怕譏諷、刻苦鑽研的精神。故事說,魯班想雕刻一隻鳳凰,還沒有雕成,就受到別人的譏笑,但是他沒有因此而停止工作,反而更加努力,終於刻出了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的鳳凰。那些曾經譏笑過他的人,終於不得不佩服魯班的高超技藝和頑強努力的精神。

二千四百多年來,人們世世代代傳頌著魯班發明創造的故事。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熱愛和敬仰,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魯班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事實上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他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象徵

㈥ (14分)世界著名的發明大師愛迪生,晚年驕傲自恃,甚至對下人說:「你們不要向我建議什麼,任何高明的建

(1)因為晚年的愛迪生驕傲自負,自以為了不起,過高地估計自己,看不起別人,內自以為是,這樣就容堵塞了智慧的源泉,喪失了前進的動力。(6分)
(2)警示:自負的人自以為了不起,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看不起別人,自以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夠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能看到自己的缺點。(8分)

㈦ 哪些發明家有發明故事

在東周中期以前,土木工匠們一直從事著原始的、繁重的勞動。直到有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利用他的智慧創造出許多靈巧的工具,他們才從那些枯燥乏味的勞動中解脫出來,他就是魯班。魯班是我國古代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之一,也是一個相傳有許多創造的傑出發明家。二千多年以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魯班其人魯班,姓公輸,名般,魯國人,由於「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因此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歷史時期。當時,城邑建築和水利工種都有了相當的規模,鐵器已經逐步推廣到各個社會生產領域,大大推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社會生產的發展為奴隸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日趨沒落,奴隸起義和暴動此起彼伏。奴隸主控制的官府手工業被沖破了,很多手工業奴隸獲得了解放,於是獨立的個體手工業者出現了。據說魯班就是這個時期得到解放的奴隸工匠,並且因此有了遊走各地、到處做工的自由。 鋸的發明大家可能還熟記著小學課本中的那篇關於魯班發明鋸的文章吧。傳說,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很大的任務——建築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緊。魯班的徒弟們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們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裡非常著急,就親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麼這樣鋒利?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現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可以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該可以鋸斷大樹吧。於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有著內部和外部的影響的。魯班工藝的不斷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幫忙。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班母」與「班妻」 你知道嗎:彈墨線用的小鉤又被稱為「班母」,刨木料時頂住木頭的卡口又叫做「班妻」,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魯班的母親和妻子也都從事生產勞動,並對魯班有很大的幫助。據說「班母」的由來是這樣的:魯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線的時候,原來是由他母親拉住墨線頭的。後來經過多次實驗,母子倆在墨線頭上拴了一個小鉤,放線的時候,用小鉤鉤住木料的一端,就可以代替用手拉線,一個人操作就行了。從此,彈墨線不用再請母親幫忙了。後世木工便把這個小鉤取名為「班母」,以紀念這個創造。「班妻」的由來傳說是因為魯班刨木料起初是由他的妻子扶著木料,後來才改用卡口的緣故。 講述一個小插曲,根據《玉屑》上的記述:魯班成年累月在外給人蓋房,雨淋日曬,十分辛苦。他的妻子雲氏就動腦筋做了一把傘,讓魯班出門做工的時候帶上,可以遮日避雨。直到今天,傘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可見,魯班家庭還是對魯班有很大的影響的。 魯班的其他發明 魯班一生的發明創造很多。在《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都有所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發明的。象木工使用的曲尺(也叫矩),是魯班創造的,所以又名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 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磨,最初叫石豈(wei),漢代才叫做磨,是把米、麥、豆等加工成面的機械。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以來,去掉穀物殼皮、破碎豆麥就成為人們日常的煩瑣勞作。早期採用的方法是用石頭把穀物壓碎或者碾碎,後來人們又把穀物放在石臼裡面用杵來春搗。這雖然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但是仍然比較費時費力。接著,人們又發現與搗碎相比,研碎效果又好又省力。傳說魯班在勞動人民智慧的啟示下,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兩千多年以來我國各地廣泛使用的磨。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魯班究竟怎樣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距今六千到六千五百年前後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有石輾棒和石制研磨盤。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魯班不只是土木工匠的「祖師」,還是一個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他製造的鎖,外面不露痕跡,機關設在裡面,必須藉助配合好的鑰匙才能打開。在《墨子.魯問篇》還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就是說魯班製作的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天不降落。據傳說,魯班還改進過車輛的構造,製成了機動的木車馬。這種木車馬由木人駕御,裝有機關,能夠自動行走。後世有不少科技發明家,如三國時候的馬鈞、晉朝的區純、北齊的靈昭、唐朝的馬待封、清朝的黃履庄等,都受這個傳說的影響,相繼朝這個方向探索過。現在看來,說木鳥可以飛三天,木車木馬可以自動跑得不見蹤影,未免過於誇張,帶有神話色彩。但是這也說明魯班的技巧在當時確是相當傑出的。作為我們後人,在要實現前人的美好夢想時,也要考慮當時的科技水平和自身的實際能力,避免受一些虛無飄渺的傳說所誤導,耽誤自己的大好前程。 據說,魯班在兵器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去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都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後來他受了墨子的影響,不再製作這類戰爭的工具,專門從事生產和生活上的創造發明,造福於人民。 出身於世代工匠家庭的魯班在建築和雕刻方面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列子.新論.知人篇》中關於魯班雕刻鳳凰的故事,更表現了他不怕譏諷、刻苦鑽研的精神。故事說,魯班想雕刻一隻鳳凰,還沒有雕成,就受到別人的譏笑,但是他沒有因此而停止工作,反而更加努力,終於刻出了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的鳳凰。那些曾經譏笑過他的人,終於不得不佩服魯班的高超技藝和頑強努力的精神。 二千四百多年來,人們世世代代傳頌著魯班發明創造的故事。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熱愛和敬仰,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魯班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事實上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他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象徵

㈧ 中國有哪些引以為傲的發明

文字雖然各國都有發明,但中國文字是最高明的,形音義兼備,今人可以讀懂古人的文章,而其他各國,幾百年的時間,今人就看不懂古人的文章了,長此以往,歷史文化就消亡了,足見中國文字的高明之處

㈨ 愛因斯坦有哪些發明

愛因斯坦不是發明家,所以他沒有發明過什麼。他是提出了很多理論 比如《相對論》,很多東西都是在他的理論上發明的。他是一位物理學家,主要進行物理理論研究,有許多傑出的物理成就。愛因斯坦的成就如下:

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發現了光電效應,對能量守恆定律進行了更加突出的研究。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學范疇。

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E=mc²(E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為3×10^8m/s,這說明能量可以用增加質量的方法創造!)。

拓展資料: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是和平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晚年成為民主社會主義者。他曾經說:「我認為甘地的觀點是我們這個時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們應該朝著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過暴力達到我們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認為邪惡的勢力結盟。」愛因斯坦反對共產主義、麥卡錫主義和種族主義。他還是德國自由民主黨的建立者之一。

與高明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